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考虑重新组建铁道兵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3:47: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laobing 于 2013-3-19 13:53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470a990100in2b.html
蓝血军魂 (2010-04-20 22:04:19)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2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上,面对着时代的呼唤,深感有必要重新组建铁道兵。
铁道兵是一个工程技术兵种。它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平时,它是建设祖国的突击队,战时,它是保障战役胜利的生力军。在它生存的35年里,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创建了无数的功勋,谱写了壮丽的史诗。提出重新组建铁道兵,不是仅仅因为感情上的难忘与怀旧,而是因为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未来战争的需要。

上世纪80年代大裁军,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咀嚼。大军区、野战军、步兵和其它保障部队,撤了就撤了,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可是关于铁道兵的去留问题,争议和分歧却很大。有的大军区提出用步兵师换铁道兵师。铁道兵领导成员除个别同志以外,都反对撤销铁道兵,集体向上“申诉”,提出种种保留铁道兵的理由。而个别领导同志不反对撤销,理由也很简单,就一条:小平同志要撤,我也就同意撤。按我的理解,就是顾全大局,服从上级。在呈送以铁道兵三位主要领导(陈再道、吕正操、旷伏兆)名义给邓小平写的报告时,这位领导不同意,陈司令员说,你不同意,就把你的名字划掉!可他又不同意划掉自己的名字。这种既讲党性,又顾全大局,顾全团结和影响的作为,的确令人敬佩。相信发生在三座门军委会议室的这个细节,小平同志一定会知道,也一定会理解这位领导的难处。这件事也说明,从内心深处,谁也不愿把这么有用这么好用的兵种给撤了。

坦率地说,铁道兵的意见,让小平同志不大高兴。他硬绑绑撂回来几句话:撤销铁道兵已经定了,这没有二话可讲。当汇报到打起仗来还需要铁道兵时,他说,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当汇报到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都是自负盈亏,不增加国家负担时,他说,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实行征兵制,增加农民负担。

小平同志是战略统帅,是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和做出决策。这不是铁道兵领导能够具备的。但小平同志的话,今天即便从战略全局来看,也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找出路,铁道兵征兵,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有益无害。至于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我们今后面对的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铁道部全部转为铁道兵既无必要也来不及。这一点历史已经给予了最好的说明。从抗美援朝直至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甚至作战地区内没有一寸铁路的中印边境反击战,铁道兵都有任务,都没有落下,但铁道部改为铁道兵了吗?没有,因为没有必要。所以说,小平同志这句话表明他当时还是打大规模全面战争长期作战的观念。

当年铁道兵“兵改工”后,立刻出现了几件尴尬事儿:

——铁道兵撤了,国家军费负担反而加重了。铁道兵带着30多亿资产离开了军队,当时仅兵种机关存款就超过10亿元(而很多大军区当时还欠国家银行的钱),可是却把十几个干休所2500名离休干部留给了军队。过去铁道兵把挣的钱交给国家,国家再将其中部分按军费标准拨回,自己养自己。铁道兵没有了,老干部加保障人员,养这部分人,每年上亿的花销,军队就只能从军费中硬掏了。显然这增加了纳税人(自然也包括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军队的负担。当时铁道兵常委和领导机关决定按每个老干部1万元的标准给这些干休所拨了些钱,这在80年代初是很可观了。因此移交给各大军区的干休所都成了香饽饽。

——部队“兵改工”后,大量战时铁路抢修、遮断、兵力部署和机动等作战方案、资料和数据,均属绝密,怎么处理?一旦发生战争,原先铁道兵担负的作战任务谁来承担?铁道兵各师战时保障任务都分配到了各战区,战场勘察、物资预置、部队演习搞得也很到位,现在变成工程局了,任务还算数吗?到底归谁指挥?是总参、战区,还是铁道部?可能决策者当时也理不出个头绪,无奈之下,只好保留铁道兵司令部作战处(正师级单位,相当大军区作战部),改称铁道部战备局。看来,打起仗铁道部都是铁道兵,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容易。该谁的事,还是谁的事。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是我军唯一的重型铁路舟桥部队。打起仗来,大江大河上的铁路桥梁一旦遭到破坏,最需要的就是这支部队。1976年唐山大地震,京山线铁路蓟运河大桥震垮,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唐山,军委总部命令该团火速架设舟桥,务必于48小时内恢复京山线通车。独立舟桥团当时分驻在济南附近和北京密云。两地人马接到命令后同时整装出发,携行巨大的机动舟、浮桥标准节等部件长途奔袭,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铁道兵的通令嘉奖。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动用这支部队,效果很好。现在改工,那些军用制式装备、器材怎么处置?这支队伍平时以军事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为主,现在改工了,干什么用?你把它撤了,谁也不敢说这话。留着,连改名字都不好改。最后就改为“铁道战备舟桥处”,工不工,兵不兵,整个一怪胎。依我愚见,交给总参兵种部或济南军区都行啊,不就一个团嘛。莫不是小平同志在和铁道兵那帮头儿堵气——不听话?非把你丫撤干净了不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3-3-19 13:52: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aobing 于 2013-3-19 13:53 编辑

20多年过去了,不翻旧账。仅就现在的情况,看看重新组建铁道兵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两种状况并存的状态。一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二是重大灾难事故频发。

在经济发展这一块,尤以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格外突出。铁路的6次大提速,青藏线全线通车,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行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陆路交通运输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发展快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维修保障的难度也大了;铁路网铺开了,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也更复杂了;经济和国防建设需求大了,保障的时间也要求紧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一支能吃苦、能战斗、作风硬、技术好、装备精、动作快的施工队伍。只有军事工程部队才能达到这个要求。铁道兵和铁路工程队伍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不用细说,你只要知道民兵和正规军的区别,知道新部队和老部队的差距,就知道二者的不同了。原以为铁道兵改工后,军队就不会再从事铁路建设施工了,可后来仍有不少作战部队参加当地铁路施工,媒体还将此作为军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大量正面宣传。把技术力量雄厚,工程装备精良的铁道兵撤了,却让非专业的作战部队赤手空拳在那儿卖力气,两者的效率、效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几乎不可相比,为何如此?实在令人费解。难道这些部队不是征兵制?没有增加农民负担?

在应对灾难事故方面,铁道兵的作用更显得重要。汶川地震,部队没有按温总理要求的时间及时进入震中地区。其中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经验、技术、装备不适应任务需求,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当时有铁道兵,按时完成任务肯定没问题。猿猴攀爬不过去的地方,铁道兵能平蹚,碍于文章篇幅,其中的技术原因这里不细说,光背着电台、干粮和背包那肯定是不行的。过去抢险救灾,总部经常是命令铁道兵部队先行并担任突击任务,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汶川地震中,宝成线中断,铁道部在组织抢修时,请了许多现场技术顾问,他们多数是铁道兵出身。可以说,如果有铁道兵,我们的总书记、总理,我们的军委总部首长乃至受灾同胞的日子都会好过不少。记得1975年京广线抗洪抢险,笔者所在的铁道兵一师在河南遂平与野战军并肩战斗。当时路基被冲出了许多大水坑,野战军用的是人海战术,一个连围着一个水坑轮换着用脸盆往外舀水,水舀干了,再用工兵锹往里填土,一个营一天干不了几个坑。老铁呢,两个兵把抽水机一架,突突地抽,水抽完,推土机上来几下就推平了。唐山大地震时,正按命令移防行军途经唐山郊区的铁道兵第4师17团第18连,在震后半小时内便冲进市区,成为第一支最早到达灾区抢救的部队,政治影响和救援效果都非常好。当地的灾民非常感动:地震刚发生,解放军就来抢救我们了,真是神兵天降!我一直在想,现在高速铁路时速超过300公里,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或许那时人们才会特别想念铁道兵,不过是不是晚了点呢?至于抢险救灾部队自身保障发生困难,指战员没吃没喝,这在铁道兵历次抢险救灾中是从没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

过去在铁道兵部队有句笑话,说铁道兵能把钢轨玩得象抻面,还有什么硬家伙不能对付?难怪叶剑英元帅称赞鼓励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说到战争,打起仗来,更需要一支精良的铁道兵。我国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重点还是本土作战,我军投送运输主要还是依靠陆路交通。铁路交通运输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人人心知肚明,这里不展开叙述。面对敌人超视距精确打击,重要的枢纽场站、桥隧线路被摧毁,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大家尽可放开脑子想像。为什么俄罗斯军队铁道兵几次撤销又几次成立,至今仍然存在?甚至以海外用兵为主的美军在本土还有几个铁道营,用以保障内陆基地至海运码头的铁路运输,它为什么不用铁路公司的工程队伍?我们现在的军事演习,几乎没有铁路瘫痪后的应变科目,为什么?不能演,演不了!陆基战略导弹部队最具威慑力的机动方式是铁路机动,如果铁路出了问题怎么办?我们天天喊加强军事斗争准备,这些问题要不要解决?

应该毫不犹豫的重新组建铁道兵,可以少而精,有5—7个旅及3—4个特种专业团(营)就行,总员额不超过4万人,列编于总参兵种部或总后军交部,平时主要担负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等任务,战时担负运输保障任务。应该说这不会有什么困难。

小平同志最欣赏的理论,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是把“与时俱进”奉为奎臬吗?是真心如此,还是言不由衷?不妨试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 12:49 , Processed in 0.04149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