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870-1970年

2020-6-2 07:26|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31106| 评论: 5|原作者: 红色经济观察

摘要: 历史上,这样的矛盾曾经在多个半外围国家造成了积累危机和阶级矛盾激化。可以预期,中国资本主义的上述矛盾也必然在不远的将来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积累危机、阶级矛盾激化以及社会革命的条件。将来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危机将无法在资本主义的制度范围内得到解决。

2020年度红色经济观察(一)

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870-1970

 

       2018年起,红色中国网每年夏季发布年度红色经济观察。年度红色经济观察是关于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系列年度报告,每一年的年度报告分为若干篇,其目的是为了从世界体系、资本积累、阶级结构、能源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角度把握当前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追踪几个方面矛盾的发展,逐步识别和辨明资本主义危机和社会革命的条件,并为现实阶级斗争提供指南。

       年度红色经济观察由红色经济观察组撰写。红色经济观察组认为,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外围国家上升为半外围国家。像中国这样的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有着特殊的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由于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中主要从事中低附加价值的出口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因而在中国以往几十年的资本主义积累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无产阶级以及一个有着相当规模的在形式上是雇佣劳动者的现代小资产阶级。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建立在对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小资产阶级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赖以维持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正在逐步壮大起来,并且正在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斗争。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又造成了一部分现代小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化,在部分小资产阶级中出现了政治激进化的趋势。

       随着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现代小资产阶级反剥削斗争的增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由于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中主要从事出口制造业,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从世界市场上进口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若干主要商品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一旦世界市场或者国际政治发生对中国资本主义不利的变化,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就可能被迫面临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从而使得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随着无产阶级和现代小资产阶级斗争力量的增强,他们必然要求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和政治权利。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国家不同,像中国这样的半外围国家不占有大量的超额剩余价值,因而没有条件一方面保证本国的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当高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又满足无产阶级和现代小资产阶级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要求。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已经给全球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面对疫情,中国的资产阶级当局在短期内采取了一些实用主义的应对步骤以后,又回到了“改革开放”的老路,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动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内加紧推行企事业单位私有化,对外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幻想在金融、贸易等领域对美帝国主义做出更大让步以后,可以换取美国容许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中继续发挥其以往的作用。中国资产阶级当局的这些倒行逆施将无助于解决中国资本主义的上述基本矛盾,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造成这些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历史上,这样的矛盾曾经在多个半外围国家造成了积累危机和阶级矛盾激化。可以预期,中国资本主义的上述矛盾也必然在不远的将来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积累危机、阶级矛盾激化以及社会革命的条件。与以往半外围国家的危机不同,将来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危机将无法在资本主义的制度范围内得到解决。因此,未来的危机和革命将为无产阶级的胜利准备条件。

 

       1.1根据麦迪逊《世界经济历史统计》的数据比较了1870年至1970年间世界若干主要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水平。

       在表1.1中,所有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按照1990年不变国际元计算)都与“西方四大国”的加权平均水平做比较。这里,“西方四大国”指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这四个国家自1870年以来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主要核心国家,也是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他们的加权平均水平可以代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核心国家的标准水平。我们将“西方四大国”加权平均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称之为“帝国标准”。比如,中国在187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23%,就是说中国在那一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帝国标准”的23%  

       1.1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高到低排序。图1.1中,纵轴表示的是各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帝国标准”为100%);横轴表示的是,各个国家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高到低排序后,到某个国家为止,该国以及比该国更富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高)的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图1.1中,中国和印度表现为每一条曲线上最宽的两个线段(因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最多,代表中国的线段更宽一些)。1870年,印度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都是大约23%,印度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如果截止到中国,那么,中国以及比中国更富有的所有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是92%;如果截止到印度,那么,印度以及比印度更富有的所有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是64%;如果截止到比印度略富有的国家,那么,所有比印度更富有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是44%

       世界体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为三个结构性层次:核心、半外围、外围。核心国家主要从事高度垄断性的、高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通过出口包含劳动较少的商品就可以交换到外围国家的包含大量劳动的商品。这种不平等交换使得核心国家得以占有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外围国家主要从事高度竞争性的、低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通过不平等交换,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即外围国家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其中的一大部分不是用于本地的消费和投资而是转移到了核心国家、用于核心国家的消费和投资。在当前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中,外围国家主要从事低附加价值的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向核心、半外围国家供应各种热带农产品、原材料和廉价轻工业品。在历史上,核心国家往往是帝国主义国家,而外围国家则往往是核心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半外围国家主要有两类。一部分半外围国家有相对丰富的人均自然资源,因而是高价值能源、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例如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波斯湾沿岸诸国,主要出口石油、铁矿石的巴西,主要出口粮食和肉类的阿根廷等。当世界市场上的能源、原材料价格高涨时,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可以接近甚至超过核心国家;但是当世界市场上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低落时,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则可能在短时间内下跌到外围国家水平。

       还有一些半外围国家,主要从事资本密集度高、中等附加价值的制造业,例如重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和电子工业。但是,半外围国家一般并不从事这些工业中附加价值最高的那部分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并且高度依赖核心国家提供一些最关键的机床和部件。中国是这一类半外围国家的典型代表。半外围国家在与核心国家的贸易交往中向核心国家转移剩余劳动,但是在与外围国家的贸易交往中则从不平等交换中获得利益。

       1870年时,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半殖民地,印度则已经完全沦为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1870年,中国和印度毫无疑问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国家,两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好在“帝国标准”的25%以下。如果以“帝国标准”的25%作为外围国家的上限,那么,在1870年至1970年期间,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外围地区的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从1870年的57%增加到1970年的66%)。也就是说,历史上,外围地区一直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1870年至197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帝国标准”50%以上的国家的总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以“帝国标准”的50%作为核心国家的下限或半外围国家的上限略显过宽。在《帝国主义论》的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中,列宁曾经指出,构成帝国主义阵营、剥削全世界的“极少数特别富强的国家”,其总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五分之一。

       1.2说明了1870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帝国标准”的百分比。自十九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地位逐步丧失;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870年的相当于“帝国标准”的139%下降到1950年的相当于“帝国标准”的95%,又下降到1980年的相当于“帝国标准”的78%,但是始终处于“帝国标准”的75%以上。美国在二十世纪中期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1870年以来便一直保持在比“帝国标准”更高的水平上。法国和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历史上曾经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但是,除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初期以外,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和平时期一般都在“帝国标准”的75%以上。

       根据上述这些情况,可以大致以“帝国标准”的75%作为核心国家的下限、半外围国家的上限。以此为标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核心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低时约为10%1950年),最高时约为17%1913年),符合列宁所说的“最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五分之一)的标准。



1.1 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布,1870-1970


 

1.2 西方四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870-2008

 

5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4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1/2历史 2020-6-5 10:26
远航一号: 帝国主义意味着剥削世界的大多数,苏联不是这种情况。
怎么解释社会帝国主义?
引用 远航一号 2020-6-2 23:27
1/2历史: 如果抛开了概念仅仅看数字的话,有几个问题很难回答? 1. 帝国主义的发展,列宁没看到苏联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但毛泽东看到了,而且定性了, 至于为什么?我认 ...
帝国主义意味着剥削世界的大多数,苏联不是这种情况。
引用 远航一号 2020-6-2 23:26
井冈山卫士: 作为传统反体系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般都有“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第二部利用政权提高自己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一般认为第一步困难,第二步容易 ...
所以说自1870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高度稳定
引用 1/2历史 2020-6-2 12:12
如果抛开了概念仅仅看数字的话,有几个问题很难回答?
1. 帝国主义的发展,列宁没看到苏联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但毛泽东看到了,而且定性了,
至于为什么?我认为毛不只是喊口号,苏联的强权霸权和侵略性是世人皆知的。
很难想象,德国是帝国主义,而苏联不是。我的看法,德国不是,苏联应该是
2. 那么列宁以前的定义,是不是需要做些修改?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0-6-2 11:19
作为传统反体系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般都有“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第二部利用政权提高自己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一般认为第一步困难,第二步容易。其实不然,19世纪后半期实现民族独立(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的国家中,德国和日本仅仅是维持住了原本的人均收入比例,意大利还有所下降。二十世纪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中,只有苏联在付出了重大代价之后取得了上升,中国,印度,印尼,埃及做的最好的也只是维持住了原有比例。所以民族革命如果不和社会主义革命协调起来,对社会进行大规模重组,从而部分地退出世界体系,是无法在愈发不利的世界市场条件下完成资本积累任务的。当然,某些地缘政治条件较为特殊的国家除外。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19 12:52 , Processed in 0.01891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