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学点经济学 —— 市场经济中的货币

2021-2-14 13:02|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47620| 评论: 2|原作者: 远航一号

摘要: 马克思很明确地主张,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而不是反过来);如果商品量已定,平均的价格水平就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名义GDP(通过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决定整个经济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不是货币量的多少决定名义GDP的多少。

学点经济学之十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

作者:远航一号

 

第十一期学点经济学介绍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平均价格水平(P)。所谓“平均价格水平”,就是告诉我们,平均来说,如果要购买一单位的社会产品(一般用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来代表),需要多少单位的货币。

如果对平均价格水平取倒数(1/P),就可以告诉我们,一单位货币平均可以购买多少单位的社会产品,或者说,可以告诉我们一单位货币的平均购买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平均价格水平都是趋于上升的。所以,一般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趋于下降的。下面第一个图比较了人民币和美元自1980年以来各自购买力下降的情况。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后,今天一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六分之一;今天一单位美元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五分之二。

在市场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要与货币打交道。货币是人们似乎最熟悉却又往往说不清楚的经济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货币可以转化为货币资本,似乎具备了价值增殖的特质,因而就更增加了很多神秘。在今日中国的许多进步青年和左翼积极分子中,对于货币和金融问题也流行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糊涂观念,妨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或特色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

现代资产阶级的货币银行学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具体来说,货币有三种职能:(1)交换媒介,货币是人们用来买卖商品和资产的媒介;(2)价值贮藏,货币是人们用以保存购买力的手段;(3)核算单位,货币是人们用来计算商品和资产价格的手段。

马克思认为,货币有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马克思所说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功能大致相当于现代资产阶级货币银行学所说的货币作为“核算单位”的职能;马克思所说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资产阶级货币银行学所说的“交换媒介”的职能;马克思所说的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资产阶级货币银行学所说的“价值贮藏”的职能。

除了以上几种职能以外,马克思还特别强调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马克思所说的“支付手段”指的不是货币可以作为购买商品的媒介,而是指的在商品社会中人们通过货币来完成某种带有强制性的(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义务;比如,用货币纳税,或者偿还债务、支付债务契约所规定的利息等。马克思提出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殊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现代资产阶级货币银行学所关注的“流动性”的概念。了解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殊职能对于我们深入和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至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货币”,则是指的货币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世界货币”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上通行的国际储备货币。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哪些资产可以承担货币的上述职能呢?这首先包括人们最熟悉的现金(一般包括作为主币的纸币和作为辅币的硬币)。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除了现金以外,往往还有大量的其他资产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承担交换媒介、贮藏手段和核算单位等职能。依据各类资产执行货币职能的难易程度,一般将那些可以最方便地用来执行货币职能的资产称之为“狭义货币”(即M1,在中国也叫“货币”);将那些可以比较方便地用来执行货币职能的资产与“狭义货币”相加,称之为“广义货币”(即M2,在中国也叫“货币和准货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经济实践以及金融制度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的货币定义往往又有很大差别,相互之间不完全可比。

      美国的“狭义货币”(M1)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银行部门中的支票存款。美国的“广义货币”(M2)包括M1和银行部门中的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以及类似于支票存款的货币市场基金账户余额。2019年,美国的流通中现金约有1.76万亿美元、狭义货币3.98万亿美元、广义货币15.32万亿美元。在广义货币中,流通中现金约占11%,各类存款约占89%

      中国的“货币”(M1)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中国的“准货币”(即M2M1之差)主要包括企业定期存款、城镇居民存款和外币存款。2019年,中国的流通中现金约有7.7万亿元,货币供应量57.6万亿元,准货币供应量141万亿元。货币供应量中,流通中现金约占13%,各类存款约占87%

    从所包含资产的性质、占经济活动的规模以及与流通中现金的关系来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大致相当于美国的“广义货币”。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广义货币”中的储蓄存款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活期存款。

      从以上列举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各类银行存款组成的,而银行存款会被银行转化为贷款或投资于债券、股票。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的绝大部分实际上构成了借贷资本的一部分。

      在以前的“学点经济学”中已经说过,名义GDP可以表达为价格水平和实际GDP之积(P * Y)。如果用英文小写字母“k”来代表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那么价格水平、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的比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

 

M = k * P * Y

 

      在上式中,“M”是货币供应量,“k”是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之比,也可以用来表示为了完成每一元GDP的经济活动需要多少元的货币;“k”的倒数则可以告诉我们每一元货币可以帮助完成多少元GDP的经济活动,所以也叫做“货币流通速度”。

下面第二个图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占GDP比例历年变化的情况。其中,美国的货币供应量采用“广义货币”(M2,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采用“货币”(M1)。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大约占美国GDP60%左右;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期,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例下降到50%左右(隐含货币流通速度约为2)。这大概反映了美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后半期相对繁荣,因而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经济陷于停滞,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近年来,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例已经上升到70%以上。

1990年以前,中国没有按照现代货币统计标准计算的货币供应量数据。1995-2003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例从约40%增加到约60%。根据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这大约主要反映了随着私有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在GDP60%上下波动。

      从上面的货币与名义GDP关系的公式中,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如果货币供应量(M)增加,价格水平(P)也就会增加;货币增加多少比例,价格水平就会上涨多少比例。在经济学说史上,对于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持这样一种认识的观点,叫做“货币数量论”。在普通群众与许多左翼积极分子中,对于货币问题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货币数量论”。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观察到物价上涨,往往就埋怨银行发票子发多了。在许多自以为是的业余经济写手的网上文章中,动辄就有诸如“美联储印钞”、“央行放水”一类耸人听闻的标题,极度夸大货币供应量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脱离阶级分析、脱离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认识和理解的所谓“金融战”、“货币战”之类的炒作,更将许多人对于货币和金融的认识引入歧途。

      实际上,简单的“货币数量论”比较符合前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的经验(也不完全正确),或者在一定意义上符合虽然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尚未开始现代经济增长进程的某些国家的历史经验(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但是一般来说,不能够正确说明货币在现代资本主义或特色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货币公式中可以看出来,货币供应量(M)增加或减少,要直接传导为价格水平(P)的增加和减少,还需要两个假设,那就是:(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到实际GDPY)的增减;(二)货币流动速度(k的倒数)要保持不变。否则,比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但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了(表现为k增加),那么名义GDP完全可以不变;或者即使名义GDP增加了,但如果名义GDP的增加主要被实际GDP的增加所吸收,那么价格水平仍然可以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

      作为当前世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的斗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得过诺贝尔奖的美国反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问题的观点就是经典的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的名言“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表达的就是一切通货膨胀都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货币数量论观点。在新自由主义的世界历史反动浪潮中,根据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制定的货币紧缩方案是拉丁美洲各国所经历的“结构调整”、东欧和前苏联各国所经历的“休克疗法”的核心组成部分,给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灾难。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批判过货币数量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二节(b)小节中,马克思指出:“在十七世纪,特别是在十八世纪,有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以为商品价格上涨是因为有更多的金银充当了流通手段。”“流通手段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 假设商品量已定,流通货币量就随着商品价格的波动而增减。流通货币量之所以增减,是因为商品的价格总额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增减。为此,完全不需要所有商品的价格同时上涨或跌落。只要若干主要商品的价格在一种情况下上涨,或在另一种情况下跌落,就足以提高或降低全部流通商品的待实现的价格总额,从而使进入流通的货币增加或减少。”“有一种错觉,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即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手段量,而流通手段量又决定于一个国家现有的货币材料量,这种错觉在它的最初的代表者那里是建立在下面这个荒谬的假设上的:在进入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 ...

      在上面的论述中,马克思很明确地主张,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而不是反过来);如果商品量已定,那就是平均的价格水平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说,名义GDP(通过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决定整个经济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不是货币量的多少决定名义GDP的多少。马克思关于货币与价格水平的观点为国际上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经济学家所继承。

    马克思关于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观点是从贵金属(金、银)充当货币商品的时代的货币流通规律中推导出来的,但其基本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然适用。在现代资本主义或特色市场经济中,名义GDP取决于实际GDP和价格水平。其中,实际GDP在短期取决于总需求,阶级斗争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水平的变化率主要取决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率;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率则取决于工资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工资的增长速度则主要取决于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实际GDP、价格水平以后,再通过货币流通速度的传导,进而决定为了完成一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

      讲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提出一个疑问:难道经济中的货币量不是由“政府”(更准确点说,是中央银行)来决定的吗?难道不是“央行”要印多少钞票就印多少钞票吗?

      说到这里,要请各位读者注意,在现代货币中,“钞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约仅占十分之一。十分之九的现代货币不是“钞票”,而是银行存款。所以认为由于“央行”印钞票,就可以决定货币多少的想法,是极大的误解。

    那么,如果“央行”并不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的多少,那么“央行”起什么作用呢?在现代资本主义或特色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的真实作用不是决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多少,而是参与借贷资本的供给。

      如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量的绝大部分属于借贷资本的一部分。借贷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金融市场上的利率,而利率的高低可以影响到资本家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总需求。

      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我们在下一期“学点经济学”中再做介绍。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china 2021-2-15 11:23
井冈山卫士: “在普通群众与许多左翼积极分子中,对于货币问题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货币数量论”。”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一些左翼写手一讨论货币就进入精神分裂的状态。一方 ...
开了个头,任重道远。
引用 井冈山卫士 2021-2-15 00:37
“在普通群众与许多左翼积极分子中,对于货币问题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货币数量论”。”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一些左翼写手一讨论货币就进入精神分裂的状态。一方面承认货币的“”五大职能,另一方面又相信货币数量论,即只承认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方面嘴上说当代货币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结果,另一方面又通过货币数量论承认货币政策无视流通速度直接决定名义总需求,同时无视实际从产出的变化决定总价格,即货币决定资本主义的矛盾。这篇文章充分批判了这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开了个好头。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0:03 , Processed in 0.01894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