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2020-5-14 22: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952| 评论: 0|原作者: 张雷声|来自: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要: 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深刻研究,把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主题由发达与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拓展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以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精辟阐释,深化并续写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成果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马克思经济思想作出创新性贡献的理论家、思想家。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深刻研究,把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主题由发达与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拓展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以对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精辟阐释,深化并续写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以对垄断、垄断价格问题的精湛分析,研究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新发展;以对新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书写了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运用的新篇章。

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列宁是马克思的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在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列宁不仅以政治、哲学、文化、党的建设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以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分析,以及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经济思想开辟了新的视阈、开创了新的里程碑。

一、以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丰富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主题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作为一门系统化的学说,都有其研究的主题,从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到列宁的经济思想也是如此。经济思想的提出既受到研究对象的制约,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马克思和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思想家,都坚守着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利益和立场,也能够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辩证发展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列宁的经济思想始终遵循着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的规则,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更替的规律。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是在立足他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中创立的。争取无产阶级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构成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崇高目标。围绕这一崇高目标,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明确认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对各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使其看到了:“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经济学说是主要的,要搞懂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就必须先搞懂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因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实践观为起点和归宿的新唯物主义,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提供了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分析每个阶级以至一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或阶层所处地位的光辉而深刻的范例”。能够使这些理论得到全面、深刻、详尽证明和运用的,则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可见,列宁是在秉承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研究经济问题的,在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9世纪40年代,当马克思从法学、历史学、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后,就开始了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探索研究,在长达20多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探讨中,马克思着重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就是研究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典范。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说明研究的主题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他强调了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为止,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的“典型地点是英国”。这就告诉人们,对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首先要把研究的主题放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上。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拓展了他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延伸,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进入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视野。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突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走出一条既能吸收发达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文明进步,同时又能避免其所带来的深重灾难的道路问题。

在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发生拓展的过程中,马克思同时也对未来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根据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而可能在多数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因此,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就有可能实现社会对全部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对产品生产和分配实现计划调节,对生活消费品实现按需分配的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设想是原则性的、粗略的,因而这一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并没有成为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生活于20世纪初期的列宁,在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方面,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作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时代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分析了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及其国际关系的总的情况,依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并以他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此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从而为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主题的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奠定了基础。

二是列宁通过深入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新发展,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不可能立即消亡,俄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的国情而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某些特殊性。他指出: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贡献了智慧。

三是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科学地探索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首先必须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引向合作制,在实现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向公共的大经济的过渡中找到“中间环节”。列宁以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探索,形成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作用以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构成了列宁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先河。

列宁在20世纪的头20年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把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主题由19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存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起到了开拓性和引领性的作用。随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

二、以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探讨深化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研究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深刻地影响着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也为人们正确把握和研究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及其基本趋势提供了方法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相互斗争日益激烈,原有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剧。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的重要任务,世界历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列宁在对世纪之交时代特征变化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深化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研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正是列宁深化并续写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典范。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竞争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集中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市场关系问题,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剖析。马克思把经济学的一切范畴和规律都看成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认为它们都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总体,不仅包括生产关系的本质,还包括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性质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对当时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为列宁在20世纪初结合时代变化的新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等,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第一,列宁把握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由“自由竞争”为特点的阶段过渡到“垄断”为特点的阶段的事实,精辟地阐释了商品经济运行中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列宁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最新成就”,这一最新成就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论和历史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证明了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垄断是从竞争转变而来的,因为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产生了竞争困难,从而就产生了垄断趋势。列宁强调,“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转变,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帝国主义的时代变化就表现在垄断的产生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直接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二者交织发生作用,导致许多尖锐而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的产生。例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即垄断资产阶级与中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业内部、农业内部和工农业之间的矛盾等。列宁以帝国主义时代垄断是其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资本主义是其经济实质的精辟阐释,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研究作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拓展性研究。

第二,列宁抓住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形成和统治的特点,深入研究了金融资本的形成和统治。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它们支配着所有资本家和小业主的几乎全部的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的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产地”。银行作用的这一变化,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银行与工业的混合发展形成了金融资本,出现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列宁深入分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国内国际统治。在国内,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等控制日益增大的资本和获得大量的利润,通过与工业企业、政府实行“个人联合”,实现垄断资本之间的结合及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在国际上,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使国内垄断发展为国际垄断,开始了对世界市场乃至世界领土的瓜分。列宁关于金融资本形成和统治的分析,在揭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即“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的同时,说明了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第三,列宁看到了资本输出已成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深刻阐述了资本输出的特殊意义。列宁强调,对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来说,商品输出具有典型意义,而对于垄断资本主义来说,资本输出则具有典型意义。资本输出这一在20世纪初大大发展起来的新现象,说明了少数国家中的资本主义“已经过度成熟”,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过剩的资本要到国外去赚取高额利润,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列宁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本性分析的原理,说明了资本输出既与获取利益相关,也与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有关。资本输出一方面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了惊人的利润,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本的密网遍布了全世界。资本之所以能够输出到国外,输出到落后国家去,就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利润通常都是很高的”,“输出资本的国家几乎总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性质也就说明了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时代的特性”。资本之所以能够输出,也是因为“许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流通范围”,加速了它们的资本主义发展,“如果说资本输出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发展上的一些停滞,那也一定会有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作为补偿的”。到20世纪初,资本输出已成为金融资本统治全世界的坚实基础。

第四,列宁预见了资本主义时代新变化的基本发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逻辑,列宁研究了帝国主义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指出诸如垄断、寡头政治、统治趋向,以及少数最富强国家剥削多数弱小国家等现象,“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在生产和技术方面会导致两种趋势,即生产和技术停滞的趋势、生产和技术可能发展甚至有时会很快发展的趋势,这两种趋势交替出现。食利国、高利贷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的腐朽趋势之一,列宁认为:

【“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

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得比以前要快得多,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的腐朽上。列宁强调,帝国主义的这种时代变化并没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基本趋势的判断,因为“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这种“更高级的结构”就是社会主义。

三、以垄断及垄断价格问题的分析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在马克思经济思想体系中,劳动价值论具有基石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敏锐地发现并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中蕴含的合理因素,结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事实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创新,实现了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上的科学革命,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这一科学革命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上不仅论证了价值的创造源泉,阐释了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发展的本质,以及价值的构成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价值的转化问题,阐释了价值向价格的外在转化和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内在转化。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反映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即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从现象形态看,它似乎是对价值的一种否定,但实际上却是以价值为前提的。没有价值,生产价格无从谈起。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所做的系统论证,既反映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规定性,也表明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性,反映了劳动价值论具有很强的内在张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和意义,以及把劳动价值论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奠定了最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西方学者无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一旦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稍微出现一点新的变化,就要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修正”“否定”或是“非难”“攻击”,因为他们很清楚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如果同意这个定理,那就必然要承认马克思以铁的逻辑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结论”,他们试图通过“釜底抽薪”来摧毁马克思经济思想体系的大厦,从而把驳倒劳动价值论看成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一任务。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可以不断拓展其理论内涵。列宁抓住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变化这一关键点,运用唯物辩证法,循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思路,从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垄断现象出发,探索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新发展。列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列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用的环境条件变化作了深入分析。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规定性分析基于理论的抽象状态,撇开了一些影响性因素,如供求因素、技术因素等。当马克思在把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规定性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时,形成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时,尽管马克思的分析结合了供求变化、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等影响性因素,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内在转化还只是反映了各生产部门对商品的供求变化状况和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状况。列宁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垄断新现象,在揭示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中,依据时代变化的特点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了新的探索。

列宁认为,当资本积聚和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资本主义经济就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到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典型特点,成为“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垄断呈现四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一是由生产集中生长起来的资本家的垄断同盟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已经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完全的优势,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二是垄断地占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工业部门,垄断地占有最重要的原料产地,加强了大资本的权力,也加剧了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三是为数不多的最大银行实行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人事结合”,集中支配着全国极大部分货币资本和货币收入,控制着资产阶级社会中所有的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银行成为金融资本的垄断者;四是金融资本在原有动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争夺原料产地、争夺资本输出、争夺“势力范围”,乃至争夺一般经济领土的动机,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垄断遍布资本主义世界,从而“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是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列宁的论述清楚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垄断环境与商品经济一般环境的极大不同,他用大量事实材料和数据说明了垄断在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用的环境条件。

其二,列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转化形式作了延伸性分析。马克思在劳动创造价值基础上关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分析,凸显了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发展特质,既说明了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是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转化形式,与劳动创造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说明了从一般商品经济中劳动创造价值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发展过程。劳动创造价值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构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整体。只有把生产价格的形成作为劳动价值论的组成内容,才能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完整性;只有把劳动创造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形成结合起来理解,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整体分析为我们理解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启示。列宁依据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思路,通过考察垄断这一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分析了垄断价格问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内在转化形式的理论。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的垄断虽然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很高阶段的生产集中生长起来的,但是,它仍然“处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竞争的一般环境里,同这种一般环境始终有无法解决的矛盾”。也就是说,虽然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新现象,但它依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思路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必然性。无论是在一国资本主义生产中,还是在国际范围内,资本追逐利润和扩张的本性,决定了垄断组织通过形成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打败竞争者。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是不可能完全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竞争的,竞争的结果就是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工艺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利润。为在竞争中取胜,垄断组织经常采取在国内按垄断高价出卖产品,在国外按垄断低价销售产品的做法,以便打倒自己的竞争对手。列宁以垄断、垄断价格的分析,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垄断条件下的内在转化问题,也就是如何由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定产物,表现为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在生产价格以上出售商品的价格。由此可见,列宁在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中,把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研究,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推进到垄断资本主义中,延伸至生产价格转化为垄断价格。列宁的这一发展和创新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思维方法和研究路径。

四、以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

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1年底,苏维埃俄国的整个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加之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农业陷于混乱。为此,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虽然这一政策的实施缓解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危机,在争取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却带来了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的种种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端,列宁从实际出发果断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他指出: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只有通过“过渡阶梯和中间环节”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这个“过渡阶梯和中间环节”就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虽然经历了一个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曲折过程,但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探索的理论和实践却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运用的新篇章。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这和马克思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有关。正因为如此,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就可能比较快捷地将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实行直接的产品交换,商品经济不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是不发挥作用的。列宁没有囿于马克思的设想,而是脚踏实地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基础之上,他立足俄国农民占人口多数、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把发展商品经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列宁以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我们可以从其理论内容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来考察。

就理论内容来看,列宁在《论粮食税》《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等重要著述中,对新经济政策作了深入的阐述。首先,他强调要用粮食税代替“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余粮收集制。列宁认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农业生产力,实行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明确认为“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并指出:

【“那些想不经过这种办法来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无产者或无产阶级代表,实际上只会成为白卫分子和资本家的帮凶。”】

粮食税的实施,给农民以独立经营的自由、发展地方之间商品流转的自由,以及国家供给农民所需要的商品,从而推进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使得俄国的整个国民经济有了稳步的发展。粮食税实施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在经济实践中找到了商品交换与农民经济的结合方式。其次,列宁强调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必须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

【“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还很不够,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这个结合过程也成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基础,从而对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运用作出了新的探索。

就实践路径而言,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中,把利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主要的实践路径,并对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苏维埃政权是怎样“培植”国家资本主义的呢?列宁强调,一个最简单的事例就是租让。租让“就是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为反对小私有者的(宗法式的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而和国家资本主义订立的一种合同、同盟或联盟。承租人就是资本家”。显然,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能够被无产阶级国家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在国家资本主义条件下,承租人“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是为了获得利润,他同意和无产阶级政权订立合同,是为了获得高于一般利润的额外利润,或者是为了获得用别的办法得不到或极难得到的原料”。而苏维埃政权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所获得的利益,“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立刻或在最短期间增加产品数量”,从而用大生产来反对小生产,用先进生产来反对落后生产,用机器生产来反对手工生产,以国家调整的经济关系来对抗小资产阶级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关系。合作社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但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合作社特指小商品生产合作社。这种合作社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小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关系,但它却比私营商业有利、有好处,这就是因为它便于把千百万居民以至全体居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列宁强调:

【“而这种情况,从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又是一大优点。”】

此外,代购代销制、租借制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代购代销制是“国家把作为商人的资本家吸引过来,付给他们一定的佣金,由他们来销售国家的产品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租借制则是“国家把国有的企业或油田、林区、土地等租给企业资本家”,国家收取租金。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发展经济,目的就在于能够顺利地完成由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经济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内容和实践路径的探讨,是在不断总结俄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了由国家垄断的产品交换制到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制,再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相结合的过程,是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普遍规律性和苏维埃俄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为依据的,它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方式、手段和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列宁把商品、货币、市场等商品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采用的做法,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总而言之,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作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的运用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3]《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5]《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6]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延安大学“张雷声社科名家工作室”首席专家。本文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微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研究”首发,授权察网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1:27 , Processed in 0.01745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