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论列宁在革命低潮时期的理论贡献

2020-8-7 23:1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0445| 评论: 0|原作者: 宋才发|来自: 旗帜评论2018

摘要: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历来强调要用创造精神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革命的实际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列宁更是挺身而出,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同国内外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历来强调要用创造精神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革命的实际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列宁更是挺身而出,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同国内外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历来强调要用创造精神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革命的实际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列宁更是挺身而出,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同国内外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

  客观事实正如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时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愈是革命处于低潮,愈是能够看出革命理论对于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在革命低潮时期的理论贡献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

  1905到1907年的革命失败后,俄国革命处于暂时的低潮,转入了斯托雷平的反动年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并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虽然被迫再度侨居日内瓦,但仍对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满怀信心,确信革命运动定会重新高涨——“1905 年又会到来的!”

  早在1906年3月,列宁就指出:“革命被葬送了。蛆虫正在蛀蚀革命。然而,革命具有一个特点,它能够在良好的土壤中很快地复活并且蓬勃地发展起来。”因此,革命政党必须迅速学会:在革命高涨时期它们要善于组织进攻;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它们要善于组织退却,转入地下活动,保存和巩固秘密党,并学会利用一切合法机会来组织群众、巩固自己同群众的联系。一句话,为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政党“应当把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无限忠诚同善于在实践中进行一切必要的妥协、机动、通融、迂回、退却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

  驳斥“跪着造反”的哲学理论

  在反动势力的高压下,那些在革命高潮时期混入党内的“同路人”一部分离开了党,跑进了公开反对革命的营垒,另一部分则留在工人阶级的合法团体中间,极力引诱无产阶级离开革命道路。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波格丹诺夫、尤什凯维奇等人,于1908 年连续出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唯物主义和批判的实在论》等“讨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书,他们把最反动的哲学观点当成了时髦的理论。对此列宁气愤地说:“这真是‘跪着造反’。这是典型的哲学上的修正主义。”

  为了彻底驳倒“跪着造反”的理论、纯洁马克思主义,列宁把理论斗争提到了首位。在进行了巨大的理论研究之后,列宁写作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名的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提出了辩证唯物论的三个重要结论,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建筑在千百万次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唯一正确的路线。离开实践去谈真理是烦琐哲学,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只能通过实践才能验证。

  列宁对俄国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他说,在革命失败的条件下,必须用防御的策略代替进攻的策略,必须把秘密工作同合法斗争结合起来,聚集力量,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

  因此,列宁不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且从理论上为形成俄国独立的布尔什维克政党作了充分准备。

 

  阐明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本质区别

  1908年4月,在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的时候, 列宁写作并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他系统地揭穿了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修正主义思潮的内容和实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大思想体系。

  他说,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学说,它不但代表工人阶级运动的现在,而且代表其将来,它必然要遭到资产阶级的仇视和疯狂的反对。

  曾经是“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伯恩施坦,以最嚣张的态度和最完整的形式提出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正,并胡说“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列宁认为,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变的特点,为谋取实际的或可以设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

  列宁指出,修正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往往就是修正主义最猖獗的时期,不仅有“来自右面的修正主义”,还有“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

  因此,列宁极为高度地估计了马克思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在这种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所进行的理论斗争的实践意义。他说,我们今天的理论斗争不过只是“向着本阶级事业的完全胜利迈进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战斗的序幕”随后来临的将是革命的高潮和人民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

 

  揭示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历史特点和必然趋势

  随着沙皇政府高压政策的残酷和资产阶级在思想战线上对无产阶级进攻的加强,俄国的“取消派”和“召回派”等机会主义派别,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曲解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党内小资产阶级空谈也广为流行,这种在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出现的严重形势,造成了马克思主义运动极其罕见的内部危机

  列宁为了说明这种内部危机的原因及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严重危害,他先后写作并发表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论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卡尔·马克思》等一系列较为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历史特点和必然趋势的论文,集中地论述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指出,假使我们削足适履地拿狭隘了解的“理论”来硬套复杂的、迫切的、迅速发展着的实际革命任务,而不是把理论看作首先是、最主要是行动的指南,那就大错特错了,“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现实的革命斗争任务之间的联系。“召回派”分子根本不懂得根据革命形势和群众的觉悟来制定党的策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准则,只能死记硬背一些个别口号。当革命转入低潮时,他们便从根本上“修正”马克思主义,使马赫主义泛滥。

  第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随着欧洲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愈来愈表明“阶级斗争是全部发展进程的基础和动力”。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得出并一贯坚持这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结论。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第三,预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列宁认为,阐明社会主义创造者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1848—1871 年巴黎公社时期的初期,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工人运动中并不占统治地位,仅只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之一;到了这个时期的末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已奄奄待毙。列宁认为,1872 到1904 年,这是一个带有“和平”性质而又没有发生革命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然而,“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列宁指出,俄国1905年革命之后,亚洲的革命风暴盛行并反转来影响欧洲,尽管俄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但欧洲的资本主义矛盾已经空前尖锐化,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加深, 帝国主义战争一触即发,无产阶级革命日趋成熟。

  因此,列宁得出科学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并非会因为革命低潮的出现而销声匿迹,“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

  二

  在革命处于低潮,泥沙俱下、沉渣泛起,机会主义分子纷纷粉墨登场的情况下,坚持真理要有勇气,发展真理要有胆略。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列宁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进行了不可调和的尖锐论战。也正是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激战中,列宁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没有革命低潮时期的理论准备,就不会有革命高潮的到来,低潮时期进行革命理论准备的唯一目的,恰恰是为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反对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越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变成了影响全局的国际问题,变成了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民族和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纲领和政策。

  为此他写作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论民族自决权》,《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等著作,对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尖锐的系统的批判。

  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党纲应当提出帝国主义时代基本的、极其重要的和必然发生的问题:民族已经分成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列宁还说,欧洲人常常忘记殖民地人民也是民族,谁容忍这种“健忘精神”,谁就是容忍沙文主义。

  列宁反复阐明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目的是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享有自决权。

  他还进一步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中的一部分,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必须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即支持和援助他们推翻一切民族压迫,争取人民和民族的自主权。

 

  剖析国家本质,阐明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显著发展、机会主义者对马克思国家学说进行严重歪曲的时候,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又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上最迫切的问题。

  为此,列宁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写成了《国家与革命》这部马克思主义的巨著,回答了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实践经验,严密地论证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决不能利用现成的国家机器”、“革命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原理。他认为,必须建立起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无产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统治。

  由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所提供的苏维埃,就是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他说:“马克思在国家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运用的阶级斗争学说,必然会承认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即承认不与任何人分掌而直接依靠群众武装力量的政权。只有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变为能够镇压资产阶级必然要进行的拼命反抗、能够组织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来建设新的经济制度的统治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非常复杂,但本质只有一个,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因此,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实行镇压的特别力量。

  列宁在阐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发挥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不可避免”的学说,为俄国十月革命从理论上铺平了道路。

 

  揭露帝国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得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结论

  在批判考茨基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时,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写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划时代的巨著。

  列宁总结了《资本论》出版后资本主义在半个世纪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帝国主义的本质、规律和矛盾,提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可以分三方面来谈:(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了,革命爆发的条件日趋成熟,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了,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因而列宁从科学的分析中,得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结论。

  与此同时,列宁还发现在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更加突出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跳跃式,使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正是由于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战线薄弱的地方首先突破,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获得胜利。这个科学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和鼓舞人心的。

  早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列宁就说过: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当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随后,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列宁又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一国胜利学说”是列宁在革命低潮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发展。

 

  科学地预测事变,成功地组织和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人们从实际经验出发,可以预先料及自己行动的一定结果,这就是科学的预见。

  早在1914 年列宁就在《卡尔·马克思》 一文中说过:“不仅要看到过去,而且要看到将来”;后来他又在《预言》一文中的开头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预见的理论。

  1917年3月(俄历2月),布尔什维克领导劳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列宁得此消息后,意识到俄国人民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就要来临了,他心急如焚地准备回国直接领导已经开始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

  4月3日,列宁从瑞士回到了俄国,第二天就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拟定了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路线。《提纲》提出,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进行的战争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先于他人看到并论证了帝国主义及其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在俄国的现实条件,科学地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然首先在俄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发生。根据科学的预测,列宁认为起义的最好时机是俄历10月。

  他在《危机成熟了》一文中写道:“九月底是俄国革命史上的,而且大概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的最伟大的转点。”

  由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的阻挠,起义时间一再被拖延。从九月底到起义前夕,列宁反复警告说,拖延起义时间就是犯罪,就等于自取灭亡,就等于断送革命。由于列宁坚持不懈的斗争,武装起义终于在俄历10 月25 日(即公历11月7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不单是欧洲工人运动,就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都暂时处于革命低潮的情况下,列宁毅然地担负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经过国际国内激烈的理论斗争,终于战胜了修正主义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赢得了理论上的空前胜利,诞生了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的列宁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如同漫长黑夜里出现的一颗启明星一样,使一度转入低潮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并再度转向革命的高潮。

  俄国革命低潮时期,列宁曾在日内瓦创办《火星报》,“火星”二字就来自俄国诗人奥多耶夫斯基的名诗《答普希金》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句。

  列宁在讨伐敌人的一篇檄文中,又曾引用了高尔基1901年写的散文诗《海燕》中的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呼唤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8:04 , Processed in 0.020676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