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查看评论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9-22 14:14
发达国家革命后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薄弱环节革命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所以需要不断革命,这是基本逻辑问题。哪怕你不懂托洛茨基,你按照字面意思就能明白。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9-22 14:13
看了这页,简直对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一窍不通,不断革命论恰恰是薄弱环节发起革命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继承,而该文作者说托洛茨基主张只能适用于欧美发达国家革命,你说是不是一窍不通。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9-22 13:32
看不下去了,这个吕新雨对托洛茨基完全误解,而文章又长又臭,要去一一批判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9-22 13:24
托洛茨基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宣称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必然会与支持其夺得政权的广大农民群众发生敌对冲突
----------
这种敌对冲突是有的,必须通过把所有农民转化为工人来解决,而不是否定这种冲突的存在,也不是隔离这种冲突
引用 No.24601 2016-9-22 06:44
托洛茨基将从农业剩余产品中获得工业化积累基金的问题夸大为工农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又天真的设想一场用工人积极的先进性克服农民阶级落后性的革命,而且还设想工人阶级会为了工业化的利益去革农民阶级的命,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苏联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历史说明,这种意义上的“不断革命”只能让农民阶级成为工人阶级最凶狠的敌人(苏德战争期间在农业集体化最严酷地区乌克兰,农民箪食壶浆欢迎德军),而且会使工人和农民成为党最凶狠的敌人。
引用 No.24601 2016-9-22 06:3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半外围和外围国家在革命之后势必面对着如何分配剩余产品的问题。事实上,只要是进行工业化建设,都要从农业剩余产品中拿去一部分到国际市场上交换资金、技术。因此,指望革命后农民阶级拿到全部的剩余产品是不可能的。托洛茨基根据教条化的观点把这种关系理解为工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布哈林的观点则更加现实的指出了,即使在农民和工人都贡献出一部分剩余产品作为积累基金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解除帝国主义压迫和国内地主压迫的方式仍然为工人和农民提供绝对量上大于革命前的剩余产品,从而事实上改进生活水平。托洛茨基看到了工农粉蛋糕,布哈林则从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变化本身看到了做大蛋糕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革命解放生产力。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9-21 16:03
太长了,暂时只看了第一页
工人和农民在社会主义(严格讲工人国家)的关系中,存在一个工业化的问题,而工业化的积累的基础只有农民(在中国和苏联这种国家),那么是不是存在剥削呢,我认为没有,只是先从农民这里拿来工业化后还给农民(给的还要多),当然实际就是让农民工人化,一起享有建设成果,但是这种积累的拿来不是为了让工人吃的更好等,而是为了工业积累,工人和农民的消费应该是一致,同一个分配法则(按劳分配,拿去工业积累后的分配),但是毛时代或许不是这样,把工人特殊化,其次是把工人农民化(上山下乡),工人国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工人和农民的关系,在于群众和官僚的关系,这才是根本,这个关系没有搞好,毛时代和苏联的农民也好,工人也好的工业化积累成果被剥夺了。
引用 燧鸣 2016-9-21 09:54
很有意思的文章,吕的思考很深厚。不过如果工业化(城市化)是资本主义世界必然的趋势,那么布哈林的暂时妥协工农合作是否能解决当时苏联面临的经济冲突和与之相反的政治的不平衡?
中国革命的胜利源泉固然来自于农村,但是其是否只在农村就能完成,当中国革命作为成为国际共运的一部分后,参与中国革命的农民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小农,也就是小农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托是否在等待西方世界的革命到来,则是另一回事。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9-21 01:15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问题重大,内容丰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19:39 , Processed in 0.007358 second(s), 5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