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iscus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为毛主席逝世后资本主义必然复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2-4-28 13:50:15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是把包产到户当成资本主义来看待的,他说过:
“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所以说,如果你们不认为包产到户是资本主义复辟,而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你们必须明确指出这一点,这是你们和毛主席的关键分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2-4-28 13:47:33 |只看该作者
莫若润之 发表于 2022-4-28 13:42
陈云、薄一波、王震、邓力群等元老都是有名的“左王”,他们都是坚定地主张计划经济的。

至于包产到户, ...

所以你认为包产到户实际上在62年是可以实行的,而且毛主席不应该去取缔它,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复辟,是这样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4-28 13:43: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1#
发表于 2022-4-28 13:42:45 |只看该作者
普通人1 发表于 2022-4-28 12:00
陈云、李先念、叶剑英等多数领导人其实反对复辟资本主义?这论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了。这种说法我无法认同。 ...

陈云、薄一波、王震、邓力群等元老都是有名的“左王”,他们都是坚定地主张计划经济的。

至于包产到户,是刘少奇最早提出的“三自一包”的内容之一。虽然文革批倒批臭了刘少奇,但我还是认为刘少奇是共产主义者。搞社会主义,没必要把老百姓那点点私有财产权完全剥夺干净。

点评

discuss  刘少奇从极右到极左,再到极右。 他是机会主义者, 不是共产主义者。  发表于 2022-4-28 13:55:56
俞聂  那就要看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定义和理解了,显然刘和老干部的理解跟毛主席的理解不一致23333  发表于 2022-4-28 13:46:0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2-4-28 13:36:40 |只看该作者
说“资本主义复辟”的必然性,不如说由于“历史社会主义时期”自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存在一种资本主义复辟的必然趋势。这就跟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道理一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就带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二重性,“社会主义”既不必然“纯洁”,也不完全“神圣”,两条道路之争正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的体现。我们都要抛弃“目的论”的思维,学习毛主席“矛盾论”的精髓。这意味着无产阶级如果通过阶级斗争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到位的话,那是有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复辟趋势,推动历史朝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前进;如其不然,就是现在资产阶级反过来全面专政,让历史在一定时期内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4-28 13:13:16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2-4-28 13:02:12 |只看该作者
即使一个事物有必然的趋势,它也会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假设复辟有必然发生的趋势,那么它一定会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出来,在这里这个偶然性就是邓小平。如果这个时候邓小平这个偶然性死了,按照你的说法相当于是复辟没满足条件,所以不会发生。

但复辟仍有必然发生趋势,即使这个偶然没发生,会不会有另一个偶然呢?邓小平复辟也不是全靠他自己,他一样有他的“桥牌帮” 有没有可能另一个偶然会是其他人呢?

而且毛主席逝世之后,邓小平也不是立刻走资,他还等当年43计划的成果,以此满足了农民们的需求之后才开始宣扬单干,最后解散了人民公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威胁了城市内的工人阶级,所以最后导致下岗。

当然这是我个人理解,肯定有错误的,欢迎指正。如果你骂我,那就你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4-28 13:01:3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22-4-28 12:49:06 |只看该作者
资本主义复辟不是邓小平一句话它就成功了,而是邓小平的做法符合了掌握实权的多数官僚统治集团的利益才被接纳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物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产品;这就使得一小部分社会成员可以从直接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专门从事宗教、艺术、军事、公共管理等事务。另一方面,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仍然不充分,绝大多数人口仍然要用他们全部或者几乎全部的时间从事直接生产劳动,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以及社会剩余产品。于是,就产生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久而久之,少数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成员发展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将社会委托自己承担的各种职能转变为独占社会剩余产品的手段,建立专门的暴力机关(国家)来镇压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反抗,并且用宗教等意识形态形式从精神上来麻痹广大劳动群众(在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进程中,这个过程是用了成千上万年的)。

  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都要一方面用暴力手段来镇压劳动者的反抗,另一方面从精神上麻痹、欺骗劳动群众,并且从法律上将自己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确立下来。但是,不能认为,阶级剥削和压迫仅仅是由于暴力、欺骗或者法律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才得以存在的。只要还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只要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不得不把自己的全部的或者几乎全部的时间用于直接生产劳动,从而被排除在社会的公共管理和各种创造性活动之外,社会分裂为阶级就是不可避免的,剥削和压迫就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在东方和西方,都曾经爆发许多次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有的还推翻了旧的君主或王朝,但是胜利后的奴隶领袖和农民领袖仍然免不了“打天下、坐天下”,在改头换面以后将旧的社会秩序重新建立起来。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在社会主义革命初步胜利后又发生了资本主义复辟)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外围和半外围国家。在这些国家,旧的统治阶级以及新兴的本地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建立巩固的民族国家并充分动员经济剩余以用于资本积累的历史任务。只有将底层的广大劳动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彻底推翻旧的统治阶级、重组国家机器,才能应对世界资本主义强加于这些国家的历史挑战。

  因此,一方面,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大革命的历史产物,承载了广大劳动群众要求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的历史愿望。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其实际的历史合理性)并不是完成从有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而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建设巩固的民族国家、完成资本积累。这个矛盾,贯穿了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始终。

     由于革命是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外围、半外围国家,这些国家普遍没有完成工业化,不仅劳动群众普遍被束缚在直接生产劳动中(不能从事社会的公共管理和创造性活动),而且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农业生产占用了社会的绝大部分劳动时间,乃至在革命之初,文盲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管理国家和各项经济工作的职能很快地就集中在少数干部和技术官僚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来自旧的地主、资本家家庭。

  当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管理职能集中在少数干部和技术官僚手中以后,其中从旧社会留用下来的官僚、技术人员,以及来自地主、资本家家庭但是又被“新社会”重用的专家、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要求享受物质特权。不仅如此,原来的革命干部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很快在思想上也会发生变化,忘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初衷,认为自己也该“享受享受”了。这样,要不了多久,一个脱离群众的官僚特权集团就会产生。

  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有过十分活跃的苏维埃民主。但是经过残酷的三年国内革命战争,不仅大批布尔什维克党的老党员牺牲殆尽,就是原有的革命前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已经不复存在(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或者在战争中牺牲或者被抽调到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各个工作岗位)。新一代工人阶级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组成,因而也带着这些阶级的烙印,无产阶级政权的阶级基础被极大地削弱了。

  为了进行工业化,苏维埃政权不得不依靠资产阶级专家,并且给资产阶级专家提供高薪。到了后来,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也要求有与资产阶级专家同样的待遇。苏维埃国家变成了资产阶级和沙皇留下来的“大杂烩”(列宁语)。

  起初,在形式上,生产资料仍然是公有的。官僚特权集团还没有私人财产,其物质特权也还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在外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包围、压迫和引诱下,在内部由于官僚特权集团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矛盾,官僚特权集团中越来越多的人就会产生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放、公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或者很难避免的。毛主席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直接发动广大群众与官僚特权集团做斗争的一次伟大历史尝试,但是受限于客观的历史条件,终究不免于失败。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4-28 12:10:2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17 02:09 , Processed in 0.01730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