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美国东亚地缘战略 —— 底线和极限

2018-4-7 00:0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916| 评论: 1|原作者: 张文木|来自: 察网

摘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包括冻结中国在美资产。回顾这段美国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历史,对于认识今天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包括贸易战在内的反华政策及新的围堵中国的新形势及其可能的结局,是有益的。

(五)简短的结语

迄今为止,我们不能确定美国在北太平洋海区的有效控制范围在东经125度以东的确切位置,但根据日本19世纪90年代在夏威夷和20世纪40年代在中途岛失败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可动用也必须动用全部国力誓死保卫的地缘政治的底线在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即在中途岛和夏威夷一带。在目前东亚主要国家既定国力和版图不变的前提下,美国东亚地缘战略的底线和极限简洁表述如下:

1.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以东,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是东亚任何一个大国无力涉及的海域;而东经125度即台湾以东,如果中国不被有形或无形分裂的话,是美国国力伸展的极限,因而只是有影响但不能有效控制的海域。

2.在东经125度至130度之间的北太平洋海区则是东亚大国有效国力可及的海域。

3.东经130度至180之间的海区则是北太平洋东西两岸大国将要长期磨合的海域。

4.从短期看,台湾问题的主要矛盾在美国,但从长期看主要矛盾则在日本。因此,中美在太平洋上的战略博弈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在雅尔塔和平体系中的磨合过程而不是绝对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美国对中国西太平洋的利益有一个起码承认的过程。承认中国西太平洋利益的核心是接受中国统一台湾。台湾回归之后的中美关系,应当更多地是战略合作关系。

5.由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台湾问题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台湾回归祖国,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必然。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6页。

[2] 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3] 转引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4] 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5] 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6] 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7]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6页。

[8] 转引自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340页。

[9] 转引自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10] 转引自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2页。

[11] [日]升味准之辅著:《日本政治史》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82-283页。

[12] 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页,注释①。

[13] 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894年卷,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1页。

[14]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6页。

[15] 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页。

[16] 转引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17] 转引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18] 参见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8页。

[19] 威谦·伍德维尔·罗克希尔,中文名,柔克义,外交官、汉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873年毕业于法国陆军学校。曾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中服役。1876年退役。1884年赴任美国驻北京使馆二秘、参赞。1886年至1887年任驻朝鲜临时代办。1888年退出外交界,1888年至1889年、1891年至1892年曾两次去蒙古、西藏考察旅行。1893年回国复入外交部门供职。1894年至1896年任第三助理国务卿,1896年至1897年任助理国务卿,其间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897年至1899年任美国驻希腊、罗马尼亚公使和总领事。1899年辞去公职、任共和党国际局主任。1901年9月代表美国逼中国签订《辛丑条约》。1905年至1909年任驻华公使,1909年至1911年任驻俄大使,1911年至1913年任驻土耳其大使。1914年被袁世凯聘为私人顾问,赴华途中病死于檀香山。著有《1891年和1892年蒙藏旅行日记》、《喇嘛之国》、《藏族人类学笔记》。

[20] 孔华润(Warrn I. Cohen)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21]孔华润(Warrn I. Cohen) 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22] 参见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25页。

[23] 孔华润(Warrn I. Cohen) 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24] 1853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先后参加了对俄国作战。1856年俄国战败,战争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丧失在黑海驻扎舰队的权利,黑海沿岸的要塞全部拆除,比萨拉比亚南部的一块土地划给土耳其。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俄国对中亚的市场和资源需求增大的同时,对外扩张力度增大。1865年俄军攻下塔什干城,侵占了浩罕大部分土地。1867年俄国击败布哈拉,建立保护制度。沙皇以所占的草原地区和中亚诸汗国的土地,成立了一个直属陆军的土耳其斯坦省,此后便将目标直逼进入印度最后的屏障──阿富汗。另一方面,英国从南方对俄南下的战略进行了有力的反制。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1839年和1878年英国两次出兵阿富汗,占领坎大哈,进逼喀布尔,迫使阿富汗承认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77年至1881年俄国对土库曼进行军事征服。1884年,英国怂恿阿富汗艾米尔尽力扩张北部边界──今天苏联解体后在阿富汗北方出现的五个独联体国家帮助西方人更好地实现了这个愿望,俄挥师南下占领原属伊朗的梅尔夫。1885年,俄阿两军交火,阿富汗军队战败,俄军占领阿富汗班吉,此事几乎引发起英俄之间战争。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拨款1100万英磅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国。俄政府闻讯迅速作出反应并获得德奥及法国的支持,迫使英国妥协。1885年9月俄国和英国签订《伦敦议定书》,在牺牲阿富汗基础上达成划分阿富汗边界的原则。同年英国占领朝鲜巨文岛,准备一旦俄国向印度洋突进并由此引发英俄在中亚冲突,就在远东地区牵制俄国。这一策略后来为1894年和1902年1月30日英国和日本签订的条约所代替。

[25] 转引自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77页。

[26]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3卷(192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235页。

[27] 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页。

[28] 参见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184页。

[29] 转引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30] 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页。

[31] 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上),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416页。

[32] 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3卷,转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1791-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69页。

[33] 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8页。

[34] T.丹涅特著:《西•罗斯福与日俄战争》,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8页。

[35] 参见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3页。

[36] 孔华润(Warrn I. Cohen)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37] 孔华润(Warrn I. Cohen)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71页。

[38] 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6页。

[39] 参阅孔华润(Warrn I. Cohen) 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1-72页。

[40] 转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1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china 2018-4-7 03:16
该文历史资料丰富。但其基本立论是粗陋的资产阶级的地缘政治学,用其分析历史已经差强人意,用其认识现实,则谬误百生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3:37 , Processed in 0.01938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