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沪宁“帝王之师”徒有虚名?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09:1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www.aboluowang.com/2017/1218/1041808.html

下面的表述大体没有错,其实王沪宁的三个代表缺少一个最根本的东西: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关系(有点类似下面引述的政治,准确地讲就是政治经济),什么能根本上代表先进生产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就应该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现在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了什么才会有先进文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还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能代表先进文化,没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如何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修正主义或者王沪宁的所有狗屁不通的理论都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堆积,目的是维护权贵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共的“三个代表”理论要求中共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惠虎宇分析,以社会学有关社会系统的基本架构来衡量,我们可以看到,“先进的生产力”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表征社会系统的经济和器物层面;“先进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表征社会系统的文化和精神层面;而“最广大人民”则表征社会系统的主体。“三个代表”的表述中缺少了社会系统的中间部分,即体现社会系统的政治和制度层面的制度文明(或者说政治文明)部分。也就是说,从社会系统的逻辑结构上来讲,这个理论的完善表述应该是“四个代表”。笔者试着论述如下:(不以中共为例)

一个执政党应该代表一个社会“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该代表一个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该代表一个社会“先进政治制度”的变革要求;应该代表一个社会“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当初王沪宁能以笔者以上的这个逻辑范式为基础,创建一个表征执政者与社会系统的基本关系的理论体系的话,也许可以首先做到逻辑上的完整,至少能彰显一些理论研究的功底。但是,王沪宁的三个代表理论连这一点最基本的学术要求都没有达到。如果王沪宁代表着中共御用文人的理论水平的话,那么,以三个代表的理论创建过程观之,则意味着从江泽民时代开始,中共内部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走向末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12-19 09:20:28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狗屁不通的理论起到了时代的作用,目前来说确实维护了权贵资产阶级的利益,起到了它固有的作用,另外世界和中国经济暂时还没有到打到这些理论的时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7-12-19 09:45: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7-12-19 09:47 编辑

国家的诞生与存在是阶级社会时期的历史现象,并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国家是阶级专政的暴力机器,从根本上说代表着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统治。十月革命后,由于工人代表苏维埃逐渐衰弱,职业官员的专断趋势日益明显,形成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政治自由、企业管理与物质生活等方面,专断官僚群全面排挤压制工人群众;在思想理论方面,它千方百计为自身集团的政治特权寻找意识形态落脚点。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官僚集团并不具备独立历史前途,无力推出既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又独立于资产阶级理论之外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严密学说(王沪宁他们在意识形态上还留有斯大林主义波拿巴主义的很多内容)。针对一时一地的具体事务(比如企业内部管理、怎样看待富农的发展、是否与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结盟),它通常采取极端实用主义的应对手段,并以东拼西凑的政治辞藻为官僚层决策辩护。把这些辩护词前后联系起来,会立即发现它们经常自相矛盾而自打嘴巴。就国家理论而言,为了替当时普遍的群众贫困与官僚特权打掩护,并诱导工农为超高速工业化付出牺牲,苏共当权派不断强调「再忍耐一段时间,再加把力气,社会主义眼看就快建成了,到时候一起过好日子」;为了至少在纸面上自圆其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索性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建成,而阶级已经消亡。与此同时,国家机器丝毫无意放弃或放松对社会的控制,而是继续维持自身的特权统治。有鉴于此,官方忽而宣布「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矛盾」,忽而又声称「越接近社会主义胜利,阶级斗争越激化」。为论证这一矛盾局面(阶级似乎消亡但专政机器仍强大专断)的「合理性」,当局不得不拼凑新理由,并写进了1939年联共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30 02:50 , Processed in 0.019684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