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说实践是什么,如何判断和评价你看到的实践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8:4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2-13 23:57 编辑

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之前已经有过阐述。决定理论价值的是实践,决定理论存在意义的是实践,决定理论产生的是实践。



所以接下来有必要浅浅的讲讲,实践是什么。



先举个例子。在劳工NGO领域,有一种反智的逻辑,受到多大的迫害反证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及产生了多大的价值和作用。譬如被关到牢里,成了某些NGO人骄傲的成绩。然而,讳莫如深的是他们带来了或促进了多大的改善。如果到了不得不提起的时候,他们又会将其他人们实践中产生的成果歪曲成自己的成果,将自己犯下的错误转移为别人的错误。



首先,社会活动中不存在任何剥离了实践独立存在的理论,反之亦然。真正让大家产生分歧的是,不同的实践方式和路径,产生和应用了不同的理论。



其次,任何实践都必须也必然产生理论和依据理论,因此在实践上的分歧,将直接导致理论上的分歧,也定然导致在表达分歧时,对判断标准上的含糊其辞和讳莫如深。



第三,实践不仅产生理论和依据理论,更直接是依据目标产生结果。所以,任何抛开结果和目标,强调过程的现象,都必定是刻意营造的动作,俗称撒谎或忽悠或算计或欺诈之类。



回头来说,什么样的理论实践,会以受到迫害(例如入狱)为目的或目标?显然,以工人服务的理论实践为例,目标是为了促进和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那么如果不举证我们在促进和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的方面产生了哪些作用,而是举证我们过程受到了多大的迫害,那么会有说服力吗?对什么样的受众有说服力,对什么样的受众没有说服力?



可以这样说,不对理论实践做理性分析,仅仅凭感性认知,从受迫害激发正确性的判断,这是唯心主义者惯常状态,也是小资产阶级引以为傲的一种小资情调,而绝不是无产阶级的状态和情调。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实践结果,印证了这种感性逻辑的阶级性。



换句话说,每一个社会人,都在进行各自选择的实践。每一种不同理论认知的人群,都遵循不同的实践方式和路径。所以,如果你看到那种抛开实践目标应证,强调背离目标结果的现象,进行的“正确性”论证,那么其实一种忽悠在向你搔首弄姿卖弄风情。



既然每个人都在实践,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把分歧本质看得更清楚?



首先必须从实践的目标上判断。如今常见的理论工作者,他们的实践目标是为了获得某种优势地位,或许是市场经济下的学术价值,或许是私有制价值观的心理满足。



前一种,为了发表论文置换利益,而进行的实践,通常基于论文市场的需求进行。因此这一类的理论工作者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材料,堆砌在论文市场里,筑成金字塔守护资本裹尸布里的私有制价值观。这一类的理论工作者群体最为庞大且冠冕堂皇。



第二种理论工作者,为满足“理论正确”的兴趣爱好,常常活跃在“理论战场”的攻伐中,基于“理论正确”的需要而进行包括并不限于舆论营造和拉帮结派等实践,他们常见在小众市场里,同样产生大量且明显偏向垃圾属性的材料,杂乱的堆砌在市场各个角落,守护在各个角落躲避现实斗争的小心灵。



无论如何,绝不能说,这些理论工作者没有实践。要知道前一种理论工作者,譬如社会学方面的,他们有大量的社会调研,理工科方面的,他们也有大量的实验和试验。



其次从实践的方式和路径上判断。当然,方式和路径是跟目标紧密关系。为学术价值置换私利,其实践的方式和路径定然遵循学术规则最低成本选择路径。譬如曾有某个学者研究志愿服务课题,他选择的实践方式和路径就首先是排除最常见的社区志愿服务,其次是排除组织领导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工作者群体。然后把焦点指向在校园组织的学生志愿服务领域。



关注某个主题的可靠体现就是,我们不陌生各个路径上奔忙的人口。因此路径和目的之间关系,欲盖弥彰。虽然不能说哪个路径定然是不需要的,但不同路径所呈现的效果定然是不同,不同的效果定然可从目的性判断路径的主次区别。



以倡导共产主义为例,大学里有专门的课程,遵循学术规则开展宣教实践。线下和线上有讲座沙龙或文字和多媒体方式开展的宣教实践。此外,当然还有通过开展其他特定服务进行的宣教实践。那么除此之外呢?



第三,实践的对象上判断。谁与谁的实践?举例来说,常见W级人口与学生的实践,W级人口与W级人口的实践,W级人口与K级人口的实践,K级人口与K级人口的实践等等。



为什么要将学生从W级人口或K级人口中摘出来呢?重新强调一下,学生尚未直接参与社会活动,而在阶级社会里,没有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则不能明确和稳定的承担其阶级角色,因此简单依据阶级出身,并无法明确和稳定的对其赋值阶级角色。



W级人口与学生的实践。譬如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宣教和引导工作。这是大学老师基于职业报酬的动力,产生的实践。假如大学老师失去了职业报酬,或者降低了职业报酬,那么其实践与否,和展开的程度,则截然不同。



W级人口与W级人口的实践。譬如乌有之乡网对其读者的宣教工作。在某种情怀共鸣的基础上,吸引类似经济地位的同质人群,共同开展的宣教和共鸣实践。假如有K级人口企图混入这个实践路径,那么很快就会被这个实践路径的牵引力抛离出去。因为这条路径上呈现的共鸣,和K级人口切身利益,相去甚远,甚至常常背道而驰。



W级人口与K级人口的实践。这种情形事实上也很常见。譬如劳务经济人与求职工人的实践,这类关系应当很好理解。需要额外举例的不常见现象,譬如我们的联合创始人,在职业病法律服务领域,专注支持职业病职工主张合法权益的实践。这种实践有明确的限定性,是在W级人口职业利益与K级人口利益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实践。其实践关系呈现难以逾越的上下级关系,专业者对非专业的当事人提供的支持。



K级人口与K级人口的实践。这种情形同样很常见。譬如工人的集体劳动,又譬如工人服务工人的活动,还譬如工人组织发动工人的活动,工人领导工人的活动等等。需要额外举例的不常见现象,譬如我们不可描述的现象。



第四,实践与人的关系。这个非常有意思。在假设目标不变,方式路径不变,实践对象不变的前提下,有职业性的实践,兴趣爱好的实践,和信仰的实践。



这部分留做读者想象空间吧。毕竟我不是职业的写手,也不是W级的温饱者,更不是忽悠工作者。



最后,需要再次提点一个现象,对结果和成绩讳莫如深的宣教者,通常值得大家高度警惕。莫以言论定高低,但看实践见成果。温铁军就是个例子,其他例子留给大家在周遭寻觅吧。


(作者:石秋 来源:工人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6:42 , Processed in 0.018980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