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隐秘战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资产阶级正在“拒绝讨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22:52:04 |显示全部楼层
赵立冬 发表于 2023-8-23 16:52
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小资丧失这种能力的原因吗?“没学过马列”似乎并不是充分条件? ...

我感觉自由派小资近年来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拒绝讨论”(或者说用他们的话说叫“避免无谓的争论”),个中原因,我猜想根本上跟2011年以来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国家攫取的总剩余不断下降有关。

结合井冈山卫士的文章(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9866),我们可以推测自由派小资口中的“胡温黄金十年”(2003-2012),大致对应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入WTO以来,资产阶级攫取总剩余快速上升的阶段,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从2000年至2010年获取的总剩余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上升到了57%。这一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攫取总剩余的能力较强,资产阶级各派系的局部利益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明显激化,因而资产阶级的当权派系与资产阶级的各路在野派系尚能相安无事。

这一时期的物质基础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方面虽然资产阶级当权派系仍旧只讲些“和谐”、“科学发展”、“荣耻观念”等不太容易引发争论的话语,但另一方面各类非马列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争论却甚嚣尘上。此一时期至少就自由派小资而言,他们非但不是“拒绝讨论”(或“避免争论”),而是要大论特论,甚至扬言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宪政)梦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力量逐步增强(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8487),中国资产阶级攫取总剩余的能力则不断下降,资本家和资产阶级国家攫取总剩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0年57%的高值下降到2019年的47%,甚至比2000年还低了两个百分点。于是这一阶段,资产阶级各派系的局部利益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资产阶级的当权派系难以兼顾资产阶级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各派系的短期利益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进而必然要把不断萎缩的总剩余或用于满足自身派系的利益,或用于维护资产阶级整体的长期利益,这势必“挤压”资产阶级其他派系的生存空间。

这一时期物质基础的变迁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便是一方面资产阶级国家越来越突出弘扬杂糅了“特色马”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加强思想舆论的控制和审查,以在总剩余紧张的条件下加强部分资产阶级派系和部分小资产阶级的内部团结;另一方面各类非主流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越发开始自我审查,尤其是依附于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小资产阶级自由派一改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张扬,开始“谨言慎行”,他们对外时“拒绝讨论”(或“避免争论”),就好像某些佛教徒一样觉得目前是自身信仰的“末法时代”(实质上是中国资产阶级走下坡路的时代),而对内时在屏蔽信号的情况下仍旧妄言妄语。

综上,我觉得近年来小资产阶级自由派日益表现出“拒绝讨论”(或“避免争论”),归根到底反映了资产阶级攫取总剩余的能力下降,资产阶级当权派系无法兼顾各派系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与资产阶级整体利益、长期利益的条件下,小资产阶级自由派要么被动地“谨言慎行”,要么干脆自暴自弃地遁入“同温层”、“回音壁”。

点评

乐不眠  鞭辟入里  发表于 2023-8-24 11:27:5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8-31 19:14:34 |显示全部楼层
施密特振荡电路 发表于 2023-8-28 14:58
这篇文章对我启发比较大,毕竟作为一个小资学生,我过去也曾相信强国派那一套。我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彻底摆 ...

欢迎新网友!

小资产阶级的自我改造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的、需要花大力气的过程:既要想办法多接触、认识和理解工农群众,培养无产阶级的阶级情感,又要加强对马列毛主义的理论学习,破除教条主义的迷信,锻炼用理论思维分析现实阶级斗争动向的能力。

关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如何做进步工作,过去论坛曾有过不少讨论,你可以参考一下: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38010

http://redchinacn.net/forum.php? ... &page=1#pid130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9 04:11 , Processed in 0.076053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