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晚清六十年的革命与改良(第二章第二节)

2021-6-30 07:4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2417| 评论: 0|原作者: 李晓鹏

摘要: 洪仁轩这次来到南京,向洪秀全进献《资政新篇》,提出太平天国政权建设应该借鉴西方基督教国家治国模式。洪秀全非常开心,终于来了一个勉强能干点正事的洪氏族人,对《资政新篇》大加褒奖,宣布要照此建政。

三、奇袭杭州:李秀成二破江南大营

三河大捷之后三个月,1859年2月,春节刚过。李秀成和陈玉成在春节前扫荡了一轮李续宾残部,还在安徽休整,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却突然接到南京紧急军令,立刻东返。原来,驻守江浦的守将薛之元叛变投敌。江浦位于长江北岸,与南京城隔江相望。薛之元叛变,把从江浦附近的几个战略要地送给了清军,第二次踏破江北大营的成果丧失,南京城的北方向物资通道被切断。

李秀成紧急带兵回援,占据江浦附近的浦口,勉强守住了一条通往南京的物资通道,但情况仍然十分危急。陈玉成也很快带兵攻打浦口东北方的六合。

正在战局焦灼的时刻,太平军内部却再次发生了重要将领叛变事件。

这次事件的背景很复杂。1859年4月22日,洪仁轩从香港经多方辗转到达南京。洪仁轩在金田起义后逃到了香港,做了基督教布道士,了解到一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这次来到南京,向洪秀全进献《资政新篇》,提出太平天国政权建设应该借鉴西方基督教国家治国模式。洪秀全非常开心,终于来了一个勉强能干点正事的洪氏族人,对《资政新篇》大加褒奖,宣布要照此建政。一个月之后,就把洪仁轩封为“干王”和“军师”,把朝廷军政大权交给洪仁轩,洪秀全自己则躲进深宫研究宗教问题去了 ——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不想理睬“俗务”,要专心于“天事”。

这是洪秀全人格中的一大特点:沉迷宗教、狂妄自大、做事缺乏责任心。他想要过皇帝的瘾、享有帝王的权威,却不喜欢承担皇帝需要承担的繁重工作责任。在起义之前遇到困难就两次跑回花县老家,直接丢下追随者失去联系几个月甚至几年。他玩弄阴谋诡计把杨秀清杀了、赶走了石达开,夺了杨秀清、石达开的权,却发现杨秀清的活儿不好干,不仅辛苦还干不好,天天累死却天天打败仗,一见有洪仁轩这种不会威胁自己权位但又在大政方针上有点头脑的可靠亲信,马上就想要撂挑子闪人。

实际上,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对当时的太平天国和中国社会,完全是一篇大而无当的文章,没有一点用处,其中对西方体制的理解也十分肤浅。洪秀全对西方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知识就更是接近于零,其批阅意见全是凭空想象,但它来自信仰“天父天兄”的基督教国家,这是洪秀全所乐于看到的。洪仁轩是“神迹”见证人,是跟冯云山一起入教的元老,又在香港当过布道师,对一神教教义的理解比较深刻。这是他重用洪仁轩的主要原因。

洪仁轩从金田起义到现在无尺寸之功,来南京一个月就直接封王并且担任军师,不管他本人才干如何,这都绝对是瞎胡闹。而且这又是李秀成、陈玉成在长江北岸拼死战斗保卫南京的关键时刻,不是天下一统的太平时期,中央决策中枢如此任性的进行人事巨变,想要不发生大事都不可能。

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曾经宣布,永远不再封王。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两个哥哥封王了,不再封王的意思其实就是不再让不姓洪的人封王。但洪秀全没想到洪仁轩竟然还会从国外回来,又多了一个洪家亲戚,还是特别亲的那种,必须得给他封王。封完之后才想起来好像之前说过永不封王的,现在又给洪仁轩封王,将领们肯定不服,于是又把陈玉成给封了个英王,显示自己并不是专挑洪家亲戚封,然后发布诏旨:“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 —— 也就是军务由陈玉成负责、统领全军,中央政务由洪仁轩负责的意思。

陈玉成确实功勋卓著,而且从来没有在政治上发过言,专心打仗、服从中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战士。他不像李秀成那样有自己的战略思考、政治态度鲜明。给陈玉成封王、统领全军,洪秀全比较放心。

洪仁轩、陈玉成封王的事情一出来,清军这边马上就意识到有可以挑拨内部矛盾的空间。他们让太平军降将李昭寿给李秀成写信,挑拨关系,说你这么大功劳都不封王,洪仁轩回来一个月就封王,陈玉成跟你平级、功劳也不比你大,现在却封王统管全军,洪秀全对你的猜忌不是很明显了吗?不如也跟我一样赶紧投降吧。

这封信送到李秀成大营的时候,洪秀全派过来监视李秀成的使者也在那里,赶紧向洪秀全汇报。洪秀全为了避免李秀成受挑拨发生兵变,就把李秀成也封了“忠王”,也就是给他戴个“忠”的高帽子,勉励他继续忠于自己的意思。李秀成当时还不明白其中玄机,对洪秀全的加封十分感激,但后来想明白了,在《自述》中说这是“恐我有变,封我忠王,乐我之心,防我之变,我实不知内中提防我也。”

连封三王之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太平天国的军事实权掌握在前、后、左、右四军主将手中,前军主将陈玉成封王了,后军主将李秀成封王,接下来左军主将李世贤和右军主将韦俊怎么办?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关系还好摆平。韦俊在几年前太平军西征的时候是陈玉成的直接上级,现在陈玉成封王,统领全军,韦俊又成了陈玉成的直接下级。陈玉成比自己排名靠前,韦俊还能接受,让陈玉成当自己上级领导,韦俊是不服的。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杨辅清、杨宜清兄弟带兵离开石达开,重新向洪秀全效忠。洪秀全大喜过望,急切盼望杨辅清能来帮忙解围南京,在杨辅清还在北上的途中,就把蒙得恩的“中军主将”头衔给了杨辅清。此事发生在洪仁轩、陈玉成封王之前。中军主将地位高于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主将,也就是说杨辅清寸功未立,甚至还没有正式“归队”,就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俊的职位高了。这跟洪仁轩封王一样,也是胡闹。

后来,陈玉成、李秀成封王,算是又排到了杨辅清前边。但不管是更换中军主将还是封王,都没有韦俊的事,他的地位日渐降低。

在封杨辅清为中军主将的前一年,1857年,洪秀全还突发奇想,下令把杨秀清被杀害的这一天定为“东升节”,说要天国众将士世世代代怀念东王的伟大贡献,并庆贺东王升天享福。杨辅清先跟着石达开搞分裂,眼见石达开打仗不顺利,又回来效忠洪秀全,最多也就是将功补过的做法,却立即受封中军主将,显然是跟他哥哥杨秀清被重新神化有关 —— 因为中军主将的头衔最早属于杨秀清。

韦俊一直对洪秀全忠心耿耿,没跟石达开走,各种战功也不少,但洪仁轩、陈玉成封王,杨辅清升任中军主将,他却原地不动。洪秀全这种种明显不公正的做法,难免让韦俊不起疑心:洪秀全是否还在记天京事变的老账?杨秀清被重新神化,杨辅清就成了中军主将,那韦昌辉被进一步黑化,韦俊的命运将会如何?

杨辅清、杨宜清兄弟带兵北上,其驻地就在韦俊驻守的池州南边。一边是杨秀清的弟弟,一边是韦昌辉的弟弟,这个仇恨实在是没法处,双方摩擦不断。这种情况,必须要有权威且公正的中央来协调,但天京事变制造了杨、韦两家的血仇,又毁掉了中央权威,洪秀全现在重新神化杨秀清、全面甩锅韦昌辉,而且韦俊还是其最讨厌的李秀成力保之人,所以公正是谈不上了,只会拉偏架,这个事情就完全没法解决。

对洪秀全绝对忠诚的陈玉成站在了杨辅清兄弟这边,李秀成站韦俊这边。韦俊的防地池州,又正好夹在杨辅清和陈玉成的防地中间,两边都讨不了好。闹到最后,韦俊感到在池州待不下去了,干脆带兵北上去找李秀成。这就要经过陈玉成的防地和州,陈玉成的手下拦着不准经过,双方竟然发生械斗。此事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没有直接参与,但李秀成部下支持韦俊,也卷入了械斗。最后三方死伤数千人,韦俊被迫退回了池州。

韦俊回到池州以后,感到进退失据,一气之下,于1858年10月率部向清军投降。

韦俊是太平军的实际第六把手(前五位是洪秀全、洪仁轩、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是金田起义以来投降清军的最高级别军事将领。他的叛变对全军心理冲击极大。

陈玉成援救南京之后,韦俊是在西线战场与清军抗衡的关键力量。韦俊叛变,安徽局势立刻变得岌岌可危。陈玉成没有办法,只能从六合等地撤兵,回援安徽,留下李秀成独力支撑南京江北的战局。

—— 实际上,如果不发生和州械斗,按照韦俊的思路,由他来配合李秀成保障南京周边安全,陈玉成专心经营安徽,局面将会好的多。由于天京事变带来的太平军内部“信仰危机”和内部矛盾始终没有协调好,太平军的实力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叛降和内讧中被削弱,局面也越来越危险。

李秀成眼见在浦口困守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再次回到南京,找到洪仁轩商议,打算采取大范围机动的战略来调动南京周边的清军。这也是当年杨秀清首次踏破江北江南大营的操作思路。这一回李秀成更为大胆,不是在江南江北之间小范围机动,而是想要长途奔袭,攻击杭州、苏州一带。这些地方是清军江南大营的主要后勤保障基地,兵力空虚,一旦攻击得手,清军江南大营必然分兵前去支援,太平军就可以趁机解围南京。

这个思路很出奇,但操作难度极大。最大的风险在于李秀成必须先放弃浦口南下,南京城的物资运输就会被切断,然后只能等待李秀成带兵归来解救。洪仁轩与李秀成商议三次之后,两人才初步下了决心,去找洪秀全汇报。洪秀全先是坚决反对,把李秀成严词谴责了一番。李秀成态度坚决,一再上奏要求离开南京。洪仁轩也反复劝说。眼见自己的亲信和统兵大将成了一条心,洪秀全终于点头答应。

李秀成在1860年1月25日带兵离开浦口。他走后第四天,浦口就失陷了,南京城对外交通断绝,形势空前恶化。南京周边地区许多太平军将领对局面失去信心,通敌叛变。这样,南京的安危,就完全寄托在了独自远征的李秀成身上。

李秀成先去芜湖找到堂第李世贤,跟他商量具体的战术。十天后,李秀成从芜湖出发,开始迂回攻击杭州。具体路线是先从芜湖南下,然后向东快速攻克一系列防御薄弱的小城镇,兵锋直指杭州北边的军事重镇湖州。李世贤走另外一条路,也去攻打湖州。这就让清军以为李秀成、李世贤的目标是要合兵夺取湖州,于是浙江本地的军队纷纷向湖州调集。然而真正去打湖州的只有李世贤的军队,李秀成刚到湖州城外就掉头向南,带六千精锐秘密穿过莫干山小道,于1860年3月11日突然出现在杭州城外,直到距离杭州只有三十里的地方才被杭州守军发觉。此时杭州仅有两千八百守军,且都是缺乏训练的老弱。李秀成经过七天的围攻,在3月19日攻克了杭州城,斩杀了城中的浙江巡抚、布政使等诸多省级高官。这是太平军兴以来攻克的第四座省城(前三座是武昌、安庆、南京),也是天京事变后攻克的第一座省城。

李秀成深知,攻击湖州只能调动浙江本省军队,只有攻击杭州才能调动江南大营的清军主力前来支援。因此假攻湖州、突袭杭州,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清军方面得知杭州被围,立刻调动大军前来救援。李秀成在杭州等了四天,确认江南大营的大军已经到达杭州附近,下令城头插满旗帜,于夜间秘密撤出杭州。清军大军在城外呆了一天,才发现城内已无守军,跑到几座空着的营房里放了一把火,就赶紧向皇帝上报克复杭州的赫赫战功。

此时,李秀成已经从另外一条路北返,按照之前的约定和安排,在南京以南的建平与李世贤、刘官芳[1]等各路大军会师,集中优势兵力猛攻江南大营。此时,陈玉成和杨辅清也接到洪秀全的指示,带兵渡江来协助李秀成。江南大营原有兵马4万人,被李秀成通过攻击杭州等诸多战术机动调动走了2.3万。后来虽然陆续返回来1.5万,但在来回调动的过程中,兵力分散,江南大营周边的诸多战略要地已被太平军逐一攻克。最终,太平军以超过十万的兵力对江南大营三万的兵力形成绝对优势的合围。

5月6日,清军江南大营再一次被太平军踏平,向荣的继承者张国梁也被太平军击毙。南京再一次转危为安。李秀成既是整体战略的制定者,又是其中最危险、最精彩的千里迂回战术的执行者,再次展现了他在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


图: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图


第二次踏破江南大营的成绩,从局部来看,与杨秀清主导的第一次踏破江南大营相当,甚至还要更好一些。但杨秀清那一次是同时踏破了江北江南两大阵营,又在上游稳稳的控制着武昌、九江、合肥,经略江西、围困南昌,因此整个战略局面完全不同。

在太平军第二次踏破江南大营期间,曾国藩率领湘军主力在上游稳打稳扎的开始对安庆进行合围,完全不理睬太平军攻击江南大营的一切行动,坐看大营覆灭。咸丰皇帝也认识到他手下的那些旗兵绿营是靠不住了,一次又一次被太平军打残,再顾不得什么满汉之分、军阀权臣之类的考量,于1859年7月23日,江南大营失守两个月后,把曾国藩任命为两江总督,统管安徽、江西、江苏的军事民政事务,随后又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至此,曾国藩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实权要职,再加上胡林翼的湖北巡抚之职,他便可以全面协调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军队和物资配置,以更好的实现其“高屋建瓴、顺流而下、先取安庆、再攻南京”的整体战略。



[1]刘官芳为韦俊旧部。韦俊叛变后,他与杨辅清合作收复了池州,被任命为右军主将代替韦俊镇守池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3:06 , Processed in 0.0158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