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装箱革命拖垮苏联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1:04: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因为集装箱。


没错,就是小小的集装箱,它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经济逻辑,乃至冷战的形势。

为什么呢?

因为在集装箱发明之前,铁路和海运其实半斤八两,但在集装箱革命之后,海运成为了吊打铁路的运输方式。

而苏联以及经互会的经济体系正是建立在铁路运输之上的。

看看苏联的城市分布就知道了,大都建在铁路沿线,以至于苏联解体30年后的今天,位于内陆的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娜堡依旧是俄罗斯的工业中心,分别是排行第三、第四的大城市。


可以说,苏联的工业体系是建立在铁路之上的,各个工业区、加盟国工厂的零部件依靠铁路进行交换,铁路系统决定了苏联工业体系,乃至苏联经济的上限。

1978年,苏联铁路货运周转量达三万四千多亿吨公里,占国内货运任务的四分之三。


依靠发达的铁路系统,苏联经济在二战后突飞猛进,增长速度长期高于美国。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如日中天的时候,经济水平已经达到美国的70%。


在集装箱革命之前,苏联的铁路运输体系并不比美国、西欧有明显劣势。

海运和铁路相比,虽然运量较大,但受困于码头这个节点,船上的货物要通过码头工人一点一点地从船上搬到陆地,算上码头的停泊费用、仓储费用、人工费用,海运一点也不比铁路运输便宜。


《集装箱改变世界》P2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跨国海运贸易的运费高达产品成本的25%,以至于跨国贸易长期停滞。

一搜跨大西洋的货轮,装船用6天时间,航行10天半,卸货再用6天时间,一次航运有一半时间花在码头上。

而所有海运成本中,支出最高的就是码头工人的工资,货物航运成本的60%-75%都发生在轮船停泊在码头的时候。


《集装箱改变世界》P34
集装箱改变了这一切。

集装箱相当于把装货卸货的工作从码头搬到了工厂,从此以后港口再也不是运输的阻塞点。

货船不用等在码头,依靠码头工人一点点装货卸货,利用集装箱吊机可以一边卸集装箱的同时一边装箱,集装箱船立马能承担新一轮的运输工作。

码头工人再也不会成为阻碍海运增长的瓶颈,1963-1964年,纽约曼哈顿的雇主们还雇佣着140万人次的码头劳动力,短短10年后,这一数字就下降到了12.7万。


《集装箱改变世界》P117

《集装箱改变世界》P263
伴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海运费用直线下降。

1970年,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时,货运成本已经不到传统轮船的50%,一立方米的平均成本是10.87美元,到1979年,一立方米的货运费用已经降到4美元,到1986年,运价又跌至1.5美元。


《集装箱改变世界》P308
廉价的集装箱运输重塑了西方的工业体系。

曾经,高昂的运输成本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效果类似于非常高的进口关税,美国、西欧都各自保留了大量的低端产业,工业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当时,苏联和东欧依靠铁路系统建立起了经互会,整个工业体系有4亿工业人口(苏联2.8亿,东欧1.2亿),与苏联阵营对抗的是,3亿工业人口的欧共体和3亿工业人口的北美。

东西方工业体系复杂程度差不多,西欧、美国能造的苏联东欧也能造,苏联和东欧的生活水平跟西方还没有拉开太大差距,赫鲁晓夫甚至能跟尼克松展开厨房辩论,在生活水平上与美国一较长短。


但集装箱革命来了。

廉价的海运价格让被海洋分割的西方工业体系联结成一个整体,国际贸易不再以原材料和制成品为主导,中间品成为海运的主流,现如今,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是零部件半成品,全球经济因为集装箱而变成一个整体。

这时候苏联阵营面对的是,加上日本的1亿工业人口后,被整合起来的7亿工业人口的西方工业体系,4亿对7亿,在工业品的复杂程度、精细程度上,苏联到80年代就被西方压着打,东西方生活水平越拉越大,再也没有赢的希望。


《集装箱改变世界》P317
当然,集装箱在搞垮苏联之前,已经把美国的工业体系搞得痛不欲生了。

动手的正是第一个吃到集装箱红利的日本。

日本工厂充分利用集装箱运输从工厂到工厂的特点,搞出了“精益生产”系统,将来自顾客和零售商或批发商的订货与工厂的生产系统直接挂钩,集装箱就是工厂的仓库,集装箱运输就是工厂的传送带。

“精益生产”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按照所需的量生产所需的零件和产品,从而大大降低了在制品和成品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积压,降低成本。

日本人是第一个将生产与集装箱运输结合起来的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产品以其价廉物美吊打美欧,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从此一蹶不振,成为铁锈地带,美国的汽车工业再也没有回到往昔的荣光。

美国产品都被集装箱武装起来的日本打得找不着北,更别提苏联了,在东西方巨大的生活水平差距下,苏联人越来越质疑自身的社会主义体制,最终输掉了冷战。


排队中苏联人
说实话,苏联能撑到90年代已经非常厉害了,其他经济体早就在集装箱革命的浪潮下被迫转型。

上世纪70年代,美欧被迫去工业化。

去工业化现象最早始于美国,其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从1965年最高值的28%下降至1994年的16%。在日本,其制造业就业比重的最高值是 27%(1973年,比美国迟8年),而到1994年则下降到23%。在欧盟15个国家中,制造业就业比例的最高值是30%(1970年),到1994年则迅速地下降到20%。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均在上升。美国服务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劳动者总数的比重,则从1960年的56%上升至 1994年的73%。从1960年开始,其他发达国家均出现类似现象。
上世纪80年代,拉美进口替代政策破产,拉美各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集装箱革命之前,进口替代政策是可行的,海运贸易成本高昂,世界本身就被海洋分割成各自独立的经济体,本土生产的成本天然比进口低,拉美在二战后的进口替代政策非常成功,巴西甚至发展出了自身的航空工业。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的e190
但在集装箱革命之后,美欧日工业体系联成一个整体,巴西1.5亿、墨西哥不到1亿的工业人口,如何跟7亿工业人口体量的工业体系竞争?

再加上海运成本大降,在西方物美价廉工业品的冲击下,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越来越难维持进口替代政策,最终破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

当时间走到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仅仅是集装箱革命落下的又一粒时代尘埃罢了。



时代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集装箱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全球一体化革命,生产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将全世界分散的工业体系整合成为同一个工业体。

在这场革命浪潮中,欧美先知先觉,顺应浪潮,淘汰落后产业,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

东亚没有历史包袱,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拥抱集装箱浪潮,从承接欧美落后产业开始,一步步成为全球经济第三极。


1980年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有8个位于东亚

2000年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有10个位于东亚
拉美国家后知后觉,当被集装箱浪潮拍死在沙滩上的时候,亚洲国家已经挤占了身位,从此以后就再也没爬出泥潭。

而苏联则是不知不觉,抱着经互会硬顶着集装箱革命逆潮流而行,最终苏联的工业体系被全球工业体系拍碎,死无葬生之地。

苏联输掉冷战,其实不是输给美国,而是输给了集装箱革命带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以四亿人口的工业体系螳臂当车,对抗全球工业体系,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 14:31:13 |只看该作者
海洋运输技术革命对世界体系或说世界市场(马克思语)的生成和兴盛起物质第一性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 15:10:52 |只看该作者
苏联难道不知道这些吗?苏联也是一直在寻求优良港口,不冻港啊。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4-1-12 15:13:5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4-1-12 15:17:03 |只看该作者
乐不眠 发表于 2024-1-12 15:10
苏联难道不知道这些吗?苏联也是一直在寻求优良港口,不冻港啊。

估计是太难了,那些几个港口还是不够
本身苏联也依靠火车和铁轨居多
知乎讨论区里提到的一个问题和红中提到的高度类似
就是中苏交恶
如果中国加入苏联的经济体系,这个十几亿人的大市场足够缓解苏联的压力了
结果七十年代投了美国,彻底让美国赢麻了

点评

∀与∃  一步错,步步错  发表于 2024-1-12 15:32:1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4-1-12 15:19:18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内因才是苏联失败的主要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4-1-12 15:21:27 |只看该作者
guisun 发表于 2024-1-12 15:19
我认为内因才是苏联失败的主要原因

内外因共同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24-1-12 15:22:44 |只看该作者
HAD 发表于 2024-1-12 15:21
内外因共同作用

外部原因是次要因素

点评

∀与∃  再怎么说,都应该是内外因素共同重要、互相作用。  发表于 2024-1-12 15:39:1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4-1-12 15:27:12 |只看该作者
guisun 发表于 2024-1-12 15:22
外部原因是次要因素

http://www.redchinacn.net/forum. ... page%3D4&page=5
http://www.redchinacn.net/forum. ... &extra=page%3D2
所以就有了这些讨论与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9 04:47 , Processed in 0.404933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