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中国粮食绝对安全吗?

2020-5-22 22:0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40| 评论: 0|原作者: 望远镜|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由中国粮食极不安全引起的潜在危机,迟早要显现出来。但在近期“国内外食物满足供应”的表象掩盖下:人们的膳食结构进一步西化;规模养殖复盖面更大;更多的耕地用于非粮非农;转基因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化肥农药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越来越难逆转



由中国粮食极不安全引起的潜在危机,迟早要显现出来。但在近期“国内外食物满足供应”的表象掩盖下:人们的膳食结构进一步西化;规模养殖复盖面更大;更多的耕地用于非粮非农;转基因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化肥农药除草剂对土壤的污染,越来越难逆转;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被利益集团以科学的名义洗脑,越来越麻木,越来越被驯服了。

望远镜:中国粮食绝对安全吗

望远镜 2020.5.21.

摘要1、估计2017年公布的粮食总产量水分率约21%。2017~2019年每年人均占有自产粮约374公斤,低于400公斤的国际安全线;

22018年中国净进口的谷物虽只有0.18亿吨,但净进口的全部现粮1.12亿吨,现粮自给率只有82.3;加上净进口粮食的转化物,净进口全部粮食1.42亿吨,全部粮食自给率只有78.6%;包括非粮食物和纤维,净进口8.66亿亩耕地的收获物。中国耕地收获物自给率只有72.3。比媒体宣传98%的谷物自给率低25.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食物极不安全;

3、由粮食自给率太低埋下的潜在危机迟早要爆发,届时将会饿死大批中国人。(本文的推估逻辑详见附录1)

目录

一、口粮、粮食、食物的区别与联系

二、中国人均占有自产粮食真达470公斤吗?

三、中国粮食自给率真的达到98%吗?

四、库存稻谷小麦够吃1年就能保证粮食绝对安全吗?

五、中国粮食的“潜在危机”可能转化为“现实危机”吗?

附录本文推估逻辑及结果评估

附录“粮食“十连增”的喜讯可信么?“一文对十年公布产量水分的推估过程

附录3 20032017<25度的耕地的推算过程

附表1 2018年中国人均日摄入营养估算表

附表2 2018农产品净进口折粮及占用耕地估算表

注释

 

最近主流媒体着力宣传“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57日在百度搜索“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可找到38.5万个结果,可见其宣传力度之大。细看报道内容,实质暗示不仅是“口粮”,而是“全部粮食”绝对安全有保障。为什么呢?因为引援数据包括:

一是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产量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二是(2019)我国谷物净进口量1468万吨,仅占谷物总消费量的2%左右;

三是粮食库存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1

三组数字表明:全部粮食的生产和库存都超过国际安全标准、作为主粮的谷物净进口也只占消费总量的2%。只看文章标题会形成“口粮”绝对安全的印象,但通读全文后不难得出:“我国“全部粮食”,而不只是“口粮”“绝对安全”。

既然粮食绝对安全,就可以继续维持土地财政、扩城拆迁、坚持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了;就可以继续鼓励农民扩种经济作物、创汇作物、甚至搞农旅结合了;就可以继续维持低粮价,迫使农民撂荒进城打工,加速城市化了;就可以加快土地流转,欢迎资本下乡,最终把土地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了;也就可以用入住楼房、放宽城市户口准入门槛、提高地价等方式,引导农民丢弃耕地和宅基,永远告别农村了。

那么中国人均占有自产粮食真达470公斤、粮食自给率真达98%、库存余粮真的可供全国消费一年吗?本文将对这三个问题做些探究,最后探讨了由“粮食自给率低”转化成“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以供网友批评指正。转入正题前有必要对口粮、粮食、食物的范围做点辩析,以防误解。

一、口粮、粮食、食物的区别与联系

1、粮食是可作人类主食的耕地产品。按现有统计口径,包括谷物、大豆、豆类、薯类4大类。其中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及大麦、高粱、小米等其它谷物;大豆是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虽可榨油,但被联合国和中国纳入粮食的统计范围;豆类包括蚕豆、豌豆、绿豆、红豆等,不包括作为副食的豇豆、扁豆等;薯类包括红薯、木薯等块根、块茎。可见谷物不是粮食的全部。

生产环节的粮食以原粮重量为计量标准。原粮是经脱粒晒干,符合一定水分杂质标准的粮食。其中鲜薯类5斤折算1斤原粮,其余1斤算1斤原粮。谷物经加工后为成品粮,加工折率随精度要求可高可低,一般稻谷加工成米约为6.5~7折。

2、粮食用途多样,口粮只是被人类直接食用的粮食。粮食也可用于动物饲料再被人类间接食用。随着膳食结构的西化,直接食用的谷物越来越少:中国口粮中消费的谷物,2013年为1.89亿吨(指原粮)2018年降为1.62亿吨。2 2018年生产了2.42亿吨饲料,约耗粮2.18亿吨,为口粮耗粮1.35倍。3 此外,粮食还有榨油、酿酒、制淀粉等工业用途,以及制种和损耗。2018年中国总粮耗约6.61亿吨,口粮中消耗的谷物仅占其中的1/44 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口粮绝对安全”,若不分清“口粮与粮食”区别,极易误导为“粮食绝对安全”,从而盲目乐观。  

3、食物指被人类食用,用于补充人体养分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食用油脂、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奶类、瓜果、食糖等10类。按人体摄入的食物能和蛋白质估算,直接、间接(指用饲料粮食转化的肉奶蛋等)吃的全部粮食占食物的80%以上,其余为来自耕地的食用植物油、蔬菜等,及来自草原的牛羊肉奶,来自水体的天然水产品。所以粮食自给可保证食物基本自给。但口粮只是食物的一小部。2018年全国人均口粮中,谷物对人体提供给的能量,仅约占全部食物能的1/3,提供的蛋白质只占全部食物蛋白质的1/4(见附表1) 而人体食物能中一半左右用于呼吸、心跳、维持体温等基础生理活动(即基础代谢),其余食物能用于劳动、学习的消耗。按中国近几年的食物结构,若只吃谷物而不吃其他食物,就不能维持生命。所以争取全部粮食,乃至全部食物自给,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才有实际意义。若仅是口粮中的谷物自给,其它食物相当部分靠进口,一旦被输出国制裁断供,就将饿死大批中国人。届时中国将不战而衰,无论军事、经济、科技多么发达都无法补救!

二、中国人均占有自产粮食真达470公斤吗?

1999~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五连减”基础上,从2004年起至2017年,统计公布的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14年增产。即“十四连增”:总产量从2003年的4.307亿吨,增至2017年的6.616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即每人可占有的国产粮)也从333公斤增至476公斤。2018年略降为471公斤,2019年又回升至474公斤。对于统计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引起蒋高明、李昌金、李明骐等许多专家学者的疑问。公布“十连增”时,在百度输入“粮食十连增”竞找到134万个结果,多达76页,可见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关注度之高。有学者经研究认为:“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官方数据可能比实际产量多出了1亿吨”。5

笔者在2012.3.14乌有之乡网站发表了“粮食“八连增”?”;又于2014.5.17.在乌有之乡和红歌会网发表了“粮食“十连增”的喜讯可信么?”。后文对2004~2013十年的粮食,用中国海关公布粮食净进口数和国库抛售粮食数,6 及各年度粮食消费水平。7 反推十年累计的粮食产量,估计十年共多报产量约9亿吨,年均多报0.9亿吨。(估推过程见附录2)

那么,至“14连增”末的2017,实际粮食总产量大概有多少呢?鉴于:

“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实际粮食总产量可用“实际单产和播种面积”推估。

集体化时期,“粮食总产量”是由生产队逐级上报,汇总而得,是基础数字。而“粮食单产”是用总产量除以粮食播种面积得出的“加工数据”。

公社被解散后生产队改成的村民小组,没有上报全组粮食产量的义务、也无法统计各户粮食产量的实际数字。就连农户本身对当季产量也只约约估估。甚至未等晒干,就卖给粮贩子了。统计公布的“粮食总产量”是用“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推算出来的“加工数据”。“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各县统计局在全县范围内抽样,确定若干测点,对测点内收获的粮食单打、单晒、称重;除以各测点面积,得到各测点单产;用全县各测点平均单产,乘以全县当季播种面积,得到全县当季粮食总产量;夏秋两季总产量之和为“全县全年粮食总产量”。逐级上报、汇总,得到各省及全国粮食总产量。8

生产队的粮食产量报多报少直接关系到全队农民的切身利益,浮夸风被纠正后只会瞒报,不会虚报。汇总到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也是扎实甚至偏于保守的;公社被解散后,尤其实行了“米袋子”的省长负责制后,粮食总产量成了县以上各级政府一把手的“政绩指标”。在单产和播种面积两个因素中,只要有1个因素“掺水”,就可以轻易“提高”粮食总产量,从而完成“政绩指标”。笔者认为,统计测算的“每亩单产”只有技术误差,没有利益需求,应该可信。但“播种面积”只要按领导意志增加,就可轻易增加总产量。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程国强缓转地承认:“种粮面积是层层下派”产生,而不是按实上报的。“记者在南方某省一国家级产粮大县(区)调研发现,该县无论是抛荒还是改种,这些田块仍按照种植粮食上报面积。当地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从统计上看,该县耕地面积一直比较稳定,但如果把长期抛荒的田或已经变成鱼塘、茶园、林地的田都筛除掉,可能减少15%以上”。按南方的复种指数不难推出,该县多报的种粮面积应在3成左右了。

各县虚报的种粮面积与统计测算每亩单产求得“虚粮食”,必然夹在“实粮食”中一并上报到国家统计局,再对社会公布。因此,统计公布的“全国粮食总产量”也必然会有水分。用《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土部门公布的耕地数据,可大概估出其中的水分。10

笔者认为:“5连减”最后一年的2003年,未把粮食总产量作为地方政绩考核,其统计数据比较客观,相关指标可作为推估“x连增”期间粮食产量水分的参照。按国土公报推算的2003年坡度<25度的耕地面积为17.786亿亩,《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当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862亿亩,复种指数1.286。种粮面积14.906亿亩。每亩产粮578斤,粮食总产量4.307亿吨。推估“14连增”最后一年实际粮食产量的过程是:

a. 2017年按国土公报推算的坡度<25度耕地面积为17.585亿亩;(推算过程详见附录3)

b.2003年复种指数1.286可推出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2.614亿亩;11

c.扣除公布的“粮食以外的播种面积”7.251亿亩(因粮食以外的作物产量不属于政绩考核范围,其播种面积应较可靠),剩下的“粮食播种面积”应为15.363亿亩。而统计所报种粮食面积为17.698亿亩计算,多报2.335亿亩;

d. 2017年统计测算的平均亩产748种粮15.363亿亩,总产量应为5.746亿吨。比统计公布的6.616亿吨总产量产少0.87亿吨,此其一。

其二,土地流转将原有种粮耕地改种非粮。因种粮比较效益最低,多数流入户选择改种经济作物,甚至种草皮、挖鱼塘或养螃蟹。据江苏某种粮大县2013年统计:全县累计流转的71.22万亩耕地中,仍种粮的耕地仅占44.3,其余55.7%分别改作养殖、园艺等。至2016年全国已有4.71亿亩承包地被流转。保守估计:2017年流转的种粮耕地中,15%改作非粮。但仍按“种粮面积”上报,多报0.772亿亩,从而多报粮食总产量0.29亿吨。12

其三,土地撂荒。保守估计,全国至少有5%种粮耕地撂荒,但仍按原有种粮面积上报,多报0.737亿亩,从而多报粮食总产量0.28亿吨。13

上述三项2017年共多报粮食总产量1.44亿吨(=提高复种指数多报0.87亿吨+流转改种非粮0.29亿吨+种粮田撂荒0.28亿吨)占公布产量6.616亿吨的21%。即公布粮食总产量水分率约21%。估计2017年的实计粮食总产量仅为5.216亿吨。人均占有自产粮食只有376公斤,比按2017年公布产量计算的476公斤少100公斤。若按21%水分率推估:20182019年实际粮食总产量,在公布的6.579亿吨和6.638亿吨基础上,可能减为5.197亿吨和5.244亿吨。人均占有粮应调减为372公斤和375公斤。比媒体宣传约470公少近百公斤!也低于人均占有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了。

三、中国粮食自给率真的达到98%吗?

主流宣传“我国(2019)谷物净进口量1468万吨,只有谷物总消费量的2%左右”。意味着谷物自给率高达98 (=100%-2%)。仅用统计公布的数据就可不攻自破:统计公布当年粮 食总产量6.638亿吨,其中谷物总产6.137亿吨加上净进口也只有6.28亿吨。而按“净进口146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2%”推算,谷物消费总量应达7.34亿吨(=0.1468/2)。缺口1.06亿吨从何而来?如果是动用库存,则每年需挖1亿多吨谷物库存。那么媒体宣传的“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的稻麦实物又从何而来呢?

再说,即使口粮中谷物全部自给,如上所述,2018年口粮中谷物给人体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分别只占全部食物的1/31/4。这一比重随膳食结构西化还会变小:20132018,全国人均直接食用的谷物(原粮)就从138.9公斤减至116.3公斤,5年就减少了22.6公斤。如果只吃口粮中谷物,越来越难维持生命。因为人体大部分营养物已来自粮食转化的肉奶蛋鱼,及耕地上的油料蔬菜了。着力宣传口粮谷物自给有何意义呢?为了全国人民生存,我们更应关心中国全部粮食的自给率。可分三个层次来评价:

一是现粮自给率:以2018年为例,中国海关公布的全年谷物净进口(=进口量-出口量)虽只有1798万吨,但全部粮食净进口11189万吨。为公布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的17%。按上文推估21%的水分率估计,现粮自给率只有82.3%14远远低于95%的警戒线了。其中大豆净进口8840万吨,约为国产大豆的5.5倍。大豆自给率只有15.3,而且中国2017年的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总出口量62.4%!怎么能得出粮食“绝对安全”的结论呢? 15

二是全部粮食自给率:当年净进口不只是现粮,还有由粮食转化而成的工农业产品,包括:豆油33万吨、猪牛羊肉383万吨、冻鸡39万吨、乳品275万吨、白酒和啤酒8.5亿升,扣除净出口的毛猪、活家禽、鸡蛋等消耗的粮食后,净进口粮食转化物折粮2984万吨。加上净进口的现粮,2018年共净进口全部粮食14173万吨。全部粮食的自给率仅为78.6%(详见附表2)比现粮自给率又低3.7个百分点(详见附表2)16  用同样方法算得20172019年全部粮食自给率分别为77.2%和78%。2017~19三年平均全部粮食自给率为77.9%。

三是全部耕地收获物自给率:每吨粮食所需耕地差异很大,按中国近5年平均单产计算,生产1吨大豆所需耕地是1吨玉米的3.27倍。耕地上除了种粮,还要种油料、蔬菜、糖料等非粮作物以满足全部食物需要。还要种棉麻等纤维植物以满足穿着需求。这些作物都是人类生存必需品。那么就有必要从全部耕地收获物角度上,考察吃穿的自给程度。2018年净进口的耕地收获物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棉花及耕地产物转化的肉禽奶、食糖等,扣除净出口的蔬菜、活猪、鸡蛋等,净进口了国外86593万亩的收获物。从耕地收获物角度上研究,2018年的自给率只有72.3%。17(详见附表2)又比全部粮食自给率低5.7个百分点,比现粮自给率低10个百分点。这才是每个中国人更应关心的事。由此可见,中国的食物不是“绝对安全”,而是“极不安全”!

四、库存稻谷小麦够吃1年就能保证粮食绝对安全吗?

主流媒体着力宣传“库存稻谷小麦够吃1年”,对稳定人心、遏制囤积虽然必要,但同样不能证明中国的粮食绝对安全。

国家没有公布2019年末稻谷小麦的库存数。对“2020年国库和社会库存稻麦夠吃一年”的说法,笔者既相信又有疑问。相信的依据是: 2018年公布的稻谷、小麦产量分别为21213万吨和13144万吨。扣除上文推估的21%水分率,仍有实物16758万吨和10384万吨。而按统计调查的人均口粮谷物消费量及总人口估算(稻谷小麦消费各按60%和30%估计),全国消费口粮稻谷9737万吨,当年所产稻谷可剩7021万吨消费口粮小麦4868万吨,所产小麦可剩8276万吨。当然口粮以外稻麦还有其它用途,但经几年积累,2019年末库存稻谷小麦确可够全国人吃一年。但又有疑问:

其一、国库储存粮食必须财政支持。平时由收购、销售引起的库存是动态数字。至年末存粮所需价款必须纳入国家财政支出决算。2018年财政支出决算中的“粮油储备支出”为1157.88亿元。18 即使全是稻麦,按每斤1.1元估计,也只有5263万吨。而全年口粮稻麦需要14605万吨。对下年只够供给4.3个月。加上工商企业及农户储存,也可能只够6个月口粮消费。何况年末国库还有玉米、大豆的存货呢。

其二、既然自产稻谷小麦库存可吃一年,为什么2014~2018连续5年要净进口稻麦,累计净进口稻谷1224万吨、小麦1694万吨呢?2019年才净出口稻谷20万吨,小麦还净进口了349万吨呢?

其三、社会储粮越来越少。一是农民储粮大幅减少。因为:全国35%流出土地的农民已无粮可储;流入土地的种粮大户收获后急需卖粮;上了楼的有地农民无房存粮;失地农民、农旅结合农民无粮可存;二是加工企业也不愿多储,因储粮需要建仓、垫付资金和仓储费。

即使“日历年末”所存稻麦可供一年口粮消费,但小麦要吃到下年6月末,稻谷要吃到下年9~10,新粮才能上市。才算得上“粮食年度”的余粮。更何况,口粮中谷物提供的能量、蛋白质只及全部食物的1/31/4,所以即使稻麦库存可够全国吃一年,也不能保证全部粮食绝对安全!

综上可见:1、作为“14连增”最后一年的2017年,实际粮食总产量估计只有5.216亿吨,统计公布粮食总产量的水分率约为21%。人均占有自产粮约376公斤,比按统计公布数计算的476公斤少100公斤;20182019年人均占有自产粮分别为372375公斤,均比媒体宣传的470公斤少近百公斤。也低于人均占有400公斤的国际安全线。

22018年中国净进口的谷物虽只有1798万吨,但净进口的全部现粮达11189万吨,为净进口谷物的6.2倍。全部现粮计算的自给率只有82.3;包括净进口的现粮和粮食转化物折粮在内的“全部粮食”净进口14173万吨,当年全部粮食自给率只有78.6%;当年净进口的耕地收获物需要8.66亿亩耕地才能产出。当年中国耕地收获物自给率只有72.3,比现粮自给率又低10个百分点。比媒体宣传98%的谷物自给率更低25.7个百分点!

3、按近几年的膳食结构,直接食用谷物摄入食物能,只占全部食物能的1/3,占全部摄入蛋白质的1/4,还不够维持呼吸心跳所需要能量。即使库存稻麦够吃一年,也还极不安全!

可见只维持“饭碗里的口粮”自给,远不能保证全部粮食安全。当然,如果国外能持续满足中国所需现粮、粮食转化物和其它耕地收获物的供给,“粮食不安全”还只是“潜在危机”,并没有转化成“现实危机”。那么,国外能否每年持续卖给中国1.1亿吨现粮、约1.4亿吨全部粮食、约8.5亿亩耕地收获物呢?

五、中国粮食的“潜在危机”可能转化为“现实危机”吗?

中国粮食的“潜在危机”转化为“现实危机”的可能性,可从近远两个层面分析:

近期:世界蝗灾与新冠疫情交织在一起,从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影响国际粮食的供给。蝗灾始发于去年年底,从东非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等国,一路向东侵袭,直至印度、巴基斯坦。蝗虫群约4000亿只。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近又报道,第二波蝗灾已于4月袭来,规模是第一波的20倍,将延续到5月。粮农组织预计,6月底和7月还将有第三波蝗灾。二、三波加在一起,其数量将是第一波的400倍!那时又是收获季,所到之处,其损失将是毁灭性的!19不论是否侵袭中国,总会增加世界粮食贸易的需求。

欧美粮食输出国的农场,雇佣廉价的移民为其劳动。新冠防控封国切断劳动力来源,延误农时,将影响今年粮食产量。化肥厂、农药厂也可能因新冠停工而影响供给。新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到收获季节才能显现。但对粮流通环节的影响现在就表露出来:一是因防疫限制港口吞吐和运输船只减少;二是因预期粮食减产,粮食期货涨价;三是粮食出口国家预期减产,优先满足本国消费和储存需要,限制或禁止出口。泰国、越南、俄罗斯、柬埔寨等14国,4月份纷纷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本周(4月下旬)公布数据:受疫情影响,全球饥饿人口已翻了一倍,截至目前,至少8.2亿人饿着肚子睡觉,已有2.65亿人濒死挣扎。也门、阿富汗、刚果、布吉纳法索、南苏丹,约3000万人已濒临饿死。20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总不能与严重缺粮的非洲国家争购粮食吧。

中国粮食中缺口最大的大豆,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进口。美国的确诊人数已达159万人(520),死亡人数已过9.5万人。确诊和死亡人数均达国外总数3,但仍未达到峰值;巴西确诊人数近30万人,近十天日均增加1.3万人(5.10~20.)。疫情对大豆生产的影响,虽然要到收获季节才能确定,但现在应拟定应急方案。

从远期看:世界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4,耕地却为中国的1.48倍,人均耕地为中国的5.9倍 21 而纬度与中国相似,水资源比中国丰富,具有粮食出口独天独厚的条件。美国又是头号帝国主义国家,最大限度地剥削全世界的劳动成果,侵占世界资源,是垄断资产阶级本质决定的。不论谁当总统都不可能改变!除了武装侵略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考虑到用粮食作为武器。基辛格向统治者献上“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的战略计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18:24 , Processed in 0.01803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