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urdéterminis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未圣带头冲历史调研室”事件说开去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2 19:59:20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不好听点,网络舆论场里,这件事情能够反映出来,左翼的声量是真的式微。绝大多数仍然是一种享乐性质的自我标签化的左人cosplay(连左翼学徒都算不上)。从去年年底自由派声量反扑开始,到今年两会闭幕社会舆论右转,再到这两天苏芬战争这一事件里,可以看得出来真正想去严肃讨论事件内核的声音已经被掩盖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左翼严肃话语的一种疯狂解构以及狂欢。说句实话我看到尤其是知乎上那些自称的“左”人用一种近乎荒诞的表达方式说出了充满后现代气味的语言的时候,是实打实地对这种人感到失望与不齿的。这群人连矛盾分析的主次这一左翼思想最最基本的入门理论知识都不再具有了,只是看到了曾经有过过节的未明子成了“出头鸟”,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冲了上去欲除之而后快。让我不禁怀疑这些人的真实目的究竟何在,也让我开始进一步相信直到现在,左翼当中还有相当数量把左翼当生意做的实用主义者。

不得不说这件事情让我感觉现在国内的,至少在公开舆论平台上这一层面,我们可能从20年后的一阵“左转潮”的轰烈表象上都过于高估了一些人对于左翼思想与左翼内核的理解程度。甚至说一句不好听的,很可能有人张口闭口马列毛,可是实际思维模式可能还处在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说实话真有点“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的感觉了,建国之后的历史就是从“三大改造”开始出现了成规模的政治舆论的不和谐音,而这种现象直到今天其实仍然没有消失。这条路线上“任重而道远”真不是说着玩的,现在哪怕是最简单的唇枪舌战,所谓的“左翼阵营”也是一盘散沙状,那更遑论投身实际当中的一系列斗争呢?虽然真正在舆论场上失语的人群才是左翼的主战场,可是从现在左翼人士的一些现状来看,我不免有些担心长此以往下去,会出现“左人”之间占山头划地盘的可悲一幕的。

未明子说实话,通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他现在的实践行动,虽然说仍然不太能成为一种直接成功的样本以及方法,但是无疑是蕴含着某种正确的必要条件的。我也感觉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可以以未明子所公开的实践方式作为我们自身可能行动方式的一种参考。经过这么几次事件我是对公开互联网上的一些“左翼”群体愈发的失望了,我认为未来真正能够发展成为同志的人,其实就只能向下发展。未明子的工益是其中一种形式,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参考并影响我们的行动方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23-5-13 14:52:57 |显示全部楼层
激活 发表于 2023-5-13 14:27
我想了想,对于多数中间派来说(普通群众)这些历史事件的对错是没有意义了,至少多数人是不在乎说苏芬战争 ...

我觉得确实有这么个因素,毕竟国内研究苏芬战争的人确实太少,而且研究这方面的客观上也确实就如历史调研室那样,会受到当前主流的实证主义和“去史观化”的历史考据的影响,使得即使存在了大量史料也无法摆正权重。一旦涉及到周身人的现实利益的话,其实左翼的力量才能够显现出来,或者再不济就是讨论国内历史的话,其实这种“一边倒”的情况就更少一些了,因为能够收集的史料足够广也就能够破掉这种学院派史观了。

其实苏芬战争这事让我想到了另一件跟我们关系可能更大的事情——60年代东南亚排华事件。说句实话这个事情非常有芬兰内战的那股味道了,而且是与新中国的某些事情具有关联的。我觉得通过在芬兰这件事情上竖立一种正确的史观是对以后一旦东南亚排华被摆上桌面了的一道有力的预防针。如果今天右派能在芬兰内战上获得舆论的胜利,那么这场舆论战中聪明一点的右派必然会抛出60年代排华问题步步紧逼的,这才是我担心的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23-5-16 15:42:56 |显示全部楼层
狠活难整D4C 发表于 2023-5-13 15:10
是指以后可能出现不少替苏哈托这种人说话的情况吗

苏哈托以及其他东南亚诸国的统治者的名誉其实还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历史时间节点上刚好深处我国对外输出革命的年代,届时估计会有人倒果为因,去以排华时期华人的遭遇这一个民族话题裹挟绑架中国在东南亚左翼运动中的影响力,进而起到进一步污名化历史的作用。

尤其东南亚华人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在当地是生意人,阶级成分从无产到中等的资产阶级都存在,所以以现在的国足叙事去裹挟阶级叙事确实会让一部分人上了当,进而造成更多舆论上的麻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23:35 , Processed in 0.02589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