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亲历者说(4)——“走资派”概念的深远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9 10:56: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2z2 于 2016-8-9 10:57 编辑

文革亲历者说(4)——“走资派”概念的深远意义

作者:三峡人家



“走资派”即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简称。在制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二十三条》文件时,毛主席提出了“走资派”的概念,指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中共中央关于无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中予以了重申。这样“走资派”这一新概念就正式载入马列毛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它是毛主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也是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继续革命理论的金钥匙。

“走资派”概念的提出表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革命任务发生了重大改变。革命的对象已由党外转移到了党内。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虽然随着革命阶段的转变革命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但是无论在什么革命阶段,革命的对象都在党外,即那时都是共产党人革别人的命;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革命的对象是党内走资派,革命对象由党外转移到党内,变成了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即共产党内的无产阶级续革命派去革党内走资派的命。这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进一步深化。

解放初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已被打倒,财产被没收为国有资产,这个革命对象早已基本解决。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具有两面性,就其大多数而言,是能够接受社会主义的。真正处心积虑复辟资本主义的是极少数大资产阶级顽固派。但是他们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公私合营后已处于被限制的状态,而管理权、处置权主要掌握在党和国家管理人员中。特别是他们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原来也只有20%,到一九五六年就更不能与公有制经济抗衡了。且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也不支持他们。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对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也基本完成。

但是,无论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中的顽固派,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仍然在寻找复辟的办法与机会。阶级斗争的现实使他们终于明白,若要把复辟希望变为复辟事实,单靠自已的力量已经绝无可能,只有在党内和政权内寻找意志薄弱者,使用糖衣炮弹,开展代理人战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更好办法。

党内确实存在着资产阶级复辟所需要的人——走资派,于是从内到外不谋而合。党内的资产阶级即走资派,则与党外的资产阶级不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名义上都是各级共产党的领导人,在群众中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他们可以利用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以售其奸;手中又掌握着庞大的生产资料管理权和处置权,可以轻易地摆脱人民的监督化公为私。他们一旦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复辟资本主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难的。这样,在新的形势下走资派就成为资本主义复辟的最主要危险,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不认识这一点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因此,真正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的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任务是: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共产党的队伍,一分为二,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别和区分真假共产党人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内走资派是最主要的敌人,领导人民同他们开展不懈的斗争,揭露和批判他们背叛马列毛主义背叛共产党背叛社会主义背叛人民的罪行,并把他们永远清除出党;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坚决抵制和粉碎走资派复辟私有制的阴谋和企图;必须坚持马列毛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深入揭批和自觉抵制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必须充分发扬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四大”,让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必须不断地进行以共产主义为取向,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斗私批修,从实际出发,向共产主义靠近;抓革命,促生产,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深入,不断前进!

毛主席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并不是指整个资产阶级的物质实体在共产党内,那是说不通的,而是指整个资产阶级的领导核心和代表人物在共产党内。他告诉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解决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问题,即解决好“走资派还在走”的问题,阶级斗争问题、道路斗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走资派”概念的又一深刻含意。

当然,也有网友对“走资派”这个概念提出了质疑,说这个概念“混乱”。“当时党内存在官僚主义、修正主义的问题,但还没有发展成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一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如果说文化革命是二次革命的话,它要解决的是一个权力问题”“不是资本的问题,所以‘走资派’混淆了二次革命和一次革命的界限”“造成了打击面过大”,说这是“理论准备不足”。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说一次革命是解决“资”的问题,二次革命是解决“权”的问题,这种说法本身是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事实的。“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不管是哪次革命概莫能外!就是一次革命,不先夺取政权,能解决“资”的问题吗?地主资产阶级会自觉自愿地把生产资料和财富交给人民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走资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简称,这个概念只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走资”二是“当权”,怎么与权无关呢?只见“走资派”三个字中只有“资”而没有“权”字,就妄加议论,这不是太形而上学了呢?毛主席多次指出“运动的重点是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什么是“整”就是能整好的就拉过来,死不改悔的就把他们从权力的宝座上拉下来。自一九六七年一月上海革命风暴以后,全国就开展了夺权斗争,新的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就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难道这不是解决权的问题?

至于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情况还没出现”,这是对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历史太不了解,姓资姓社的问题从解放初期就开始斗,一直斗到文化大革命,直到今天还在斗。只是一九七六年以前毛主席健在,刘邓没有得逞,但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情况没有出现”,而是多次出现,一直在出现,只是没有完全变为客观事实!毛主席逝世之后就不仅出现了,而且基本变成了事实。按照这种逻辑,只有资本主义复辟了,走资派的概念才能提出,才能进行反对走资派的斗争。这是什么逻辑呢?防患于未然正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没有什么错!

造成打击面过大,这是事实,是值得认真吸取教训的。但是这种“打击”对于大多数干部而言,一没有定性,二没有限制人身自由,实际只是受了一些冲击,如果是革命干部应当能够正确对待。这种情况并不是“走资派”概念的错,而是没有把“走资派”这个概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例如走资派的具体划分标准是什么?怎样甄别和处理走资派?打击的重点应当有一个范围的先后安排,不应全面开花,例如首先解决省以上的问题,县以下当权派可以揭批问题但暂不作为走资派去斗争,以稳定基层等。这应当由中央文革小组制定具体政策,交支左部队和造反派联合去执行。同时要教育造反派要注意政策和策略,不要认为只要矛头向上就对了,还要打得对打得准,不要误伤了革命干部;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造反派的缺点和错误,受了点委屈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随着“走资派”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必将进一步照亮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前进的方向,迎来新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9:52 , Processed in 0.015698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