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2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并没有来临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6 19:05: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6-16 19:08 编辑

老蛮频道:


https://twitter.com/laomanpindao/status/1668455528136314881


这是一份来自小蓝鸟的点菜。这位同学想了解我对AI的看法。好吧,我直接给出结论:现在的AI技术,天花板十分明显,它根本无法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都是能源应用方式上的革命。唯有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才能提升人类改革大自然的能力,有效应对整个地球和宇宙规则的残酷挑战。


大自然的规则其实非常残酷的,人类也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能勉强说有了一点在残酷的大自然的威压之下挣扎求生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现代重型机械,人类可以尽快的逃离自然灾难,并且在自然灾难发生之后可以尽快重建,只不过如此而已。至于制止灾难本身,那还是科幻题材的内容。当然现代社会人类飘了,欧美极左派自以为可以反过来通过降低碳排放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讨好大自然,冷酷的大自然根本就不在乎好吧。

信息技术革命在本质上其实只是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提升而已,但是能源使用效率并没有什么变化。将各种形式的太阳能(石油和煤炭一样,本质上都是太阳能)转化为电和热,只不过如此而已。没有在本质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信息技术革命是不是能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争议非常大,不过我这里勉强依然算它是吧。

真正的工业革命可以是什么呢?比如说储能技术爆发,一部手机这么大的电池就能让我们穿个小背心在南北极活动一周,每天如沐春风。比如便携式核能,大家都能随便装在背包里,然后背起来就满世界飞,人人都是钢铁侠。如果这两项不靠谱,那么更靠谱一点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提升到90%,目前大概仅20%左右。能做到这些,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能源使用效率出现质的变化,带动整个机械、制造、交通、家电、通讯领域的全面革命。至于AI技术,它不可能对能源使用效率做出任何的提升,即便我们穷尽所有想象力都不可能,不存在这个发展方向。AI技术目前可以做什么呢?存在标准答案的机械性智力活动,AI逐渐会予以替代。在这方面,我自己都算是深度AI用户,就我现在的头像就是AI绘图作品,我的文章配图和视频素材,大量使用了AI作品,确实省时省力。下面这副机器人在宇宙飞船上吃饭的图,百度文心一格用时只需要10秒,画面风格、机器人的个数、桌上有几盘菜、窗外的场景都可以自行定义。而这些“定义”的动作,本身就是向标准答案靠拢,让人类在AI创作中挑选出最符合标准答案的那一个。日常的工作汇报文案,AI可以很轻易的生成PPT模板,这方面已经很强了。这当然也是就着标准答案回答问题。或者是影视背景音乐,AI现在都能自动生成,你输入想要的标准定义,AI生成你想要的几条旋律,供你挑选。还有包括机械性的编程工作,存在标准编程模板只需要套入不同应用场景的工作,大概率都会被AI替代。至于学生们的家庭作业,那更是机械性智力劳动,这方面AI无比强大。相信以后学校必须想办法跟AI对抗,毕竟家庭作业是对学生脑力的训练,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是脑力成长的必须步骤,不能放弃。然而也就是这样了。AI甚至无法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比如广州东山口的商务公寓现时点的租金情况,这种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AI无法替代。它能做的就是去中介网站上搜集数据,但是我们人类都知道,中介网站上的租金数据都是错的,而AI无法分辨这些数据的真伪。或许AI可以进化到冒充人类给一个人类中介打电话,来核实租金的真伪。但是我们人类虚伪得很,不见到真人我们都不说实话。这倒不是在有意欺骗AI,而是我们连人类都一样这么骗。类似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在整个人类社会,AI能做到的,就是替代一部分存在标准答案的机械性脑力活动。仅此而已。AI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与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度绑定。但是现在这种绑定可以说万里长征还没开始走。工业机器人到现在这一刻只能从事最简单的拧螺丝、包装、分单等工作,它受限于的领域太多了。如何赋予机器人以真正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判断力,比如让它们可以真正的品尝一顿饭,并评价好不好吃,这样的机器人才是真正的工业机器人,而这些技术,本质上就是AI技术。现在大家一通热潮的AI技术,其实就是大数据技术做到极致,把数据库做到极其庞大之后的效果,也就是这样了。这种东西应用到机器人身上,大概就是可以让机器人能够跟人对对话扯扯淡什么的,让一些蠢人很难分辨与自己对话的到底是AI还是机器人。而这些东西,与让机器人建立真正的五感,从而成长为真正的机器“人”,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图二就是百度文心一格的作品,挺好玩的对吧?我其实挺期待机器人可以建立五感,达到真正“类人”的那一天。不过要达到这种程度,首先人类必须把五感在本质上是什么搞明白,也就是把人类自身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系统弄明白,才能数据化之后应用到机器人身上。现在人类自己都糊里糊涂的,连老年痴呆症都治疗不了,甚至连发病原理都不了解。“智慧”本身到底是什么,存在于人体的什么部位,为什么智慧会消失,为什么有些人会突发精神疾病,人类统统不了解,这就幻想AI可以带来技术革命,这就是瞎扯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23-6-16 19:56:05 |只看该作者
没有技术革命的。AI芯片很耗电,以能源危机来看,维持住现有水平就烧高香了

人类科技有发展、巅峰直至衰落,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6-16 21:36:05 |只看该作者
革命红旗永不倒 发表于 2023-6-16 19:56
没有技术革命的。AI芯片很耗电,以能源危机来看,维持住现有水平就烧高香了

人类科技有发展、巅峰直至衰落 ...

听你这么说,突然很担心苦苦求来的共产主义历史阶段已是人类的垂垂老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6-16 21:48:02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都是能源应用方式上的革命。唯有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才能提升人类改革大自然的能力,有效应对整个地球和宇宙规则的残酷挑战。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信息的进步,无非是节省了能源,而非发现了能源。

节省能源的限度在于:1)必须消耗的能源无法节省,2)为了维持这个越来越复杂的“节省能源”的手段所消耗的能源无法节省。第一点是物理极限,第二点是自反性极限。

同时,信息技术能够节省能源的方向十分有限。目前仅仅大规模出现在:1)军事应用,即杀人;2)消费性电子产品,即毁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2023-6-17 02:52:57 |只看该作者
这篇讨论有一些倾向值得引起兴趣。

第一,形而上静态的史观。
文中提到,“人类也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能勉强说有了一点在残酷的大自然的威压之下挣扎求生的能力”。按照这个观点,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是活不了的,就算是活着,恐怕也和一般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可问题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具有对自然的能动性作用,否则,连第一次工业革命都不会发生。

第二,割裂了技术进步和人类智能的关系
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和人类智能的发展正相关的。举个例子,白银、黄铜,皆是优良的电导体,可以在工业上广泛地使用,但是在人类充分理解这些物理物质的性质之前,也就只能当作是流通货币和饰品;石油是优质的工业原料,但是在化学科学取得进展之前,也就只能拿来烧火玩。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人类处理信息速度”的提升,而是自身智能的外化——因为智能本身,就是在处理信息。将信息技术形而上地简单看作处理信息速率的提升,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
人类智能,本身就是在有限的情况求取对资源使用的最优解,并在这样的情况中发现新的资源使用条件,而这离不开对信息的传播、处理与组织,无论是从劳动分工的角度看,还是从技术进步本身的角度看,都是如此。若对“信息”这个词不敏感,那么换一种称谓就能够看清楚了,所谓“信息”,本质是“知识”,或者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即所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看法比较形而上,独断意味浓厚,片面地将“大自然的规则”奉为绝对的神灵,没有充分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且恐怕有一些不可知论的倾向。这其实仍然是小资产阶级保守端对技术进步的形而上看法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篇文章对ai成为“人”的展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6#
发表于 2023-6-17 03:13: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顽皮蛋 于 2023-6-17 03:22 编辑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3-6-16 21:48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信息的进步,无非是节省了能源,而非发现了能源。

节省能源的限度在于:1)必须消耗 ...

井冈山卫士同志,你好!

对于“节省能源”与“发现能源”的问题,我想我在前面跟帖中已经有所讨论。现在我们讨论第二点。

第一,许多新技术的初生,应用方向都是有限的,包括能源技术,例如核能。它最初威力的显现,不就展现在杀人用途上吗?但是技术本身是没有罪的,核技术既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造福人类。“刺人而杀之,然后曰:非我也,兵也”的逻辑,应该是不大成立的。

第二,若你所表达的“信息技术”是说信息技术这一大类的应用,本身就已经很广泛了。正如我们现在在红色中国网上讨论,不就是在使用信息技术吗?本身就已经极大地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若没有这样的技术而我们又必须要交流的话,会产生多少出行成本呢?这样的出行成本,又会消耗多少能源呢?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没有这样的技术,可能现在我们都没有这样交流的条件与机会了。

若你所表达的“信息技术”是专指人工智能技术,那么同样也可能是不大成立的,在最开始对这个话题讨论的时候,我之前已经举出过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检测的例子,通过减少停机时间来提高效率,又何尝不是在节省能源呢?信息技术在节省能源范畴的优势在于组织规划。

总的来说,还不能通过某个技术当前的表现否认这个技术本身。除此之外,对任何技术赋予以主观价值判断,可能都需要比较谨慎一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7#
发表于 2023-6-17 03:20:16 |只看该作者
还是公平 发表于 2023-6-16 21:36
听你这么说,突然很担心苦苦求来的共产主义历史阶段已是人类的垂垂老矣。 ...

还是公平同志,你好!

我认为这样的担心是无需的。无论对技术或乐观,或悲观,人类始终都会在既定客观现实下勇敢的活下去,并且改变既定客观现实,使人类成为自己,发展自己,超越曾经的自己。因为这就是具有智能的人类本身的意义。人类从来不是任由客观现实摆布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6-17 04:07:58 |只看该作者
顽皮蛋 发表于 2023-6-17 03:13
井冈山卫士同志,你好!

对于“节省能源”与“发现能源”的问题,我想我在前面跟帖中已经有所讨论。现在 ...

顽皮蛋网友,感谢你的回复。

我们对“信息”的理解看来有不同。我在回帖中的“信息技术”,专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发展路径。而你说的“信息”技术,则泛指人类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总和,即最广泛意义上的“知识”。

根据这个关于“信息”定义的不同,我想你可能把我(以及原帖作者)对第三次和技术革命有限性的论点当成了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否定,即你在5楼所说的“不可知论的倾向”。

事实上,认识到特定技术发展路径的有限性,认识到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有限性,认识到人类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科幻小说里的某些目标,不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否定,而是人类认知能力对自身界限的肯定。换句话说,认识到某些技术路径是死胡同,是没有多少前途的,是人类认知(也就是你的广泛定义的“信息”)高度发展的结果。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受到人类掌握能源的限制。历史上的主要技术革命,即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都是以下两种条件同时出现的结果:1)人类可以使用的能源范围迅速扩大(这表现为从活物中提取的太阳能到化石能源的变化);2)人类使用这些能源的成本迅速缩小,(这表现为一单位现有能源能够开采出的资源量量的扩大)。从化石燃料的历史来看,在上世纪中叶,一单位能源可以开采出五十单位左右的化石能源(可以参考Joseph Tainter等对于能源史的著作),现在的页岩油气则由于开采难度提升,一单位能源只能开采出五单位左右的能源。尽管人类开采化石燃料的技术仍在进步,但是随着能源本身的枯竭,开采难度的提升造成的困难会超过技术进步的速度。只要仍然依赖某一项特定能源(化石燃料),这个死结就是解不开的。这是一切主要能源发展史的经验规律。

当然,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人类也能认识到某些可以利用的能源,比如核能,潮汐能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能源的技术特征,他们很可能不能将成本降低到明显低于化石能源利用初期(1:50)的水平。如果我们对比石油最初80年的历史和核能最初80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核能应用范围的扩展速度要明显慢于石油。所以,化石能源很有可能是自然给人类的一个一次性的“礼物”。至于已经(相对缓慢地)发展了80年的核能究竟是不是也是个“礼物”,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如果我们对未来能源应用的信心仅仅来自于相信自己会交好运,那么这显然不是严肃的乐观。

至于节省能源,除了那些可以十倍百倍地节省能源的信息技术运用(比如精确制导武器),剩下的节省能源的方式显然无法达到发现新的低成本能源所能达到的地步。注重节省能源本身,已经是能源开采技术进步明显减缓的标志。此外,通过节省能源来达到技术革命,需要这种节省能源的技术在主要的生产领域都能以较低的成本适用,这显然困难更大。

总结起来,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确实会随着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归根结底受到客观物质世界本身的限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最终会发展到这一点:即认识到在超过了某一点时候,无论如何精进认识也无法改造世界。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9#
发表于 2023-6-17 05:40:50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3-6-17 04:07
顽皮蛋网友,感谢你的回复。

我们对“信息”的理解看来有不同。我在回帖中的“信息技术”,专指上世纪六 ...

感谢井冈山卫士同志的长篇回复!

第一,有关“信息”定义的问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的最早的研究者们,恐怕早就已经认识到了“信息”与“知识”具备同一性,无论是维纳(经典控制论创始人),还是香农(信息论创始人),或是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之父),我想都对此方面有所论述。事实上,所有信息技术的处理,也同样如此,只有是可以被理解和使用的信息(无论这样的信息的映射过程是多么曲折和不可思议),这样的处理才有意义,否则,那就不叫信息技术而是算卦了。

第二,有关技术发展路径的有限性

任何技术发展路径,当然是有限的。不然那不叫技术,而是魔法了。所有技术,最后都是要走进“死胡同”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又一个阶段,原先起主导作用的技术,在下一个阶段就可能退居次要位置甚至消亡了,而非有了某个技术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人类就是从一个又一个有限的技术发展过来的,而不是在某一个技术层面上止步不前。科幻作品中的某些目标,是幻象而非现实,但并不能通过否定科幻作品以否定现实。

第三,有关认识与能源使用的问题

首先必须充分肯定你所展示的对能源利用之历史发展的研究成果,由于我没有对相关方面作过深入了解,在这里我没有什么立场对此提出疑问。
但是仍然有一点是成立的,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之拓展,根本上还是源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你所举出的:
(1)人类可以使用的能源范围迅速扩大
(2)人类使用这些能源的成本迅速缩小
这两个条件得以发生的前提,还是人类对自然(或者说自然的某方面资源)取得了认识的飞跃,才得以对能源使用范畴和使用结构造成改变。若没有认识的进步,那的确是要“看天吃饭”。

因此,情况就很显然了,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分歧就在于此。这一点矛盾集中在了最后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上。

第四,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最终会发展到这一点:即在认识到在超过了某一点的时候,无论如何精进也无法改造世界”,这句论断,我个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这一“点”,究竟在哪里呢?至少在目前的讨论看来,这一点实际上是通过经验来支撑这个观点本身的。但是一旦要求证明某个东西的界限,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并不充分。如果单靠经验而不作证明,很有可能落入经验主义的独断中去。辩证唯物主义是否接纳经验主义的独断?我想应该是不能的。“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归根结底受到客观物质世界本身的限制”这样的理论论述,也不能推导得到那一点的存在,因为这样的论述是定性的,而那一点是要求量化的。并且相反地,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在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中实现新的进展的。因此,还不能通过经验对此下定论,否则,在20世纪初“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的时候,人类改造世界的界限就应该已经确定了,但是就历史来看,物理学大厦远远没有落成,不是吗?

第五,小结

我想表达的是,并不是人类可以无视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达成科幻作品里的某些目标,而是人类本身在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之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社会新的进展。通俗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是不可能因为这个人就要死要活的了。这绝不是“相信自己会交好运”的庸俗乐观,运气成分固然有,并且也很重要,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以自身内部矛盾运动为内因。所谓物质,不是叫人死的东西,是让人活的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10#
发表于 2023-6-17 09:01:30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卫士 发表于 2023-6-17 04:07
顽皮蛋网友,感谢你的回复。

我们对“信息”的理解看来有不同。我在回帖中的“信息技术”,专指上世纪六 ...

在上述跟帖的讨论下,我们再回到具体能源的议题来。

首先我们来考虑在前面讨论中提到的核技术。

目前核技术的发展,是因为认识还不够充分,所以还没有什么重大成果呢?还是认识已经完全齐备,但是完全满足不了人类对能源的使用需求呢?

如果是后者,那么的确是这一技术“走到了死胡同”,因为它的确不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使用需求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别的能源技术不能发生)。
如果是前者,那么通过经验断然否定核技术,可能是的确要慎重考虑的事情,这并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

接着再来讨论化石能源的问题。

对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在人类历史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有记载的石油沥青使用,历史跨度有千年之久。但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类,还不能以1:50的效率开采石油,造成石油的成规模使用?而非得要等到19世纪-20世纪,才广泛使用呢?是因为一夜之间地底下的石油全都冒出来了,导致人们不得不去使用吗?还是有什么神灵在这段历史时期降临,对人类说:“你们要重视石油,因为这是好的”?还是最终陷入技术进步的形而上循环论证,因为技术进步了,所以技术进步了(或者说对能源使用的技术特征改变了)?

以上三种看法,我个人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上看,都并非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能源使用范畴与使用结构的变化,说根到底还是在人类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对能源产生了新的认识,并从这样的认识中实践出一套方法来利用之。而人类之所以对能源的扩大利用有需求,最终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自身的结果。
石油从最初的局部小范围使用,到现在的工业大规模使用,这一造成能源使用范畴与使用结构变化的节点,还是在于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是可以在这个领域上这样使用、并且有动机这样使用。不仅是石油,任何物质与能源的开发,都是如此。石油从人类接触到通过科学方法大规模利用,也花了上千年时间。核能的发现到现在,也都还没有百年之久,更不用论其它可能存在的能源了。因此通过割裂整个历史时期的发现-开发-利用来论证化石能源的优越性,在我个人看来,理由也仍然是不够充分的。

在这样的视角下,就能够看清楚了。
“历史上的主要技术革命,即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都是以下两种条件同时出现的结果:
1)人类可以使用的能源范围迅速变大
2)人类使用这些能源的成本迅速缩小”
这里的话,本质上来说,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非技术进步的原因。也就是说,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反映,而并非造成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进步,或者造成这样能力进步极限边界的原因。
于是,以结果论来看,任何技术进步都是死的。因为大前提就是我们都认同的,一切技术发展路径都是有限的。但是它并不能解释技术进步不断产生的原因,辩证法的事物发展的内生性动力没有被揭示出来,因此最终是形而上的,而非辩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0:49 , Processed in 0.034850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