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简单谈谈文革

2022-1-15 21:46| 发布者: 林林| 查看: 18942| 评论: 0|原作者: 渡痴禅师|来自: 渡痴禅师

摘要: 文革是一场必将影响千年的伟大运动,越往后,历史将越能证明这一点。至于那些用当时政治斗争的角度解读文革的人,连文革的边都没有摸着。
林林:discuss网友写的文章“文化大革命的长期作用及意义“重新提到文化大革命的作用和意义。我在这里转发一篇渡痴禅师网友早时写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简单谈谈文革

 

1.     正名:文革全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三个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第一个词确定运动的阶级性,第二个词设定运动范围,第三词确定运动性质。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是“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第二是“无产阶级文化的大革命”。第一种理解是指:由无产阶级主导并发起的,对社会文化的一场革命运动;第二种理解的是:针对“无产阶级文化”的一种深刻变革运动。实际上这两层意思应该是完整的统一体,无产阶级需要改造社会文化,但“无产阶级文化”本身也需要被改造,在改造社会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改造无产阶级自身的文化。从无产阶级的立场来说,前者是对外的,后者是对内的,内外一体才是完整的。文革期间的很多冲突都是因为大家只强调“对外”革命的一面,而通常忽略掉了“对内”革命的这一面。“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本来是针对自我思想意识中的剥削阶级思想、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但在实践中,很多人却把这当成了批判别人的武器。现在即使是全面肯定文革的人,又有几个能够时时刻刻“狠斗私字一闪念”?扯大旗、争名争利、争话语权、争流量的所谓“左派”太多了。

 

2.     从文化的角度看文革

文化是“社会群体的行为习惯”,相当于是整个社会的基因,一代一代人就是在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上由社会文化确定的。所以,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能保持代代相传的生命力,相应的文化传承是关键。而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必然需要相匹配的文化价值体系。 

文革的必要性:经济基础如同社会的硬件,上层建筑就是社会的操作系统,而广义的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应的是中国的农耕文明,几千年的传承和变异,孕育出了顽固的顺民文化,以至于鲁迅从中看出了“吃人”。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的礼教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之前的百年耻辱是千年前程朱理学结出的苦果;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工业文明对应的社会主义平民文化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文化革命的路径:概括起来就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五四运动的延续,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封建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家店。所以一方面以激烈的手段清除旧文化的图腾符号,另外一方面也努力树立以劳动人民为主角的新文化。

文革的成果:中国不再是礼仪之邦,骨子里面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温良恭俭让”,失去的不仅仅是“礼仪”,还有“礼仪”背后的精神锁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失去了偶像,没有谁可以让我们臣服。精神上的平等,才可以彼此尊重,谁也无法凌驾在别人头上。尽管有时候我们可能表现得恭谦,但这种恭谦是建立平等之上的。实际上,我想要问的是:谁还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仆从?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但至少我没有遇到过。本来,毛泽东是最后一尊偶像,但在某些人的帮助下,如他自己所预言的一样,他也被打得粉碎。而正是最后一尊偶像的倒掉,成就了他毕生所追求的社会平民的思想大解放。他一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解放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件事是解放了9亿中国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的思想枷锁。

 

3.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文革

抓革命,促生产”,这是由主席亲自确认的文化大革命的一句口号,也是毛泽东晚年最重要的治国方略,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往往被我们忽略。把这六个字补充完整就是“抓文化大革命,促社会大生产”。为啥文化革命会促进社会生产呢?

 

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三类:获取资源、分配资源、消耗资源。所谓的社会生产力,我的理解是“指某一个社会群体获取资源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人类获取资源的组织形式,其对资源分配和资源消耗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将社会群体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社会生产力主要是指“觅食”或者说“吃”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消化能力”。当因为生产关系的落后从而导致社会的“消化能力”萎缩时,就象是人因为“消化不良”从而“食欲不振”一样,当一个社会生产力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之后,如果生产关系没有相应的调整,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吃”得多,“拉”得少,最终因为“消化不良”从而“食欲不振”,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就是经济危机。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我在这里将“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活动”定义为“生产”;将“人类分配资源、消耗资源的活动”定义为“消费”。所以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生产”和“消费”。

 

文化大革命塑造了相对平等的“主人翁精神”,劳动者对国家、集体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迸发出极大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革打破精英阶层的话语权,平民百姓的多重身份得到自我认可,而多重身份对应着多重需求,社会需求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分配体系相对平均,所以社会购买力也因为贫富差距小而强盛。

 

如果说市场经济体系的弊端是“过剩”,那么计划经济的“弊端”就是“短缺”;过剩是相对过剩,实质是贫富差距导致社会购买力被抑制;而短缺是真的短缺,是社会生产力不足以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供全社会享用。真是的短缺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缓解,但相对过剩则会永远相对过剩,是无解的。这也是马克思思想的基础。

总之,文革是一场必将影响千年的伟大运动,越往后,历史将越能证明这一点。至于那些用当时政治斗争的角度解读文革的人,连文革的边都没有摸着。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6:03 , Processed in 0.01202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