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远航一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人自治、工人民主与鞍钢宪法有区别吗?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41#
发表于 2023-11-14 21:32:23 |只看该作者
HAD 发表于 2023-11-14 18:11
我记得还有不少技术决定论者坚持通过ai,大数据搞计划经济,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建设,将经济的决策权交给一 ...

我是对所谓“人工智能”持怀疑态度的

至于所谓大数据,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让计划经济100%“高效率”。未来计划经济不是和资本主义比“效率”,而是比满足人民需要和生态可持续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23-11-14 21:36: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1-14 21:37 编辑
HAD 发表于 2023-11-14 19:11
毛泽东从文革一开始,就将走资派定义为“反革命修正主义”,也就完全表明这是一种敌我矛盾,但是随着文革 ...

这要查一下文革原始文件。我印象里“反革命”和“修正主义”在正式文件中并用的情况并不多。有时可能会说反革命、修正主义,并不一定说“修正主义”本身是反革命。

无论如何,文革时期确实存在着敌我矛盾与其他矛盾混淆、任意改变矛盾性质的情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23-11-18 15:18: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D 于 2023-11-18 15:42 编辑

此外,公社体制是否确认了一种可能比如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分离?比如经济的交给各级经济苏维埃,政治的交给各级政治苏维埃?

毛泽东时期的公社实践是不是只停留在政治层面?毛泽东是不是忽视了一种可以通过工人指导建立经济体制的方法?依靠鞍钢宪法来实现工人指导式的计划经济是不是也能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局限性?文革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主张无产阶级的国家主人翁精神和政治上的主导地位,但在经济变革上又只能通过三结合式的改良方式而无法确立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是不是也体现出毛泽东主张的矛盾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23-11-29 14:37: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D 于 2023-11-29 14:43 编辑

经济部门相互依存意味着一个部门的生产与其他部门的产品直接或间接相连。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可以使用矩阵和其他现代方法(如运筹学)来准确解决。
一旦确定了最终目标,方程的解就可以确定每个经济部门的中间目标。
这涉及到一个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过程。
计划工厂将由一个中央车间组成,该车间配有一台计算机,存储每个部门的技术系数和初始生产能力。
通过输入所需目标,计算机可以计算每个部门的生产影响。
其他专家将研究不同产品的生产和投资分配、最佳技术和单位价值。
计划工厂的两个关键部门是库存部门和技术系数部门。
计划的质量和准确性取决于对初始条件和技术系数的彻底了解。
建立一份最新和全面的清单将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集体努力。
该列表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数据也需要定期修订。
计划工厂的作用不是决定计划,而是向社会提供分析和信息。
计划的目标将集体确定,计划工厂将介绍不同提案的后果和影响。
计划工厂的真正工作是不断地用新信息更新计划,并将任何变化传达给相关部门。
总之,即使在复杂的经济体中,计划工厂也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系统。
通过使用矩阵和其他数学技术,这个过程可以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
主要挑战在于准确了解初始条件和技术系数,这可以通过定期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实现。


1.如果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数据简化,有可能会推动决策社会化吗?加强信息处理效率吗?(即一些极其有用和有效的 "省力 "和 "省思 "装置,可以用来简化经济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从而使中央经济管理的问题变得人人都能理解。只有极大地简化了基本决策,使生产者及其集体机构能够在知情的情况下对关键问题作出判断,工人才有可能对生产进行管理(这次是在整个经济层面,而不仅仅是在某个工厂层面)。)
2.国家层面的计划者会按照议行合一的原则亲自参与到计划的实践当中吗?
3.国家层面的计划者进行指令与劳动群众掌握社会剩余产品的支配和使用相矛盾吗?
4.工人在车间和部门之间,以及在生产区和办公区之间轮换。这种轮换将大大有助于工人 "在充分了解相关事实的情况下 "管理生产。这种模式可行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 04:01 , Processed in 0.02732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