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论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发展趋势

2021-10-11 23:3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037|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揭示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揭示了商品关系是存在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进而揭示了共产党内走资派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创立了继续革命理论。本文试图从生产关系“细胞”的角度,阐述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

过渡时期存在着产品与商品两种经济关系的斗争,这一斗争贯彻过渡时期始终,直到产品经济最终占领全部经济,实现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

  论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发展趋势

  迎     春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揭示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揭示了商品关系是存在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进而揭示了共产党内走资派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创立了继续革命理论。本文试图从生产关系“细胞”的角度,阐述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共产主义新纪元。

  自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才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时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共产党开始执政,过渡时期由理论变成为现实,至今才100多年,因而人们对过渡时期的认识还不成熟。本文将对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细胞”形态进行一些分析。

  一, 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

  1, 什么是过渡时期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过渡时期的论断,建立了继续革命理论,形成了过渡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三阶段。

  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一段转变时期,是从共产党夺取政权,到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也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社会主义的阶段。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的问题?是因为斯大林“犯了大错误”,把社会主义说成是不存在阶级斗争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加上社会主义社会,提出要从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主义,把原来的共产主义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毛泽东总结了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批评了斯大林的错误,建立了继续革命理论。为了彻底改正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错误,重新回归马列主义,我们用过渡时期替代社会主义的概念。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把它叫做共产主义,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同一概念,都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出现的新社会。斯大林则错误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分别开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了过渡时期。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21页)从这里开始提出了过渡时期的理论,是指在实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前,还有一段过渡时期。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进一步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三卷  第84页)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实际经历过渡时期,或者是经历的时间很短,只能进行一般的提示,不可总结具体经验,做进一步的阐述。

  斯大林领导苏联几十年,取得了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夺取卫国战争胜利的伟大成就。但是,在过渡时期的问题上则“犯了大错误”:主要有:A,认为在苏联农业集体化、现实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后,社会主义就不再存在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了:B,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等:C,认为商品经济“注定要为社会主义服务”;D,提出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以上各点均引自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样就把社会主义说成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增加了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否定了马克思、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背离了马克思、列宁。

  需要说明的是,斯大林的错误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犯错误,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修正、背叛马列主义有本质区别。所以,毛泽东说斯大林“犯了大错误”,而对赫鲁晓夫则称之为修正主义。

  毛泽东在总结了过渡时期的实际经验,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阶段的论断,批评了斯大林的有关错误,而且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过渡时期的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成为过渡时期的马列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是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认识的转折。在八届十中全会的公报中,毛泽东指出:“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页)当时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有关过渡时期的提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采用过渡时期替代社会主义,还运用社会主义的概念,不过已经肯定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否定了斯大林有关过渡时期不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理论。所以,毛泽东后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7页)可见,斯大林否定了马列有关过渡时期的论断,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别开来,对立起来,说成是共产主义之外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既背离了马列主义,也不符合实际。

  有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阶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种种争论。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稿》中指出:“什么叫做建成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很有文章可做。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册   第77页)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回归了马克思、列宁的过渡时期论断,虽然没有批评其他的各种说法,但运用的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最主要的是他纠正了斯大林的错误,重新肯定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提出了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商品经济是过渡时期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形成了过渡时期继续革命理论的体系,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指出:“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泽东还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7、413页)揭示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揭示了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在大跃进时,当一些人大刮“共产风”,否定商品经济,毛泽东强调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到了揭示过渡时期存在复辟资本主义的斗争时,则明确指出商品货币关系是经济根源,实际上批评了斯大林认为商品经济注定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错误观点,进一步肯定了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理论。

  现在是到了用过渡时期替代社会主义概念的时候了。为了避免斯大林的错误影响,重新回归马列毛主义,我们这里不采用社会主义的概念,完全用过渡时期的科学概念。把过去用的社会主义,一律改用共产主义。如过去常说的社会主义道路,改为共产主义道路。

  2, 生产关系在过渡时期的地位

  马克思发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把人类对社会的认识,从历史唯心主义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把“头足倒立”的历史观颠倒过来,使之成为科学,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发现了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作为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关系,作为对生产力发展起决定性的外部条件,作为社会科学的核心。而资产阶级的学者只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永恒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永恒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则千方百计回避、掩盖生产关系,他们只讲“小康”、“富裕”等,绝口不提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更不讲什么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马列毛主义者、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大讲特讲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讲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斗争等,使广大群众用马列毛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

  马克思提出的过渡时期的论断,是说明这个历史阶段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列宁说得更加清楚:“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正因为这个时期存在着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对立经济结构的斗争,所以才成为过渡时期,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有人会说不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理论。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理论,而阶级斗争理论正是建立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列宁在分析《资本论》时指出:“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因素来说明问题,但是他使我们有可能看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怎样发展,怎样变成资本主义组织而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抗的(这已经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阶级,怎样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从而带进一个与这一资本主义组织的基础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9页)

  毛泽东在指出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之后,专门发表了《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要点》,说“要使全国都知道”,专门告诉人民群众,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正是因为存在着产品和商品两种对立的生产关系,才成为过渡时期。

  二, 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新中国建立标志着过渡时期的开始。我国的过渡时期按照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区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前者主要发展产品经济,后者主要发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两个时期生产关系发展的方向根本不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发展趋势。

  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研究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从所有制入手,还是从“细胞”形态入手,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斯大林的意见为代表,认为应该从所有制入手。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书中,就是从所有制入手,从而得出农业集体化以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苏联社会就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存在复辟资本主义危险性;另一种意见是毛泽东在总结了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后,主张从“细胞”形态入手。毛泽东在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书籍时,曾经表现赞成斯大林的观点。但是,当他总结了过渡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后,改变了对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研究方法,指出商品货币关系是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经济根源,转而从“细胞”形态研究生产关系。

  研究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从“细胞”形态入手是科学的方法,因为生产关系总是人与人之间以生产物为媒介的关系,通过对生产物社会形态的分析研究,更能科学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从“细胞”开始的方法,对于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具有普遍意义。

  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细胞”形态主要是两种:产品和商品。商品人们比较熟悉,所以从产品说起。

  产品,也叫调拨产品,是全民所有制内部调拨的产品,是共产主义的“细胞”。产品与商品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产品直接表现它的社会性。商品要通过交换,转换成为另一种商品,才被社会承认其社会性,商品的社会性表现在对立的商品上;产品直接表现为社会的产品,它的社会性是通过国家计划连接,不通过市场交换;商品体现的是私人劳动者交换劳动的关系,而产品则体现劳动者互助合作的关系。

  产品运动的过程,不通过市场交换,而是通过国家计划。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产品经济说成是计划经济,把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说成是市场经济,是抹杀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用现象掩盖本质的一种手法。至于萨谬尔森等把产品经济说成是“命令经济”,更是一种恶毒的攻击。准确地说过渡时期的经济是产品经济关系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斗争时期,是产品经济最终消灭商品经济关系的历史时期。

  产品关系与商品关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生产关系。产品关系不通过市场交换,通过计划连接,直接表现产品的社会性,排斥市场交换;而商品货币关系则要求通过市场交换,不仅商品通过交换,而且要求把劳动力也转化为商品,甚至于一切非生产物也进行买卖。产品与商品关系之间的这种斗争,贯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全过程。

  1, 毛泽东时期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新中国刚建立,就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建立了公有制的国营企业,从“细胞”形态看,出现了“调拨产品”,是我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全新的生产关系。

  由于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而且人们很少接触,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产品运动的具体形式。先看一个具体事例。

  新中国建立以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经济封锁。过去,我国火车的轮箍依靠进口,现在不能进口轮箍,整个铁路运输就会瘫痪。国家根据铁路运输的需要,国家计划决定在马鞍山钢铁厂建立一个轮箍车间,生产轮箍满足火车运输的需要。轮箍车间所需的设备分为标准设备与非标准设备两大类。标准设备如车床、铣床、刨床等由国家下达指标给国家机械厂生产,按照需要的规格、时间交货;非标准设备由马鞍山钢铁厂组织生产。这些产品直接就是社会产品,连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合作的同志式的关系,劳动者共同为社会需要劳动 ,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共产主义关系,也就是列宁所说的“生产着的共产主义”经济结构。

  产品的运行,与商品不同,不是通过市场交换,不是竞争无政府状态,而是通过计划进行。

  毛泽东时期国家每年年底都要召开计划会议,研究、规划下一年的经济计划,根据实际的可能与需要,确定经济发展的总计划,通俗的说法是“定盘子”。计划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令性计划,是规定产品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另一部分是非指令性计划,作为国家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与国家计划会议相适应的,还有一场订货会议,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把产品的生产与需要单位,通过订货合同连接起来。

  产品在计划会议上确定社会性,与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存在着根本区别。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况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41页)恩格斯在这里指的是消灭了商品关系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产品关系的出现,已经呈现出这样的一个光明前景。

  过渡时期还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由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国家,经济非常落后,因此,既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也存在着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关系,不仅存在着商品——货币——商品这种小生产之间交换商品的关系,也存在着货币——商品(劳动力)——货币’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存在着新型的货币——商品关系等等。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新中国以后,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继续发展产品经济关系,依靠自身的积累,依靠工农劳动者节衣缩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发展生产力,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在建立公有制的国营企业、出现产品关系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大力促进这种经济关系的发展。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细胞”形态看,就是消灭货币——商品——货币’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1956年我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货币——商品——货币’作为一种完整的经济关系被消灭了。

  生产关系斗争的焦点,是占近百分之九十的广大农业经济,它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表现为商品——货币——商品。这种经济每日每时都在产生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商品不断演变为货币——商品——货币’。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与刘少奇有关农业合作化的争论,就是产品经济关系与商品经济关系之间斗争在政治上的表现。

  毛泽东始终坚持实现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反对包产到户,坚持主要是发展产品经济关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而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则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实际上是主张实行小生产,以后又提倡包产到户,主张发展商品关系。这一斗争一直贯穿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全过程,从生产关系看,就是产品经济关系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斗争过程。

  毛泽东时期我国的产品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商品的数量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在整个社会中商品经济关系则相对缩小。

  从产品的范围看,国营经济的范围如冶金、机械、采油、化工等等;企业的规模、数量也不断扩大,这些都是产品关系的发展。产品关系不仅在生产领域发展,大量生产资料属于产品,而且,向一部分生活资料拓展。如工人公费医疗的药品、部分教育设施,特别是城市职工的住房,都退出了商品关系,转变为产品关系,直接表现了社会性,被人们消费。

  从产品的数量发展非常快。仅全民所有制年底固定资产原值,就由1952年的149.2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193.4亿元,增加了20多倍;成品钢材也由106万吨,增至2208万吨;金属切削机床由1.37万台,增至18.32万台,都增长了十几倍到20几倍(《中国统计年鉴》1983   第7页)

  与产品关系的发展不同,商品关系在整个社会经济的比重则不断缩小,不仅在量上没有产品关系发展得快,而且在商品关系的领域上也在不断缩小: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土地退出了商品关系,土地买卖基本绝迹;劳动力也退出了商品领域等。

  毛泽东时期商品的数量虽然有很大增加,如粮食、肉类、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的生产增长都很快。但是,随着人口由5.4亿增加到9.6亿,增加了4亿多,加上人们购买力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显著提高,但是商品生产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毛泽东时期整个社会呈现出共同富裕的景象。正是这种购买力不断扩大的形势,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发展。这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购买力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时期社会上还存在着产品,商品两大类关系。其中商品的运动包括货币——商品,商品——货币(计划价格)——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货币——商品——货币’基本上被消灭了。

  货币——商品,是国营企业工人在劳动以后领取工资的运动形式,是一种新型的商品关系;劳动者存在着“社会成员”和“私人生产者”的双重身份

  正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分析的那样,工人一方面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参加劳动,生产的产品直接具有社会性,劳动者的劳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一方面表明产品生产者与商品生产者的完全私人劳动不同,不通过交换,直接通过计划表现为社会劳动;但是,另一方面工人还要以工资的形式从社会取回一部分劳动。这就是货币——商品关系。

  过渡时期国营企业劳动者的全部劳动,在扣除六个部分(包括扩大再生产的部分以及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等)以后,工人还要以工资的形式领回一部分自己的劳动,这是工人的“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份。(参看《哥达纲领批判》《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9-10页)马克思当时预计商品关系将会被消灭。“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工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同上书   第10页)所以,马克思认为过渡时期工人 ,“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而不是货币。苏联、新中国的历史事实证明,过渡时期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国营企业的工人领得的不是“证书”,而是货币,表现为货币——商品。这是产品关系下才可能出现的一种新型商品关系。

  这里的工人工资,与资本主义的工资——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有本质区别。过渡时期国营企业的工人工资,是工人自己劳动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的工人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表现。由于过渡时期国营企业工人的工资是劳动者自己劳动的一部分,因此,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工资所包括的物质生活资料也随之增长;而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只是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生活资料价值,因而工人始终处于贫困状态。这就是两种工资的本质区别,是过渡时期产品关系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枯的根本原因。

  货币——商品关系,也表现了过渡时期国营企业工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另一方面又是“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表明过渡时期的工人本身就存在着产品与商品两种关系的斗争。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要“斗私批修”,就包括工人自身的革命内容。

  产品与商品关系的斗争,主要是与货币——商品关系的斗争,这是过渡时期产品与商品斗争的主要内容。这一斗争将持续到实现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为止。

  毛泽东揭示了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用继续革命理论武装群众,使广大劳动群众逐步自觉地进行斗争,维护主人公地位,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而修正主义者则回避斗争的客观现实,千方百计地掩盖这种斗争,

  让劳动群众盲从地追随他们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重新出卖劳动力,把“饭碗子”又交给了“老板们”。

  产品经济关系的高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产主义的方向,始终坚持主要发展产品经济关系,尽管在帝国主义严密的封锁下,在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体的围攻下,我国的产品经济关系仍然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迅速提高,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经济,发展成为拥有原子弹、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成为继苏联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经济奇迹。原子弹、氢弹等军工产品,从它们的有用性看,是保卫国防的生产品,从生产关系看,是产品,是千百万劳动者共同生产的产品,是同志式互助合作关系的产物。

  由于主要发展产品关系,毛泽东时期社会的上层建筑“风清气正”

  由于毛泽东时期以发展产品经济关系为主,不断地开展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因而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文化生活健康活泼,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9:02 , Processed in 0.02049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