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蒋介石的买办法西斯集团是如何进行舆论管制的

2021-9-1 22:3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0984| 评论: 0|原作者: 欧洲金靴|来自: 金靴redboy

摘要: 资本绝对不可染指舆论,舆论必须公有、必须归位也是落位于人民。

资本绝对不可染指舆论,舆论必须公有、必须归位也是落位于人民。

  民主,是一个近四十年来在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双重作用下,变化最大的政治词汇之一。

  严格以理论和事实的双重层面来说,民主,其实本是共产党人的“专利”。

  与之相对的,专制,则是法西斯白色集团、资本家阶群的底色。

  不论是俄国还是中国,不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全世界共产党人推翻本国国内的资本买办统治与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大法宝,均是依托于民主凝聚被剥削阶级的革命力量。

  只有民主,才可以团结最广大的工农群众;也只有民主,才可以统战党内党外不同的声音。

  对于民主,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洪流之中体会最深刻、认知最透彻的人,毫无疑问是毛泽东。

  建国前,在1945年7月著名的窑洞破冰之谈中,毛主席面对黄炎培(时任国民党政府参政员)就“历史周期率”的疑问,坦然给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的答案:“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建国后,1957年,毛主席再次指出:“要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许多人觉得,提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事实并不是这样。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中国共产党忠实地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个原则。”

  用民主对抗专制,用红色浪潮对抗白色恐怖,这是毛主席可以带领百万工农打败美帝国主义爪牙——蒋介石买办法西斯集团的最大胜利密码。

  遗憾的是,近四十年来,随着国际共运极速退潮、世界政治格局趋于右转,“民主”开始被美西方集团绑架、曲解、利用,用以作为其颜色革命、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的工具。

  更遗憾的是,中国国内极大规模的“爱国群体”也开始由于畏惧美帝国主义的舆论战,表面上与之对垒,本质上顺而仆从,默认了“民主属于西方世界”这一被西方集团成功打造的谎言假象,个个谈民主色变,仿佛民主是个坏东西,仿佛中国只有拒绝民主才可以稳定祥和……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古往今来,在每一个由资本主导、资本涉足权力的政治社会里,杜绝民主,这一定会成为资本家阶级维护利益垄断的必要手段。

  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夺取政权之前的中国(中华民国),苏联共产党人逐步腐化变质之后的苏联(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均是绝佳的范本。

  关于后者,我前天已述文:苏联解体后,资本控制舆论

  关于前者,今天想来唠唠:从1929年国民党颁布《宣传品审查条例》,到1931年围绕九一八事变的舆论暗战;从1940年全面查禁封杀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到1945年就毛主席一篇搅得重庆大乱的《沁园春雪》而开展的词作交锋……

  且看蒋介石的买办法西斯集团及其背后的资本势力,是如何进行舆论管制的。

  1

  早在南京蒋记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国民党当局就公开宣称:“惟三民主义为救中国之唯一途径”、“凡反对三民主义者即反革命。”

  作为首脑的蒋介石更是在1927年春天公然背叛孙中山遗志、屠杀我共产党人之后,肆无忌惮地宣扬其专制集权的政治思想。

  循着一种传统的政治思维方式,蒋介石开始把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政治混态,归结为是“思想的纷杂”致使中国人无所适从。

  据此,蒋氏的智囊团认为“统一全国思想”为当务之急。

  他们提出:“拿三民主义来做中心思想,才能统一中国,建设中国;如果中国各派的思想不能统一,中国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

  1928年10月,蒋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训政纲领》,其中规定:“在必要时,国民党可对民众的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在法律范围内加以限制。”

  蒋介石认为,当时全国报刊“言论正确的约占25%,失常的约占15%,其中以共党刊物最多。而其他刊物,如国家主义派占总数约5%,第三党、 社会民主党约占3%,国家社会党和无政府党各占3% 。”

  为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当局出台了大量有关新闻出版的法令法规。

  根据检索,从1927年到抗战前夕,这类法令法规主要有:《检查新闻条规》(1928年)、《宣传品审查条例》(1929年1月10日)、《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1929年6月22日)、《出版条例原则》(1929年8月23日)、《出版法》(1930年3月17日)、《出版法施行细则》(1930年5月)、 《宣传品审查标准》(1932年11月24日)、《修正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1933年9月25日)、《党报及与党有关报纸审查标准》、《查禁反动刊物令》、 《新闻检查标准》(1933年1月19日)、《新闻禁载标准》(1933年10月5日)、《取缔不良小报暂行办法》(1933年10月25日)、《查禁普罗文艺密令》(1933年10月30日)、《新闻报纸在检查期间不服检查之处分办法》(1934年2月21日)、 《图书杂志审查办法》(1934年6月9日)、《检查新闻办法大纲》(1934年8月9日)、《审查取缔大小日报标准》(1935年5月27日)、《取缔刊登军事新闻及广告暂行办法》(1935年6月10日)、《取缔发售业经查禁出版品办法》、《取缔印刷业规则》、《关于法院制裁新闻纸杂志社编辑人及发行人》、《民营广播无线电台暂行取缔规则》………

  如一张铺天巨网,遮盖了蒋记国府控制下中国舆论界的哀鸿遍野。

  1930年12月,蒋府制订的《出版法》对于出版限制主要是申请登记和出版品内容的限制,从法律学的角度看, 它尚且属于注册登记制。

  但随后的1932年11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公布了《宣传品审查标准》,宣称:“凡是宣传共产主义的,便是反动宣传品;批评国民党便是危害民国;对其统治不满则是反动;这些文稿一律禁止出版。”

  这一《标准》的颁布预示着注册登记制向审查制的发展倾向,也就加剧了蒋介石白色统治下的民国进一步的舆论专制化、新闻恐怖化。

  从1929年至1936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各处室查禁了所谓“普罗文艺”书籍309种;仅国民党长沙市党务整理委员会于1931年9月就查禁了228种报纸、刊物和书籍。

  据北平公安局统计,从1931年11月30日至1932年2月24日(中缺1931年12月27日至1932年1月3日)的短短69天里,由于邮电检查员“扣留销毁”的“有关时局平信及电报,并宣传共产党的各种所谓反动刊物、报纸达到7280种。

  1929年 6月15日,上海国民通讯社被国民党当局以通讯稿件“造谣挑拨,肆行反动”的名义,责成停办。

  一年后,上海现代书局也因出版《拓荒者》、《大众文艺》、 《南国月刊》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

  同年2月, 《时事新报》记者陈荇荪被以“宣传国家主义”罪名判刑6个月。

  次年2月7日,“左联”五作家被国民党军统秘密处死。

  当时局越来越逼近中日交战,当历史走进了30年代,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标志,蒋介石在抗战问题上的对日怯媚、投降主义、失败主义,以及令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愤怒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均通过其舆论管控和新闻操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为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的下达以及对国际联盟的幼稚期盼,导致了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后世对那一时期的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申报》和《大公报》上,很少有人对国民党党报系统的有关注。

  比如《中央日报》因为是国民党党报系统中的最高报纸,其对 “九一八事变 的报道是认识蒋府“国联外交 ”下国民党宣传战线机能的一个切口。

  这一时期的《中央日报》正处在从传统的国民党党报管理体制向社长制、企业化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出发点,处在党报转型与民族危机的十字路口,围绕九一八事变 的新闻报道与相关言论其实研究意义重大,《中央日报》充分体现了蒋府“不抗日”的本色和舆论管控的特色。

  九一八事变之前,当时的《中央日报》总编辑为赖琏,此人在主编《京报》期间曾因批评蒋介石的政策而受到蒋府打压,但由于背靠胡汉民,赖琏还是在《中央日报》谋得高职。

  然而“汤山事件”让蒋胡争端白热化,赖琏提出辞职未果,便从此陷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办报心态,适逢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央日报》也就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蒋介石集团向全国发送反动思潮、怯日情绪、崇美媚洋的工具。

  事变后不久,《中央日报》遵蒋介石旨意,宣称“责任及赔偿由国联指定”,对国联的外交充满信心和期待。

  当国联做出了要求日本撤兵的决议时,《中央日报》立刻欢欣鼓舞地撰文:“中国的大胜利!”

  然而,国联的两次撤兵决议均被日本人破坏,更不用提此后伪满洲国的拔地而起,和日本由于伪满洲国不被国联承认而直接退出国联的闹剧,直接如巴掌一般扇在了蒋介石和《中央日报》的脸上。

  此后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仅国民党中宣部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一家通令查禁的书刊,就达656种。

  1938年11月2日,国民党中央作出《确立战时新闻政策的决议》, 借口“战时需要”、“齐一思想”,要求在全国实行“战时出版管制”。

  从1939年4月1日起,所有出版书刊,“未经原稿审查者,概予依法取缔”;同月,蒋介石亲下手谕给国民党中宣部和军事委员会,布置加强新闻的审查工作。

  据统计,从1941年至1945年间,有关临时性指示就达200余种,多数为镇压要求蒋府加大抗日力度、反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声音。

  1941年4月28日,国民党当局查封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救亡日报》、《全民抗战》等五种主张强硬抗日、谴责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政策的报刊。

  随后,《学习生活》、《新闻记者》、《国民公议》等几十种爱国报刊相继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国际新闻社总社也被缴销营业证,工作人员被迫由桂林去香港。

  1942年,国民党又封闭了《世界知识》等500余种偏向爱国主义的报刊,使全国报刊数量锐减。

  1939年时全国有报刊1031家,而1940年11月在大后方获准发行报刊只有273家,这其中绝大多数报纸又是亲国民党的刊物,或是消谴、 娱乐性的刊物——倒也符合国统区向来声色犬马、即便躲到重庆也依旧灯红酒绿的尿性。

  3

  从30年代的“假抗日,真反共”,到40年代中期的“假和平,真内战”,蒋介石法西斯集团的舆论主线最根本落脚点,还是在于压制共产党、以及共产党所代表的新生的工农阶级。

  至于对待抗日的态度,蒋介石治下的新闻队伍倒显得灵活多了。

  毕竟嘛,他也本就不是抗战的主力。

  只有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这才是蒋介石集团自1927年始在舆论战线从未动摇的反动思路。

  1930年,上海现代书局因出版《拓荒者》、《大众文艺》、 《南国月刊》被强行封闭。

  两年后,由国民党当局把持的《社会新闻》周刊,经常刊载由特务炮制的“内幕消息”,对共产党和文化界进行造谣中伤 。

  与此同时,一大票效忠于蒋府的“御用文人”们还大肆攻击“左联”的旗帜鲁迅先生,目的也无非是分化和瓦解舆论界/文化界。

  鲁迅先生曾愤慨书辞:“近来一些人,联合谓我之《南腔北调》乃受日人万金而作,意在卖国,称为汉奸;……是直欲置我们于死地,这是我有生以来,未尝见此黑暗的!”

  1933年1月,镇江《江声日报》编辑刘煜生因其负责的副刊发表了四篇小说中, 有如“地上泛起红潮,添上一片红”、“铁的纪律”等词句,就被指责其有“激动阶级斗争之嫌疑”。

  刘在非法监禁5个月后,竟被江苏省主席顾祝同下令处决……

  1933年11月12日,国民党特务以“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捣毁了上海艺华影片公司,随后各大影院都收到了“上海影界铲共同志会”署名的恐吓信,要求对于“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对付。”

  一天后,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被砸,神州国光社遇劫……

  从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的十年间,被国民党当局各检查机构查禁的社会科学书刊达到1028种、进步文艺书刊458种。

  这些被查禁扣留的报刊书籍的多数罪名是:“攻击党政当局”、“挑拨阶级斗争”、“宣传共产主义”、“不妥”、“欠妥”、“鼓吹抗日”、“普罗文艺”、“左倾”、“言论反动”、“妖言惑众”、“讥评政府”等等。

  针对这种强求舆论一律的文化专制主义行径,鲁迅先生曾愤慨地说:“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的!”

  1939年春天,正值抗战的危急时刻,国民党中央却悄然成立了一个针对共产党的“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妄图统一全国的新闻检查大权。

  军检局成立后,首先打着国民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旗号对全国范围内新闻检查机构升级和调整,在全国设立了重庆、成都、西安、桂林、昆明五大特级新闻检查处,升各省新闻检查所为新闻处,其负责人为少将或上校级别。

  在省以下,国民党都设立了反共的新闻检查室,各普通县市亦由各县市政府设立专科管理新闻报纸的检查。

  如是,一个立体的、为反共而服务的反动新闻检查网络就形成了。

  1943年8月,蒋府发布了《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表中规定:

  ① “边区政府”、“抗日政府”等词一律不许用;

  ② “两面派”、“亲日派”、“团结”、“解放”、“国共合作”、“各阶层人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词,均为“谬误名词”;

  ③ “革命的三民主义”、“真正的三民主义”要改为“三民主义”;

  ④ “拥护革命的领袖”、“拥护抗日的领袖”必须改为“拥护领袖”,甚至“妇女解放”要改为“妇女复兴”。

  …………

  蒋记国府的小九九,实乃一目了然。

  十四年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蒋某人的心思到底是放在抵御外侵之上还是放在绞杀国内进步共产主义力量、维护自身反动统治之上,后人无需为此争论。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3:13 , Processed in 0.026925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