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1957年)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15:0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9-4 22:45 编辑

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日)
(一)对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和平
和非和平的两种可能性,不是单提一种可能性,这就比较灵
活些,使我们在政治上随时处于主动的地位。
1.提出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在使用暴力的问题
上首先是防御的,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避开在这一个问
题上所受到的攻击,在政治上有好处:对争取群众有好处,
对剥夺资产阶级的借口、孤立资产阶级有好处。
2.在将来,在国际或国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
如果个别国家出现了和平过渡的实际可能,我们将便于及时
利用时机,取得群众的赞助,用和平方法解决政权问题。
3.但是,我们也不要因为这个愿望而束缚自己。资产阶
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阶级斗争的普遍规律。任何
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决不能赫毫放松对于革命的准
备。必须准备随时迎击反革命的袭击,准备在工人阶级夺取
政权的革命紧要关头,如果资产阶级用武力来镇压人民革命
(一般说来,这是必然的),就用武力去打倒它。
(二)按照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从策略观点
出发,提出和平过渡的愿望是有益的,但不宜过多地强调和
平过渡的可能。因为:
1.可能与现实,愿望与能否实现愿望,是两回事情。我们应该提出和平过渡的愿望,但不应该把自己的希望主要地
寄托在这上面,因而不要过分地强调这个方面。
2.如果过多地强调和平过渡的可能,特别是如果过多地
强调经过争取议会多数取得政权的可能,容易松懈无产阶
级、劳动人民和共产党的革命意志,在思想上解除自己的武
装。
3.按照我们的了解,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具
有现实的意义。即使有个别国家比较多一点显示了这种可
能,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是不合乎实际的,也不宜过分
强调这个可能。当某一国家果然出现了这种可能的时候,共
产党也必须一面争取这种可能,一面准备随时迎击资产阶级
的武力进攻。
4.强调这种可能性并不能起到减弱资产阶级反动性的作
用,也不能起到麻痹资产阶级的作用。
5.对社会党说来,也不能因此使它革命一些。
6.也不会使各国共产党因此更发达一些。反之,如果有
些共产党因此模糊自己的革命面貌,在群众的心目中把它同
社会党混同起来,那只会使共产党削弱。
7.积聚力量,准备革命,是最艰苦的,而议会斗争究竟
是比较方便的。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议会斗争的形式,但是它
的作用是有限度的,而最重要的,应该是进行艰苦的聚积革
命力量的工作。
(三)取得议会的多数,并不等于旧国家机器(主要是
武力)的摧毁,新国家机器(主要是武力)的建立。如果资
产阶级的军阀官撩机器没有被摧毁,无产阶级及其可靠同盟
者在议会中的多数,或者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会随时根据需要修改宪法,以利于巩固自己的专政),或者是靠不住的
(例如宣布选举无效,宣布共产党非法,解散议会等等)。
(四)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的含义,不应该只解释成为
通过议会的多数。主要的问题是关于国家机器的问题。马克
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在英国有和平胜利
的可能性,因为英国“是当时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最少的国
家”。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一个时期内曾经希望通过“全部政
权归苏维埃”,使革命经过和平的发展得到胜利,因为当
时“武器在人民的手中”。马克思和列宁的提法都不意味着
利用旧的国家机器来实现和平过渡。列宁反复解释过马克思
和恩格斯下面的名言:“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握取现成的国
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社会党不是社会主义的政党。除了个别的左翼以
外,它们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是资
产阶级政党的一种变形。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我们同社
会党的立场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模糊这种界限。模糊这种界
限,有利于社会党领袖欺骗群众,不利于我们争取社会党影
响下的群众。但毫无疑问,加强对社会党的工作,争取同社
会党的左派和中间派建立统一战线,是很重要的。
(六)以上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是有不同
意见的,因为种种顾虑,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我们沒有对
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现在因为要发表共同宣言,所以不能
不说明我们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在宣言草案中获得共同的
语言,为了要表明宣言草案在这个问题上与苏共二十次代表
大会的提法相衔接,我们同意以苏共中央今天提出的稿子为
基础,在个别的地方提出修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9 13:09 , Processed in 0.021381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