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主义怎么能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复辟?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3:0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资本主义是怎样在苏联复辟的——这对全世界斗争有什么意义》(节录)

https://bu2021.xyz/t/topic/10768

资本主义怎么能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复辟?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政权的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还会复辟呢?

答案是复杂的,但是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中,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产生的。但是,正象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写的那样,“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一个资本家并没有放弃追求财富和权力的世界。不能指望老的剥削阶级会甘心情愿地失去他们的政权和财产。他们将试图通过武装反革命再次获得它们。为此,他们也必然要和外国帝国主义政府结成联盟。

历史表明,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挫败阶级敌人用暴力推翻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阴谋。对于这样重大的事情,决不能掉以轻心。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三年中,几乎所有过去在旧俄投资并获得很大好处的帝国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出动了军队,同前沙皇的将军们勾结起来,在农村大肆杀掠。他们在被打败以后,又实行了恶毒的经济封锁,同时还始终存在着再次发生军事干涉的可能性。果然,二十年以后,苏联不得不奋起击退纳粹的倾巢进攻。

经验表明,资产阶级手中不是只有枪炮这一种武器。在一九四九年,当中国人民的持久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时候,毛泽东曾告诫说:“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但是,“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8】

旧的资产阶级观念,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决不会立即销声匿迹的。资产阶级教育和文化从我们幼年起就向我们灌输,并在我们每天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得到加强。它不仅在资产阶级中存在,而且也毒害和影响到一切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在内。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仍然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因此,必须发动和教育群众不断地同它进行斗争。

但是,这一斗争主要不是一场抽象发生于人们头脑中的“斗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具体表现,在教育上是理论脱离实际,在艺术上是以旧剥削阶级为中心,并不知不觉地或甚至公开地支持他们,歌颂过去的反动道德标准,而不是表现劳动人民的斗争、成就和传播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也表现在行政和经济管理中压制群众创造性的官僚主义方法。“专家决定一切”的口号只能是加强资产阶级的地位。

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斗争是在社会的一切领域中进行的,它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和方法去代替旧的思想和方法。

规模巨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是这样的一场斗争。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早年也进行过这类斗争;但是由于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群众性的斗争形式还没有发展起来。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开辟完全新的天地,而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从资产阶级那里继承下来的。这些方法,在其不受限制、不加改变地执行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削弱国家的无产阶级的特性和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就多多少少为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创造了主观条件。

一九三八年,在斯大林直接主持下发行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中曾指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9】我们将在下一章内说明,这包话的含意没有被斯大林所充分掌握,但是它指出了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何以在苏联复辟的途径。

什么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客观条件呢?

我们已经提到过这样的事实,就是在任何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完全.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继续存在,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在产品的价值形式中,已经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形式、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对立、产业后备军和危机的萌芽。”【10】

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不能在真空中存在,而生产关系也不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它们都是存在于人们之间或阶级之间的实际关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复辟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这说明资产阶级或潜在的资产阶级集团也是继续存在的。

在苏联,我们能够辨认出一些充当资本主义复辟主要基础的集团:

第一,富农。在农业集体化之前,富农能够将没有土.地的农民作为佃户或雇工来剥削。他们设法利用自己对粮食生产的控制权,向城市无产阶级进行讹诈,以取得后者愈来愈多的让步,借以加强私有财产和私营商业。在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年代的初期,列宁曾将富农(农村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者并列为促成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力量。他指出,当农业还处在很落后的状态,并以个体农民生产为特征时,必将继续为资本主义提供土壤,因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11】而且即使在二十年代末期,富农阶级已经解体之后,许多人还是想方设法爬上了集体农庄中的权势地位,干着那种使私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使集体同国家相对抗的勾当。

第二,经理、技术人员、其他“专业人员”、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这些人虽然名义上是为这个工人国家所聘用的,但是,却逐渐把他们领导的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私产,并且高踞于工人之上。同样,技术人员和其他相似地位的人,甚至许多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人(如勃列日涅夫),也认为他们的专长使他们有资格享受特殊照顾和特权。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过的,他们常常拒绝吸取工人的经验来解决技术问题。

这些集团构成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社会基础。’没有这样一个社会基础,复辟绝不可能由几个人,即使是职位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领导人所能实现。这些集团一方面可能形成一种社会基础——那就是,他们的客观地位使这些阶层最易接受资产阶级的影响;但是,还必须将他们同党和国家机器的高级官僚区分开来。只有后者才能把社会拉回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并实际上按照资本主义路线去组织生产。正是一些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采取了资产阶级立场、世界观的党和国家干部,利用这一较低级的“中间阶层”作为他们的社会基础,发展他们的特权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倾向,并驱使他们压制工人阶级的首创精神。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那些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真正的共产党员,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依赖他们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作为唯一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将这一斗争推向前进的力量。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人,从这样一个立场出发,鼓励群众起来监督、批评并争取团结中间阶层,对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作斗争,逐步消除他们的特权,促使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党的领导机构中间,不断进行着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激烈斗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全面斗争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斗争最尖锐的焦点。毛泽东从苏联和中国(以及其他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中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主要焦点是在党内,特别是在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而无产阶级在这场斗争中的主要对象是“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且他们又将是反复出现的。

这种高高在上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由于他们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生产资料已归国有,党控制着国家和企业的工作),就可以采取相对地不流血的方式,复辟资本主义。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另一些人开始时也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一旦上升到了领导岗位时,就变得脱离群众了。他们陶醉于过去的业绩,并且感染上了过去他们曾与之斗争的那些观念。

我们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哪个阶级将进行统治”的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资产阶级势力必然要起来,不是图谋恢复私有财产,就是企图将工人阶级的社会财产改变为一个新的国家资产阶级的集团财产;但是他们的成功却不是必然的。

毛泽东已作出总结:“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我们的专政工具不能削弱,还应当加强。无产阶级要保持国家政权并彻底改变生产关系,就不仅要对资产阶级集团,也要对人民群众中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而且,在这个“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党和群众的关系是决定性的。如果党员脱离群众去进行工作,他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他们自觉地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努力为之奋斗。

在苏联和其他修正主义国家,正是由于“从内部攻取堡垒”,资本主义才得以复辟,因此,党的关键作用就越发明显了。事实证明,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并使自己成为新的国家资产阶级的,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以及在他们领导下的党的官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4-3-5 13:51:58 |只看该作者
还是复读继续革命派的理论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4-3-6 00:03:33 |只看该作者
俞聂 发表于 2024-3-5 13:51
还是复读继续革命派的理论啊

夹杂了一些托派思想,提到“工人国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0 23:03 , Processed in 0.015900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