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奸商:何频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5:04: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益友 于 2013-4-4 04:18 编辑

文化奸商:何频


送交者: 芦鹤 2013年04月02日23:47:14 于 [天下论坛]


长于政治八卦的何频,在失意多维多年之后,终于一本英文书得以出现“翻身”的迹象,但也仅仅是迹象而已。哪本书?就是万维某博吹捧之肉麻的那本书。

纵观何频的海外政治生涯和商业生涯,用文化奸商对其盖棺定论应该是比较符合事实。从创办多维到明镜到出书,何频的政治理念屈服于商业利益,就是其文化奸商的佐证。

有能力挣钱,是令人羡慕的;但挣了钱之后一脸悲壮的诉说自己种种不幸的遭遇,就有些虚伪了。如果再以道听途说、胡乱联想的东西拼凑成“故事”而后以洋文的面目在主流社区进行招摇撞骗,就近乎无耻了。何频真就是这样。


有关多维被收购的故事,本人听过曾是何频的合伙人的介绍,“得了便宜、还卖乖”。某年,何频在多维突然主导“驱张”的舆论宣传,张,就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如果何频时代的多维没有中共某派某系的资助,他何必在海外扯这个蛋?为什么只驱张而不驱李或驱他人?而后,据说有中共背景的于品海收购多维,这又说明什么?何频为什么卖了?真是由于其他股东的原因吗?于品海怎么不收购万维?

失意多维、失意中共某派系的何频,很快利用埋在香港的钉子明镜出版社又试图东山再起,其腔调也转变成似乎与中共不共戴天。从明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亦可看出何频的思想脉络:什么赚钱,就写什么、出什么,根本没有什么政治操守。当然,提到政治操守,对他是比较高的要求。但事实求是的说,何频有时的一些言论和文字,还真像个文化人,因此在多维的初期,凝聚了一下人气。

利益的趋势,何频在情急之下居然抄袭谎话连篇的姜维平的东西,这是相当大的败笔,当然也是文化奸商的必然结果。每当我看到姜维平的“作者声明:何频主办的明镜出版社在以“纪伟仁”『假冒中纪委的人』名义撰写的《从重庆阴谋到北京政变》一书中,大量引用与抄袭本人的研究成果,发了大财,伤天害理,臭名昭著,已被本人委托的香港律师发出警告函,诉讼即将展开,今后,明镜旗下的所有出版物,网站,不准转载,引用,编写,抄袭,变相抄袭本人所有文章,违者必究” 这段话,都让我看到了何频的文化奸商的嘴脸,让人鄙视。

如果对明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稍有了解,就可以知道,明镜出版的那些书的层次和水准,与万维某博吹捧的那本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大都是一些刨粪扒灰的东西,对于美国或是西方没有现实的利用价值,因此未能得到英文出版商的青睐。这次不同,何频没看走眼,抓住了某些出版商的心里,其题材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美国的某些市场,这就是还是对中国缺少了解的市场。


最近万维网上在谈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好像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吗?我与何频个人无恩怨,给其冠以文化奸商,只是我观察后的一点感受,并非是“先验”之谈,由此验证一下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3-4-4 03:53:26 |只看该作者
香港那个“明镜”,是相当的猥琐恶心。简单的说,就是抄袭地摊的凶杀色情小说,把它换个皮,改成什么文革啊,什么中共内幕就出版骗钱。我自己的观察,似乎在香港的本地居民没多少愿意买“明镜”的书,倒是有些大陆客傻呼呼的以为真能在香港看到什么内幕秘闻,活该上当受骗——香港的出版物是相当的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3-4-4 10:50:51 |只看该作者
有钱就是大爷的妓者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2 10:19 , Processed in 0.021498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