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傑瑞米柯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止无产阶级专政被官僚资产阶级专政取代的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1-10-20 00:20:45 |只看该作者
在現代自然科學中,可以看到正在不斷湧現出的新的學科,那麽它們是怎樣產生的呢?科學家們總結說,這是由於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的橫向聯系,這對新科學的誕生起了強有力的催化作用的結果。同時,科學史也表明,綜合探索的趨勢首先表現在各門自然科學的發展過程之中,它是各學科的縱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結果。可見,自然新學科的創立依賴於原科學的相互作用及各自發展所引起的分化,之後才由這種分化而產生飛躍的質變,綜合成新的科學分支。

觀察壹下,當某壹學科在自身發展時,由於它自己的未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所以也很少和別的學科相滲透,這是縱向的牢穩性。可當學科發展到依靠本身的力量難以解答時,就會從別的學科中汲取知識,從而產生出新的學科,這就是橫的聯系能推動自然科學前進的發展性,它在整個科學史上起了促動性的作用。同時,新的學科是在原有學科的基礎上出現的,這使新舊學科的兩個縱向發展有承續性。當然,從科學的全面發展史上看,學科本身的發展總是長久的、普遍的,而可以產生新學科的學科之間的作用總是短暫的、少見的,這就是縱的絕對性,橫的相對性。

同樣也可以知道,當遇到本學科難以解決的課題時,不想跳出圈子,開闊眼界,而死抱住原學科的知識,則難題是不可能有答案的,這是錯誤縱向的守狀性。可若在面向外界時,不是針對問題去尋找有益的學說,而是眼花繚亂,這兒抓壹把,那兒看壹些,同樣延誤了科學的發展,這就是廣相橫面的混亂性。

再譬如,化學物質的量的變化是指其分子的增減,屬於縱的趨向,而兩個物質的化學反應或某個物質在某種條件下的化學變化,則為橫的勢面。當物質的數量變化時,它們的質是不會變的,這是縱的牢穩性。當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變成了另壹個物質時,其中,總是起碼有壹個原子或原子團得以不變且保留下來。這個東西就稱作在這個化學反應的變化中,原先物質中的有發展性的內容,這就是縱的承續性。然這個化學反應能使物質產生質變,這就為橫的發展性。它來源於化學反應的條件或在這個化學反應中添加的物質,這就是橫的促動性。同樣可知,在自然界中,物質數量的變化比起物質性質的改變是比較普遍的、經常的,這就叫橫的相對性,縱的絕對性。

也可看出,在化學反應之後,有人仍認為其生成物仍和反應物是相同的物質,這種看法的謬誤就是錯誤縱向的守狀性。可在化學反應當中,若扔進眾多的其他物質,得到的將是既有生成物又有亂七八糟的別的東西的混合物,這就是廣相橫面的混亂性。當然,這類例子還有很多,由於篇幅的關系,這裏就不再逐壹列舉了。人們知道,馬克思主義是為革命實踐服務的,它和對周圍現實的消極的直觀態度是完全不相容的,它證明了世界的可知性,指出了偶然現象中的必然性。下面用論證過的原理來分析某些現象,以便能夠依照社會發展的具體歷史條件,根據對客觀發展的估計定出它的策略和方法。

根據縱橫的原理可知,在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鬥爭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縱向。之後,當共產黨奪取了政權,社會成了對立面同壹(註意不是均衡)的事物,共產黨也廢棄了它在社會生活中原來的地位形式,轉化為專政的社會地位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易受外界的作用。比如生產方式中生產關系的影響,從而使部分黨員產生權勢主義思想,這是橫向的作用。上節講過,為了防止這種思想意識(不是社會意識)引起社會存在,必須強化馬列主義的力量。這裏有幾種方法,壹是行政措施;壹種是宣傳教育。事實證明,這二種“堵”的方針是無效或無力的,是不適應事物發展規律的,只有用馬列主義的發展才能壓抑權勢主義的生成,只有用馬列主義範疇內的新舊矛盾之間的對抗、左右傾向之間的競爭去占據社會中的思想鬥爭領域,才能壓抑權勢主義的生成。換言之,只有用馬列主義的復數形式的發展性,去取代馬列主義和權勢主義之間的復數鬥爭,來構成社會意識的縱向發展,才能防止外界事物的不良影響,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占社會的主導地位,這就是縱的牢穩性。同理,為什麽資本主義國家的兩黨制有麻醉人民、腐蝕鬥誌的作用。確實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了其社會的腐敗、墮落,而兩黨制則起了維護剝削現象,鞏固資產階級專政的作用。強盜雖能用刀殺人,為何百姓就不能用之砍柴割草呢?

馬列主義認為,對立面的鬥爭規律在各種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下有各種不同的表現,而共產黨為了引導並推動社會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不可把形式變成壹種超然獨立的、壹成不變的東西。只有正確地反映現實,才會有完善的、符合歷史、適應社會的形式。現在,對某些錯誤的社會變革常常歸咎於領袖的終身制,其實這是極不公平的。理論和現實證明,這些錯誤是黨的終身制所造成的,是由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能適應社會變革的政黨在社會結構中的終身制所造成的。因此,共產黨分組成馬列主義政黨的復數形式才能進行自覺的、有組織的對立來揭發、克服矛盾,從而防止橫面的權勢思想的影響。所以說,隨著政權的鞏固,將黨內矛盾擴展到社會上,以利用、適應事物的縱向發展規律,是指導人們走向共產主義的良好途徑。

此外,在國家的管理成員的人選中,也可以看出縱和橫的作用。通常采用的是縱的交替式的發展,在每個縱向,它們都有牢穩性,在兩個縱向的接替中有承續性,因此這種人事組織制度表面看來是能保持性質的不變。然而,對立統壹規律要求人們看到事物的兩方面,在此不應該忽略在縱和縱之間的橫的因素,盡管這是壹種相對的作用。不可輕視,由於這種橫面的條件影響將使新質和舊質之間多少有些區別,自然,這種區別的內容應由施加作用的另壹事物來決定。如果始終是權勢主義的影響,將使縱的交替逐漸倒向權勢社會,如果始終是馬列主義的作用,將使縱的替換始終保持共產主義事業的本色。可以看到,中國現在是馬列主義者的縱向發展,可今後又怎樣才可始終保持馬列主義如壹地壹直對執政的管理人員的作用呢?可以覺察,兩個馬列主義的組織形式的相互作用,將使它們都可保持自己的性質、內容,因為任其壹個執政,都會受到馬列思想的另壹個的作用。可見,這種橫的關系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鞏固是有好處的。事實上,馬列主義從不把事物絕對化,它認為事物本身不斷也不停地發展和變化,在發展、變化的過程,新形式逐漸變舊,會由發展的推動力變成發展的障礙。這時,對之應該加以完善,重新賦於它以先進的地位,推動事物前進。

上面是用對立統壹的原則,根據事物的絕對可分性和時刻運動性,分析了事物在發展的各個階段的性質。下面用同樣的原理澄清運動和存在的概念。

首先,存在指的是什麽?壹般認為,存在是說,確實的而不是虛妄的,真實的而不是謊假的東西。那麽,它又包括些什麽呢?能夠看出,它可以分為現象和物質二部分。其中,又可以分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自然物質和社會存在的二個方面。另外同樣不難令人信服,在這兩者之間,是物質決定現象,現象反映物質。因此可以認為,物質是存在的內容,現象是存在的形式。從此也可得出結論:存在是指事物的總和而不是單個的、少數的幾個事物。所以,世界的統壹性是指存在的同壹性,世界的多樣性也即存在的可分性。

馬列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形式,那麽是否唯有物質才能有這個特性呢?因為物質所能表露出來的是現象,現象所賴以產生的是物質。故而,既然物質是運動著的,它的現象也應是在隨之運動著。可見,運動不僅是物質的形式,還應是整個存在的活動方式。

同時,現代科學也指明了,物質何以能運動呢?因其有能量。愛因斯坦論證了,沒有能量就不可能有物質,有物質就存在著能量。所以,物質是在不停地、持續地、永久地運動著的,至此也可得出結論,物質的內容是能量,形式則指運動。同樣可推理,能量也是整個存在的活動源泉。

如此,運動內涵又是什麽呢?完全清楚,能夠說明運動的具體情況的是空間和時間。其中,運動的具體時間決定了各個物質的不同位置,而物質在軌道中的具體位置,說明整個運動的具體時間。倒之,某個物質的詳細位置不能決定整個運動的時間,某個物質在運動某壹階段的具體時間不能反映其他物質的運動位置。因此可以說,在時間和空間的統壹體中,時間是運動的內容,空間是運動的形式。可見,時間是整個存在而不僅是個別事物的活動依據,空間是許多事物而不僅是單個事物的運動實現。

所以說,運動和存在是互為表裏的統壹體的形式和內容,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總和的形式和內容。這樣就可以正確地理解,馬列主義論述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形式的教導,以及時間、空間、運動都是客觀存在的意義。也可以明白,人們為什麽總是將時間作為分析事物變化、發展、運動的概念,而將空間作為事物之間相互作用、聯系的觀念。

這些都說明,事物的存在表明了事物的運動軌跡、運動方向,反過來,事物的運動證明了事物於某壹時間階段某壹空間區域的存在。然而,人的認識卻會有延遲性、滯後性,對現實事物的認識經常會帶有對過去已有認識的慣性思維,對事物的存在常常會與它的運動割裂開來。很多情況,人們對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就認為是絕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用於世紀而不朽。例如毛澤東在戰爭年代的至理名言,“黨指揮槍”、“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在現今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裏,人們還在堅持著這種理念,豈不意味著黨、軍隊掌管著國家的命脈、站立在人民之上嗎?這究竟是人民的軍隊,還是軍隊下的人民政權?

至於政黨,乃從政的社會團體,即使它是代表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的,即使它是代表人民的先進分子所組成的,即使它是專事治理執掌政權的,它的本質特征仍然是壹種從事政治活動的社會集團,它絕不應該超越政治、國家,成為人民的救世主。所以說,政黨,從政之黨,黨在政下,理所當然,黨在政上,“黨”非其黨。

那麽,這壹切又是怎樣產生和發生的呢?是由於人們將革命戰爭時代的真理放到人民當家作主的年代;是由於人們用慣性思維把以往的經驗、教訓延續到新的完全不同的歷史時代;是由於當今的社會存在遺棄了那些理論的基礎——已逝的社會存在;是由於社會歷史的運動造就了那些理論的變遷——運動著的社會更替。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的存在及運動的條件下,必須要有新的發展以適應新的社會和歷史。

無產階級政治是應該服從於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這是社會主義事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關鍵和基礎,由於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理論所賦予的科學意義和實踐價值,這才使得它在被大多數人所理解後得到擁戴及追隨。若理論屈從於政治,為政治服務,為政治行為作所謂的解釋,為政治輿論搖旗吶喊,勢必失去它的科學性、實踐性,淪為壹種工具,遲早會被大多數人所不齒。

確實,科學的理論和實踐壹樣,都是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積極姿態的反映。實踐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積極作用的手段,可理論同樣也是人改造自然和社會的積極因素的途徑。可以相信,當人們認識到社會的存在及運動的規律,就會使自己的活動有了方向,使自己的努力有了信心。就會利用這個規律,適應這個規律,改變自然,推動社會向人類美好的明天前進。確實,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是決定真理的是否曲直。但理論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它影響實踐、指導實踐,並且根據正確的理論進行正確的推演,還能預測今後實踐的情況。只是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不是理性的壹部分,而應把理性看作是自然界的壹小部分。因此,不能從想當然的意識中推導出世界中的必然性,而應由客觀自然的秩序規律中引伸出社會發展的必然性。

所以,馬列主義的政黨——共產黨怎樣進行人為的、有組織的馬列主義組織復數形式的改革,將是保證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國家安定團結,人民幸福和睦的決定因素。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存在就是為了組織群眾、指導人民,去爭取共產主義的早日實現。它不會因為共產主義遲早會實現就忽略了自己的任務,也不會因為社會主義勢必是先進的,就放松了對自己的改造。

確實,共產黨的領袖和領導集體都是有“為民服務”、“為民辦事”、“為民除惡”、“為民解困”、“為民排憂”的宗旨和意願,在此指導下大量行為是有益人民、有利社會、留芳歷史的。即使給中國帶來十年動亂的毛澤東及其領導集體,他們的本意也絕不是要給國家、人民、社會造成浩劫。可當社會的運動——歷史,進入新的社會主義階段,歷史的存在——社會,更換成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時,人民有了更好的自己的代表形式,而政黨——代表人民的另壹種形式,依然要和它站在同壹層次或超越於它的地位上,這種人民代表的復數使得真正的人民的意願得不到充分的代理和表達,這使得共產黨充其量不過是馬克思主義所說的救世主而已。

因此,要給人民帶來真正的永久的民主、幸福,就必須“還政於民”,而要做到這壹點,就應該改革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形式——共產黨,使之成為復數的思想載體的形式。現在,人們常說無產階級專政,可又標榜共產黨執政,這也是壹種理念上的混淆和誤導。因為政黨不應該專政,可事實上它又是在專政,共產黨應該在執政,可事實上它又不僅僅是在執政。因為,執政,執掌政權,階段含意,永久治理,專屬其業,非“執”可言。

對這些具體理念的分析,說明理論上、認識上、體制上的謬誤會將共產主義運動引入歧途,並因此可能喪失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宗旨——解放人類,進而最後葬送掉自己。

可以說,對待馬克思主義這個事物和對待其他事物壹樣,不僅要看到它的整個發展趨勢,還要了解它在個別發展階段中存在的情況,以及造成這種情況的偶然因素。然後找出這種偶然因素中的必然條件,從而盡量減少事物運動的彎曲軌道,使事物能在有限的歷史長河裏進行更多更長的位移。

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實踐也進壹步說明了理論上、認識上、體制上的謬誤會給國家、人民帶來災難、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目前,對文革的教訓總結,總還是停留在對表面現象的牽強附會的解釋方面,認為是封建主義的遺毒造成的,是個人崇拜所產生的。其實,準確地講,文革實質上是壹場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踐,是領袖毛澤東和他的領導集體(包括劉少奇主席)所作的壹場反對官僚腐敗防止政權變質的實踐。雖說經檢驗這是壹條行不通的路,然而它給人們的啟示是什麽?它給社會主義帶來了什麽有益的教訓?難道這場代價巨大的嘗試的經驗僅僅是對領袖本人的功績評價嗎?

其實,崇拜並沒有錯,錯就錯在盲目崇拜以及封建獨裁方面,但縱觀領袖和領導集體的運動歷程,對這種崇拜和獨斷壹直是有著充分的警惕的,那麽這壹切又是怎樣發生的呢?是體制!體制是有決定性力量的東西,即便是領袖人物也勢必要被它所左右,在這種體制中偉大的傑出的領袖也難逃被神似的崇拜以及由此滋生的獨斷。

在社會主義的存在發生變化時,社會主義的運動勢必進入壹個嶄新的軌跡。在社會和國家中的人民代表的形式已不再可能是以政黨面貌出現,同樣,社會主義思想載體的形式也不應該僅僅是單數的政黨,這,就是和其軌跡相應的社會主義制度。可在人們依然按照習慣采用原來的曾經行之有效的奪取政權時期的制度時,結果使得社會主義運動的軌跡並沒有像馬克思主義理論所預想的那樣進行螺旋形的上升,而是在體制的作用下理所當然地回到原先的起點,就好比在平面劃了壹個圈,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會轉變成權勢社會的運動軌跡。

準確地說,制度的謬誤將使得馬克思主義政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宗旨,更使得人們的言論行為、思想舉止都適應這種虛偽的假冒的不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即使傑出的領袖人物也無法幸免。自然,即便是在封建制度的專制性質下,還是會有像李世民壹樣傑出的開明的明智的給國家帶來興盛的帝王。可如果是這樣,那還要馬克思主義幹什麽呢?所謂的共產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嗎?共產黨奮鬥幾個世紀的目的又是為什麽?

如果在當今的時代,人民還要祈求偉大的傑出的領袖給人們帶來幸福,這是不是壹種悲哀。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們還得寄托希望於領導集體能給民族造就富強,這算不算是被憐憫的痛苦。在世界進入新的歷史軌跡,所謂的社會主義卻仍然徘徊在封建制度的軌道上,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苦難還是共產黨的無奈。在可以憶及的中國,有著拒絕科技、反對工業,從而導致屈辱、落後、挨打的記錄。難道在理論給出明確推導,實踐有著顯明借鑒的如今,依然還要拒絕復數制度帶來的先進,真正社會主義形式賦予的體制上的優越。並因此帶來新的社會存在和歷史軌跡下的另壹種類型的落後、屈辱和挨打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1-10-20 00:19:27 |只看该作者
根據馬列主義的理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或尖銳或和緩的沖突是普遍的,而它們的互相適應關系則是絕對的,這就是復數的絕對性和單數的相對性。可以看到,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下棋的雙方是個復數形式,在對弈的過程中,會有優勢、劣境的起伏,這是變化性。對弈後會有成績,這是發展性的結果。如對弈時有旁人亂指揮,會使博者的思路受影響,這是動亂性的情況。還有,既然是下棋,那雙方都得動子,這就是絕對性的問題。

再看,在棋局比賽中,某人若只參與壹場博弈,則其勝敗的性質也是他在整局賽中的結果,這是保固性。同時也是整局賽中這個人的成績,這是穩定性。可以理解,這壹場比賽並不能反映出他的真正水平,這就稱作保守性。可當某局賽事中只有二場對弈,則可能沒有確定的結果,這就是由復數只有變化性而沒有穩定性所帶來的難題。因此,在某局比賽,壹般是進行三場或五場的競爭,也就是說,用復數和單數結合起來所構成的形式來決定整局賽的結果。

由此可以推導,為何領導班子壹般需要奇數的成員來組成呢。

此外,在現實社會中,也可以找出這樣的例子。

譬如說,在社會經濟方面,經濟形式仍在利用舊的資本主義的,不過它們已有社會主義的內容加以充實,它們的機能也已發生根本的改變,它們更加鞏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就是單數的穩定性和保固性。可當社會經濟的內容有了分歧,壹個是為人民的利益,壹個是服從權勢的需要,這就會使社會經濟的形式具有保守性。據此,就可以用以分析中國的社會體制、政治生活中的某些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然而代表人民利益的形式卻是二個,即政府的最高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當然兩者不是先天排斥的根本的對立面,然而它們既然各是事物中的某壹體,那就不會呆板的僵死的,它們的形式會影響了它們內容,在代表人民利益的大前提下有可能有所差別,這種差別將帶來非對抗性的矛盾,所以說這兩者是人民的代表——這個事物的復數。如此,因它有發展性,從而使國家、人民曾被左的思潮和傾向所影響。它又有變化性,從而使代表人民的形式,可能會變化,即人大決定的憲法可能會成為壹紙空文,也可能使黨脫離人民的意誌。事實也是這樣,當代表人民的任壹形式和人民願望相背離時,社會就會混亂,這就是虛假復數的動亂性所決定的問題。可見,要實現政治上的長久穩定安定,除了要在經濟上調整外,還要在體制上實行改革,就是在國家機構中(註意,不是指社會生活中)人民的代表只能理所當然地由人民代表大會來擔當,至於執政的只能是信奉馬列主義的共產黨人,而不應該是整個黨的組織。也就是說,執政的共產黨人應該服從人大的決議去管理國家,而不能去聽從黨的意旨去執政,至於黨的意見只能由人民代表大會去考慮。

眼下再來談談中國思想戰線上的問題,無產階級專政的出現標誌著馬列主義的形式,即共產黨,在中國社會取得了統治地位。可是資本主義的流毒並未消除,這時這種單數形式幫助馬列主義在中國取得更加徹底的勝利,並且鞏固了共產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可社會在發展中,當無產階級專政得到徹底鞏固以後又出了權勢主義和馬列主義的矛盾。結果這種長久單數形式的守舊性將不利於這種矛盾鬥爭的開展。屆時如果還沒有有力的措施,將會由於事物的不斷運動變化的活力,以使兩種思想意識的矛盾愈加劇烈,最終形成權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兩個社會存在,使社會主義社會產生質的變化,轉化成權勢社會。這就是蘇聯革命後帶來的教訓。如此而言,怎樣才能防止權勢社會的產生呢?根據上面說的矛盾各方的形式內容的對立統壹規律可知,社會內容增大時總是有對立面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單數形式的階段,馬列主義和權勢主義的思想鬥爭是極難消除的,在這個時期防止權勢主義的發展是沒有形式上的保證。因此,采取馬列主義的復數形式占據這個社會意識的鬥爭就能產生壓倒的優勢,能使馬列主義在意識隨社會的發展中始終占據強大力量的地位。可見,分組馬列主義的形式是政治體制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歷史前進的必然進程。

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共產黨的信奉馬列主義思想的復數形式是有利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前進的,它可以使人民的思想不斷提高,使廣大群眾的共產主義信仰更加堅定。也即是說,在社會意識中應該由高於現實生活的先進思想占據人的精神境界,而在社會管理中應該用立足現實狀況的科學態度指導人的行動實施。

現在正在進行共產主義理想、道德、信仰的教育,當然這是必須的,是思想戰線的鬥爭的需要,可是如果人們欲想以偉大、美好、崇高為願望、倫理的力量,去根絕社會邪惡,去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話,這只能是空想。雖然它是能夠感化個別的人,可若圖以催醒具有不勞而獲、居高圖位的整整壹大批人去“棄惡從善”,這是做不到的。只有用改革的手段去改變現存的體制,這才是挽救道德墮落,拯救信仰危機的最好且必行的途徑,才是壓制邪的勢力,擡高正的優勢的必由道路。

在這壹節裏,打算用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及事物的內因和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外因關系,來談談用辯證唯物主義推演出來的另壹個哲理原則。

前面已詳述在事物發展某階段的各個層次中,它們內部的各個矛盾的形式和內容的對立統壹規律。可以看出,這裏的形式和內容實際上是某個體的外觀和本質、表象和實質、樣態和性質,量和質的同等語,因此當把上壹節中所述的事物變化的各個層次依次連接下去、疊合起來,將構成事物的漸變過程,也就是事物發展的量變階段。本文把這種質不變量變的漸進方向定義為縱的趨向。

那麽橫面指的是什麽呢?

先從事物緩慢的逐漸積累中斷時,迅速而根本地轉化的飛躍層次來分析。上節講到,當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統壹時,首先表明各方的形式達到同壹,而內容仍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鬥爭著,之後才是內容和形式的完全同壹,再後由於任壹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發展和變化中的,根據這壹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原理,事物內部將產生新的矛盾內容,那麽這是不是指質變呢?不應該吧!質變應是指事物的質和態的徹底改觀,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部改變,故這應是質變的孕育層次、準備時期,其後才會因為那些矛盾內容的不斷激化將導致事物同壹的形式也發生分裂,從而創造誕生出事物的新的質和量,走向事物發展的另壹個高級階段,這才是指舊質態轉化到新質態的飛躍。

這裏有壹個問題,上節講到,形式對內容不是被動的消極的,它將影響新的對立的內容,竭力使它們不至激化以保持原狀。如此又是因為什麽才使形式的努力落空了呢?固然,發展運動的規律指明事物必定要發生變化,具體地講,由於長期同壹的單數形式具有守舊性,所以此時,新的內容的出現到要發生這種舊的形式的衰亡,高級階段的內容激化註定要戰勝低級階段的形式保守,絕對的復數形式肯定會取代相對的單數形式。可是,這是不是唯壹的壹個原因呢?換言之,就是除了有引起質變的決定性的內因作用外,有沒有輔助性的外因作用呢?

斯大林寫道,“……,和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什麽彼此隔離、彼此孤立、彼此不相依賴的各個事物或各個現象的偶然堆積,而是把它看作有內部聯系的統壹整體,其中各個事物現象是有機地相互聯系著、相互依賴著、相互制約著的。”(《列寧主義問題》P839)

由此可見,自然界不僅是個統壹的整體,還是壹個由極繁雜的眾多的事物所組成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序列的完整網絡,而且這些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有相互作用的。這裏,本文將事物在發生矛盾同壹階段時,壹個事物的本身和另壹個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的關系,定義為橫的勢面。

可以看出,飛躍層次是處在事物自身發展的兩個縱向和兩個事物的相互作用的橫面的交點之上。換言之,飛躍的結果除了依賴於事物自己縱向的動因之外,還依賴於事物之間橫面的相互作用。

也可以明白,既然這裏談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則兩事物必然有所區別,或形式不同,或內容兩離,或量不等,或質廻異,但在此言及的又都是事物,則必又有共同點。辯證唯物主義指出,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都有矛盾的鬥爭。不然事物就不能存在,事物也無從產生,同時它還也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這些也就是上節所述的,任壹事物都有內部的矛盾,以及矛盾雙方各自的形式和內容。

另外,根據辯證的唯物的發展的觀點看,事物內部的矛盾雙方必有壹個是新的,另壹個是舊的。那麽什麽是新的,什麽是舊的呢?馬克思主義說明,正在產生和發展的、有前途的、能促進事物向前運動的方面是矛盾的新的壹面;反之,衰頹的、落後的、保守的、阻礙事物向前發展的方面是矛盾的舊的壹面。如此,又怎樣來看待前途和發展呢?

辯證唯物主義講,事物的運動規律是:量變——質變——量變……,可為什麽玻璃杯不能質變成紙,書又不能質變成手呢?可見,在任壹事物的發展歷程中,它由某個質轉化成另個質之時,這個高級質態的事物與低級質態的同壹事物在大部方面是根本不同的,可還有壹部分是相同的類似的東西。那麽,什麽東西在質變以後保存下來,什麽東西在質變以後被廢棄了呢?

可以論證,由於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形式和內容,由於內容決定形式,更由於在量變的最後層次,鑒於矛盾形式的同壹,使對立面某壹方原先的形式遭到消亡。還由於在質變時,鑒於復數形式被同時破壞,使對立面另壹方原有的形式也隨之拋棄。即是說,事物的形式,不但在發展的量變階段是不斷變動的,而且在質變的飛躍階層也在發生變化。所以事物在兩個相異質態時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是面貌全非的。

可事物內部矛盾內容的對立則占據發展的量變階段中的絕大部分,即使當其同壹時,也僅使對立面某壹方原先的內容遭到衰亡,就是在質變前矛盾內容的鬥爭也是指剛出現的矛盾內容與原來矛盾中另壹方的內容的抗爭。因此,這個原存矛盾中的另壹方內容是在事物的質變中被續連、承接下來的東西,從此得出結論:在事物由低級質態轉到高級質態時,事物內部的矛盾對立面中,有壹方的內容是可以並且能夠、應該而且必須、當然更且唯可,會由壹個質態繼承到另壹個質態的僅有的壹個東西。於此,將它稱作:在質變前的量變階段中,是符合發展的有前途的新的進步的東西,反之則是舊的落後的東西。同時,由於事物是由兩個對立面所組成的,那麽其中必有壹個面包含有在質變後仍被遺留下的內容,如此它就被稱作矛盾的新的壹方,反之則喚作舊的壹方。

前面講過,縱是指前後時間的質變結果的內部原因,橫是指左右位置的飛躍結果的原因。也即是,所謂的縱是指在質不變的前提下,某個事物本身的不同時的連續變化。所謂橫是指在矛盾同壹期間的不同事物之間同時的互相作用。

那麽除了同壹階段,在發展的其他階段存在不存在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同時的相互作用呢?

可以假設,如果此時事物之間有相互作用的話,則必會有這種作用所帶來後果,可事實上各個事物處在矛盾鬥爭階段時,並沒有發生質的改觀,那是否就不存在這種此時的作用了呢?

可以相信,根據不同事物的相似共性,所有事物內部的新的對立面之間是相互親近的,舊的對立面之間是互相利用的,它們的新形式之間或舊形式之間也在相互借鑒,它們的新內容之間或舊內容之間也在互相幫助。也就是說,由於新生力量的相近處,腐舊勢力的共同處,決定了事物之間既有相互聯結的啟發,又有互相敵視的影響。由此可得,在兩個事物都處在發展中的量變的矛盾對立鬥爭時期,它們之間的關系說明了它們之間是有很微小的作用,這種作用只能略許縮小事物之間的差距,而不會根本改變事物內部的情況,只能根據使事物有發生質變的意圖和傾向,而不會使事物有產生質變的結果和實際,這就是外因只能對事物變化有輔助性作用的緣故。

當然也可以理解,兩個事物之間不同時的關系是通過它們之間同時的相互作用,和其中任壹事物的發展狀況的組合而完成的。換言之,即不同時的關系是間接的聯系,而不同位置的關聯則是直接的作用。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事物在其內部矛盾鬥爭的情況下能夠保持自身變化的安穩、牢靠,不受或少受別的事物的作用,這就是縱的趨向能免受外界影響的牢穩性。現在再來觀察,某壹事物(簡稱甲)在內部矛盾同壹時,而另壹事物(簡稱乙)卻處在矛盾鬥爭時,兩者的關系。

開始,甲的矛盾形式達到統壹,而其包含的新內容卻仍在與殘存的內容鬥爭,可乙的內部卻是對立的鬥爭。鑒於兩個事物的不同差別,鑒於事物內主要的新舊矛盾鬥爭的絕對性,以及統壹的相對性,造成它們關系有所改變。即乙的矛盾積極影響甲的單數形式,鼓勵舊內容企圖恢復其舊形式的努力。同時,乙的矛盾又積極作用甲的矛盾內容之爭,幫助新內容對舊內容的最後決戰。也就是說,事物之間在矛盾鬥爭階段時的微弱作用,從此開始上升,當然由於甲中的力量的強大,更由於內因是決定的因素,結果舊內容必將被拋棄。

屆時,甲的矛盾已達到短暫的完全統壹,其內部已無所謂新舊的區別,這時由於內容在統壹體中是首要的決定性的東西,更由於矛盾對立的絕對性,同壹的相對性,故乙的新舊矛盾鬥爭必會首先反映到甲的內容中,促使甲的內容滋生另壹種類型的新舊矛盾內容。也可以說,甲內矛盾的全部統壹,使它易受乙的幹擾,從而提供了變化的根據,而乙中矛盾的新舊對立,使它能參與對甲的強大作用 ,從而提供了變化的條件。可見,由於事物運動的力量,使事物之間在矛盾同壹階層時的作用增加了,這也是事物所以能在內部產生矛盾的緣故。

再往後,甲內剛出現的矛盾內容決定了其內容的又壹輪的新的抗爭,也決定了其單數形式的守舊,還由於甲的繼續運動,決定了矛盾內容之爭更為激烈,且乙中新舊鬥爭也使它給予甲的內容鬥爭以更強大的作用,使之更加動蕩,結果將是造成甲的同壹形式遭到毀滅,使甲產生飛躍,出現另壹種類型的新舊矛盾形式,可見飛躍的結果是由縱橫的雙重因素所決定的產物。

從以上分析得知,某事物在內部矛盾統壹狀況時,它與別的事物的相互作用能夠帶來質的轉化,產生飛躍。使這壹事物跳上發展的另壹個高級層次,即“個別的運動趨向均衡,而總的運動卻又破壞著個別的平衡。”(恩格斯《自然辯證法》P206) 這就是橫的勢面能夠促進事物變化的發展性。

前面還講過,在事物發展的質變中,是有東西由低質態繼承到高質態的。實際上,這就是縱的承續性。可以了解,在矛盾同壹時的事物的相互作用是會敦促事物向前更迅速地前進,這就是橫的促動性。

同樣,根據辯證的對立統壹的規律,在事物的發展進程中,縱是絕對的,而橫是相對的。

可以看到,當人們沒有正確認識縱的發展源泉和規律,將會冒出反科學的形而上學觀點,這是錯誤縱向的守狀性。而多種事物的交叉的共同作用也會使事物的內部紛繁雜亂,又就是廣相橫面的混亂性。

下面為了更清晰地理解起見,依照上節將幾何面表示為事物發展的某壹層次的原理,來把縱和橫的關系作成下列兩圖:

可以從圖中了解,甲乙兩事物在橫面的作用主要指乙的上下兩方對甲的左右兩方的影響。

同上節壹樣,可將縱的趨向和橫的勢面之性質歸納如下:

橫面 縱向 事物的實質 發展性 牢穩性

運動中的作用 促動性 承續性 極端的後果 混亂性 守狀性 運動中的地位 相對性 絕對性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是正確反映自然界的理論,同時它又是壹門研究社會的科學,因此它是可以進行論證的,而且在正確邏輯的推導下,得出的新結論也應該是符合自然界的事實和現象的。固然,從認識中去掉實踐並認為認識過程似乎是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的唯理論是極端錯誤的,可把感覺、直接觀察,在認識中的作用提到了首位,而否認理論思維、概括和抽象的作用,不也會帶來不正確的經驗論的立場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裏推演出的哲理法則也可以且應該用事實加以部分說明。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1-10-20 00:18:20 |只看该作者
可是還會有許多人會認為,這種變動是不是意味著否定了共產黨的優越性?不是的。看壹個人、看壹個政黨要從整體上全面地壹貫地了解,看以往的行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當時的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毛澤東說過,“不應該肯定我們的壹切,只應該肯定正確的東西;同時也不應該否定我們的壹切,只應該否定錯誤的東西。”事實上,人類的認識規律決定了黨的行為不可能絕對正確、永遠正確。然而這並不能證明共產黨的優劣。如果有這種看法,實質上是將動機和效果,願望和實踐,主義和行為混淆了。不是嗎?在世界上只存在願望的好壞之分,實踐的正確錯誤之別,而不能倒置。所以說,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不能說明反腐防蛻的好壞,分成兩黨制也不能就此判斷黨的優劣。現在已經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但良好的願望卻應是發現真理的首要的先決條件,同時錯誤和挫折又是從反面證明真理的必經途徑。我們的黨是光榮的,這已被歷史所證明。現在,在經過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們的黨也必將會抱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向實行這種改革的正確道路邁進的。

“啊!這種變動否定了毛澤東思想。”這又是壹種論調。這洋對嗎?不!中國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的指南。現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時候依然要用毛澤東思想作為計劃的準則、行動的原則。可以看出,這種變動的理由都是來源於辯證唯物主義——這壹集體智慧的東西,對客觀事實、歷史進程進行比較合乎科學的分析得到的。可以認為,這種變動實質上是找到毛澤東遺留下來的防修反修這壹重大課題的可能的解決辦法。這壹行為的本身實際上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悍衛和發展。毛澤東是個偉人,他看到了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重大問題,並且發動全黨動手在中國實踐以圖解決它。雖然在他個人在世時沒有看到成功,然而正是由於以他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實踐使中國能夠先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找到發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的比較好的辦法。今天,當我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奮勇前進的時候不能不感謝以毛澤東為首的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思想財富、鬥爭經驗及失敗教訓。

由此可見,在中國實行兩黨制,把眼下的壹個唯壹的共產黨分組成兩個可能執政的政黨是必要而且可能的。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客觀存在的需要,它也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實際事物的聯系。共產黨人是要將人類社會推進到共產主義的,這就得要進行革命,“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革命究竟是什麽意思呢?這就是(用暴力)打破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築,即打破那由於和新的生產關系發生矛盾而到壹定的時機就要瓦解的上層建築。”現在當無產階級掌握並鞏固了政權以後,不能“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只圖壹時的成就而不顧後果,為了目前而犧牲未來的運動。”

“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最堅決地打破過去傳下來的所有制關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最堅決地打破過去傳下來的各種觀念。”“傳統是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力。”可以堅信,先進的無產階級是壹定能夠摧毀掉它的。

拋開束縛我們頭腦的舊框框吧,不要逢迎傳統,不要盲從法則。我們能夠通過實踐去發現真理,也壹定能夠通過實踐去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列主義的世界觀,它是用合理的論理辯證方法和基本的哲學唯物主義去觀察、認識世界的科學,同時它又是改造世界的正確理論,是理性行動的戰鬥指南,它具有思維批判的性質,具有徹底革命的黨性,它還具有活的承續性,它是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學說。因此說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對現實發展的客觀規律性的正確觀點,現在當社會發生變化、科學進壹步發展的時候,需要采取這種馬列主義的世界觀去認識世界,而不是消極地勉強解釋當今現狀;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對社會現象的實質反映進行分析,而不是用這種認識論去維持和辯護某些不合理的表面現象;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對客觀現實進行科學總結,而不是用這種認識論在主觀思欲上進行理論交鋒。

下面本文嘗試以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為依據推導出哲理上的幾個基本性質,並進而揭示偶然性現象中隱藏著的必然性實質。

《單數和復數》

辯證唯物主義說,任何事物都是運動、變化著的,它們都包含有內部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這些對立的方面和趨勢處在相互關聯、互相排斥的狀態中,它們的鬥爭和同壹又是事物運動的動力、現象變化的源泉。在對立統壹的規律中還可以知道,矛盾的雙方又各有自己的內容和形式,這些內容和形式也是在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相互聯系、相互沖突著的。不難明白,當兩個對立的矛盾在鬥爭的時候,它們的內容和形式也在各自彼此的沖突當中,當兩對立的矛盾在多次的鬥爭後達到短暫的某壹階段的同壹時,它們的內容和形式也可能都發生各自統壹的情況。這裏,將鬥爭著的兩個矛盾的兩種形式稱為復數,將同壹時的矛盾的統壹形式稱為單數。

現在觀察壹下,當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面處於鬥爭狀態時,矛盾各方的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辯證唯物主義指出,在形式和內容的統壹體中,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則影響內容,同時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又決定著這些矛盾之間的鬥爭,並且這是事物內部的主要鬥爭,是事物發展的根源。綜言之,是事物內部對立的矛盾內容決定了矛盾形式的對立,並造成整個矛盾之間的鬥爭。也就是說,當矛盾的雙方在鬥爭勢態時,矛盾各方的內容和形式是統壹的,它們的鬥爭則是指矛盾壹方的形式和內容的統壹體和另壹方的統壹體的鬥爭。這時正因為這種矛盾的鬥爭是事物運動、變化的主要動力和源泉,故形式和內容是從屬於進行這種鬥爭的矛盾各方。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事物內部的形式和內容的沖突則是指矛盾壹方的形式和矛盾另壹方的內容之間的沖突。具體地講,就是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新的內容和舊的內容發生了沖突,由於舊內容和落後的形式在此時是統壹的,所以新內容和舊形式也產生了沖突,同時新內容也在尋求新形式,並且趨向新形式。而舊內容又在極力維護舊形式,並且阻撓新形式的出現,結果這種沖突以新形式和舊形式的鬥爭表現出來,這就是事物內部矛盾鬥爭全面展開的狀況。

由此可以分析,因為內容的沖突決定了形式的對立,所以復數的形式必定體現事物本質的變化。當先進的形式壓倒落後的形式時,這就說明事物新生的對立面占了優勢,此時事物就發展、前進,這是復數的發展性。反之,則表明陰暗的壹面取得了短暫的優勢,此時事物就退步、落後,因為新生的發展的東西是有前途的、光明的,所以從長遠的觀點看,第二類情況是壹種暫時的、沒落的、偶然的可能,而第壹類情況是壹種上升的、先進的、必然的趨向。總之,形式的復數可以影響事物的發展或落後,這就是復數的變化性。

可是還有這種情況,當矛盾壹方的形式與內容並不相符時,此方的形式肯定要影響內容,內容也必定要改造形式。於是,矛盾這方的內容除了要和矛盾另壹方的內容及形式發生沖突外,還得和本方的形式發生沖突。當然由於內容決定形式,壹切形式都要以包含有什麽內容為轉移。所以這種狀況是不可能長久的,可是這種情況必竟要使事物的變化要復雜、激烈、和動蕩,這就是虛假復數的動亂性。

同時由於事物內部的矛盾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因而決定了對立的形式較之同壹的形式要長久些。形式對立的階段,比形式同壹的層次要“數”多些,也就是說,復數使事物內部的鬥爭本質具有絕對性。

到此再看,當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面處於同壹狀態時,它們的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因為內容決定形式,所以當矛盾各方的內容達到統壹時,它們的形式也必定完全得到統壹,那麽當矛盾的形式達到同壹時,是否矛盾的內容也能同時達到同壹呢?也就是說,是否整個矛盾都能完美無缺地同壹呢?辯證唯物主義根據實踐指出,新內容可以利用某種舊形式,滲入到舊形式裏面,改變舊形式的本性,使舊形式適合新內容的目的。而舊內容也在腐蝕新形式,以圖用舊內容去充實新形式,以阻緩拖延事物的發展。對此也可以說,先進的內容和內容的發展總是先於形式產生的,落後的內容和內容的消失也總是後於形式逝去的。可見形式和內容的都達到同壹的狀況,是非常短暫的。

這是什麽原因呢?辯證唯物主義教導說,不要過高地估計形式,它並不起也不可能起獨立自主的作用,它不是什麽超然獨立的東西,而是由壹定的內容來充實的,因此,當事物內部的矛盾的對立面表面上達到統壹時,也即它們的形式達到同壹,可它們的內容並不能隨之發生同壹。當它們的形式處在同壹時並不壹定就說明它們的內容也將是同壹的。

當然,形式對內容也並不是漠不關心的、消極的,僅管內容對形式來說是首要的,但形式也能積極地影響內容,促進或阻礙事物的發展。可以看到,當事物內部矛盾的形式是單數時,它們的內容仍在對立地鬥爭著。在這過程中,當新內容占優勢時,由於矛盾同壹的形式是新內容所賦予的,所以單數的形式必將促使新內容更加鞏固和發展,可當舊內容占優勢時,由於內容是決定性的東西,它勢必要使單數的形式改變它那新生的先進的性質,使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阻礙和延緩事物的發展,這些就是單數的保固性和可更性。很清楚,那第二類情況壹般是不會產生的,因為事物內部的矛盾之所以會達到統壹,是由於矛盾新生的方面占有壓倒優勢的力量,它的形式在事物內部已占有統治地位,它的內容也正處在上升階段,具有比復數時更強大的生氣。然而不管怎樣,當事物內部矛盾的兩面在統壹姿態時,矛盾內容的相互對抗和相互排斥都是在壹個統壹的形式中進行的。概言之,同壹的形式影響事物內部矛盾內容的鬥爭,使之不超出它的範圍。也就是說,單數的形式賦予事物的現象以壹定程度的穩定性。

如此,當事物再往上發展時,事物內部矛盾本質殊異的統壹現象中的鬥爭,不僅表明它們的形式早已達到同壹,而且還將促使它們的內容也逐漸達到同壹。當然,根據對立統壹的規律,對立面的相互聯系這個因素是暫時的臨時的,那麽這種雙方矛盾的內容和形式都達到統壹的狀況是比兩方僅是形式達到同壹的狀況要更為短暫的壹瞬間。也就是說,單數有對事物內部的求同實質。

再朝遠看,因為事物是在發展的、運動著的、所以雖然昔日的矛盾解決了,過去的對立面消除了,可新的矛盾又將產生了,高級階段的對立面又將出現,鑒於內容和內容的發展總是先於形式的產生和發展的這個原則。事物的這種矛盾將首先在形式同壹體的內容中出現,並發生差異引起抗爭,由於單數的穩定性,形式必定要努力維持和護衛自己,盡力影響內容的抗爭不至激化,以造成形式的分裂。這時,高級階段的新生的殊異的內容與原有的形式發生了沖突。具體地說,就是壹個新階段剛剛開始的前夕,新產生的對立面的內容和原有的同壹形式發生了沖突,即過去的先進的形式由於事物的發展,在另壹個高級階段變成舊的陳腐的形式。總之,此時事物內矛盾的統壹體中,形式的單數影響事物的本質,使之變成凝固的僵死的東西,這就是長期單數的守舊性。

當然,隨著事物的進壹步發展,事物內部矛盾內容的進壹步激化,勢必要造成原有的同壹形式的分裂,使事物發生飛躍,引起質變,產生決定性的轉折,從而進入矛盾鬥爭的事物發展的高級階段。

下面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以上所述的規律,不妨以圖表的模式表達出來。

由於鬥爭的絕對性、普遍性,故用圖中的方限來表示矛盾的兩個對立面。

由於統壹的相對性、暫時性,故用圖中的直線來表示矛盾同壹的狀態。由於內容和形式也是壹對從屬於事物內部主要對立面的矛盾,故也依上述方法所處理。那麽我們把整個穩固的面作為某壹階段時的事物內部狀況。可表示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對立面的鬥爭主要指左右兩方的鬥爭。此時,形式和內容的鬥爭則是指上右方與下左方或上左方與下右方的鬥爭。

也可以看出,對立面的統壹主要是指下右方與下左方的同壹。這時,統壹體內的鬥爭則是指上右方與上左方的鬥爭。

另外根據剛才所述的,還能夠將單數、復數的性質歸納如下:

復數 單數 事物的實質 發展性 保固性 事物的現象 變化性 穩定性 極端的後果 動亂性 守舊性 進化中的地位 絕對性 相對性

下面為了更明白地了解這些規律,試舉幾例加以解釋。

在數學上,有正負數的對立,它們的形式就是各自的量的符號,它們的內容就是相互否定的性質。若有兩數,則其的表現就是運算,它使兩數都發生更動,這就是復數的變化性。其統壹的結果是得出壹個新的數,這就是復數的發展性。這個數必定有壹個確定的形式,即數的大小,這就是單數的穩定性。這時它肯定也會有壹個或正或負的內容,以使新的數更為明確,這就是單數的保固性。

可以看到,若兩數中有壹數的符號寫錯,則會使人迷惑,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虛假復數的動亂性。如在得出壹個新數後,又出現了或加或減的內容,則此數就不能正確反映真實的結果,這就是長期單數的守舊性。

另外,在數學中運算是經常的、反復的,這就決定了復數形式的絕對性,而單個的數則僅僅是表示固有的量和質的東西,這就是單數在運算中的相對性。

在物理上,有正負電之別,它們的形式以導體中的空穴和自由電子來體現,它們的內容以電勢的高低來表明,兩極間電流則是電的兩個對立面鬥爭的結果,它改變了電兩端的電勢差和導體的狀況,這就是復數的發展性和變化性。如果有個糊塗人將電的極性搞錯,則會帶來認識的混亂和實踐的破壞,這就是復數的動亂性。當電流停止時則是兩個對立面統壹之時,這時導體內的空穴和自由電子首先達到統壹,使電路呈現靜止狀態,這就是單數的穩定性。然此時電極兩端的電勢依然存在,不過它們不足以克服阻力引起電流,這就是單數的保固性。也可見,假如保持導體原狀,剪斷與電極兩端的聯系,將使具有強大電動勢的兩個對立面不能暢順地流動,也就是說單數形式的導體具有保守性。

人們更清楚,發明電的目的是為了能有電流,這就是復數的絕對性。而不能產生電流的壹個導電體,對電來講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單數的相對性。

再拿水這個物體(註意,不是概念)來說,它的形式是狀態、重量,含有水分子的數目。它的內容是水的質的要素——氧和氫,這是它內部的二個對立面的內容。氧原子和氫原子在整個水體中的量,則是水中對立面的形式。化學家指出,水中氫氧組合的改變將使水變成另壹個物質,這就是復數的發展性。然水中氫氧原子的增加或減少,將使水的體積、重量發生更動,這就是復數的變化性。同樣,水的組成是氫二氧壹,若認為是氫二氧二,將是不符合水的真實情況,這就是虛假復數的動亂性。

事實上,氫、氧雖是水中的兩個不同的體,可又是緊密地結合成水分子的壹個體。當水分子的數目壹定時,將使水的量和質都定下來,這就是單數的穩定性和保固性。可若是在水中投放進鹽,那還稱其為純凈的水,將使人的認識落後於水單變化,這是長期單數的守舊性。

如此,水中的正負價的氧、氫,這復數的絕對性和水分子的相對性,也可以很清楚了。除此,自然科學的其他事物中,這類例子也是很多的。而且,即使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範疇中也可以看到這些性質。

譬如,在生產方式這壹事物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兩個對立的矛盾。生產力的形式則是生產物質資料時所使用的工具和有壹定的勞動技能的人,它的內容是社會對自然力的關系。生產關系的形式卻是對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及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其內容是人們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

當這兩個對立面發生矛盾時,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在發展社會中勞動的人,與舊的所有制和舊的生產地位發生了沖突 (反之也然) ,它使社會的生產方式可能發生改動,這就是復數的變化性。其鬥爭的結果當然是占上風的社會對自然力的關系,促使人們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得到改善,這就是復數帶來的發展性。如果人們沒有正確地認識生產關系中殘酷剝削的內容是由資本所有制的形式所影響的後果,反卻以為是生產力中的形式——工具,帶來的名堂,必然會象英國歷史上魯德運動那樣,去搗毀機器,造成錯誤的鬥爭,這就是虛假復數的動亂性。當然這也是工人階級處在自在階段的原因,事實證明,只有馬列主義才能使工人走向自為的道路。

然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壹,即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時,首先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適合了進行大工業生產的勞動工具,適合進行社會化生產的人的創造力的發揮,然後是人們之間的關系隨著資本的公有制和生產地位的平等而逐步適合社會對自然的改造能力,這就是單數的穩定性和保固性。當然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完全適合並不是絕對的壹成不變的適合,由於生產力是生產中最積極最革命的因素,它會又走到生產關系的前頭。這時如果不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采取新的解決矛盾的鬥爭方式,即爭論、批評、改革的話,將會使原來先進的生產方式成為落後於時代的東西,這就是長久單數的保守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1-10-20 00:17:07 |只看该作者
在自然界,還可以看到有這麽二種規律:單數可以保持穩定,復數可以促進發展。縱的交換能維護穩定,橫的替換可以帶來發展。不是嗎?當只有壹件物品的時候,則唯它、僅它,無所取舍;當有兩件時,則有比較和鑒別,這樣客觀上就能促使它們的改進。同樣,要保證政局的穩定,就只能有壹個團體執政;要使國家發展,就得有二個組織在競爭。當動植物的縱向同種繁殖時,只是舊有種類的模仿;而它們橫向的異種交配,卻可能發展成優良的品種。同樣,現在這種改善領導班子的新陳代謝能保持政黨的穩定,但對政黨的進化、前行及發展是有欠缺的。社會在進步,馬列主義在發展,國家要強盛,黨也要改革。

由此可以聯想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領袖人物不也可以在這種抗爭中得到湧現嗎?領袖理應是在群眾鬥爭的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發揮他的傑出才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和尊敬,從而自然地形成的。當然這種抗爭應是兩個方面的,壹個是和資本主義傾向、封建主義殘余的鬥爭,另壹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領導藝術、領導能力、領導威信的競爭。如此,只有在這兩個方面都可以獲勝的人才能理所當然地取得領導人民的權利,那麽要進行這兩條戰線的抗爭,是壹個黨好?還是兩個黨好?

不可否認,現在的新陳代謝制度給黨組織輸送了新鮮血液。然而這種替舊換新僅是在縱的方向改善了領導班子的面貌,而沒有在橫的塊面賦予它們以更強的活力效能。因為國家是由獨黨執政的,則對工作的好壞、為民負責的強弱就沒有比較、沒有競爭。這樣,那些新鮮血液也不過僅僅是年紀輕些、執政長久些罷了,至於他們的活動能力由於沒有實踐機會,也就無從發揮。另外,這些新任領導除了必須相信共產黨而外,事實上還應該多少符合某些前任的口味,這樣他們的活力又怎麽能保持常新而旺盛?

在動中才能找到高能粒子的徑跡,同樣只有在爭中可以看到人民所信賴的傑才和團體。當把壹個政黨分成二個政黨時,不就能在客觀自然的法則中產生事業的接班人嗎?它不比那些在章程中規定、在遺囑中指定、在選拔中任定的主觀人為的作法要高明得多嗎?用這種形式對防止林彪四人幫的陰謀、野心不也起了點預防作用嗎?

確實,林彪四人幫拼命想爬上黨的最高領導層是為了控制黨的組織,改變黨的方向,然而他們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控制國家、掌握政權。林彪在廬山會議上不就是堅持要設國家主席嗎?江青不是在夢裏都想當女皇嗎?如果把壹個執政黨變為兩個有權利執政的黨時,不是就能為野心家設置障礙,為陰謀者制造妨礙嗎?不就為防止和避免這類事件重演提供了比較切實可靠的保證了嗎?當然,這樣也還能更多、更好地防止和限制修正主義纂奪國家的最高權力。還能更穩當、更可靠地在這種兩黨抗爭運動中、在群眾的批評爭論中消除產生上層修正主義的溫床。因為即使有壹小撮假馬列主義的騙子纂奪了黨的權力,他也無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即使他們本領高強能竊取黨和國家的雙重權力,他們也不能維持長久,人民將會在短期內依據法律驅趕他們的。而不會像文化大革命那樣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如此巨大的損失,如此長久的災難。可見,兩黨制是個比較先進的國家管理形式,如果實現這種變化將也不乏為是個進步的措施。

生命在於運動,發展在於競爭;優是在和劣的比較中暴露出它的長處,善是在與惡的搏鬥中顯現出它的光輝。如果是壹潭死水那就什麽也不能發現。這也就是民主選舉年年有,幹部地位總不變、錯誤缺點卻難免的守舊風氣得以盛行的緣故吧。然而也不能忽略,雖然長久的穩定將產生老化和退化,但極端的發展也將爆發混亂和瘋狂。因此,要實現的這種變化只能限於壹分為二,不能分為三、四或更多。那樣將會給社會主義的事業帶來損失,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前面提到社會主義兩黨制的變革形式,那麽這種變革是加強了黨的領導還是取消了黨的領導?對此,首先要清楚黨的領導究竟是指的什麽?現在許多人的腦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模糊認識。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功勞多少與職權大小,將地位高低和經濟利益,將政治責任及法律罪行相牽扯;將意見和反對,贊美和支持,批評與貶低,表揚與晉升相聯系;……。這也許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或者是習慣的束縛,再或是封建思想的桎梏所造成的吧。就說在黨的領導問題上,不也總是將黨組織在社會上、國家中的地位和黨的綱領路線對人民指導作用相混淆嗎?不能否認黨對國家、社會以至人民的領導作用。然而前進的道路畢竟是要人民自己去開創,共產主義是全中國人民願意並必須走去的方向,這是由於共產主義的先進性質所決定的,這不是什麽團體、組織,甚或是代表人民的政黨所能使役的問題。政黨的作用在於教育群眾怎樣抗除幹擾,戰勝險灘;指導群眾怎樣采取最好的辦法,走最簡捷的路。現在黨將國家權力交給人民的另壹個代表形式,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而讓黨的綱領更深地貫徹到憲法中,讓黨的主張更準確地落實到群眾中,讓黨的威勢地位下放到人民代表大會之下,這怎麽能說是取消了黨的領導呢?反之可以說,這樣做才是為了真正地堅持黨的領導。

誠然,“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然而在民主革命時期,黨並沒有取得政權,也即沒有取得對人民發號施令的權力和地位,那麽能說共產黨那時沒有領導人民嗎?可見,共產黨的領導體現在對群眾進行共產主義的指導上。也許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即使在現在也沒有黨管理人民的情況,只存在黨代表人民的資格。不!四五運動說明了什麽?它證明了,當黨的言行和人民的利益壹致的時候它們是統壹的,可當被壹小撮壞蛋纂奪的“黨”的做法和人民的要求相矛盾的時候,黨組織就成了被他們利用來管理、壓迫人民的工具。另外,黨在代表人民時全國人大也在代表人民。如前所語,這種復數的形式將造成人民利益的代表地位的不穩定。固然,不可否認“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但它畢竟是指馬列主義在民眾思想中的主體,而不是黨組織掌握壹切的地位的頂峰。所以說,黨的領導體現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被廣大人民所了解所掌握,而決不是什麽指揮權,決定權。眾所周知,自然界裏只能有永恒的法則而無不變的形式。同樣在社會上只有比較長遠的主義,而決不存在什麽絕對不可能被纂奪、絕對不可以被改變的組織和政黨。由此證明,這種變化並沒有取消黨的領導。相反,這樣變動不僅堅持了並且更加鞏固了黨的領導。

可是這樣壹來黨的紀律呢?黨的集中原則到那裏去了呢?不必庸人自擾了。當分組成兩個黨時,那麽各黨會有它們各自或者相同或者差異的紀律,它們也會有各自的集中。只是這種變動將黨和國家分開了,並且賦予國家也有民主集中的原則。現實證明,壹黨主宰易滋生專制主義,群起運動又會產生無政府思潮;過份的集中將可能培育出修正主義,過份的民主又會導致混亂,因此正確、合理、適當地掌握這個分寸,將能給人民帶來幸福,給民族攜來希望,給事業造成興旺。

如此,黨的團結呢?這種分化共產黨、破壞黨的統壹的變動難道還是符合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要求的嗎?

自然界有許多現象都證明了,只有分裂才能成長、才能發展。細胞分裂的過程就是壯大的過程,原子分裂的時機就是釋放巨大能量的時機。歷史也證明,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可見分裂並不是什麽壞的東西,那麽當分化有益於共產黨的最高綱領,有益於實現共產主義,有益於社會主義建設的話,又何樂而不為呢?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拋棄壹切,現在為了國家的繁榮興盛,也為了黨本身的生存發展又為何不能扔掉這種高踞於人民代表大會之上、淩駕於憲法之上的所謂“領導”地位呢?又為什麽不可以自己解體自己呢?更何況這種分組僅僅是指黨團,也即是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組織,也就是指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集團。這樣的分是為了更好更快 實現全體人民(包括這二個黨團)的共同目標。也就是說,奮鬥目標、努力方向沒有變,不過由於情況的更動,必須要改換壹下方法罷了。

誠然,過去統壹團結的共產黨對人民大眾的解放起了積極的作用、對歷史的發展、國家的進步作了有益的貢獻。但由於時代的前進,現實情況的變動,這種統壹的形式不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嗎?而且事實上黨內鬥爭是從來沒有停止過的。特別是57年以來,這種不同意見、不同主張、不同措施的爭論,那種革命和反革命的拼死決鬥總是此起彼伏,顯得格外頻繁。現在,當社會進行了壹場兩條路線、兩個階級的搏鬥之後又轉入到另壹個回合的新與舊之間的紛爭,此時又為什麽不能順時應勢地將其明朗化呢?也許也人要問,那麽為什麽不能象過去的黨內鬥爭壹樣,將現在的爭執放在壹個統壹形式的黨內進行呢?回答是,因為過去的情況是黨外有黨,黨內有派。而現在僅是黨內存派,可執政黨外卻沒有還可能執政的黨與之抗衡,使得無產階級在獲得部分勝利以後就成為社會的絕對方面。前面說過,單數可以保持穩定,然而長久的穩定將意味著守舊。現在當實行這種變化以後能使兩個黨的不同的施政觀點、方法統壹在壹個馬列主義的旗幟下,能使兩個黨組織統壹在壹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體制下,能使兩個黨團統壹在壹個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下。也就是說,能使社會、民族穩步地迅速地健康地發展,這又有什麽不好呢?又為什麽要死抱著壹個黨的所謂統壹形式不放呢?

當然,民主是壹種手段。反言之,集中、團結和統壹不也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壹個工具嗎?過去由於鬥爭形勢的需要,必須有壹個統壹的黨。然而“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壹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隨著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難道不應該采取另壹種手段以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嗎?況且,無產階級的運動史告訴我們,“‘無產階級的團結壹致’實際上到處都以彼此進行生死鬥爭的各種不同黨派的形式來實現。”⑧現在當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並已鞏固了政權,即人類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國家轉為社會主義的唯壹方向,已被廣大人民所堅信並掌握以後,在進行社會主義形式下的鬥爭或爭執的時候,又為什麽不可以用兩個以共產主義為最高綱領的黨派進行競爭的形式來體現無產階級的團結壹致?

更何況,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和林彪四人幫鬥爭的經驗也說明,這種壹黨說了算的貴族作風給壹小撮陰謀家、野心家的宗派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在能戰勝這些壞蛋是由於黨的艱難奮鬥的歷史所提供的豐富的經驗和教訓,是由於黨有壹大批久經考驗的優秀幹部和黨員,更由於國家有絕大多數的經受黨的教育堅信馬列主義的人民。然而在這些必然的條件後面是否還有那麽壹點兒偶然的因素?今後又怎麽樣才能增加戰勝敵人的必然性而減少點偶然性呢?這也就是需要實行某種變動的問題的癥結。

那麽照此理解,過去張國濤、林彪的分裂路線還是正確的了?不!它們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當黨要求統壹的時候,野心家采取了陰謀手段破壞了黨的機體,而現在當形勢要求把內部矛盾公開對立起來的時候,這種變動能改善黨的組織。自然告訴我們,世界上自從有了事物就有變化,就好像有了生命就有了運動壹樣。其中有的變化是反轉歷史車輪的,是拉社會後退的,這種變化是不可長久的。就好像文化大革命的那種轟轟烈烈的所謂群眾運動壹樣,而這裏所述的變化則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希望的。因為它是用馬列主義的精髓——辯證唯物主義,對客觀現實進行科學的分析,對已往的經驗教訓進行比較合乎邏輯的鑒別、總結而得來的。這兩者的本質是截然不同的。歷史事物已經證明了,合乎時代潮流的變動是不可阻擋的。

不可避免,有人會擔心,這種變動會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會制造國家的分裂、社會的混亂。不!實行了這種變化以後,不僅政治局面會更加生動活潑,而且政權還會更加穩定。因為執政機構還是只有壹個,執法機關還是壹個。何況,這樣壹來,國家的社會主義法律就成了至高無上的權威。而在現行體制中,國家存在著兩個權威,壹個是黨組織在國家中所處的統帥地位的權威,壹個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復數是不穩定的,當黨組織是被人民所擁護、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這種組織的形式和法律的內容是統壹的。可當黨被壞人纂奪了的話,那所謂的社會主義法律將成了壹紙空文,而變了質的“黨”也必定會另外樹起壹個按照他們的思想所定的法律的權威。可實行這種改革以後,將會更有效地保持和鞏固安定團結的局面。

那麽在實行兩黨制以後會不會造成大換班大震動?又會不會引起兩黨的極端仇恨的對立情緒?資本主義社會的兩黨制的競選活動的形式給我們提供了借鑒。他們在進行那種活動時有換班、有震動,也有兩黨間的仇恨和對立,然而這些更動、影響以及反對、爭執卻都沒有改變國家的性質,禍及人民的生活,波及社會的穩定,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發展方向,它怎麽反會不如資本主義?事實上,換班、震動是應有的,但不會有多麽深遠的,因為當壹種制度成為壹種慣例的時候,人們就會習以為常了。至於對立情緒,那也是必須有的。沒有對立,何來的競爭?反之當有且僅有壹個共產黨時,黨內的各派就沒有對立情緒嗎?當各派的鬥爭轉化成革命和反革命的階級搏鬥時,不也是妳死我活的拼命性質嗎?然而當實行這種復數以後,那種兩黨的對立卻不可能發展到殘殺程度,因為它們有法律的約束,更有思想的解放。可以看到,當民眾了解了掌握了這種制度的規律和宗旨以後,無形中他們就增強了主義、法律的觀念,淡薄了宗派、朋黨的概念。他們也就決不會為了某個團體、組織去當犧牲品,他們也就決不會允許某些派別、社團隨意觸犯法律、侵犯國家利益、違背人民利益的。可見,當用某種事實、狀況、體制來影響群眾、啟發民眾,這不比那些空洞的說教、廉價的宣傳來的更有力嗎?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種變動的本身不就是安定團結的最根本的保證嗎?

當然發展的極端就是混亂,權威團體的增多就是無政府主義,這也是在實行這種變動時要註意的問題。

自然而然地,還會有更多的人會指責這種變動是反對黨的領導,是和章羅同盟的“輪流坐莊”唱壹個調子。啊!這是誤解了。這種變動不僅沒有反對黨的領導,而僅僅是改進了黨組織的領導形式,並且還因此而改善了黨的領導。它更密切了黨和群眾的魚水關系,當某個可以執政的黨要提高它的威望,要得到擁護社會主義的人民的更多的信任,就促使它更為密切和民眾的聯系,了解他們的感情,明白他們的願望。這不是從客觀上加強了黨和群眾的有機的深厚感情嗎?確實,在這種變化中有輪流坐莊的形式,可它是在兩個共產黨之間進行的,它不同於章羅提出的讓他們自己的小資產階級政黨執政的要求。打個比方吧,壹個人只應有壹個腦子,領導壹個國家也只能有壹個主義,而章羅卻要求壹個人要有二個腦子,讓壹個國家用兩種思想輪換主宰,這怎麽可能呢?這難道能得到人民的同意嗎?可壹個人走路最好要有二條腿,領導新中國走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也最好要有兩個可能執政的黨。請問,壹個人是用壹只腳跳躍著走路快?還是用兩條腿大踏步前進來的快?中國要搞社會主義現代化是要有兩個並生共存的共產黨為好?還是只有壹個執政黨來得快?可見這種變動符合自然的法則,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應該的,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8 20:23 , Processed in 0.031862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