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立宪会议的解散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21:40:41 |显示全部楼层
立宪会议是列宁要求召开的, 列宁承认“立宪会议才是惟一有权决定国家问题的机关,他还明确表示,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将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  
  所以马列托的一切辩解多余的。
  有人认为我在反对列宁,这是误解,我认为列宁仍然是一位伟人,我是针对马列托的反毛,才把列宁提出来做对比,他认为列宁是主张民主、多党竞选的,斯大林和毛泽东是一路货,专制独裁,其实斯大林比列宁前进了一步,把列宁的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取消了 ,搞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但是他政治体制仍然继承了列宁的体制。毛泽东发现苏联体制有问题,要改变苏联的体制,毛泽东说过说过苏联是法西斯专政。马列托对列宁的问题视而不见,对毛泽东总是鸡蛋里挑骨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6-5-22 12:22:21 |显示全部楼层
马列托主义者 发表于 2016-5-21 22:05
“人民群众”的选择。是什么?现在是什么?人民群众选择了什么?人民群众选择了左派纲领而不是其他,人民 ...

那么列宁在召开立宪会议之前应该说明,立宪会议即使我们失败,社会革命党也要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成果,我们是代表工农兵利益的,否则立宪会议必须解散。
  既然列宁尊重民意,就要兑现,不要耍赖,就是耍赖也应该再来一次投票,马列托怎么知道第二次投票列宁就能胜利?!如果有信心,为什么不再投一次?
  
  马列托说,“ 列宁有苏维埃直接民主啊,是工农兵会议讨论决议的”,
  工农兵会议决定就是巴黎公社的原则?巴黎公社原则就是全民直接选举,不是一个党的控制下的选举。如果这也是直接民主,那么中国还有两会,除了工农兵代表的人代会以外,还有代表其他各阶层的民主党派会议,共产党的党代会,比列宁的民主强百倍,按照托派逻辑中国今天的党和国家领导也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人代会)和先锋队(共产党)直接民主选举出来的。那么几天的中国最民主。
马列托说,“毛泽东也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我不否定),但是他没有直接民主表决啊,这是一,其次他在非戒严状态下很多东西违背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啊,毛泽东和斯大林把列宁的戒严措施长期化绝对化了,导致社会主义最终失败,十月革命成果全部丧失。”
  今天全球的社会主义失败,在于列宁没有建立起按巴黎公社原则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权,本来可以尝试的立宪会议的民主形式被列宁扼杀了,从而开创了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模式,斯大林继承了它,毛泽东学习它,毛泽东发现这个体制有问题发动文革想改变它,但是列宁的官僚体制在中国根深蒂固,毛泽东失败了,邓小平把列宁主义发扬光大,学习列宁搞了复辟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

马列托说,“按照他们真实主张的竞选纲领来选举,看人民群众选不选他们。” 既然有那么大的信心,就选呀!怎么不敢选了?就怕第二次再选不上,再解散,也不能太无耻吧!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了。
  马列托说,“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迎合资产阶级的需要了,苏维埃直接民主已经表达了民意(最新民意)。资产阶级肯定要说我们的选举结果必须要等下届选举才可以重新选,狗屁资产阶级逻辑,滚他娘的蛋。我现在要按照巴黎公社原则,直接召回。”
没有按巴黎公社原则进行的选举,却要“按照巴黎公社原则,直接召回。”这才是“狗屁资产阶级逻辑,滚他娘的蛋”!
  马列托说“公有制计划经济是十月革命的成果,新经济政策不过是退一步应急一下,斯大林选择进二步,只是列宁十月革命压力的产物,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消退到1990年左右几乎丧失,官僚敢于废除公有制计划经济,托洛茨基为什么即使斯大林主义上台还是支持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还保留着十月革命的成果,虽然在不断侵蚀中,而毛根本不懂,只会联合美帝对付苏联,要把仅剩的成果葬送,历史满足了毛的愿望。”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构想,“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是“我们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真正途径的唯一办法” 列宁选集第4卷第533、660页,托派会诡辩这是列宁的策略,那么列宁著作应该注解这是我的策略用语,不能信,否则后人怎么知道哪一句是真话哪一句是假话?而且列宁说不同意这个观点就该枪毙。我们只能相信列宁的原话不能相信托派的诡辩。毛不懂却一直坚持公有制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和美国连外交关系都没有,毛怎么联合美国?毛批判苏联不仅因为它是修正主义,它还是社会帝国主义和法西斯,毛和它联合还有什么马克思主义!?难道在托派眼里社会帝国主义和法西斯是10革命社会主义的成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8 18:16 , Processed in 0.021300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