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梅子: 也说改革(2)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7:48: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2z2 于 2016-7-4 07:48 编辑

也说改革(2)
作者:梅子


所谓“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前苏联留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对社会主义体制深深蛰伏的危机,我们今天才看到并痛心叹惋,但有一个独步古今的伟人,最起码五十年前就看到了,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为鼓励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毛主席赋予我们“四大自由”并广泛开展大众民主运动;为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毛主席主导鞍钢宪法入宪,赋予工人阶级充分权力;为催生工农大众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自觉以形成全社会的政治担当,毛主席不惜以七十高龄冒着杀头危险把手越过官僚伸向人民,毅然发动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革命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提升,得到了锻炼,从而使无产阶级意志深种远播,以斗私批修的方式,从文化上荡涤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私有制根基,从而把修正主义圈入死地。多年来有人泼脏水,埋怨毛主席没有向华盛顿学习,成就大德,功成身退,可是他们不知道,远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设计了两步路,先退居二线,再去杭州教哲学,只是这种选择被刘邓的愚蠢和颟顸给搅和了,如此而已;近年来有人造谣,说毛主席没给工农大众选举权,对此我刚刚做过调查,那时候无论农村城市还是厂矿,无论党政负责人还是厂长经理,都是通过选举上任的,这其实是社会主义大众民主的典型表现。

“主义”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种想法或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一种誓约、一种担当、一种使命,是一种值得为之献身的庄重选择。我们与这种选择共存并相伴终生,生命,会放出夺目光彩;国家以这种选择牵引,号召大家向目标努力,而不是被问题牵引搞改革,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成功,共产主义才能实现;我们党把这种选择写入党章、印上党旗,她代表的是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更不代表地主资本家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不变质,国家才能不变修,人民才能跟党走,中华民族才能昂然崛起与世界之林!资改派把人民骗了,人民却再度觉醒了,这正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火种,这也是毛主席留下的火种,奇迹啊!到目前我们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前苏联解体时那种“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的颓废状态,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不会重演!

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既然有合情合理、配套成龙而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制度,既然全国人民普遍接受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庄严洗礼,那么中国人民何以被欺诈掠夺长达四十年时间?依我看,广大工农不反抗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不像前苏联那样因发生巨变而一夕倒塌,而是酷似卖孩子,给你眼睛蒙上布,也不告诉你去哪里,等你发现是窑子,被人卖了,可也回不去了。也就是说,中国温水煮青蛙的改革方式与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截然不同,它更加肮脏,更加下流,更加无耻!工大工农没有及时觉醒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文化。我们中国是乐感文化,形成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讲究包容、和谐、修身、忠孝,遂造成国人心灵内卷,不讲究因果报应和彼岸世界,才盛产循规蹈矩的小人和杀人越货的大胆狂徒,正因此,儒道并存才成为可能,表面上国家由皇帝统治,实际上却由士子统治,但中国的士子总体上却虚伪而羸弱,这就造成了三大恶果:第一,统治者血性逐步退化;第二,被统治者心态逐渐冷漠;第三,儒道并存,让士子成为矛盾体,走运了信儒,背运时修道,使官场冷漠而自私,陷入恶性循环。以上三点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乐观特征,既与以印度为标志的苦感文化不同,也与以日本为典型的耻感文化相异,更与以西方承载的悲感文化不一样。在文化领域,尽管有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国人及中国文化注入了血性,盘活了正义良知,但加起来仅仅数十年,不可能把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惰性全部去掉,这就是被欺诈掠夺长达四十年时间许多中国人仍不觉醒的文化原因,表现在行为规范上,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饿不着肚子就逆来顺受。但是,文革与改革的赛跑并没完成,饿肚子的那一天,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这是一盘大棋,全国人民,谁都有资格参与博弈。经济上,资改派在沙滩上盖的大厦摇摇欲坠,很快就要倒塌;政治上,一大堆谎言从谁都不信到谁都不理,已成为笑话。有鉴于此,我们的确不必过于悲观,毛主席盼着这一天,越来越多的工农大众,必然觉醒!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7 07:21 , Processed in 0.03052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