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对“一带一路”实践的理论思考

2018-3-21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546| 评论: 0|原作者: 江涌|来自: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杂志2018年第2期

摘要: 关键的重要的是要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丝绸之路有何不同?与欧洲的老殖民主义与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有什么本质不同?我们旨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能不能与相关国家达成广泛共识,形成共振?

六、关于国际话语权力的问题

话语权,盖言之,就是影响乃至控制舆论的权力。习近平主席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17]这些年来,我们做事挨骂,不做事更挨骂;事做好了挨骂,事做得不好更挨骂;动辄得咎,动辄挨骂。咒骂我们的,不仅有国际反华势力,境内外敌对势力,国内异见反对力量,甚至还有体制内的人士、党内的同志也在骂。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这些都是我们失语、话语权不足的表现。

“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以来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在做,相关国家在看,西方国家在说。吉布提总统盖莱对媒体说:西方人来了100多年,我们的国家还是这么穷,中国人来了才3年,就让我们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中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18]这是当事国的客观评论,可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吉布提同样没有话语权,所以即便是总统的话也传不出去,传出去也没人听,听了也没人信。然而,西方利用他们在国际社会的主导甚至绝对控制话语权的优势,对中国品头论足,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时时出秽语,处处泼污水。对少数海外中资企业、个别旅外的中国人的一些不足不端不雅不普世的言行,不断乃至无限放大,鸡蛋里挑骨头,不断渲染成整个中资企业、整体中国人的问题。总而言之,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搞地区扩张主义,搞机会利己主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历史上自己殖民主义、扩张主义、机会利己主义的想法与行为,标贴中国。

话语权不足,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如宣传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恰当地、更好地宣传自己。例如对于瓜达尔港口,刚刚有点眉目,就大张旗鼓,不断战略拔高,什么终结新加坡和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垄断,解决了中国的心头大患;什么中巴合作改变地缘力量格局;等等。还有无限拔高宣传古丝绸之路的美好,史诗般的,天鹅绒似的,玫瑰色的,全然不顾相关一些国家的感受,要知道一些国家对于在历史上作为中国的藩属、向中国朝贡一直耿耿于怀。同样,由于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过多不太恰当的宣传,让巴基斯坦的精英与民众对中国有很多不太恰当的要求与期待,认定中巴经济走廊更有利于中国,中国出钱出物出力理所当然。一些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社会组织,利用中国的急切急迫心情,甚至出现坐地涨价、漫天要价的状况,给中资企业造成不应有的困扰,付出额外的代价。

因此,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推介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方案,是主义定向下的问题导向,是群众路线上的顶层设计,当中蕴藏着很多学问,恰当宣传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是一门艺术,包括斗争艺术,更是一项策略,当然也少不了斗争策略。

七、关于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问题

近些年来,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纷纷搭乘中国经济快班车,形成“发展靠中国”的共识,但是每当出现地区局势动荡,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时,便纷纷倒向美国,出现“安全靠美国”的阵势,这种所谓的“周边安全陷阱”反映出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不足。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是经济实力还没有很好地转换为政治、军事、外交实力,世界尤其是周边似乎还没有真正感觉到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国。中国说话,世界倾听,然而听了以后,很多没有什么反应,依然我行我素,不拿村长当干部,不把中国当个数。

“一带一路”是发展带(路)也是安全带(路),是中国撬动地缘政治的杠杆,是中国迈向参与引领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的舞台。在很多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是中国的盘算。中国的专家学者应当清楚,作为竞争对手国家的专家学者也不糊涂,对冲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努力降解“一带一路”杠杆的作用,正成为相关域内大国与域外大国的政策选择,而且快速行动起来。中国的战线太长,软肋太多,而调动资源与应对能力有限,因此给在境外忙乎的中资企业挖个井、设个绊往往无需很多气力,事实证明,中国往往也干瞪眼。

中巴经济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19],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20]。在一些国际问题专家眼中,中巴经济走廊是解决马六甲海峡这一中国心头大患的关键,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捷径,其重要战略意义,怎么渲染也不过分。正是因为中巴经济走廊具有改变地缘政治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潜在力量,因此相关域内国家,如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提不起兴趣,对于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如鲠在喉,2014年莫迪政府提出“季风计划”及后续一系列动加以应对。相关域外国家,如美国,则芒刺在背,早在2011年为应对中国的“西进”与“走出去”战略,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就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如此,为了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国这样一个共同战略目标,美国与印度在印太战略之下拧合到一起,势必尽其所能来阻止或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样,在南亚次大陆,以美印为一方与以中巴为另一方的地区博弈已悄然拉开,想必未来会越演越烈。

“一带一路”绵延数万公里,中国在这头,西欧在那头,中间相隔的不只是千山万水,更有不同文化与利益的民族国家。历史上,影响丝绸之路上的正常商贸活动的,不是高山大川、沙漠风暴,而是横亘在商路上的地区强权,如东边的吐蕃,中间的波斯,西边的奥斯曼。主流历史学家的研究结论是,正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正常经贸交往,如此终止了地中海的繁荣,以伊比利亚半岛为发轫的大西洋商贸兴盛。尽管有很多历史学家为奥斯曼叫屈喊冤,但是“奥斯曼之墙”如同犹大出卖耶稣一样,被人们当作罪魁祸首而牢记。

今天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人们也担心会出现新的“奥斯曼之墙”。这个奥斯曼不太可能是地跨欧亚的土耳其,而是另一个地跨欧亚的域内大国——俄罗斯。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非同一般,彼此倚重非同一般。但是,俄罗斯是一个有着非常个性、鲜明棱角的大国,与美西方国家长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2014年美欧因乌克兰事变与克里米亚公投事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迅即反制,被俄罗斯列入反制清单的欧盟产品,不得进入或过境俄罗斯,如此过境独联体国家的中欧班列,不能运输欧盟的相关产品。中国就这样躺着中枪了。国际政治博弈给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然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变数,而中国在地缘政治上要像美欧等大国那样老道干练,还需要狠下一番功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13:59 , Processed in 0.0290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