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0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毛泽东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22:22:2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3-5-9 22:32 编辑

再谈毛泽东
毛泽东和我们的关系
通过我们对待毛泽东可以划分我们的政治光谱。
我认为毛泽东身上有两个基本构成:1公有制计划经济,2斯大林主义政治权力架构(一党独裁官僚主义民族主义)
否定1肯定2的非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是当局是邓小平,我谓之毛右,还有就是假的肯定1同时坚定肯定2的如张宏良之辈也是毛右。
肯定1肯定2的全盘肯定毛泽东的是毛左(不过他们对斯大林主义政治权力架构中的一党独裁持正面认识并认为毛是反官僚主义反民族主义的),他们因此解释不清毛政权建立后为什么公有制计划经济被否定掉了的内因,他们认为是出了党内修正主义,那么为什么修正主义能在党内产生并占主导地位同时必须肯定一党独裁,就是说党会变质的为什么同时必须肯定一党独裁。
肯定1否定2的是托派(马列主义者),认为葬送1的正是2.防止私有化和市场化必须民主化,就是否定2,结束一党独裁,进行政治革命(托洛茨基主张在苏联进行这场革命以避免苏联破溃),可惜没有实现。在中国毛泽东多少有些认识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试图进行一场政治革命,但是方法错了,为什么会错,因为毛自己在台上,是一党独裁的受益者,是最大的官僚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他的文革的方法本质上是一党独裁的是官僚主义的,是无法克服他所谓的修正主义的胜利的。为什么托洛茨基能认识到要政治革命,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台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己的社会结构性位置决定了他的立场和方法及观念。我准备最后简单谈谈毛的社会结构性位置(他的利益相关性)
否定1否定2的是自由派右派,在中国这个派别其实人数很少,右派大多集中在毛右中,包括茅于轼之流,茅于轼之流其实和张宏良之流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权贵资产阶级服务。但是不能把茅于轼叫毛右,他是全盘否定毛的,但是他本质上是肯定独裁的
现在谈谈毛泽东的社会结构性位置
他处于这个一党独裁的顶部,他的利益要求就是维持这个地位。
为了维护这个地位,他需要一党独裁的架构,这是原则性的,是不能碰的,无论什么大革命,否则就是造自己的反(虽然他们提倡要灵魂深处闹革命),但是我就不信人不是为了肯定而是要否定自己造自己的反,这一点迟飞同志提出来了,毛泽东不可能自己反自己。恐怕一党独裁解构后毛泽东就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反动文化大革命并最终控制住这场革命,这场后来被修正主义控制住了。这场文化大革命宏观上是受控(受控于一党独裁,不是毛控制就是党另一个核心邓控制),但是微观上是不可控的,是一场混乱(有些毛派也指出了这点,是革命被反革命利用了叫举毛反毛)。
现在有两个热门事件:
1是张艺谋续弦生多子,这是一个资本主义连续性(历时)一夫多妻制,毛也是,他前后有几任妻子(当然不是右派造谣的什么三宫六院),中共当中很多元老除了周恩来很多都是如此,霸占了很多更年轻的女性为妻子,叶剑英老婆多的要命,这是中共的特色。
2毛泽东的外甥女成为了富婆,毛泽东没有为他们安排生活,但是这个体制一定是会这样安排的。
我不说了,你们懂的。

P.S,当前的毛左有个幻觉,就是毛左的群众基础很大,其实不过是一些老工人等毛时代人物而已,现在的青年(包括大学生),青年农民工其实都不会是毛左的支持者。就是不会支持毛那种方式方法(比如一党独裁言论罪不顾个人自由等现代政治文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2#
发表于 2013-5-12 20:27:52 |只看该作者
孟什维克、右派社会革命党等党派虽然被拒绝进入政府,但作为合法的党派他们仍能进行公开活动,在苏维埃和各地工会中占有席位(如上表)甚至领导地位(如莫斯科橡胶厂工会就是孟什维克领导的),批评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虽然很少被提及,苏联等国的官方史学家均不否认苏维埃曾存在多党执政的历史。但在他们笔下,其他党派都是“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联合执政的,其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参政党”。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在苏维埃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里完全可以存在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提案或对其持保留态度的党派和个人。例如在第四次苏维埃临时代表大会上审议布列斯特和约时,有784人赞成,261人反对,持保留态度的115人,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也有不同意缔结和约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在粮食征集、农民问题等方面也激烈地反对布尔什维克,甚至提出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然而这些反对者并没有因为反对布党,或因为是少数人的意见而受到丝毫限制。多数反对党可以说与布尔什维克是“不共戴天”的,他们承认的只是苏维埃的领导,对于布尔什维克则不惜用武力把他赶下台去,更不要提“承认其领导地位”了。他们在苏维埃内和布尔什维克之间是平等竞争的关系。苏联官方自己的史学家也说,这些政党同布尔什维克“存在原则上的分歧”(为了突出他们的反动性)。

  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在十月革命后两周通过的一项宣言,直接指出了各苏维埃政党根据劳动人民意志轮流执政的原理和更迭政府的可能,即,布尔什维克与其他政党间是平等的竞争关系:

  “政府由一个苏维埃政党手里转到另一个苏维埃政党手里,无须经过任何革命,只通过苏维埃的决议,只通过苏维埃代表的改选就可以实现了……现在,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直到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或直到苏维埃改选,或直到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新政府时为止,只有布尔什维克政府才是公认的苏维埃政府。”[8]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上作关于罢免权的报告时,也表明了同一思想:作为“国家强制”的最完全的体现者的苏维埃,如果享有罢免权,“政权从一个政党转到另一个政党手里,就不需要经过流血,只用简单改选的办法就行了。”[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1#
发表于 2013-5-12 20:25:34 |只看该作者
在无产阶级政党这个问题上我赞同马列托主义者同志的意见。我们的半社会主义论坛为什么让工农的不同的派别在论坛开设分论坛,不对任何一个派别进行歧视,大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贯彻的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各个派别必须有一个同,这个同就是必须赞同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个同下可以存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13-5-12 20:03:23 |只看该作者
注意是联合执政而不是共产党一党执政,其他参政的豢养党体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13-5-12 20:01:36 |只看该作者
这些政党不但在苏维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进入政府同布尔什维克联合执政。在实际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委员会5人常务局就有两人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十月革命是两党联合发动的,当然主要领导者还是布尔什维克。当第二次苏维埃大会选出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时,布尔什维克曾建议组建联合政府,向左派社会革命党甚至孟什维克发出过邀请,但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同意,于是暂时出现了布尔什维克的一党政府。列宁在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各团代表会议上曾就这一情况反复说明:“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退出了,这不能怪我们。我们曾经建议同他们分掌政权,可是他们却要等与克伦斯基的这场斗争有了结果再说……我们曾经邀请大家都来参加政府……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是由于成了少数才退出的。……他们知道,我们愿意成立苏维埃联合政府。我们没有把任何人排出于苏维埃之外。”[4]布党中央委员会也声明说:

  “中央委员会确认,在现政府成立的那一天,在成立的几个小时前,中央委员会曾邀请三个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代表出席自己的会议,并正式建议他们参加政府。但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拒绝了,虽然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但他们仍然必须对不能达成协议负完全责任。”[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8#
发表于 2013-5-12 19:59:57 |只看该作者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3-5-12 19:40
没有好的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只能是空,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在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下节衣缩食的积累为他人 ...

     马列托主义者同志您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文革的遗憾就在这里。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呢?建立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制度。宪法必须忠实反映工农劳动人民的意志。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和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守宪法,也就是不能违背劳动人民的意志,谁违反宪法,劳动人民群起而攻之,要他下台,要他滚蛋。口号就是捍卫宪法,捍卫劳动人民的意志。就如同让袁世凯滚蛋一样。眼下没有阶级斗争开道,任何制度都是狗屁,都是空话。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13-5-12 19:58: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13-5-12 19:56:11 |只看该作者
政党活动的自由

  在各种政治自由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政治活动及政党活动的自由。没有结社自由、表现自由、集会自由,政党活动就不能存在;如果只允许一个执政党的合法活动,那么一切宪法和政治体制所宣布保障的自由,也将变得形同虚设。多年以来,一党制被当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之一。但正如下面将要证明的,在马克思、列宁等人的蓝图中,在早期的苏维埃,一直是保持多党制的。在马、列的著作中,从没有一句话表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一党制(当然列宁说过在新生的工农政权面临国内外的极大困境时,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只保留一个政党),苏维埃俄国和苏联的第一部宪法,也没有论述一党制或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的条款。以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巴黎公社为例,当时允许多个派别的“俱乐部”——政党的雏形——合法活动。在政府中,负责财政部的是蒲鲁东主义者,负责内务部和警察局的是蒲鲁东主义者;在当选的64名公社委员中,普鲁东分子20人,布朗基分子21人,新雅各布宾主义者及无党派人士10人,后又补选20人,只有龙格一人算是马克思主义者[1]。在被马克思大力颂扬的巴黎公社里,大多数人竟然不赞同马克思的学说!但马克思仍然热情地肯定,“这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看看前几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党派构成就可以知道,苏维埃政权从其成立时起就是从多党制出发的。以起义后当晚召开的第二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例,在开幕前的649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390人,社会革命党共193人(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在会议中退出),孟什维克约80人(一部分在会议中退出,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14人),另外还有一些波兰社会党、乌克兰社会党人的代表及无党派人士等。第二天按各党代表在大会中所占的比例选出大会的常设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委员101名,其中布尔什维克62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29名,社会民主党国际主义统一派6名,乌克兰社会主义者3名,社会革命党最高纲领派1名。还留下一些名额规定以后由新选出来的农民苏维埃代表和军队组织代表补充之,而且退出大会的诸党派也有权按照比例选派代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来工兵代表苏维埃与农民代表苏维埃合并为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11月的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非常代表会议上选出的108人的农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人81人)加入了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2]。在这之后的政治形势变迁中,政党间的力量对比变得对布尔什维克党更加有利了。但尽管如此,在苏维埃内控制了多数的布党并未打算否定多党制。大致划分起来,当初在苏维埃内至少存在五个党派(此外还有其他小党及无党派人士),并进行着合法的活动,如下表所示[3]。

       布党  孟党  社革(左) 社革(右) 无政府  总数
  苏维埃
  二大   390   72   179     -     3    670
  农民临
  时代表  37    6   195     65     2    330
  大会
  三大   441   22   112     35     5    708
  三农大  205    2   169      6     3    442
  四临大  854   28   256     -     17   1252
  五大   868   10   470     4      7   1425
  六大   1240   2    8     -      5   1276
  七大   1278   3    2     2      2   1366
  八大   2284   8    2     -      2   2490
  九大   1850   -    -     -      1   1991
  十大   2092   -    -     -      1   221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13-5-12 19:53:18 |只看该作者
早期苏维埃的自由

原著 [日]藤井一行
整理 异教徒




  在大多数人眼中,苏维埃体制直接意味着“不自由”或对自由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各种事实资料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这个由东方和西方阵营共同缔造的神话渐渐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当然,即使列宁时期的苏联也对自由作出了一些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同日后各社会主义国家所作出的限制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列宁的限制是迫于形势,不但十分宽松,而且尽量避免限制。一个关键的区别是,列宁实际上不想作出限制,而在他之后的各国共产党则使出浑身解数从列宁和马克思的话中找出理由来证明社会主义对自由必须加以限制。日本社会主义者藤井一行的《社会主义与自由》(约写于70年代)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说明——与主流的看法不同——早期的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对待自由的问题的,此书于1982年在大陆出版并内部发行。本人将其揭露的事实资料作了一番整理摘录,并加上了自己的一些补充,成此拙文(除了一些自己的评论和补充外,以对藤井著作的摘录为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13-5-12 19:40: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3-5-12 19:42 编辑
艾兴锋 发表于 2013-5-12 18:43
马列托主义者同志,在认识毛主席这一点上,我基本上站在老汉同志一边。我从不说违心的话。在对待一党的问题 ...


没有好的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只能是空,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在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下节衣缩食的积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9 16:37 , Processed in 0.02277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