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有关毛泽东主义的文章选编

2019-12-15 00:4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311|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是指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确定的内涵,主要是对于马列主义的运用;而毛泽东主义则是指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社会主义阶段(即过渡时期)的马列主义,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毛泽东主义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在当时还有待检验的话,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实现资本主义复辟,出现历史性大倒退的事实,完全证实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

  自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党彻底地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坚持所谓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似乎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了外国资本家的乐园,成了我国资本家的天堂。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我国,是因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供剥削、有廉价的土地使用、有非常优惠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保护,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不是为了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人所共知的起码常识;我国的私营资本,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聚集如此巨大的财富,形成比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大好多倍的规模,就说明了他们对无产阶级的进攻是多么猖狂;与此同时,我国的广大工人群众,又重新沦为雇佣劳动。无论外资大规模涌入或私人资本的迅速发展,都是在共产党的支持和保护下实现的,这还不能证明毛泽东关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理论的科学性吗?还不能证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吗?

  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已经被二十世纪的历史所证实;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表明资本主义是必将被消灭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必将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一定会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2002年12月22日

  

三,毛 泽 东 总 结 社 会 主 义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一, 毛泽东是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的第一人

  用马克思主义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的第一人是斯大林,但是,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的第一人是毛泽东。

  毛泽东曾说:“因为搞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不长,真正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斯大林还是第一人。他主持写的《联共(布)党史》,其中是否有错误可以研究,但它毕竟是第一部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叙述共产党的斗争历史,总结苏共革命斗争的经验。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第一部这样的书。还有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也是第一本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书,还是应该读的。”(引自《十年论战》上册吴冷西著第22页)客观上是由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不长,有些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主观上是斯大林的思想方法上有形而上学和脱离实际的问题,造成了理论上的一些严重错误,因此,不能说斯大林是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人。

  毛泽东经历的无产阶级专政历史比较长,矛盾暴露得更充分,客观上具备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具备科学总结的主观条件:严谨的实事求是学风;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等,是他成为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第一人的根本原因。

  1,严谨的实事求是学风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定义出发,主要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寻找社会主义,而是从实际斗争中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反过来又用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是毛泽东主持写作的第一篇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文章。当时我国的生产资料社会改造还没有完成,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很短,但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大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充分暴露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毛泽东及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有一些天真烂漫的想法,仿佛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进行着的”等等。

  苏共二十大闭幕不久,爆发了波匈事件。毛泽东又及时总结经验,主持写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情况下,人民内部的某种矛盾,由于矛盾的一方逐步转到敌人方面,也可以逐步转化成为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在讨论会上说:“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存在这种矛盾(指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引者著)。现在要讲这个矛盾不仅存在,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由非对抗性矛盾发展成为对抗性矛盾。苏波关系和匈牙利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十年论战》上册第77——78页吴冷西著)

  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为进一步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在与苏共修正主义集团的斗争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写出了《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等重要文章,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毛泽东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决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他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就运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展了“四清”、“五反”运动,接着又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且在运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检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是毛泽东成为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第一人的重要原因。

  2,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

  毛泽东具有精深的辩证法素养和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写了《矛盾论》,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的观点,着重批判了教条主义,批判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十月革命道路必须与各国特点相结合的错误观点;他不仅指挥了军事、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斗争,而且进行了理论的概括,写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建国以后,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且指出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必须继续革命,“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克思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293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资本主义复辟的事实,完全证实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毛泽东从对立统一的高度,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批判了否定矛盾普遍性的错误观点,批判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错误观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结合现实的斗争,批判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修正主义理论,逐步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都声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下,没有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是不可能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

  3,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能够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不仅是因为他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就是要从理论上总结“使资产阶级绝种”的经验,并用来指导这一革命的实践,当然要引起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反对,首先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拼死反抗。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一直是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攻击目标,而当时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支持他革命的,当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苏共领导权以后,要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利用列宁党的崇高威望,利用苏联形成的国力,千方百计地要压服中国共产党,以至于后来动员各国共产党的修正主义集团围剿中国共产党,一时间形成帝、修、反围攻中国共产党的局面,真是“高天滚滚寒流急”。但是,“无法无天”的毛泽东,顶住了这样的狂潮,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不仅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围攻,也反击国内修正主义的反扑;不仅反击修正主义的进攻,同时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和印度反动派等的武力侵犯。没有毛泽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没有毛泽东“无所畏惧”的唯物主义态度,是不可能、也不敢直面现实地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经验,不可能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不断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的历史时期,是根本改变一切私有制社会关系的时期,包括改变政治、文化和经济所有领域旧的社会关系。

  1, 在政治领域,要根本改变“官”(干部)与“民”(群众)的关系

  自从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出现国家机器以后,就有一支官吏队伍,这支官吏队伍运用军队、警察、法庭等一整套统治劳动人民的工具,管理着社会。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历史,都是“官”管“民”,“官”管“民”似乎是永恒的规矩。社会主义社会的“官”,本来是为劳动人民镇压资产阶级反抗的,但是,毛泽东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也有可能变成“官僚主义者”;干部队伍也可能“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最后他总结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复辟资本主义的主要危险,而防止和反对中央出修正主义则是最大课题。从“使资本主义绝种”的角度出发,他倾注大量的精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千百年历史遗留下的“官”“民”关系。

  首先是从社会活动方面改变“官”“民”关系

  干部方面,为了防止干部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毛泽东提出了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推广“五。七干校”的经验;要求干部蹲点;组织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且不定期发动整风运动,整顿干部的作风;甚至于发动群众开展大民主,对犯错误的干部进行批判和审查等等,目的是教育干部、挽救犯错误的人;另一方面,又号召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求根据实现表现,从基层单位中,提拔一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人、农民和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包括中央的领导班子等等,目的是要保证社会的发展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

  群众方面,他号召工人、农民和军人都要批判资产阶级,同时要学政治、文化,兼学军、工或农等等;要求广大群众“斗私、批修”;要求群众关心国家大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实际上这些都是向着消灭“官”“民”差别、向着消灭国家机器的共产主义的方向迈进。

  其次是在生产活动方面改变“官”“民”关系

  毛泽东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原则,并且把这些原则提到了“宪法”的高度,这就为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消灭管理者阶层与劳动者阶层的区别指明了方向。

  2, 在文化领域,要根本改变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关系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地提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毛选》第二卷第559、560页)当时我国进行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和不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还不像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那么尖锐。进入社会主义时期,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否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与工农一起“使资产阶级绝种”;还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与工农群众对立,就成为革命与反革命的分界线。毛泽东总结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发现在文化领域仍然存在着尖锐的两条道路的斗争。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知识分子引导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轨道上,“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根本改变旧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状况。

  在教育战线,毛泽东提出教育要革命。他指出学校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而且要消化,让他们获得真实的知识;不仅要获得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获得社会科学的知识,特别是大学生。他说:“阶级斗争都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农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第96页)“教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文科要以社会为工厂”(同上书第148页)等等。他强调师生应该接触农民和工人,接触工业和农业,指出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以及从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等,都是探索学校培养怎样学生,才能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思想,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现;是他关于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艺战线,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要为社会主义服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引导人们“去接近工农兵,去参加工农兵群众的实际斗争,去表现工农兵群众,去教育工农兵群众。”“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毛选》第三卷第856、860——861页)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他提倡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不要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服务;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不要为旧社会的“遗老”、“遗少”、地富反坏右服务;重点要表现活人,表现工农兵,表现英雄人物。他在六十年代初尖锐地指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436——437页)可见,文艺战线的革命,也是从根本上改变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之,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部门,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存在着知识分子为工农服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问题,还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的任务,实际上就是使知识分子工农化,要逐步消灭工农群众与知识分子的差别。

  3, 在经济领域,要使商品经济逐步改变为产品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仅仅是因为“人还在,心不死”,仅仅是政治、思想领域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经济领域还存不存在资本主义因素呢?毛泽东对这一问题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在我国的人民公社运动时期,他曾涉及经济制度的问题、涉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他说:“母亲肚里有娃娃,社会主义社会里有共产主义萌芽,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看不到这个辩证法。”“我们国家能够调拨的产品,只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围内调拨的产品。”(《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第70、54、63页)当时更多地是强调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实际上这里已经涉及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经济制度的关系问题。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个问题没有进一步展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毛泽东突出强调商品经济的存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指出经济领域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因素。他在《毛主席重要指示》中说:“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在《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要点》中说得更明确:“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第486、413页)这就把商品制度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复辟联系起来了。由于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原因,他不可能作进一步的思考,只有留待后人研究。但是,他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联系起来,把这一理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发展。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马克思、列宁曾预言的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那个“革命转变”时期完全吻合!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恩选集》第三卷第21页)列宁也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选集》第四卷第84页)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不就是毛泽东总结的社会主义社会吗?

  有人认为,毛泽东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所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以上引用的马克思和列宁的话,证实了毛泽东的总结,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和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大倒退、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经验的科学性。

  2003年12月17日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23:15 , Processed in 0.02252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