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天皇社会主义”的历史游魂 —— 国家、市场、工人阶级

2021-1-10 12:15| 发布者: nepal1996| 查看: 14076| 评论: 0|原作者: 多人|来自: 李星整理

摘要: 在共产党人当中,以佐野学转向事件为开端,出现了拒绝社会革命、倡导“天皇社会主义"的明显趋势。1933年,他与日本左翼工人活动家锅山贞亲一起发表转向声明,否定苏维埃政权的理想,拥抱”天皇社会主义“。
“天皇社会主义”的历史游魂:国家、市场、工人阶级(一组对话)




A:

30年代的日本,笼罩在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阴云下。统治危机步步深化,列强之间为了生存与发展,正在开始你死我活的争斗。日本的政治生活,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共产党人当中,以佐野学转向事件为开端,出现了拒绝社会革命、倡导“天皇社会主义"的明显趋势。佐野学曾是早稻田大学的一名青教,192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9年被捕,领导过法庭斗争。1933年,他与日本左翼工人活动家锅山贞亲一起发表转向声明,否定苏维埃政权的理想,拥抱”天皇社会主义“。在共产党之外,其他左翼力量以及影响下的工人运动当中,也发生了把社会主义与天皇制结合起来的重大努力,代表人物包括麻生久、中野正刚、赤松克麿等人。

这个”天皇社会主义“主张,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



B:

这个可以追溯到的时间很长,三十年代之前就出现了天皇社的原型了,也就是所谓的‘民本主义"。明治维新时期的劳农学派,已经提出用改变分配方式来加强国家利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封建主义残余还是很多的,方方面面禁锢着社会生活。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进步,而国家全面接管社会的过程,被理解为“进步”对旧封建主义的取代。这种观点在大正民主运动里面,被称为民本主义,今天回过头看,它成了日本国家主义的一个源头,并在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刺激下,催生了’天皇社会主义‘这个怪胎。

如果你问“天皇社”的支持者们,你们反不反资本主义?他们就会跟你说:国家经济的高级组成方式,就不是资本主义能容纳的。可以说,他们拒绝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观点,但是借鉴了马克思的国家观点为我所用,从而发展出日本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


作为一套主张,"天皇社"的支持者反对国企,当然也反对工会,希望建立一种纯净的市场,由大私人企业展开互相竞争,由国家保护它们免于破产和劳资纠纷的侵扰。当时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社团(公司)合作主义,即公司和国家形成共赢合作关系。


A: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国家机器要尽量强大,企业要不受干扰充分竞争做大做强,劳动者在市场上出卖劳力多劳多得,弱者由国家兜底保障一个有起码尊严的生存底线?

B: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但“天皇社”的派别也不少,分歧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在自由市场的作用上。二十年代的激进工会活动家麻生久,在30年代突然转向,开始支持军部全面掌握权力,甚至希望他领导的社会党也可以蹭上这股东风,掌握政权。他主张实行从上至下的国家专政,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市场波动带来的动荡。他这一派主张限制自由市场,支持所谓的统制经济,也就是国家高度调控的资本主义。麻生久的转向,为军部崛起提供了群众组织和左翼被招安的正当性。

另一派以东方会为代表。东方会根植于几个工会里,希望国家可以进行社会兜底,扶助农民、平衡工人工资。这些主改良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政权,可以称为“百年国家”。他们有一定的工会工人基础,并且希望维持一个相对独立于官僚机器的群众运动,以便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帮助国家最大限度地合理落实社会改良,当然也愿意动员起来支持国家的对外扩张。

第三派可以称为“天皇社”的极右翼。极右翼社会主义者的三根支柱是天皇制、自由市场和反共产主义。他们的改良要求体现为保障最低工资之类的措施,前提也是要求有一个稳定的长期政权,来落实改良。他们不相信计划经济,认为不受干扰的自由生产市场仍然是最好的分配模式,只不过需要加上国家的束缚。打比方来说,就是卑斯麦式国家调控的20世纪版本。因为他们强烈反共,战后跟美国搭上了关系。

天皇社甚至还有假惺惺的东亚共荣情怀(和平的构建中日殖民圈),用来掩盖自己的资本主义扩张吹鼓手面目。


A:

强化国家机器,支持中央集权打掉割据势力土围子,铲除地方豪强恶势力保护伞,以庞大国家资源推动社会进步,把输出资本粉饰为“第三世界共赢”,支持做强大企业出海,由国家兜底社保…… 这些主张,似曾相识啊……


C:

天皇制社会主义,最终必然是北一辉主义与共产党叛徒的合流。


D:

关键是得从阶级立场批判,为什么天皇社会主义坏?不然有些人可能还觉得如此社会主义正合我意…

需要解释天皇社会主义为何不是工人阶级的出路,以及为何一些有战斗性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会拒绝社会革命,选择这条事实上的死胡同。归根到底,还是得回到劳资矛盾不可调和这一点……只不过无产阶级不能一下子消灭资方,在阶级持久战里,肯定会有很多精致的劳资调和模式出现。


A:

1937年前后,日本国内的工潮还很多。你说的这三股力量,如何看待这些工潮?

B:

天皇社会主义者希望转化这股群众力量,成为强化国家运动的动力。也就是利用群众运动的话语权,来鼓吹一个带有极权色彩的资产阶级政权。虽然他们不能控制所有的斗争工人,但是当时已经没有其它左翼组织在合法活动了,所以天皇制社会主义者成了主流政治中唯一的“左翼代表”,能够在合法平台上呼吁改良民生。换句话说,主张开展自觉阶级斗争的那部分力量,已经被当局清除了。

在选票政治中争得位置后,“天皇社”也能得到国家和资本家的赞助,尤其是与国家结合很深的大财阀。小资本家估计犯不上赞助,因为“天皇社”的很大部分人反对不受节制的自由市场,他们有一个口号,叫做“亡国的资本主义"。


东方会最壮大的时候,1941的选举中,提出保障农民与劳工权益、补助中下层阶级生活、减轻农村与地方负担等主张,得到了城市工人的大量选票。当时,东方会有好几个地方性工会,也搞了好几场游行。他们属于被允许活动但时而遭受打击的合法反对派,希望建立一个基层民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权力机制,反对自上而下的官僚与资本高度结合机制。结果,他们几乎所有政治活动都被严厉打压,特高课盯着他们抓人,也有积极分子被暗杀了。说到底,面对30年代的空前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国家稍有不顺,就会铲除所有的有组织反对力量。


D:

“天皇社”作为有群众基础的政治代表,有没有闹过丑闻,比如性侵、贪污,领导者奢侈享受之类的?


B:

在30年代的日本政坛, 通奸、拿黑钱都不是啥大新闻了。“天皇社”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20年代大正时代的政治生后,让一般民众感觉很疲惫,高官的黑金丑闻、贫富分化物欲横流,人们寻求出路。“天皇社’代表了共产主义革命之外的改良派,他们的色彩是底层的,保证在成为国家政治中枢之后,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没想到这些改良派口中的社会主义胜利,是日本法西斯的原始形态的崛起。

此外,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也加强了后继者对于依附国家的信念。这一点非常重要。


A:

以前你说过这个问题。有原则的、勇敢的革命者不断被摧残,让其他的人胆怯了,不敢对抗国家。形成了一种信念:跟国家对抗就是个死。

我发现佐野学转向后也一直在坐牢,到1943年才被释放。这也太惨了吧?!



B:

估计没转向之前,在牢里待遇很差?转向之后就舒服一些,或许吃饭能多加个温泉蛋之类的?

赤松克麿也是日本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他似乎也是在牢里转向的,提出“国家才是最大的社会改良实体”云云。



C:

我翻译《不向风暴低头》的时候,发现战前日本主流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容忍度还挺高的,可以比较容易地读到有关的书籍。



B:

20世纪以后,资产阶级国家时不时拿一条社会主义缠腰布来掩饰自己。30年代日本政府推出的官方马克思读本,特别强调马克思肯定国家作用的只言片语。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并不简单把马克思主义称为洪水猛兽,而是尝试改造它,为己所用。


E:

日共在30年代还没彻底完蛋前,对“天皇社”是什么看法?是要联合,还要对抗?

B:

试图联合。日共先后搞了两次"人民阵线",试图联合各种改良力量,把自己的力量公开暴露在国家机器之前,然后被国家照单全收给清剿了。



A:

日本的“天皇社”也就是右翼改良力量,毕竟是群众性斗争的产物。20年代末期麻生久写的工人话题小册子,真是充满工人斗志,不是装模做样的打鸡血式激进姿态。麻生久这样生龙活虎的工人活动家,在今天的中国,是不存在的。


B:

是的…… 不能简单套用“天皇社”去理解中国的左翼或者任何一种从事社会改良的群体……








待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14:36 , Processed in 0.01722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