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85|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主义危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21:56: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傑瑞米柯賓 于 2024-1-3 15:10 编辑

作者 卡爾 馬克思 弗裏德裏希 恩格斯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二年


 壹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與實質


  (壹)經濟危機的必然性


  危機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大工業時期的特有現象


  簡單的貨幣流通,甚至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流通——這兩者早在資本主義生產以前很久就出現了,卻沒有引起危機——在沒有危機的情況下是可能存在的,並且是這樣現實存在的。因此,單單用這些形式不能說明,為什麼這些形式會把它們的危機的方面表現出來,為什麼這些形式潛在地包含著的矛盾會實際地作為矛盾表現出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0頁。


  如果說因此在古代人那裏沒有發生生產過剩,那麼,那時有富人的消費過度,這種消費過度,到羅馬和希臘的末期就成為瘋狂的浪費。古代人中間的少數商業民族,部分地就是靠所有這些實質上貧窮的民族養活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8頁。


  其他經濟學家,如尤爾、柯貝特等,則認為生產過剩——只要考察的是以國內為限——是大工業的正常狀態。因此,這種生產過剩只有在某種條件下,即當國外市場也縮小時,才會引起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5—566頁。


  如果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是社會生產的壹個特殊發展的獨特形式,而是資本主義最初萌芽產生以前就出現的壹種生產方式,那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對立、矛盾,因而它們在危機中的爆發,也就不存在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8頁。


  在人們為自己而生產的狀態下,確實沒有危機,但是也沒有資本主義生產。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70頁。


  資產階級的生產,由於它本身的內在規律,壹方面不得不這樣發展生產力,就好象它不是在壹個有限的社會基礎上的生產,另壹方面它又畢竟只能在這種局限性的範圍內發展生產力,——這種情況是危機的最深刻、最隱秘的原因,是資產階級生產中種種尖銳矛盾的最深刻、最隱秘的原因,資產階級的生產就是在這些矛盾中運動,這些矛盾,即使粗略地看,也表明資產階級生產只是歷史的過渡形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12月第1版,第86—87頁。


  當機器工業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對整個國民生產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時;當對外貿易由於機器工業而開始超過國內貿易時;當世界市場逐漸兼並了新大陸,亞洲和澳洲的廣闊地區時;最後,當走上競賽場的工業國家為數眾多時;——只是從這個時候起,才開始出現不斷重復的周期,它們的各個相繼的階段都為時數年,而且它們總是以壹場普遍危機的爆發而告終,這場危機既是壹個周期的終點,也是另壹個新周期的起點。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片段)》(1872年9月—1875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240—241頁。


  大工業本身剛剛脫離幼年時期;大工業只是從1825年的危機才開始它的現代生活的周期循環,就證明了這壹點。


  馬克思:《資本論(第2版跋)》(1873年1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17頁。


  從1869年以來,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工業區在這方面所發生的壹切,對德國說來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就像是本世紀初英國工業區的繁榮景象。在薩克森和上西裏西亞,在柏林、漢諾威和沿海城市,也將會出現同樣的景象。我們終於有了世界貿易,有了真正的大工業和真正的現代資產階級;但同時我們這裏也有了真正的危機,而且也形成了真正的、強大的無產階級。


  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補充)》(1874年7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16頁。


  危機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定期爆發


  資產階級生產的壹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場危機中集中地爆發,而在特殊的(按內容和範圍來說是特殊的)危機中只是分散地、孤立地、片面地爆發。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4頁。


  危機有規律的反復出現實際上把薩伊等人的胡說變成了壹種只在繁榮時期才使用,壹到危機時期就被拋棄的空話。


  [ⅩⅢ—709]在世界市場危機中,資產階級生產的矛盾和對立暴露得很明顯。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7頁。


  西斯蒙第深刻地感覺到,資本主義生產是自相矛盾的;壹方面,它的形式——它的生產關系——促使生產力和財富不受拘束地發展;另壹方面,這種關系又受到壹定條件的限制,生產力愈發展,這種關系所固有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商品和貨幣、買和賣、生產和消費、資本和雇傭勞動等等之間的矛盾就愈擴大。他特別感覺到了這樣壹個基本矛盾:壹方面是生產力的無限制的發展和財富的增加——同時財富由商品構成並且必須轉化為貨幣;另壹方面,作為前壹方面的基礎,生產者群眾卻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範圍內。因此,在西斯蒙第看來,危機並不象李嘉圖所認為的那樣是偶然的,而是內在矛盾的廣泛的定期的根本爆發。


  馬克思:《資本論(第4卷)》(1905—1910年卡爾·考茨基編輯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12月第1版,第55頁。


  使實際的資產者最深切地感到資本主義社會充滿矛盾的運動的,是現代工業所經歷的周期循環的各個變動,而這種變動的頂點就是普遍危機。這個危機又要臨頭了,雖然它還處於預備階段;由於它的舞臺的廣闊和它的作用的強烈,它甚至會把辯證法灌進新的神聖普魯士德意誌帝國的暴發戶們的頭腦裏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2版跋)》(1873年1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3頁。


  也就是今天的社會生產,還被未能控制的力量的意外的作用所左右,而人所期望的目的只是作為例外才能實現,而且往往適得其反,那麼情況就不能不是這樣。我們在最先進的工業國家中已經降服了自然力,迫使它為人們服務;這樣我們就無限地增加了生產,現在壹個小孩所生產的東西,比以前的100個成年人所生產的還要多。而結果又怎樣呢?過度勞動日益增加,群眾日益貧困,每十年發生壹次大崩潰。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2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422頁。


  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和諧,竟變成二者的兩極對立,每十年壹次的工業周期的過程就顯示了這種對立,德國在“崩潰” [1]期間也體驗到了這種對立的小小的前奏;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必然進壹步發展為勞動者喪失財產,同時壹切財產越來越集中在不勞動的人手中。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2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563頁。


  它在文明時期便取得了越來越榮譽的地位和對生產的越來越大的統治權,直到最後它自己也生產出自己的產品——周期性的商業危機為止。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85頁。


  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沖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資本主義生產造成了新的“惡性循環”。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6頁。


  資本主義生產作為壹個暫時的經濟階段,充滿著各種內在矛盾,這些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並日趨明顯。這種在建立自己的市場的同時又破壞這個市場的趨勢正是這類矛盾之壹。


  恩格斯:《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2年9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35頁。


  危機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


  上述發展進程越迫使資本家以日益擴大的規模利用既有的巨大的生產資料,並為此而動用壹切信貸機構,產業地震也就越來越頻繁,在每次地震中,商業界只是由於埋葬壹部分財富、產品以至生產力才維持下去,——也就是說,危機也就越來越頻繁了。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42頁。


  生產資本愈增加,工人的就業手段或生活資料就相對地愈減少,換句話說,和就業手段相比,工人人口增長得就愈快。而且,這種不均衡現象總是和壹般生產資本同等地增長的。


  為了消除上述的不均衡現象,生產資本就必須以幾何級數增長,而為了以後再危機時期再消除這種不均衡現象,它還要增長得更多些。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月第1版,第654頁。


  最後,生產資本越增加,它就越是迫不得已地為市場(這種市場的需求它並不了解)而生產,生產就越是超過消費,供給就越是力圖強制需求,結果危機的發生也就越猛烈而且越頻繁。另壹方面,每壹次危機又加速了資本的集中,擴大了無產階級的隊伍。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52頁。


  整個積累過程首先歸結為這樣的追加生產,它壹方面適應人口的自然增長,另壹方面形成在危機中顯露出來的那些現象的內在基礎。這種追加生產的尺度,是資本本身,是生產條件的現有規模和資本家追求發財致富和追求資本化的無限欲望,而決不是消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59頁。


  資本主義生產越發達,因而,由機器等組成的不變資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續增加的手段越多,積累越快(特別是在繁榮時期),機器和其他固定資本的相對生產過剩也就越嚴重,植物性原料和動物性原料的相對生產不足也就越頻繁,上面所說的這些原料價格上漲的現象以及隨後產生的反作用也就越顯著。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35頁。


  現有資本的周期貶值,這個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阻礙利潤率下降並通過新資本的形成來加速資本價值的積累的手段,會擾亂資本流通過程和再生產過程借以進行的現有關系,從而引起生產過程的突然停滯和危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8頁。


  貨幣資本積累的這種擴大,壹部分是這種現實積累擴大的結果,壹部分是各種和現實積累的擴大相伴隨但和它完全不同的要素造成的結果,最後,壹部分甚至是現實積累停滯的結果。僅僅由於這些和現實積累相獨立、但和它相伴隨的要素擴大了借貸資本的積累,就總會在周期的壹定階段出現貨幣資本的過剩;並且這種過剩會隨著信用的發達而發展。


  因此,驅使生產過程突破資本主義界限的必然性,同時也壹定會隨著這種過剩而發展,也就是產生貿易過剩,生產過剩,信用過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74頁。


  最重要的商品即貨幣恰好最需要壟斷。每當流通手段不再為國家所壟斷的時候,這種手段就引起商業危機,因此,英國的經濟學家,其中包括威德博士,也認為在這裏有實行壟斷的必要。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1844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8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3-6 21:57:42 |只看该作者
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

  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復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壹部分制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壹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在危機期間,發生壹種在過去壹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壹時的野蠻狀態;仿佛是壹次饑荒、壹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頁。

  毫不奇怪,英國自由貿易的正式理論家竭力想證明,似乎現在的危機不是英國現存制度的正常作用的產物,它同那些大約從十八世紀末葉起經過壹定的時期就出現壹次的危機毫無共同之處,而相反地是偶然的特殊情況造成的。

  馬克思:《英國工商業的危機》(1855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4月第1版,第652頁。

  二者必居其壹:或者是社會能夠控制這些社會條件,或者是這些社會條件是現在的生產制度所固有的。在前壹種情況下,社會能夠防止危機;在後壹種情況下,只要這個制度還存在,危機就必然會由它產生出來,就好像壹年四季的自然更疊壹樣。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和金融》(1858年9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607頁。

  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的理智總是事後才起作用,因此可能並且必然會不斷發生巨大的紊亂。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49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生產力的發展中遇到壹種同財富生產本身無關的限制;而這種特有的限制證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僅僅歷史的、過渡的性質;證明了它不是財富生產的絕對的生產方式,反而在壹定階段上同財富的進壹步發展發生沖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0頁。

  在目前這種不以直接滿足需要為目的而以賺錢為目的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分配的混亂制度下,當每壹個人自己冒著風險去工作並使自己發財的時候,停滯現象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366頁。

  在生產和交換的進壹步發展中也必然要產生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必然被壹個人數很少的階級所壟斷,而另壹個構成人口絕大多數的階級必然淪為壹無所有的無產者,必然出現狂熱生產和商業危機的周期交替,出現整個現在的生產無政府狀態。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70—171頁。

  在危機中,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劇烈地爆發出來。商品流通暫時停頓下來;流通手段即貨幣成為流通的障礙;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壹切規律都顛倒過來了。經濟的沖突達到了頂點:生產方式起來反對交換方式,生產力起來反對已經被它超過的生產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93頁。

  我們指出了危機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它作為這壹生產方式本身的危機、作為社會變革的強制手段的意義,因此,我們就不必多費口舌來批駁杜林先生對這個問題的淺薄之見了。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04頁。

  

  (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固有矛盾

  誠然在實踐上,生產時間並沒有真正被流通時間所中斷(除非在危機和商業蕭條的時候)。但是其所以如此,只是因為每個資本分為兩部分,壹部分處在生產階段,另壹個部分處在流通階段。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53頁。

  因此就不能吸收和以前相同的勞動量。第壹是物質上不可能,因為原料不足;第二是因為產品價值中必須有比原來更大的壹部分用於原料,因而只能有較小壹部分轉化為可變資本。再生產不能按原有規模重新進行。壹部分固定資本要閑置起來,壹部分工人會被拋到街頭。利潤率會下降,因為不變資本的價值同可變資本相比增加了,使用的可變資本減少了。以利潤率和勞動剝削率不變為前提而預先規定的固定繳款——利息、地租——仍舊不變,有壹部分不能支付。於是發生危機。勞動危機和資本危機。可見,這就是由於要靠產品價值來補償的壹部分不變資本的價值提高而引起的再生產過程的破壞。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4頁。

  這在每壹次都會造成如下的結果:或者使原來的資本只取得較少的利潤,或者必須預付追加的貨幣資本,以便取得原來的利潤。即使商人代替了產業資本家,這壹切仍然不變。這時,不是產業資本家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流通過程中,而是商人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流通過程中;不是產業資本家為流通預付追加的資本,而是商人預付追加的資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24頁。

  如果缺少再生產的現實前提(例如在谷物漲價的時候,或者由於實物形式的不變資本還沒有積累到足夠的數量),相反的原因也可能引起同樣的停滯。再生產會發生停滯,因此流通的流也會發生停滯。買和賣互相對立起來,不使用的資本就以閑置貨幣的形式出現。這種現象(這大都出現在危機之前)也可能發生在這樣的時候:追加資本的生產進行得非常快,由於追加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資本,就大大增加了對生產資本的壹切要素的需求,以致實際生產趕不上,因而加入資本形成過程的壹切商品漲價。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1頁。

  只要再生產過程停滯,勞動過程縮減或者有些地方完全停頓,實際資本就會被消滅。不使用的機器不是資本。不被剝削的勞動等於失去了的生產。閑置不用的原料不是資本。建好不用的建築物(以及新制造的機器)或半途停建的建築物,堆在倉庫中正在變質的商品,這壹切都是資本的破壞。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2頁。

  危機恰恰就是再生產過程破壞和中斷的時刻。而這種破壞是不能用在不發生危機的時候它並不存在這個事實來解釋的。毫無疑問,誰也不會“繼續不斷地生產毫無需求的商品”,但是誰也沒有提出過這種荒謬的假說。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571頁。

  它是壹種沒有預先決定和預先被決定的需要界限所束縛的生產。(它的對立性質包含著生產的界限,而它總是力圖越出這個界限。因而就發生危機、生產過剩等等。)這是與過去的生產方式不同的壹面,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稱之為肯定的壹面,另壹面是否定的壹面,或者說,對立的性質:生產與生產者相對立,生產對生產者漠不關心。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19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壹方面有許多資財被浪費掉,另壹方面,在企業逐漸擴大時,又有許多這種不適宜的側面擴張(部分地說對勞動力有害),因為壹切都不是按照社會的計劃進行的,而是取決於單個資本家從事活動時的千差萬別的情況、資財等等。由此就產生了生產力的巨大浪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93頁。

  社會生產壹經進入交替發生膨脹和收縮的運動,也會不斷地重復這種運動。而結果又會成為原因,於是不斷地再生產出自身條件的整個過程的階段變換就采取周期性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30頁。

  但是如果W′繼續流通,比如在購買紗的商人手中繼續流通,那對於把紗生產出來並賣給商人的單個資本的循環的繼續進行,起初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整個過程繼續進行,與此同時,由此決定的資本家和工人的個人消費也繼續進行。這壹點在考察危機時很重要。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88頁。

  例如由於危機而發生的社會生產過程的中斷、紊亂,對於具有可分立性質的勞動產品和那些在生產上需要有壹個較長的互相連接的勞動期間的勞動產品,會產生極不相同的影響。在壹個場合,今天的壹定量棉紗、煤炭等等的生產,沒有繼之而來的明天的棉紗、煤炭等等新的生產。但船舶、建築物、鐵路等等的情況卻有所不同。不僅勞動會中斷,而且互相連接的生產行為也會中斷。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7頁。

  危機壹旦在英國爆發,就可以看到沒有賣出去的棉紡織品堆積在印度(就是商品資本沒有轉化為貨幣資本,從這方面說,也就是生產過剩);另壹方面,在英國,不僅堆積著沒有賣出去的印度產品的存貨,而且大部分已經賣出、已經消費的存貨還絲毫沒有得到貸款。因此,在貨幣市場上作為危機表現出來的,實際上不過是表現生產過程和再生產過程本身的失常。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52頁。

  公式的全部基礎,即以不同生產體系之間保持完全的比例性為前提的規模不變的再生產,也就遭到徹底破壞。這樣,我們克服壹個困難就只是創造出另壹個更麻煩得多的困難。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08頁。

  這壹切必要的前提是無為條件的,但是,它們是通過壹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彼此獨立進行但又互相交錯在壹起的流通過程。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呈現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原因。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8頁。

  因此,在A(I)方面雖然形成追加的潛在貨幣資本;但是另壹方面,B(II)卻有同等價值量的壹部分不變資本,被凝結在商品資本的形式上,不能夠轉化為不變生產資本的實物形式。換句話說,B(II)的壹部分商品賣不出去,而且首先是他的這樣壹部分商品賣不出去,由於這部分商品賣不出去,他就不能把他的不變資本全部再轉化為生產形式;因此,就這部分商品來說,發生了生產過剩,這種過剩阻礙著這部分商品的再生產,甚至是規模不變的再生產。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65頁。

  假如第I部類的剩余產品的壹半,即

  或500Im,再作為不變資本並入第I部類,

  留在第I部類的這部分剩余產品,就不能補償IIc的任何部分。它不轉化為消費資料(在轉化為消費資料的場合,在第I部類和第II部類之間的這部分流通中發生的,是商品的實際的互相的交換,也就是雙方的商品換位,這不同於以第I部類的工人作為中介的1000IIc由進行的補償),而要在第I部類本身內作為追加的生產資料來用。它不能同時在第I 部類和第II部類完成這個職能。資本家不能既把他的剩余產品的價值花費在消費資料上,同時又對這個剩余產品本身進行生產消費,即把它並入他的生產資本。因此,能轉化為的,已不是2000I(v+m),而只是1500,即(1000v+500m)I。這樣,500IIc就不能從它的商品形式再轉化為第II部類的生產(不變)資本。於是第II部類就會發生生產過剩,過剩的程度恰好與第I部類生產已經擴大的程度相適應。第II部類的生產過剩也許會這樣反應到第I部類上,以致第I部類的工人用在第II部類消費資料上的1000,也僅僅是部分地流回,因而這1000也不是以可變的貨幣資本的形式回到第I部類的資本家手中。第I 部類的資本家將會發覺,僅僅因為他們有擴大再生產的企圖,就連規模不變的再生產也會受到阻礙。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67頁。

  壹定的、預定的價格關系是再生產過程的條件,所以,由於價格的普遍下降,再生產過程就陷入停滯和混亂。這種混亂和停滯,會使貨幣的那種隨著資本的發展而同時出現的並以這些預定的價格關系為基礎的支付手段職能發揮不了作用,會在許許多多點上破壞按壹定期限支付債務的鎖鏈,而在隨著資本而同時發展起來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潰時,會更加嚴重起來,由此引起強烈的嚴重危機,突然的強制貶值,以及再生產過程的實際的停滯和混亂,從而引起再生產的實際的縮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83頁。

  新的生產方式越是在壹切有決定意義的生產部門和壹切在經濟上起決定作用的國家裏占統治地位,並從而把個體生產排擠到無足輕重的殘余地位,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1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3-6 21:59:11 |只看该作者
危機的可能性

  由於交換的這種二重化——為消費而交換和為交換而交換,產生了壹種新的不協調。

  商人在交換中只受商品的買和賣之間的差額支配;而消費者則必須最終補償他所購買的商品的交換價值。流通即商人階層內部的交換,與流通的結局即商人階層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換,盡管歸根到底必然是互相制約的,但它們是由完全不同的規律和動機決定的,彼此可能發生最大的矛盾。在這種分離中已經包含了商業危機的可能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7頁。

  壹切商品都是暫時的貨幣;貨幣是永久的商品。[4]分工越發達,直接產品就越不再是交換手段。必須有壹種壹般交換手段,也就是說,必須有壹種不依賴於每壹個人的特定生產的交換手段。在貨幣上,物的價值同物的實體分離開。貨幣本來是壹切價值的代表;在實踐中情況卻顛倒過來,壹切實在的產品和勞動竟成為貨幣的代表。在直接的物物交換中,不是每壹種物品都能和任何壹種物品相交換,壹定的活動只能和壹定的產品相交換。

  貨幣所以能夠克服物物交換中包含的困難,只是由於它使這種困難壹般化、普遍化了,被強制分離的而本質上同屬壹體的各要素,絕對必須通過暴力的爆發,來證明自己是壹種本質上同屬壹體的東西的分離。統壹是通過暴力恢復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7頁。

  貨幣所以是這種抵押品,只是由於它具有社會的(象征性的)屬性。貨幣所以能擁有社會的屬性,只是因為各個人讓他們自己的社會關系作為對象同他們自己相異化。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頁。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生產過剩是不是可能的和必然的,這個問題的整個爭論焦點在於:資本在生產中的價值增殖過程是否直接決定資本在流通中的價值實現;資本[IV—]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的價值增殖是否就是資本的現實的價值增殖。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91—92頁。

  在貨幣作為中介的規定中,在交換分成兩種行為的分裂中,已經蘊藏著危機的萌芽,至少是危機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只是當取得典型發展的、與自身概念相符合的流通的各種基本條件已經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49頁。

  只是還要指出,W—G和G—W的分離,是表現出危機可能性的最抽象和最表面的形式。

  從闡明流通數量由價格決定這壹規律中可以看出,在這裏設想了壹些決不是壹切社會狀態下都存在的前提;因此,例如,把貨幣從亞洲流入羅馬而對那裏物價所起的作用簡單地同現代的商業關系等量齊觀,那是荒謬的。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4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0頁。

  買和賣在交換過程中的分裂,打破了社會物質變換的地方的原始的、傳統虔誠的、重感情而幼稚的局限,它同時又是社會物質變換中相互聯系的各要素的分裂和它們彼此對立的固定化的壹般形式,壹句話,是商業危機的壹般可能性,其所以如此,只是因為商品和貨幣的對立是資產階級勞動所包含的壹切對立的抽象的壹般的形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1分冊)》(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491頁。

  在單純的商品形態變化中[5]已經顯露出來的危機可能性,通過(直接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彼此分離再次並且以更發展了的形式表現出來。壹旦兩個過程不能順利地互相轉化[XIII—713]而彼此獨立,就發生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5頁。

  在商品的形態變化中,危機的可能性表現為:

  首先,實際上作為使用價值存在而在觀念上以價格形式作為交換價值存在的商品,必須轉化為貨幣:W—G。如果這個困難已經解決,已經出賣,那麼,購買,G—W,就再沒有什麼困難了,因為貨幣可以同壹切東西直接交換。必要的前提就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商品所包含的勞動是有用的,否則它就根本不是商品。其次,假定商品的個別價值=它的社會價值,就是說,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時間=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此,危機的可能性,就其在形態變化的簡單形式中的表現來說,僅僅來自以下情況,即商品形態變化在其運動中經歷的形式差別——階段——第壹,必須是相互補充的形式和階段,第二,盡管有這種內在的必然的相互聯系,卻是過程的互不相幹地存在著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彼此分開的、彼此可以分離並且已經分離的、互相獨立的部分和形式。因此,危機的可能性只在於賣和買的分離。只是在商品的形式上商品必須經受這裏所遇到的困難。

  壹旦它具有貨幣形式,就渡過了這種困難。但是,往前走,又是賣和買的分離。如果商品不會以貨幣形式退出流通,或者說,不會推遲自身到商品的再轉化,如果——在直接的物物交換中就是這樣——買和賣相重合,那麼,上述假定下的危機的可能性就會消失。因為已經假定商品對別的商品占有者來說是使用價值了。在直接的物物交換的形式中,商品只有當它不是使用價值,或者在對方沒有別的使用價值可以同它交換的時候,才不能進行交換。因此,只有在兩個條件下才不可能進行交換:或者是壹方生產了無用之物,或者是對方沒有有用之物可以作為等價物同前者的使用價值交換。不過,在這兩種情況下根本不會發生交換。然而只要發生交換,它的因素就不是彼此分離的。買者就是賣者,賣者就是買者。所以,既然交換就是流通,從交換形式產生的危機因素就消失了,如果我們說形態變化的簡單形式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那只不過是說,在這種形式本身包含著本質上相互補充的因素彼此割裂和分離的可能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5—246頁。

  危機的壹般的、抽象的可能性,無非就是危機的最抽象的形式,它沒有內容,沒有危機的內容豐富的動因。賣和買可能彼此脫離。因此它們是潛在的危機。它們的壹致對商品來說始終是生命攸關的因素。但是它們也可能順利地相互轉化。所以,危機的最抽象的形式(因而危機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始終是商品的形態變化本身,在商品形態變化中,包含在商品的統壹中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以至貨幣和商品的矛盾,僅僅作為展開的運動而存在。但是,使危機的這種可能性變成危機的起因,並不包含在這個形式本身之中;這個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只是:危機的形式已經存在。

  這對於考察資產階級經濟是重要的。世界市場危機必須看做是資產階級經濟壹切矛盾的現實的綜合和暴力方式的平衡。因此,在這些危機中綜合起來的各個因素,必然在資產階級經濟的每壹個領域中出現並得以展開。我們越是深入地研究這種經濟,壹方面,這個矛盾的各個新的規定就必然被闡明,另壹方面,這個矛盾的比較抽象的形式會再現在並包含在比較具體的形式中這壹點,也必然得到證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7頁。

  因此,只要資本也是商品並且只是商品,那麼包含在這個形式中的危機的壹般可能性,即買和賣的分離,也就包含在資本的運動中。此外,從各種商品的形態變化的相互聯系可以得出,壹種商品轉化為貨幣是因為另壹種商品從貨幣形式再轉化為商品。因此,買和賣的分離在這裏進壹步表現為:壹筆資本從商品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相應地另壹筆資本就必須從貨幣形式再轉化為商品形式,壹筆資本發生第壹形態變化,相應地另壹筆資本就必須發生第二形態變化,壹筆資本離開生產過程,相應地另壹筆資本就必須回到生產過程。不同資本的再生產過程或流通過程的這種相互聯結和彼此交叉,壹方面,由於分工而成為必然的,另壹方面,又是偶然的,因此,危機的內容規定已經擴大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8頁。

  如果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發揮作用的結果是使彼此的債權互相抵消,也就是說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中潛在地包含著的矛盾沒有成為現實;因此,如果危機的這兩種抽象形式本身並沒有實際地表現出來,那就不會有危機。只要買和賣不彼此脫離,不發生矛盾,或者只要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中所包含的矛盾不表現出來,因而,只要危機不是同時在簡單的形式即買和賣的矛盾中,在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的矛盾中表現出來,那就不可能發生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0頁。

  危機的壹般可能性在資本的形態變化過程本身中就存在,並且是雙重的:如果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就是買和賣的分離,如果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在兩個不同的時刻分別起價值尺度和價值實現的作用。這兩個時刻互相分離。如果價值在這兩個時刻之間有了變動,如果商品在它賣出的時刻的價值低於它以前在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因而也執行相互債務尺度的職能的時刻的價值,那麼,用出賣商品的進款就不能清償債務,因而,再往上推,以這筆債務為轉移的壹系列交易,都不能結算。即使商品的價值沒有變動,只要商品在壹定時期內不能賣出去,貨幣就不能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因為貨幣必須在壹定的、事先規定的期限內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但是,因為同壹筆貨幣在這裏是對壹系列的相互交易和相互債務執行這種職能,所以無力支付的情況就不止在壹點上而是在許多點上出現,由此就發生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2頁。

  這就是危機的兩種形式上的可能性,在沒有第二種可能性的情況下,第壹種可能性也可能出現,就是說,在沒有信用的情況下,在沒有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危機。但是,在沒有第壹種可能性的情況下,即在沒有買和賣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卻不可能出現第二種可能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2頁。

  危機的壹般可能性就是資本的形式上的形態變化本身,就是買和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彼此分離。但是這決不是危機的原因。因為這無非是危機的最壹般的形式,即危機本身的最壹般的表現。但是,不能說危機的抽象形式就是危機的原因。如果有人要問危機的原因,那麼他想知道的就是,為什麼危機的抽象形式,危機的可能性的形式會從可能性變為現實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3頁。

  雖然利潤率下降,產品卻會漲價。如果這種產品作為生產資料加入其他生產領域,那麼這種產品的漲價在這裏會使再生產發生同樣的混亂。如果這種產品作為生活資料加入壹般消費,那麼,它或者也加入工人的消費,或者不加入工人的消費。如果是前者,它的後果同後面要講的可變資本發生混亂時產生的後果壹樣。但是,在這種產品加入壹般消費的情況下,由於這種產品漲價(如果這種產品的消費不減少),對其他產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因而其他產品就不能再轉化為相當於其價值的貨幣額,這樣,其他產品的再生產的另壹方面——不是貨幣再轉化為生產資本,而是商品再轉化為貨幣——就會遭到破壞。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4頁。

  (危機可能發生在下述場合:第壹,[貨幣]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第二,]生產資本的要素特別是原料發生價值變動,如棉花收成減少。它的價值由此增加。我們這裏涉及的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6頁。

  貨幣再轉化為商品,完全同商品轉化為貨幣壹樣,也可能遇到困難,也可能造成危機的可能性。如果考察的是簡單流通而不是資本流通,那就不會發生這些困難。(還有許多因素即危機的條件、危機的可能性,只有在分析更加具體的關系,特別是分析資本的競爭和信用時,才能加以考察[6]。)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3頁。

  我們在考察貨幣時[7]已經看到,無論就貨幣壹般是壹種與商品的實物形式不同的形式來說,還是就它作為支付手段的形式來說,貨幣本身都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而這壹點,在考察資本的壹般性質時,用不著對成為實際生產過程的壹切前提的進壹步的現實關系加以說明,就更加清楚地表現出來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559—560頁。

  如果比如說買和賣,或者商品形態變化的運動,代表著兩個過程的統壹,或者確切些說代表著壹個經歷兩個對立階段的過程,因而,如果說這個運動本質上是兩個階段的統壹,那麼,這個過程同樣本質上也是這兩個階段的分離和彼此之間的獨立化。但因為它們畢竟屬於壹個整體,所以,屬於壹個整體的因素的獨立化只能強制地作為具有破壞性的過程表現出來。正是在危機中,它們的統壹、不同因素的統壹才顯示出來。相互從屬和相互補充的因素所具有的彼此的獨立性被強制地消滅了。因此,危機表現出各個彼此獨立化的因素的統壹。沒有表面上彼此無關的各個因素的這種內在統壹,也就沒有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3-6 22:00:47 |只看该作者
有些經濟學家(例如約·斯·穆勒)想用這種簡單的、商品形態變化中所包含的危機可能性——如買和賣的分離——來說明危機,他們的情況並不更妙些,說明危機可能性的這些規定,還遠不能說明危機的現實性,還遠不能說明為什麼過程的各個階段總會發生這樣的沖突,以致只有通過危機,通過強制的過程,它們內在的統壹才能發生作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9頁。

  這裏說的恰恰只是危機的因素。就是說,除了貨幣以外的所有商品。說這種商品有表現為貨幣的必然性,這不過是說所有商品都有這種必然性。完成這個形態變化,個別商品有什麼困難,所有商品同樣有什麼困難。商品形態變化的壹般性質(它既包括買和賣的分離,又包括兩者的統壹),不僅不排除市場商品普遍充斥的可能性,相反,它本身就是這種普遍充斥的可能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72頁。

  [XIII—711]在發生危機的時候,壹個人只要把商品賣出去,他就會感到很滿意了,他不會馬上考慮買進。當然,已經實現了的價值要再作為資本發生作用,它就必須經歷再生產過程,也就是必須再同勞動和商品進行交換。但是,危機恰恰就是再生產過程破壞和中斷的時刻。而這種破壞是不能用在不發生危機的時候它並不存在這個事實來解釋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71頁。

  流通所以能夠打破產品交換的時間、空間和個人的限制,正是因為它把這裏存在的換出自己的勞動產品和換進別人的勞動產品這二者之間的直接的同壹性,分裂成賣和買這二者之間的對立。說互相對立的獨立過程形成內部的統壹,那也就是說,它們的內部統壹是運動於外部的對立中。當內部不獨立(因為互相補充)的過程的外部獨立化達到壹定程度時,統壹就要強制地通過危機顯示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35頁。

  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壹般形式這個事實,已經包含著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貨幣不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貨幣資本的作用,同時又會產生這種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換從而也使再生產(或者是簡單再生產,或者是擴大再生產)得以正常進行的某些條件,而這些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危機的可能性;因為在這種生產的自發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壹種偶然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7頁。

  由於生產變得這樣容易,這種大工業必然產生的自由競爭很快就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82頁。

  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私人勞動同時必須表現為直接社會勞動的對立,特殊的具體的勞動同時只是當做抽象的壹般的勞動的對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態變化的對立中取得發展了的運動形式。因此,這些形式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但僅僅是可能性。

  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提綱》(1868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35頁。

  壹個商品的價值只能用另壹個商品來表現並且只有在和另壹個商品交換時才能實現,在這裏包含著這樣壹種可能:或者是交換根本不能成立,或者是商品的真正價值不能實現。最後,如果在市場上出現了特殊的商品——勞動力,那末,勞動力的價值也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值壹樣,是按照生產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在產品的價值形式中,已經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形式、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對立、產業後備軍和危機的萌芽。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27—328頁。

  “每次生產過剩都有危機”。這是可能的,有這樣的趨勢,但決不是必定發生的。

  恩格斯:《恩格斯致卡·希爾施》(1895年3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421頁。

  危機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條件

  資產者彼此間日益加劇的競爭以及由此引起的商業危機,使工人的工資越來越不穩定;機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繼續不斷的改良,使工人的整個生活地位越來越沒有保障;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具有兩個階級的沖突的性質。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0頁。

  交換不會改變價值增殖的內在條件,但是會把這些條件暴露在外部,賦予它們彼此獨立的形式,從而使得它們的內在統壹性只作為內在必然性而存在,因此這種必然性會在危機中通過暴力在外部表現出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37頁。

  英國工業的狀況已經極度緊張,在國外市場縮小的影響下,必然要發生普遍危機,而隨之將引起大不列顛全部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震蕩。

  馬克思:《壹八四四年的英格蘭銀行法和英國的金融危機》(1857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344頁。

  至於由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形式產生的危機的可能性,那麼,在資本的場合,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更現實得多的基礎已經顯露出來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8—249頁。

  他們由於都沒有實現自己商品的價值,就全都不能使補償不變資本的那部分價值得到補償。這樣就要發生普遍的危機。這不過是在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場合所展現的危機的可能性,但是,在這裏,在資本主義生產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使可能性可能發展成為現實性的相互債權和債務之間、買和賣之間的聯系。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9頁。

  不發生矛盾,或者只要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中所包含的矛盾不表現出來,因而,只要危機不是同時在簡單的形式即買和賣的矛盾中,在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的矛盾中表現出來,那就不可能發生危機。但是,這終究是危機的單純形式,危機的壹般可能性,因而也是現實危機的形式,現實危機的抽象形式。危機的存在以這些形式表現出來,這是危機的最簡單的形式,並且是危機的最簡單的內容,因為這種形式本身就是危機的最簡單的內容。但是,這還不是有了根據的內容。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0頁。

  現在的問題是要追蹤考察潛在的危機的進壹步發展(現實危機只能從資本主義生產的現實運動、競爭和信用中來說明),要就危機來自資本作為資本所特有的,而不是包含在資本作為商品和貨幣的單純存在中的那些資本形式規定,來進行這種考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0—251頁。

  資本的總流通過程或總再生產過程是資本的生產階段和資本的流通階段的統壹,是把上述兩個過程作為自身的不同階段來經歷的過程。這裏已包含危機的進壹步發展了的可能性或危機的抽象形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1頁。

  只要商品在壹定時期內不能賣出去,貨幣就不能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因為貨幣必須在壹定的、事先規定的期限內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但是,因為同壹筆貨幣在這裏是對壹系列的相互交易和相互債務執行這種職能,所以無力支付的情況就不止在壹點上而是在許多點上出現,由此就發生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2頁。

  如果說危機的發生是由於買和賣的彼此分離,那麼,壹旦貨幣發展成為支付手段,危機就會發展為貨幣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出現了危機的第壹種形式,危機的這第二種形式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3頁。

  危機的壹般條件,只要不取決於和價值波動不同的價格波動(不論這種波動同信用有無關系),就必須用資本主義生產的壹般條件來說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3頁。

  由於再生產的第壹階段遭到破壞,也就是由於商品向貨幣的轉化發生障礙,或者說由於出賣發生障礙而產生的危機。在發生第壹種[由於原料漲價而引起的]危機的情況下,危機是由於生產資本的要素的回流發生障礙而產生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6頁。

  因為資本流通過程不是壹天就完了,而是要經歷壹個相當長的時期資本才能返回自身,因為這個時期同市場價格[XIII—706]平均化為費用價格的時期是壹致的;因為在這個時期內市場上發生重大的變革和變化;因為勞動生產率發生重大的變動,因而商品的實際價值也發生重大的變動,所以,很明顯,從起點——作為前提的資本——到它經過壹個這樣的時期返回自身,必然會發生壹些大災難,危機的各種要素必然會積累和發展起來,這些決不是用產品同產品交換這樣壹句毫無價值的空話就排除得了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62頁。

  這種可能性要發展為現實,必須有整整壹系列的關系,從簡單商品流通的觀點來看,這些關系還根本不存在。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35—136頁。

  今天,他們在世界市場上到處叫嚷:只有貨幣才是商品!他們的靈魂渴求貨幣這唯壹的財富,就像鹿渴求清水壹樣。[9]在危機時期,商品和它的價值形態(貨幣)之間的對立發展成絕對矛盾。不管是用金支付,還是用銀行券這樣的信用貨幣支付,貨幣荒都是壹樣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2頁。

  資本的生產過剩,從來僅僅是指能夠作為資本執行職能即能夠用來按壹定剝削程度剝削勞動的生產資料——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產過剩;而這個剝削程度下降到壹定點以下,就會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混亂和停滯、危機、資本的破壞。資本的這種生產過剩伴隨有相當可觀的相對人口過剩,這並不矛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84—285頁。

  剩余價值的生產,從而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可以增長起來,整個再生產過程可以處在非常繁榮的狀態中,但商品的壹大部分只是表面上進入消費,實際上是堆積在轉賣者的手中沒有賣掉,事實上仍然留在市場上。這時,商品的潮流壹浪壹浪湧來,最後終於發現,以前湧入的潮流只是表面上被消費吞沒。商品資本在市場上互相爭奪位置。後湧入的商品,為了賣掉只好降低價格出售。以前湧入的商品還沒有變成現金,支付期限卻已經到來。商品持有者不得不宣告無力支付,或者為了支付不得不給價就賣。這種出售同需求的實際狀況絕對無關。同它有關的,只是支付的需求,只是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的絕對必要。於是危機爆發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89頁。

  不管儲備的形成是自願的還是非自願的,也就是說,不管商品生產者是有意保持儲備,還是因為流通過程本身的狀況阻礙商品的出售,使他的商品形成儲備,問題的實質好像不會有什麼改變。不過,弄清自願儲備和非自願儲備的區別,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是有益的。非自願儲備是由流通停滯造成的,或者同它是壹回事,而這種停滯是商品生產者無法知道的,是違背他的意誌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4頁。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發展著的、與人口相比驚人巨大的生產力,以及雖然不是與此按同壹比例的、比人口增加快得多的資本價值(不僅是它的物質實體)的增加,同這個驚人巨大的生產力為之服務的、與財富的增長相比變得越來越狹小的基礎相矛盾,同這個不斷膨脹的資本的價值增殖的條件相矛盾。危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96頁。

  因此,它可以在已購買的物品最終賣掉以前反復進行購買。在這裏,無論是我們這個商人直接把商品賣給最後的消費者,還是在這二者之間另有12個商人,都與問題無關。當再生產過程有巨大的彈性,能夠不斷突破每壹次遇到的限制時,商人在生產本身中不會發現任何限制,或者只會發現有很大彈性的限制。因此,除了由於商品性質造成的W—G和—W的分離以外,這裏將會創造出壹種虛假的需求。盡管商人資本的運動獨立化了,它始終只是產業資本在流通領域內的運動。但是,由於商人資本的獨立化,它的運動在壹定界限內就不受再生產過程的限制,因此,甚至還會驅使再生產過程越出它的各種限制。內部的依賴性和外部的獨立性會使商人資本達到這樣壹點:內部聯系要通過暴力即通過壹次危機來恢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39頁。

  在再生產過程的全部聯系都是以信用為基礎的生產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現金支付才有效,危機顯然就會發生,對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會出現。所以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於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票多數是代表現實買賣的,而這種現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壹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5頁。

  過度的投機活動最終造成了普遍的崩潰[11]。成百家公司破產。維持下來的那些公司的股票賣不出去。這是徹底的全線崩潰。但是,為了能夠進行投機,就必須制造生產資料和交通工具、建造工廠和鐵路等等,以它們的股票作為投機的對象。到了崩潰的時候才發現,作為進行這些活動的借口的社會需要,已經大大超過了限度。

  恩格斯:《俾斯麥先生的社會主義》(1880年2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第417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3-6 22:02:05 |只看该作者
(三)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危機的基本形式

  作為危機的基本現象的生產過剩

  這種危機之所以越來越頻繁和劇烈,就是因為隨著產品總量的增加,亦即隨著對擴大市場的需要的增長,世界市場變得日益狹窄了,剩下可供榨取的新市場日益減少了,因為先前發生的每壹次危機都把壹些迄今未被占領的市場或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被商業榨取過的市場卷入了世界貿易。

  馬克思:《雇傭勞動和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42頁。

  即使本國的金根本不輸出,外國谷物根本不輸入,跌價和危機還是會發生的。危機只是歸結於供求規律,大家知道,這壹規律在生活必需品領域內(從全國範圍來看)所起的作用,比在其他壹切領域內所起的作用,要強烈和有力得不可比擬。

  馬克思:《政擡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78頁。

  相反,應當說,在這個意義上,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經常是生產不足。生產的界限是資本家的利潤,決不是生產者的需要。但是,產品的生產過剩和商品的生產過剩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李嘉圖認為,商品形式對於產品是無關緊要的,其次,商品流通只是在形式上不同於物物交換,交換價值在這裏只是物質變換的轉瞬即逝的形式,因而貨幣只是形式上的流通手段;這壹切實際上都是來源於他的這樣壹個前提: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是絕對的生產方式,也就是沒有更確切的特殊規定的生產方式,因此,這種生產方式的規定的東西只是形式上的東西。因此,李嘉圖也就不能承認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包含著生產力自由發展的界限,即在危機中,特別是在生產過剩——危機的基本現象——中暴露出來的界限。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7頁。

  (這裏,我們完全撇開了由於商品的再生產比原來商品的生產便宜而產生的危機因素。而市場上的現有商品的貶值就是由此而來的。)資產階級生產的壹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場危機中集中地爆發,而在特殊的(按內容和範圍來說是特殊的)危機中只是分散地、孤立地、片面地爆發。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4頁。

  市場必須不斷擴大,以致市場的聯系和調節這種聯系的條件,越來越取得壹種不以生產者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的形式,越來越無法控制。這個內部矛盾力圖通過擴大生產的外部範圍求得解決。但是生產力越發展,它就越和消費關系的狹隘基礎發生沖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3頁。

  誠然,這種競爭鬥爭會引起工資的暫時提高和由此產生的利潤率進壹步暫時下降。這種情況也表現為商品的生產過剩和市場商品充斥。因為資本的目的不是滿足需要,而是生產利潤,因為資本達到這個目的所用的方法,是按照生產的規模來決定生產量,而不是相反,所以,在立足於資本主義基礎的有限的消費範圍和不斷地力圖突破自己固有的這種限制的生產之間,必然會不斷發生不壹致。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85頁。

  農業(像資本主義經營的其他壹切生產部門壹樣)會不斷發生壹種相對的生產過剩。

  這種生產過剩本來和積累是壹回事,並且在其他生產方式下,是直接由人口的增加引起,在殖民地,則是由不斷的移民引起。需要不斷增加,人們預見到這種情形,就不斷向新的土地投入新的資本;雖然這要考慮到不同土地產品的種種情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58頁。

  由於生產變得這樣容易,這種大工業必然產生的自由競爭很快就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82頁。

  現代大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經常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存在。大量生產的無限可能性、機器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不斷擠壓,迫使現代大工業非這樣不可。在這裏,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但是,工業的擴大取決於市場的擴展。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在危機期間,由於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過剩,商業機體中的流通便突然停滯;在多余的產品沒有找到新的銷路以前,工業和商業幾乎完全陷於停頓。英國是這種危機的中心,這種危機所產生的癱瘓性的影響必然會波及世界市場的最遙遠和最偏僻的角落,到處都有很大壹部分工業和商業資產階級遭到破產。此外,這種危機再清楚不過地向英國社會的各部分人表明了他們對廠主的依存關系,要克服這種危機只有壹個辦法,就是拓寬市場,或者奪取新市場,或者充分利用舊市場。

  恩格斯:《英國的十小時工作日法》(1850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04頁。

  這些危機的性質表現得這樣明顯,以致傅立葉把第壹次危機稱為éthorique[多血癥危機],即由過剩引起的危機時,就中肯地說明了所有這幾次危機的實質。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93頁。

  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沖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資本主義生產造成了新的“惡性循環”。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6頁。

  壹方面是機器的改進,這種改進由於競爭而變成每個廠主必須執行的強制性命令,而且也意味著工人不斷遭到解雇:產生了產業後備軍。另壹方面是生產的無限擴張,這也成了每個廠主必須遵守的競爭的強制規律。這兩方面造成了生產力的空前發展、供過於求、生產過剩、市場盈溢、十年壹次的危機、惡性循環:這裏是生產資料和產品過剩,那裏是沒有工作和沒有生活資料的工人過剩。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65—566頁。

  在英國,根據新選舉法進行的選舉也即將到來[14],現在執政的內閣早已滿期。[15]而在德國,任何壹天都可能發生王位的更疊,這種更疊在象普魯士德意誌這樣壹個深受傳統束縛的國家中,往往是運動新階段的開始。總之,到處都在活躍起來,而且是在普遍的、不可救藥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基礎上活躍起來,這種生產過剩正在逐漸加劇,導致急劇的崩潰。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倍倍爾》(1885年4月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292頁。

  被這種秩序、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狹隘範圍所束縛的大工業,壹方面使全體廣大人民群眾愈來愈無產階級化,另壹方面生產出越來越多的沒有銷路的產品。生產過剩和大眾的貧困,兩者互為因果,這就是大工業所陷入的荒謬的矛盾,這個矛盾必然要求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來使生產力擺脫桎梏。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8年2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05—306頁。

  生產過剩造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貧困;這種生產過剩不是引起周期性的市場商品充斥和與恐慌相伴隨的抽逃資金,就是引起貿易的長期停滯;社會分裂為人數很少的大資本家階級和人數眾多的實際是世襲的雇傭奴隸——無產者階級,這些無產者的人數不斷增長,同時不斷受到節約勞動的新機器的排擠;壹句話,社會走進了死胡同,除了徹底重新塑造構成這個社會的基礎的經濟結構以外,沒有別的出路。

  恩格斯:《保護關稅制度和自由貿易》(1888年4—5月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49頁。

  當時的問題是有人要否認工業危機來源於暫時的生產過剩,所以問題還有讓人們趨向於進行曲解這壹方面。現在,至少對我們來說這壹點已經永遠消失,而且事實的確是這樣:貨幣市場也會有自己的危機,工業中的直接的紊亂對這種危機只起次要的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恩格斯:《恩格斯致康德拉·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95頁。

  大工業所造成的必然後果之壹就是:它在建立本國國內市場的過程中,同時又在破壞這壹市場。它在建立國內市場時,破壞著農民家庭工業的基礎。但是,沒有家庭工業,農民就無法生存。他們作為農民在遭受破產;他們的購買力降到最低點,而他們作為無產者在還沒有適應新的生存條件以前,對新出現的工業企業來說,將是極為匱乏的市場。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2年9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35頁。

  資本主義生產作為壹個暫時的經濟階段,充滿著各種內在矛盾,這些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並日趨明顯。這種在建立自己的市場的同時又破壞這個市場的趨勢正是這類矛盾之壹。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2年9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3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3-3-6 22:03:10 |只看该作者
生產過剩的原因和實質

  生產力的發展既然引起勞動規模的擴大,那末在競爭愈來愈普遍的情況下,暫時的生產過剩愈來愈成為不可避免的了,世界市場愈來愈廣闊了。因而,危機愈來愈尖銳了。

  馬克思:《工資》(1847年12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月第1版,第651頁。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而它壹著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頁。

  我們時常提請讀者註意英國的工業自1850年以來空前發展的情況。在最驚人的繁榮當中,就已不難看出日益迫近的工業危機的明顯征兆。盡管有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發現,盡管人口大量地、史無前例地外流,但是,如果不發生什麼意外事情的話,到壹定的時候,市場的擴大仍然會趕不上英國工業的增長,而這種不相適應的情況也將像過去壹樣,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機。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10頁。

  資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資本本身的性質上遇到了限制,這些限制在資本發展到壹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大限制,因而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91頁。

  這裏只要指出資本包含著壹種特殊的對生產的限制——這種限制同資本要超越生產的任何界限的壹般趨勢相矛盾——就足以揭示出生產過剩的基礎,揭示出發達的資本的基本矛盾;就足以完全揭示出,資本並不像經濟學家們認為的那樣,是生產力發展的絕對形式,資本既不是生產力發展的絕對形式,也不是與生產力發展絕對壹致的財富形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96頁。

  由此造成生產過剩,也就是使人突然想起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所有這些必然要素;結果是,由於忘記這些必然要素而造成普遍的價值喪失。與此同時,向資本提出了這樣的任務:在生產力的更高發展程度上等等壹再重新開始它[突破本身限制]的嘗試,而它作為資本卻遭到壹次比壹次更大的崩潰。因此很明顯,資本的發展程度越高,它就越是成為生產的界限,從而也越是成為消費的界限,至於使資本成為生產和交往的棘手的界限的其他矛盾就不用談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97頁。

  由此(我們以後將回過來談這壹點)就產生出——通過現代工業經常生產過剩和經常生產不足的形式——這樣壹種狀態:流動資本向固定資本的轉化有時過多有時過少,這種不平衡狀態經常波動和痙攣。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7月—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99頁。

  現在的問題是要追蹤考察潛在的危機的進壹步發展(現實危機只能從資本主義生產的現實運動、競爭和信用中來說明),要就危機來自資本作為資本所特有的,而不是包含在資本作為商品和貨幣的單純存在中的那些資本形式規定,來進行這種考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0—251頁。

  無論如何從消極意義上說它是消費的界限,就是說,消費的東西不可能多於生產的東西。但問題是,從積極意義上說它是不是消費的界限,是不是——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生產多少,就能夠或者必須消費多少。如果對李嘉圖的論點作正確的分析,那麼,這個論點所說的恰恰同李嘉圖想說的相反,——就是說,進行生產是不考慮消費的現有界限的,生產只受資本本身的限制。而這壹點確實是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9—260頁。

  局部危機可能由於生產比例失調而發生(但是,生產的合乎比例始終只是在競爭基礎上生產比例失調的結果),這種生產比例失調的壹個壹般形式可能是固定資本的生產過剩,或者另壹方面,也可能是流動資本的生產過剩。……可是我們這裏談的,不是以生產的比例失調為基礎的危機,就是說,不是以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領域之間的分配比例失調為基礎的危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0頁。

  資本主義生產竭力追求的只是攫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就是靠壹定的資本物化盡可能多的直接勞動時間,其方法或是延長勞動時間,或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發展勞動生產力,采用協作、分工、機器等,總之,進行大規模生產即大量生產。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中就包含著不顧市場的限制而生產。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1頁。

  這些為數不多但居主導地位的物品的生產過剩怎樣引起整個市場上的多少帶普遍性的(相對的)生產過剩。壹方面,出現在市場上的是數量過多的再生產的各種條件和賣不出去的各種商品;另壹方面,資本家遭到破產,工人群眾忍饑挨餓,壹貧如洗。

  ……

  市場比生產擴大得慢;換句話說,在資本進行再生產時所經歷的周期中——在這個周期中,資本不是進行簡單再生產,而是進行擴大再生產,不是畫壹個圓圈,而是畫壹個螺旋形——,會出現市場對於生產顯得過於狹窄的時刻。這會發生在周期的末尾。但這也僅僅是說:市場商品充斥了。生產過剩現在變得明顯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3—264頁。

  而構成現代生產過剩的基礎的,正是生產力的無限制的發展和由此產生的大規模的生產,這種大規模的生產的基礎是:壹方面,廣大的生產者的消費只限於必需品的範圍,另壹方面,資本家的利潤成為生產的界限。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8頁。

  還有許多因素即危機的條件、危機的可能性,只有在分析更加具體的關系,特別是分析資本的競爭和信用時,才能加以考察。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3頁。

  至於生產過剩,它只是以資本的壹般生產規律為條件:以生產力為尺度(也就是按照用壹定量資本剝削最大量勞動的可能性)進行生產,而不考慮市場的現有界限或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的現有界限。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4頁。

  如果中間階段延長,以致新商品從生產領域出來時,市場還是被舊商品占據著,那末就會產生停滯,阻塞;出現市場商品充斥,商品貶值;出現生產過剩。所以,流通的中間階段在什麼地方成為壹種獨立的存在,而不只是向前運動的源流中壹個短暫的停留,以及商品在流通階段的存在在什麼地方表現為積累,這絕不是生產者的壹種自由行動,絕不是生產的目的或者生產的內在的生命因素,正如血液湧向頭部引起中風並不是血液循環的內在因素壹樣。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12月第1版,第311頁。

  李嘉圖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生產決不是以隨便什麼樣的規模進行都行的,資本主義生產越是發展,它就越是不得不采取與直接的需求無關而取決於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的那樣壹種規模。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32頁。

  生產過剩的起因恰好在於:人民群眾所消費的東西,永遠也不可能大於必需品的平均量,因此人民群眾的消費不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相應地增長。不過,整個這壹節都屬於資本競爭的問題。關於這壹點,李嘉圖所說的壹切是毫無價值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32頁。

  資本主義生產全力擴張的時期,通常就是生產過剩的時期;因為生產能力從來沒有能使用到這個程度,以致它不僅能夠生產更多的價值,而且還能把它實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腳註(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第350頁。

  生產資料的生產總額在壹個場合必須增加,在另壹個場合必須減少。這種情況,只有用不斷的相對的生產過剩來補救;壹方面要生產出超過直接需要的壹定量固定資本;另壹方面,特別是原料等等的儲備也要超過每年的直接需要(這壹點特別適用於生活資料)。

  這種生產過剩等於社會對它本身的再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資料的控制。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這種生產過剩卻是壹個無政府狀態的要素。

  這個關於固定資本的例子,在再生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固定資本生產和流動資本生產的不平衡,是經濟學家在說明危機時慣用的根據之壹。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26頁。

  如果需求和生產量之間的差額更大,市場價格也就會偏離市場價值更遠,或者更高於市場價值,或者更低於市場價值。但是所生產的商品量和按市場價值出售的商品量之間的差額,可以由雙重原因產生。或者是這個量本身發生了變化,變得過小或過大了,因而再生產必須按照與調節現有市場價值的規模不同的另壹種規模來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供給發生了變化,盡管需求仍舊不變,這樣壹來,就會產生相對的生產過剩或生產不足的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06—207頁。

  如果有人說生產過剩只是相對的,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只是相對的生產方式,它的限制不是絕對的,然而對這種生產方式來說,在這種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則是絕對的。……總之,所有否認顯而易見的生產過剩現象的意見(它們並不能阻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限制,不是壹般生產的限制,因而也不是這種獨特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限制。但是,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正好在於它的這種趨勢:使生產力絕對發展,而這種發展和資本在其中運動、並且只能在其中運動的獨特的生產條件不斷發生沖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86頁。

  在現實積累不斷擴大時,貨幣資本積累的這種擴大,壹部分是這種現實積累擴大的結果,壹部分是各種和現實積累的擴大相伴隨但和它完全不同的要素造成的結果,最後,壹部分甚至是現實積累停滯的結果。僅僅由於這些和現實積累相獨立、但和它相伴隨的要素擴大了借貸資本的積累,就總會在周期的壹定階段出現貨幣資本的過剩;並且這種過剩會隨著信用的發達而發展。因此,驅使生產過程突破資本主義界限的必然性,同時也壹定會隨著這種過剩而發展,也就是產生貿易過剩,生產過剩,信用過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74頁。

  這個規律是純自然的規律,而不是精神的規律。這是壹個產生革命的規律。經濟學家用他那絕妙的供求理論向妳們證明“生產永遠不會過多”,[18]而實踐卻用商業危機來回答,這種危機就像彗星壹樣定期再現,在我們這裏現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發生壹次。

  年來,這些商業危機像過去的大瘟疫壹樣定期來臨,而且它們造成的不幸和不道德比大瘟疫所造成的更大(參看威德《中等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歷史》1835年倫敦版,第211頁)。

  當然,這些商業革命證實了這個規律,完完全全地證實了這個規律,但不是用經濟學家想使我們相信的那種方式證實的。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個只有通過周期性的革命才能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規律呢?這是壹個以當事人的無意識活動為基礎的自然規律。如果生產者自己知道消費者需要多少,如果他們把生產組織起來,並且在他們中間進行分配,那麼就不會有競爭的波動和競爭引起危機的傾向了。妳們有意識地作為人,而不是作為沒有類意識的分散原子進行生產吧,妳們就會擺脫所有這些人為的無根據的對立。但是,只要妳們繼續以目前這種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憑偶然性擺布的方式來進行生產,那麼商業危機就會繼續存在;而且每壹次接踵而來的商業危機必定比前壹次更普遍,因而也更嚴重,必定會使更多的小資本家變窮,使專靠勞動為生的階級人數以增大的比例增加,從而使待雇勞動者的人數顯著地增加——這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必須解決的壹個主要問題——,最後,必定引起壹場社會革命,而這壹革命,經濟學家憑他的書本知識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旬),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4—75頁。

  由於競爭的集中作用,在壹個工業部門中失去了工作的工人就投入另壹些最容易學會工作的部門中去,而在壹個市場上賣不出去的商品就轉運到其他市場去;結果,個別的小危機壹天天地匯合起來,逐漸形成壹連串的定期重演的危機。這種危機通常是每隔五年在壹個短短的繁榮和普遍興旺的時期之後發生。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10月第1版,第367頁。

  在這裏,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但是,工業的擴大取決於市場的擴展。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

  恩格斯:《英國的十小時工作日法》(1850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04頁。

  由於生產增長,消費也增長起來,但遠不如生產增長得那麼多,譬如說,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過了壹定時期,必然會形成商品的積存,這種積存即使在繁榮時期也要比實際的,也就是說平均的需要量多出百分之二十五。即使作為商業的測量儀的金融市場沒有對危機做出預報,僅僅上述的情況已經足以使危機爆發了。

  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1857年12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6月第1版,第222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這兩種表現形式中運動著,它毫無出路地處在早已為傅立葉所發現的“惡性循環”中。誠然,傅立葉在他那個時代還不能看到:這種循環在逐漸縮小;更確切地說,運動沿螺線行進,並且必然像行星的運動壹樣,由於同中心相碰撞而告終。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3-3-6 22:05:33 |只看该作者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機制在它自己創造的生產力的壓力下失靈了。它已經不能把這大批生產資料全部變成資本;生產資料閑置起來,因此,產業後備軍也不得不閑置起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可供支配的工人——生產和壹般財富的壹切因素,都過剩了。

  但是,“過剩成了貧困和匱乏的源泉”(傅立葉),因為正是這種過剩阻礙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變為資本。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生產資料要不先變為資本,變為剝削人的勞動力的工具,就不能發揮作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資本屬性的必然性,像幽靈壹樣橫在這些資料和工人之間。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7頁。

  因為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不允許生產力發揮作用,不允許產品進行流通,除非生產力和產品先轉變為資本,而阻礙這種轉變的正是生產力和產品的過剩。這種矛盾發展到荒謬的程度:生產方式起來反對交換形式。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66頁。

  因為要是有三個國家(比方說英國、美國和德國)在大致相同的條件下為了獲得世界市場而競爭,那就會出現慢性的生產過剩,這是因為這三個國家中的每壹個國家都有能力向市場供應全部商品需要量。

  恩格斯:《致弗·凱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5年2月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24頁。

  

  二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征

  (壹)資本主義危機的周期性

  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周期各階段的更替

  在政治經濟學中,原則上決不能僅僅根據壹年的統計材料就得出壹般規律。常常需要引證六七年來的平均數字,也就是說,需要引證在現代工業經過各個階段(繁榮、生產過剩、停滯、危機)而完成它必然的周期這壹段時期內的壹些平均數字。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1月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51頁。

  這就是說,工業經過繁榮、生產過剩、停滯、危機諸階段而形成壹種反復循環的周期,在這壹定的周期內,如果把工人階級高於必需的全部所得和低於必需的全部所得合計起來,那麼他們所得的總額恰好是這個最低額:換言之,工人階級只有經歷壹切苦難和貧困,在工業戰場上拋下許多屍體,才能作為壹個階級保存下來。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1月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56頁。

  在大陸上,不論危機時期還是繁榮時期都比英國來得晚。最初的過程總是發生在英國;英國是資產階級世界的締造者。資產階級社會經常反復經歷的周期的各個階段,在大陸上是以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形式出現的。

  馬克思:《1848年—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50年1月—11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75頁。

  大家都很了解,現代工商業經歷著5—7年的周期性的循環,在此循環中,有規律地相繼經過各種不同的階段——沉寂,然後是好轉,信心漸增,活躍,繁榮,狂熱發展,貿易過度擴張,崩潰,壓縮,停滯,衰竭,最後,又是沉寂。

  馬克思:《貧困和貿易自由。——日益迫近的商業危機》(1852年10月1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47頁。

  它要經過消沉、逐漸活躍、繁榮、生產過剩、危機和停滯等階段。商品的市場價格和市場利潤率,都隨著這些階段而變化,有時低於自己的平均水平,有時高於自己的平均水平。妳們考察壹下這整個周期,就會發現,市場價格的壹個偏離是由另壹個偏離來抵消的,在整個周期內,平均說來,商品的市場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調節的。再說,在市場價格下跌的階段,以及在危機和停滯的階段,工人即使不致完全失業,他的工資也壹定會降低。為了不受騙,他甚至在市場價格這樣下降時,也應當同資本家爭論工資究竟該降到什麼程度。在產生額外利潤的繁榮階段,他如果不爭取提高工資,按整個工業周期平均計算,他就會甚至得不到他的平均工資或他的勞動的價值。他的工資,在這個周期的不順利階段,必然要受影響,如果在這個周期的繁榮階段,還要求他不去爭取補償,那就太愚蠢了。壹般說來,壹切商品的價值,只是由不斷波動的市場價格的相互抵消才能實現,而這種相互抵消又是供給和需求不斷變動的結果。在現代制度的基礎上,勞動不過是壹種商品,和其他商品壹樣。所以,勞動也必須經歷同樣的變動,才能夠獲得與它的價值相符的平均價格。如果壹方面把勞動看做壹種商品,另壹方面又讓它免受調節商品價格的那些規律的約束,那就很荒謬了。奴隸能得到經常的和定量的生活資料,雇傭工人卻不能。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1—72頁。

  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由中常活躍、生產高度繁忙、危機和停滯這幾個時期構成的、穿插著較小波動的十年壹次的周期形式,就是建立在產業後備軍或過剩人口的不斷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後再形成這樣的基礎之上的。而工業周期的階段變換又使過剩人口得到新的補充,並且成為過剩人口再生產的最有力的因素之壹。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29頁。

  不論這次危機可能怎樣發展——仔細觀察這次危機,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研究者和職業理論家來說當然是極其重要的——,它總會像以前的各次危機壹樣地過去,並且會開始壹個具有繁榮等等各個不同階段的新的“工業周期”。

  馬克思:《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79年4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33頁。

  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

  雖然資本投入的那段期間是極不相同和極不壹致的,但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因此,就整個社會考察,危機又或多或少地是下壹個周轉周期的新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07頁。

  如果生產波動得比較厲害——這是這種狀態的必然結果——,那麼就會出現繁榮和危機、生產過剩和停滯的反復交替。經濟學家從來就解釋不了這種怪誕狀況;為了解釋這種狀況,他發明了人口論,[1]這種理論和當時這種貧富矛盾同樣荒謬,甚至比它更荒謬。

  經濟學家不敢正視真理,不敢承認這種矛盾無非是競爭的結果,因為否則他的整個體系就會垮臺。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底—1844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7頁。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註意到,商業在壹定的、永遠周而復始地循環著的時間內、經歷著包括有繁榮、生產過剩、停滯、危機等階段的周期,我們把工人超過最低工資的收入和低於最低工資的收入拿來平均壹下,那我們就會發現,總起來看,他所得到的不多也不少,正好是最低工資。

  恩格斯:《討論自由貿易問題的布魯塞爾會議》(1847年9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第295頁。

  停滯狀態持續幾年,生產力和產品被大量浪費和破壞,直到最後,大批積壓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壓低了的價格賣出,生產和交換又逐漸恢復運轉。步伐逐漸加快,慢步轉成快步,工業快步轉成跑步,跑步又轉成工業、商業、信用和投機事業的真正障礙賽馬中的狂奔,最後,經過幾次拼命的跳躍重新陷入崩潰的深淵。如此反復不已。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92—293頁。

  

  周期的物質基礎

  過剩資本越是向工業生產集中,而不是通過投機買賣的多種渠道而分散,則危機對於工人群眾和中間階級骨幹力量的影響也就越加廣泛、持久和直接。如果發生激變,充斥市場的全部商品突然變成沉重的累贅,那麼對於這壹大批擴建和新建的工廠來說,這種情況必將更加嚴峻;因為這些工廠已經裝備到能夠開工生產的程度,而且立即開工生產對這些工廠來說乃是生命攸關的問題。如果資本放棄了它的通常的商業流通渠道,從而產生混亂,這種混亂甚至會進入英格蘭銀行的營業廳,那麼當巨大的金額變成那些或者在危機開始時才投入生產,或者部分地需要先追加流動資本才能開始工作的工廠、機器等等固定資本時,“能自救的人,自救吧”這樣的呼聲也就必然喊得更高。

  馬克思:《貧困和貿易自由。——日益迫近的商業危機》(1852年10月1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51頁。

  ……非常感謝妳對機器設備的說明,13年這個數字,就其必要性說來,與理論是相符的,因為它為大體上與大危機重現的周期相壹致的工業再生產的周期確定了壹個計量單位,而危機的過程從它們重現的時間來看,當然也是由截然不同的另壹些因素所決定的。在大工業直接的物質先決條件中找到壹個決定再生產周期的因素,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在機器設備的再生產不同於流動資本的再生產這個問題上,使人不禁想起摩萊肖特派們,他們像經濟學家那樣,也是很不重視骨骼更新周期的長短,而滿足於人體的整個更新周期的平均數。

  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3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154—155頁。

  競爭鬥爭,特別是在發生決定性變革的時候,又迫使舊的勞動資料在它們的自然壽命完結之前,用新的勞動資料來替換。迫使企業設備提前按照更大的社會規模實行更新的,主要是大災難即危機。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90—191頁。

  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生產資料的變換也加快了,它們因無形損耗而遠在有形壽命終結之前就要不斷補償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可以認為,大工業中最有決定意義的部門的這個生命周期現在平均為10年。但是這裏的問題不在於確切的數字。有壹點是很清楚的:這種由壹些互相聯結的周轉組成的長達若幹年的周期(資本被它的固定組成部分束縛在這種周期之內),為周期性的危機造成了物質基礎。在周期性的危機中,營業要依次通過松弛、中等活躍、急劇上升和危機這幾個時期。雖然資本投入的那段期間是極不相同和極不壹致的,但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因此,就整個社會考察,危機又或多或少地是下壹個周轉周期的新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06頁。

  危機周期的後果

  自然,這絲毫改變不了這壹事實,即如果沒有1861—1862年的美國戰爭,必然要發生壹場極大的混亂,而這壹次混亂是由於真正的和明顯的生產過剩造成的。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2月1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年10月第1版,第215頁。

  德國工廠主由於法國幾十億流入造成的不計後果的貿易過度而大吃苦頭,英國則由於工業從1866年危機以後壹直處於慢性蕭條狀態,用國內賣不出去的商品充斥它能進入的壹切市場,以不惜虧本的低價在國外拋售這些商品。

  馬克思:《保護關稅制度和自由貿易》(1888年4月—5月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44頁。

  的確,在1866年的危機之後,1873年前後有過壹次短暫而微弱的工商業高漲,但這次高漲並沒有延續下去。的確,完全的危機並沒有在它應當到來的時候即1877年或1878年發生,但是從1876年起,壹切重要的工業部門都處於經常沉寂的狀態。既沒有完全的破產,也沒有人們所盼望的、在破產以前和破產以後慣常被人指望的工商業繁榮時期。死氣沉沉的蕭條景象,各行各業的所有市場都出現經常的過飽和現象,——這就是我們將近10年來所遇到的情況。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6頁。

  工廠只好關門,廠主破產,工人挨餓。到處出現了極度貧困的現象。過了壹段時間,過剩的產品賣光了,工廠重新開工,工資提高,生意也漸漸地比以往興旺起來。但這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很快又會生產出過多的商品,新的危機又會到來,這種新危機的過程和前次危機完全相同。因此,從本世紀初以來,工業經常在繁榮時期和危機時期之間波動。這樣的危機幾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發生壹次,每壹次都給工人帶來極度的貧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熱情,給整個現存制度造成極大的危險。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82頁。

  危機最壞的形式是:生產中的過度投機活動發展緩慢,因此它的後果要若幹年才表現出來,正象它的後果在商品和有價證券的交易中需要若幹月才能表現出來壹樣。

  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1852年9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第1版,第147頁。

  如果突然來壹個工業繁榮(這是常有的現象),使這種勞動變得能用來生產利潤,那麼勞動就能得到錢買東西,而且總能找到生活資料。這就是整個經濟所陷入的無盡頭的惡性循環。

  恩格斯:《致弗裏德裏希·阿爾伯特·朗格》(1865年3月2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26頁。

  從1870年以來,德國,尤其是美國,已經成為英國在現代工業中的競爭者,而大多數其他歐洲國家都已經把它們自己的制造業發展到不再依賴英國的水平。後果就是:生產過剩的過程所涉及的範圍已經比該過程主要局限於英國的時期大得多,而且這種後果直到目前還是慢性的,而不是急性的。這樣壹來,先前每10年把大氣層清洗壹次的大雷雨就推遲了,因此這種持續的慢性的蕭條必定醞釀著壹次空前劇烈和廣泛的破產。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85年11月1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40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3-6 22:06:41 |只看该作者
有兩點是肯定無疑的:第壹,我們已經進入這樣壹個時期[從急性變為慢性],這個時期對於舊社會來說,要比每十年就重復壹次危機的時期危險得多;第二,當繁榮到來時,它對英國影響的程度將比過去它在世界市場上獨吞油水的時候要小得多。

  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86年1月20—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18頁。

  目前那種看來是無窮盡的經常蕭條,如在英國壹樣,也會在美國表現出來。美國必將打破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不管它還留下點什麼),但是美國不可能獨占這種壟斷地位。

  恩格斯:《致弗·凱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2月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24頁。

  這裏的工業危機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加深,人們開始越來越明白,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即將結束。由於美、法、德作為競爭者出現在世界市場上,由於實施的高額關稅阻止外國商品流入其他正在發展的工業國的市場,這種壟斷地位什麼時候結束已經不難推算出來了。既然壹個工業大國,又占有壟斷地位,尚且每十年發生壹次危機,那末有四個這樣的大國,情況又會如何呢?大概是每10/4年壹次危機,也就是說,實際上是無窮無盡的危機。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爾遜》(1886年2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30頁。

  同時,失業現象在這裏越來越嚴重。英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的崩潰,使1878年開始的危機持續不斷,而且與其說是在減弱,不如說是在加劇。貧困,特別是本市東頭的貧困,駭人聽聞。

  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86年2月1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36頁。

  只要六個月,這個前景就會結束,然後我們也許又要經歷壹次急性的危機。除了英國在世界市場上壟斷地位的崩潰而外,新的交通聯絡工具,如電報、鐵路、蘇伊士運河和取代了帆船的輪船等,也促使十年壹次的工業周期遭到破壞。

  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86年3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0頁。

  年至1867年每十年反復壹次的停滯、繁榮、生產過剩和危機的周期,看來確實已經結束,但這只是使我們陷入無止境的經常蕭條的絕望泥潭。人們憧憬的繁榮時期將不再來臨;每當我們似乎看到繁榮時期行將到來的種種預兆,這些預兆又消失了。

  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英文版序言)》(1886年11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4—35頁。

  當然,失業工人的問題來年可能還要嚴重。保護關稅制所造成的後果同自由貿易完全壹樣:壹些國家市場上商品滯銷;而且幾乎普遍如此,只是這裏不如妳們那裏那麼嚴重罷了。就是在1867年以來發生過兩三次不大的潛在危機的英國,現在看來終於又在醞釀著壹場嚴重的危機。

  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92年3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8月第1版,第294頁。

  工業的大規模的、迅速的發展遠遠地超過了國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加。每隔十年,生產的進程就被普遍的商業危機強制性地打斷壹次,隨後,經過壹個長久的持續的停滯時期後,就是短短的繁榮年份,這種繁榮年份總是又以發瘋似的生產過剩和最後再度崩潰而結束。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1—372頁。

  我曾在別的地方指出,自上壹次大規模的普遍危機爆發以來在這方面已經發生了轉變。周期過程的急性形式和向來十年壹次的周期,看來讓位給比較短暫的稍微的營業好轉和比較持久的不振這樣壹種在不同的工業國在不同的時間發生的比較慢性的延緩的交替。

  但這裏也許只是周期持續時間的延長。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3卷)》中加的腳註(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554頁。

  自1867年最近壹次的普遍危機爆發以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交通工具的驚人發展,——遠洋輪船、鐵路、電報、蘇伊士運河,——第壹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場。

  除了以前壟斷工業的英國,現在又出現了壹系列的同它競爭的工業國家;歐洲的過剩資本,在世界各地開辟了無限廣闊和多種多樣的投資領域,所以資本比以前分散得更加廣泛,並且地方性的過度投機也比較容易克服了。由於這壹切,以前的危機策源地和造成危機的機會,多數已經消除或大大削弱。同時,國內市場上的競爭,由於卡特爾和托拉斯的出現而後退,國外市場上的競爭也由於保護關稅的實行而受到限制。但是,這種保護關稅本身,只不過是最後的、全面的、決定世界市場霸權的工業戰爭的準備。所以,每壹個對舊危機的重演有抵銷作用的要素,都包含著更猛烈得多的未來危機的萌芽。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3卷)》中加的腳註(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554頁。

  (二)資本主義危機的破壞性

  危機造成的悲慘現象比瘟疫更嚴重

  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壹部分制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壹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在危機期間,發生壹種在過去壹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壹時的野蠻狀態;仿佛是壹次饑荒、壹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頁。

  在這種“令人陶醉的”經濟進步時代,在不列顛帝國的首都,餓死幾乎已經成為壹種常規。這個時代在世界歷史上留下的標誌,就是被稱為工商業危機的社會瘟疫日益頻繁地重復發生,規模日益擴大,後果日益帶有致命性。

  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10月21—2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0頁。

  在第二個場合則相反,第Ⅰ部類必須壓縮自己的生產,這對該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來說,意味著危機;或者第Ⅰ部類提供的產品過剩,這對他們來說,又是危機。這種過剩本身並不是什麼禍害,而是利益;但在資本主義生產下,它卻是禍害。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25頁。

  年來,這些商業危機像過去的大瘟疫壹樣定期來臨,而且它們造成的不幸和不道德比大瘟疫所造成的更大(參看威德《中等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歷史》1835年倫敦版,第頁)。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底—1844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4頁。

  幾乎每壹個工人在壹生中都至少要過壹段吃不飽飯的生活,這使得雖然質量差但數量畢竟還夠的食物所已經引起的後果更加嚴重。正是在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只能吃半飽的孩子們(這樣的孩子在每壹次危機期間,甚至在繁榮時期,不知有多少)必然十分虛弱,必然患嚴重的瘰癧和佝僂病。從他們的外表就可以看出他們是患這種病的。大批的工人的孩子所遭受的缺乏照顧的命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使從事勞動的整整壹代人都衰弱了。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15頁。

  危機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荒謬現象

  資本主義方式的生產所生產出來的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遠比資本主義社會所能消費的多得多,因為這種生產人為地使廣大真正的生產者同這些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相隔絕;如果這個社會由於它自身的生存規律而不得不繼續擴大對它來說已經過大的生產,並從而周期性地每隔10年不僅毀滅大批產品,而且毀滅生產力本身,那麼“生存鬥爭”的空談還有什麼意義呢?

  恩格斯:《致彼得·拉甫羅維奇·拉甫羅夫》(1875年11月12—1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12頁。

  在每次危機中,社會在它自己的而又無法加以利用的生產力和產品的重壓下奄奄壹息,面對著生產者沒有什麼可以消費是因為缺乏消費者這種荒謬的矛盾而束手無策。生產資料的擴張力撐破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加給它的桎梏。把生產資料從這種桎梏下解放出來,是生產力不斷地加速發展的唯壹先決條件,因而也是生產本身實際上無限增長的唯壹先決條件。但是還不止於此。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63頁。

  被這種秩序、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狹隘範圍所束縛的大工業,壹方面使全體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無產階級化,另壹方面生產出越來越多的沒有銷路的產品。生產過剩和大眾的貧困,兩者互為因果,這就是大工業所陷入的荒謬的矛盾,這個矛盾必然要求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來使生產力擺脫桎梏。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05—306頁。

  

  危機威脅著資本主義制度

  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復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壹部分制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壹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在危機期間,發生壹種在過去壹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壹時的野蠻狀態;仿佛是壹次饑荒、壹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而它壹著手克服這種障礙,就使整個資產階級社會陷入混亂,就使資產階級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脅。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7頁。

  其實,目前對英國“秩序”威脅最大的並不是來自巴黎的危險,而是這種秩序造成的新的最直接的後果,是那棵英國的自由之樹所結出的果實——商業危機。

  馬克思和恩格斯:《時評。1850年3—4月》(1850年3月中—4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55頁。

  目前即將爆發的商業危機,就其影響來說,比以往任何壹次都會嚴重得多。商業危機將同從英國廢除谷物稅[2]時起就已經開始,並且由於最近豐收而愈益嚴重的農業危機壹起爆發。英國第壹次同時經受工業危機和農業危機。英國的雙重危機,由於大陸即將同時發生動蕩而變得更迅猛、更廣泛和更危險,大陸的革命,則由於英國危機對世界市場的沖擊而會具有比以往更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

  馬克思和恩格斯:《時評。1850年3—4月》(1850年3月中—4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57頁。

  在這種普遍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不僅要進行戰爭,而且要同比沙皇尼古拉危險得多的敵人作鬥爭。這個敵人就是工商業危機,它從去年9月以來日益加劇,日益普遍。

  馬克思:《不列顛憲法》(1855年3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109頁。

  英國人在國外,無論是在歐洲大陸和美國,都大量參與了投機活動;而在本國,他們的剩余資金主要是投在工廠企業中,所以目前這次震蕩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帶有工業危機的性質,因此它震撼了國家繁榮的根基。

  馬克思:《英國貿易的震蕩》(1857年11月1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351頁。

  現在馬誌尼先生也不認為註意社會實踐,註意不同階級的利益,註意出口和進口,註意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房租以及諸如此類的庸俗東西有損自己的尊嚴了,這也許是由於他親眼看到了使第二帝國遭到強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打擊的,不是各民主委員會的宣言,而是那由紐約開始之後波及到全世界的經濟震蕩。

  馬克思:《馬誌尼和拿破侖》(1858年3月3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451頁。

  從本世紀初以來,工業經常在繁榮時期和危機時期之間波動。這樣的危機幾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發生壹次,[3]每壹次都給工人帶來極度的貧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熱情,給整個現存制度造成極大的危險。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82頁。

  創造了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那些力量——蒸汽機、現代化的機器、大規模的殖民、鐵路和輪船、世界貿易,現在已經由於接連不斷的商業危機而使這個社會走向解體並且最後走向滅亡。

  恩格斯:《致弗裏德裏希·阿爾伯特·朗格》(1865年3月2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25頁。

  原因在於我們應該希望現代生產制度盡可能自由地、迅速地發展和擴大,因為與它同步,作為它的必然後果並且必定要把這整個制度加以摧毀的經濟現象也將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是:生產過剩造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貧困;這種生產過剩不是引起周期性的市場商品充斥和與恐慌相伴隨的抽逃資金,就是引起貿易的長期停滯;社會分裂為人數很少的大資本家階級和人數眾多的實際是世襲的雇傭奴隸——無產者階級,這些無產者的人數不斷增長,同時不斷受到節約勞動的新機器的排擠;壹句話,社會走進了死胡同,除了徹底重新塑造構成這個社會的基礎的經濟結構以外,沒有別的出路。

  恩格斯:《保護關稅制度和自由貿易》(1888年4—5月初),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49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3-6 22:07:44 |只看该作者
(三)資本主義危機與壟斷

  壟斷不能消滅危機

  無論向股份公司和托拉斯[4]的轉變,還是向國家財產的轉變,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在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場合,這壹點是十分明顯的。而現代國家也只是資產階級社會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壹般外部條件使之不受工人和個別資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組織。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產力據為己有,就越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越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傭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系並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但是在頂點上是要發生變革的。生產力歸國家所有不是沖突的解決,但是這裏包含著解決沖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決沖突的線索。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9—560頁。

  大工業不會讓自己的規律受工廠主們的怯懦性隨便擺布,經濟的發展將不斷產生新的沖突,並使這些沖突達到頂點,它也不會容忍自己長期受壹心向往封建制度的半封建容克地主的支配。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倍倍爾》(1886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544頁。

  大地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產生小生產,而小生產又同樣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大地產。

  正如無限制的競爭產生壟斷,而壟斷又產生競爭壹樣。這壹循環必然同危機、同尖銳的長期的苦難以及整個整個階層的居民的周期性破產聯系在壹起,也同生產資料和成品的大量浪費聯系在壹起。

  恩格斯:《致魯·邁耶爾》(1893年7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1月第1版,第101頁。

  

  三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

  (壹)生產危機

  過剩資本越是向工業生產集中,則危機對於工人群眾和中間階級骨幹力量的影響也就越加廣泛、持久和直接

  過剩資本越是向工業生產集中,而不是通過投機買賣的多種渠道而分散,則危機對於工人群眾和中間階級骨幹力量的影響也就越加廣泛、持久和直接。如果發生激變,充斥市場的全部商品突然變成沉重的累贅,那麼對於這壹大批擴建和新建的工廠來說,這種情況必將更加嚴峻;因為這些工廠已經裝備到能夠開工生產的程度,而且立即開工生產對這些工廠來說乃是生命攸關的問題。

  馬克思:《貧困和自由貿易。——日益迫近的商業危機》(1852年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451頁。

  丹第和阿布羅思有些工廠由於不久前破了產和其他原因,已經停工約翰·金凱德爵士從東部地區得到的最新報告說,丹第和阿布羅思有些工廠由於不久前破了產和其他原因,已經停工,其他幾個被認為是充分開工的工廠,也有許多機器沒有開動;報告說,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生產過程,從波羅的海沿岸各國運來的亞麻比往常少,以及由此引起的原料價格的昂貴。

  馬克思:《不列顛工廠工業的狀況》(1859年2月2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第227頁。

  在危機時期,生產中斷,“開工不足”

  在危機時期,生產中斷,“開工不足”,每周只開工幾天。這當然不影響延長工作日的欲望。營業越不振,就越要從已有的營業中取得更大的利潤。開工的時間越少,就越要使剩余勞動時間延長。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79頁。

  小的廠主和商人無力克服資本收不回來的困難,破產了,較大的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也停止了營業

  小的廠主和商人無力克服資本收不回來的困難,破產了,較大的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也停止了營業,把自己的機器停下來,或者只是“短時間地”開工,就是說,大約只做半天工作。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第367頁。

  在多余的產品沒有找到新的銷路以前,工業和商業幾乎完全陷於停頓

  現代大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經常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存在。大量生產的無限可能性、機器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不斷擠壓,迫使現代大工業非這樣不可。在這裏,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但是,工業的擴大取決於市場的擴展。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在危機期間,由於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過剩,商業機體中的流通便突然停滯;在多余的產品沒有找到新的銷路以前,工業和商業幾乎完全陷於停頓。英國是這種危機的中心,這種危機所產生的癱瘓性的影響必然會波及世界市場的最遙遠和最偏僻的角落,到處都有很大壹部分工業和商業資產階級遭到破產。

  恩格斯:《英國的10小時工作制法案》(1850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04頁。

  工廠內部的生產的社會化組織,已經發展到同存在於它之旁並淩駕於它之上的社會中的生產無政府狀態不能相容的地步工廠內部的生產的社會化組織,已經發展到同存在於它之旁並淩駕於它之上的社會中的生產無政府狀態不能相容的地步。資本家自己也由於資本的猛烈積聚而感覺到這壹事實,這種積聚是在危機期間通過許多大資本家和更多的小資本家的破產實現的。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7頁。

  歷來受人稱贊的競爭自由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要自行宣告明顯的可恥破產

  在大工業的壹切領域內,生產現在能以日益增長的速度增加,與此相反,這些增產的產品的市場的擴大卻不斷地變慢。大工業在幾個月中生產的東西,市場在幾年內未必吸收得了。此外,那種使每個工業國家同其他工業國家,特別是同英國隔絕的保護關稅政策,又人為地提高了本國的生產能力。結果是全面的經常的生產過剩,價格下跌,利潤下降甚至完全消失;總之,歷來受人稱贊的競爭自由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要自行宣告明顯的可恥破產。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3卷)》中加的論述(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96頁。

 

  (二)商業危機

  曼徹斯特市場上的普遍蕭條仍在繼續

  曼徹斯特市場上的普遍蕭條仍在繼續。來自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消息以及關於東方糾紛的消息越來越壞,棉紡廠主、工廠主和商人也越來越心慌。同兩個月以前的最高點相比,普通紗線的價格每磅下跌

  便士,比同等皮棉的跌價多出約壹倍,後者的跌價未超過或

  便士。但是,即使減價達1便士之多,仍然很難賣出。存貨,我們的感傷派政治經濟學家心目中的這個怪物,在繼續增多。

  ……

  本國產品在紡織品市場上最不景氣。雖然大量織布機已停止轉動,但存貨仍然繼續增加。當然,也不能說其他商品的處境就好壹些。

  馬克思:《戰爭問題。——金融狀況。——罷工》(1853年10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483—484頁。

  工業危機已經不是將要開始的問題,它事實上已經到來了三個星期以前普雷斯頓的廠主們手裏已經有相當於20個星期的產量的存貨,而這批存貨幾乎無法銷售。其實,工業危機已經不是將要開始的問題,它事實上已經到來了。

  馬克思:《土耳其戰爭。——工業的災難》(1853年12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615頁。

  大家都輪到了;其中大部分虧損嚴重,許多商行不得不歇業,而且對這些商業部門中的任何壹個部門來說,危機都還沒有過去慢性危機轉變成了急性危機。第壹批遭到破產的企業是印花工廠——其中包括曼徹斯特及其郊區的壹些老商號。接著輪到的是船主以及同澳大利亞和加利福尼亞做買賣的商人,然後是同中國做買賣的商行,最後是同印度做買賣的商行。大家都輪到了;其中大部分虧損嚴重,許多商行不得不歇業,而且對這些商業部門中的任何壹個部門來說,危機都還沒有過去。相反地,這種危機還在日益增大。

  馬克思:《不列顛憲法》(1855年3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110頁。

  這些災難只不過是更高級的“實業”界中行將來臨的滔天大禍的征兆

  奧地利的商業危機怎樣波及了德國的其余地區,在萊比錫、柏林、慕尼黑、奧格斯堡、馬格德堡、加塞爾、法蘭克福和德國的其他商業中心,破產是怎樣迅速地壹個跟壹個發生。然而,這些災難只不過是更高級的“實業”界中行將來臨的滔天大禍的征兆。

  馬克思:《普魯士對戰爭的看法》(1859年5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第393頁。

  棉紡織工業的危機日益迫近

  棉織品和棉紗的出口迅速減少,而棉花的輸入卻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假如我們把這兩種情況加以比較,問題就很明顯:棉紡織工業的危機日益迫近,尤其是因為,新購進的原棉同多得異乎尋常的棉花儲存已經發生沖突了。

  馬克思:《敘利亞事件。——英國議會會議。——不列顛的貿易狀況》(1860年7月2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1版,第114頁。

  壹個人已經進行了生產,是出賣還是不出賣,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壹個人已經進行了生產,是出賣還是不出賣,是沒有選擇余地的。他是非出賣不可。在危機中出現的正是這樣的情況:他賣不出去或者只能低於費用價格出賣,甚至不得不幹脆虧本出賣。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第570頁。

  每壹次危機都會暫時減少奢侈品的消費

  每壹次危機都會暫時減少奢侈品的消費。危機使(IIb)v到貨幣資本的再轉化延緩和停滯,使這種再轉化只能部分地進行,從而有壹部分生產奢侈品的工人被解雇;另壹方面,必要消費資料的出售也會因此停滯和減少。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456頁。

  年來,這些商業危機像過去的大瘟疫壹樣定期來臨,而且它們造成的不幸和不道德比大瘟疫所造成的更大

  年來,這些商業危機像過去的大瘟疫壹樣定期來臨,而且它們造成的不幸和不道德比大瘟疫所造成的更大(參看威德《中等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歷史》1835年倫敦版,第頁)。當然,這些商業革命證實了這個規律,完完全全地證實了這個規律,但不是用經濟學家想使我們相信的那種方式證實的。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個只有通過周期性的革命才能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規律呢?這是壹個以當事人的無意識活動為基礎的自然規律。如果生產者自己知道消費者需要多少,如果他們把生產組織起來,並且在他們中間進行分配,那麼就不會有競爭的波動和競爭引起危機的傾向了。妳們有意識地作為人,而不是作為沒有類意識的分散原子進行生產吧,妳們就會擺脫所有這些人為的無根據的對立。但是,只要妳們繼續以目前這種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憑偶然性擺布的方式來進行生產,那麼商業危機就會繼續存在;而且每壹次接踵而來的商業危機必定比前壹次更普遍,因而也更嚴重,必定會使更多的小資本家變窮,使專靠勞動為生的階級人數以增大的比例增加,從而使待雇勞動者的人數顯著地增加——這是我們的經濟學家必須解決的壹個主要問題——,最後,必定引起壹場社會革命,而這壹革命,經濟學家憑他的書本知識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底—1844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第1版,第74頁。

  從本世紀初起,在英國就可以看到壹系列這樣的商業危機商業停頓,工廠開工半天,甚至完全停工,許多人破產了,存貨不得不以低的荒唐的價格出售,過去處心積慮地積累起來的資本大部分因為這種商業危機而又重新化為烏有。

  從本世紀初起,在英國就可以看到壹系列這樣的商業危機,而最近二十年來,危機每隔五年或六年就重復壹次。

  恩格斯:《在愛北菲特的演說》(1845年2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第604頁。

  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大工業創造了像蒸汽機和其他機器那樣的手段,使工業生產在短時間內用不多的費用便能無限地增加起來。由於生產變得這樣容易,這種大工業必然產生的自由競爭很快就達到十分劇烈的程度。大批資本家投身於工業,生產很快就超過了消費。結果,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所謂商業危機就到來了。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82頁。

  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

  現代大工業只有在經常擴大,經常奪取新市場的條件下才能存在。大量生產的無限可能性、機器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資本和勞動力的不斷擠壓,迫使現代大工業非這樣不可。在這裏,任何停滯都只是破產的開始。但是,工業的擴大取決於市場的擴展。由於工業在當前的發展水平上,增加生產力比擴展市場要迅速得不知多多少倍,於是便出現周期性的危機;在危機期間,由於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過剩,商業機體中的流通便突然停滯;在多余的產品沒有找到新的銷路以前,工業和商業幾乎完全陷於停頓。

  恩格斯:《英國的10小時工作制法案》(1850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04頁。

  這就是危機時期的供應和需求

  看來,現在天氣嚴寒,刮著東風,所以壹條船也開不來。如果這種情況延續壹兩星期,那末所有產品的價格都壹定會上漲,然後,等西風壹起,整隊的船只開來時,價格又會更加猛烈地下跌。這就是危機時期的供應和需求。……如果存貨繼續增加,到春季,棉花價格無疑還要下跌得更多……

  恩格斯:《致馬克思》(1857年12月3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237頁。

  不過隨著春季臨近,這些商品必須拋到市場上去,那時在法國無疑就會發生崩潰

  從不久前《通報》公布的壹個文件可以看出,在法國海關倉庫裏堆積的存貨與1856年和1855年比較,是個巨大的數目,《經濟學家》的通訊員直截了當地說,波拿巴促使法蘭西銀行以這些商品做抵押發放貸款,因此貨主就有可能保存這些商品。不過隨著春季臨近,這些商品必須拋到市場上去,那時在法國無疑就會發生崩潰,而比利時、荷蘭、萊茵普魯士等也將跟著發生崩潰。

  恩格斯:《致馬克思》(1858年2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274—275頁。

  商品流通暫時停頓下來;流通手段即貨幣成為流通的障礙;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壹切規律都顛倒過來了

  事實上,自從1825年第壹次普遍危機爆發以來,整個工商業世界,壹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蠻程度不同的附屬地中的生產和交換,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軌壹次。交易停頓,市場盈溢,產品大量滯銷積壓,銀根奇緊,信用停止,工廠停工,工人群眾因為他們生產的生活資料過多而缺乏生活資料,破產相繼發生,拍賣紛至沓來。停滯狀態持續幾年,生產力和產品被大量浪費和破壞,直到最後,積壓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壓低了的價格出賣,生產和交換又逐漸恢復運轉。步伐逐漸加快,慢步轉成快步,工業快步轉成跑步,跑步又轉成工業、商業、信用和投機事業的真正障礙賽馬中的狂奔,最後,經過幾次拼命的跳躍重新陷入崩潰的深淵。如此反復不已。……

  在危機中,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劇烈地爆發出來。商品流通暫時停頓下來;流通手段即貨幣成為流通的障礙;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壹切規律都顛倒過來了。經濟的沖突達到了頂點:生產方式起來反對交換方式,生產力起來反對已經被它超過的生產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92—293頁。

  生產過剩給市場造成壓力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情況不但不見好轉,而且越來越惡化

  壹個半月以前,這裏常常談到商業情況出現好轉的跡象,但現在壹切又發生了變化,困難比什麼時候都更嚴重,而且前景十分暗淡,再加上壹個異常寒冷的冬天。生產過剩給市場造成壓力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情況不但不見好轉,而且越來越惡化。

  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86年1月20—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10月第1版,第417—41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3-3-6 22:08:53 |只看该作者
(三)農業危機

  商業危機將同從英國廢除谷物稅時起就已經開始,並且由於最近豐收而愈益嚴重的農業危機壹起爆發

  目前即將爆發的商業危機,就其影響來說,比以往任何壹次都會嚴重得多。商業危機將同從英國廢除谷物稅[1]時起就已經開始,並且由於最近豐收而愈益嚴重的農業危機壹起爆發。英國第壹次同時經受工業危機和農業危機。英國的雙重危機,由於大陸即將同時發生動蕩而變得更迅猛、更廣泛和更危險,大陸的革命,則由於英國危機對世界市場的沖擊而會具有比以往更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顯然,任何壹個歐洲國家都不會像德國那樣受到英國危機如此直接、廣泛和強烈的影響。原因很簡單,因為德國是英國在大陸上的最大的銷售市場,而德國的主要出口商品羊毛和糧食則在英國銷路最廣。這種情況在壹首諷刺秩序之友的短詩裏就有反映:工人階級因消費品不足而群起造反,上層階級則因生產過剩而傾家蕩產。

  馬克思和恩格斯:《時評。1850年3—4月》(1850年3月中—4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2版,第357頁。

  法國農業的嚴重困難既是自然災害的結果,也是目前政治制度的產物

  如果認為促使法國明顯地從谷物出口國變為谷物進口國的原因僅僅是水災、惡劣的氣候或是其他自然現象,那將是錯誤的。從未達到高度發達的法國農業,在現存政權下確實是衰退了。……

  因此,法國農業的嚴重困難既是自然災害的結果,也是目前政治制度的產物。

  馬克思:《法國的經濟危機》(1856年11月7日左右),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84頁。

  當生產過剩只限於工業時,這只是問題的壹半,而當它波及到農業,並且把熱帶和溫帶都包括在內的時候,事情就大了生產過剩從來還沒有象這次危機中這樣普遍;它也十分明顯地存在於殖民地商品和谷物方面。這是件大好事,它必定會產生巨大的後果。當生產過剩只限於工業時,這只是問題的壹半,而當它波及到農業,並且把熱帶和溫帶都包括在內的時候,事情就大了。

  恩格斯:《致馬克思》(1857年12月1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221頁。

  農業危機,它將逐漸加劇、發展,並漸漸達到它的頂點農業危機,它將逐漸加劇、發展,並漸漸達到它的頂點;這將在土地所有制關系中引起真正的革命,而完全不取決於工商業危機的周期。甚至象凱爾德先生這樣壹些樂觀主義者也開始“感到不妙”了。

  馬克思:《致尼·弗·丹尼爾遜》(1880年9月1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6月第1版,第439頁。

  他將面臨因工業危機而加深的農業危機

  這種工業的發展立即就會中斷,因為饑荒將奪去它的唯壹銷售市場——國內市場。沙皇將會看到,把俄國變為壹個不依賴於外國的自給自足的國家是意味著什麼;他將面臨因工業危機而加深的農業危機。

  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1年9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8月第1版,第147頁。

  

  (四)財政危機

  財政危機達到了尖銳的程度,只有現今在紐約和倫敦所感覺到的商業危機才能與之相比

  最後,財政危機達到了尖銳的程度,只有現今在紐約和倫敦所感覺到的商業危機才能與之相比。可惜我甚至連象商人先生們那樣宣布自己破產的可能性都沒有。波拿巴先生在冒險舉行政變時就處於類似的境地。

  馬克思:《致斐迪南·拉薩爾》(1852年2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第1版,第496頁。

  醞釀壹次可怕的財政危機

  壹直靠借債過活的波拿巴認為,保證法國黃金時代到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到處建立信貸機構而且盡可能使壹切階級都能享用。他的活動有兩個好的方面:醞釀壹次可怕的財政危機,並表明蒲魯東的信貸詭計壹旦從理論幻想的領域轉入實際運用的範圍,會導致什麼後果,也就是導致從羅的時代以來沒有聽說過的投機風潮。

  馬克思:《致阿·克路斯》(1852年12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第1版,第568頁。

  雖然利益攸關的各方或許不會馬上感覺到這種打擊,但它到壹定的時候會實實在在地起作用,並且使我們前面預言過的普遍的金融危機尖銳化和長期化

  不錯,中國人不大可能戒吸鴉片,就像德國人不可能戒吸煙草壹樣。可是大家都知道,新皇帝[4]頗有意在中國本土種植罌粟和煉制鴉片,顯然,這將使印度的鴉片生產、印度的收入以及印度斯坦的商業資源同時受到致命的打擊。雖然利益攸關的各方或許不會馬上感覺到這種打擊,但它到壹定的時候會實實在在地起作用,並且使我們前面預言過的普遍的金融危機尖銳化和長期化。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13頁。

  拿破侖對金融市場的幹預,正如他對盧瓦爾河水災區的幹預,其效果大致相同

  在這壹片混亂當中,法國偉大的魔法師拿破侖第三煉好了自己的萬應靈丹。他禁止報刊談論財政危機;通過自己的憲兵向銀錢商暗示:最好撕掉櫥窗裏貼水收購白銀的廣告,並於10月7日在自己的“通報”上登載了壹個以他自己的財政大臣的名義寫給他本人的報告,報告中肯定說,壹切都很好,只是公眾對事情作了不正確的估計。

  ……同樣不幸的是,目前,法國人積存的貴金屬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關於法蘭西銀行有可能停止支付硬幣的風聲壹天比壹天傳播得廣。拿破侖對金融市場的幹預,正如他對盧瓦爾河水災區的幹預,其效果大致相同[5]。

  馬克思:《歐洲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1856年10月1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第65頁。

  當1846年奧地利的財政第壹次沒有赤字的時候,俄國通過克拉科夫事件使奧地利又陷入極可怕的財政困難之中

  當1846年奧地利的財政第壹次沒有赤字的時候,俄國通過克拉科夫事件[6]使奧地利又陷入極可怕的財政困難之中。當奧地利人1858看來在某種程度上整頓了自己的財政並宣布銀行恢復現金結算時,波拿巴立即被推上舞臺,於是奧地利的財政又陷入和1848年同樣的境地[7]。

  馬克思:《致恩格斯》(1859年3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392頁。

  印度財政危機對英國本國市場的影響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印度財政危機對英國本國市場的影響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首先,在通常從墨西哥輸入的白銀由於那裏發生嚴重騷動[8]而不能運到的時期,由政府撥運出了壹批白銀,再加上根據商業結算撥運出的大量白銀,結果自然使得銀錠的價格上漲。

  馬克思:《印度財政狀況的嚴重混亂》(1859年4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第328頁。

  印度財政的總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印度的財政混亂應看做是印度起義的實際的結果[9]。看來,印度財政的總崩潰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向那些直到現在壹直是英國的最可靠的擁護者的階級征稅。但即使這樣做,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約翰牛現在必須每年在印度支付四百至五百萬英鎊現金,以保持這架機器的轉動,並通過這個美好的迂回途徑,使自己的國債重新相應累進地增加。毫無疑問,為了給曼徹斯特棉織品保住印度市場,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

  馬克思:《致恩格斯》(1859年4月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1版,第397頁。

  有法國的財政、商業和農業的危機,有英國的工業危機,有缺棉問題,有美國問題

  吸引著全國註意的,有法國的財政、商業和農業的危機,有英國的工業危機,有缺棉問題,有美國問題。

  此間有資格人士壹直都清醒地認為:法蘭西銀行同拉芒什海峽兩岸幾家大銀行所做的空頭票據的生意,僅僅是極其無力的壹種緩和手段。用這種辦法所能得到的和已經得到的壹切,只是暫時減少了向英國的黃金外流。

  馬克思:《經濟短評》(1861年11月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377頁。

  欺詐性的財政制度要變成通常的財政制度,只有消滅作為普遍管理手段的營私舞弊

  對歐洲來說,最重要的問題無疑就是:帝國的財政制度能否變成憲制的財政制度,像路易·波拿巴和富爾德在通信中對此提供了所謂希望那樣?在目前情況下,問題不在於個別人的念頭壹轉,而在於復辟的帝國的經濟生存條件。欺詐性的財政制度要變成通常的財政制度,只有消滅作為普遍管理手段的營私舞弊,把陸軍和海軍人數削減到和平時期的水平,從而使現時的政府放棄模仿拿破侖,最後,還必須完全放棄壹直實行到今天的那種開展大規模國家建設及其他公共工程以便使壹部分資產階級和城市無產階級依附於現政府的計劃。

  馬克思:《法國的財政狀況》(1861年11月1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1版,第398—399頁。

  財政崩潰的局面加速到來了

  結果,財政崩潰的局面加速到來了。早在戰爭以前,國家就陷於破產的境地。俄國大金融財團由於廣泛參與了1871—1873年時期的騙人的投機勾當,使國家陷於財政危機。這壹危機於1874年在維也納和柏林爆發,並且長期地破壞了俄國的工業和商業。

  恩格斯:《德國、法國、美國和俄國的工人運動》(1878年1月1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2版,第150頁。

  (五)貨幣危機

  貨幣危機首先在於:壹切Vermgen[資產]同交換手段相比,突然貶值而喪失了勝過貨幣的Vermgen[能力]

  貨幣危機首先在於:壹切Vermgen[資產]同交換手段相比,突然貶值而喪失了勝過貨幣的Vermgen[能力]。危機的發生,正是在人們已不能再用自己的“資產”而必須用貨幣支付的時候。這種危機又不是像那些根據自身的個人需要來判斷危機的小資產者所想像的那樣,是由於貨幣不足而發生的,而是由於作為普通商品和“通用的流通的財產”的貨幣同壹下子不能成為通用財產的所有其他特種商品之間的特殊差別表面化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誌意識形態》(1845—1846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1版,第462—463頁。

  這就是世界市場危機中稱作貨幣危機的特殊時刻貨幣作為財富的這樣的唯壹存在,不是像貨幣主義所設想的那樣只是表現在壹切物質財富在觀念上貶值或喪失價值,而是表現在壹切物質財富在實際上貶值或喪失價值。這就是世界市場危機中稱作貨幣危機的特殊時刻。人們在這種時刻當作唯壹財富渴求的“至善”[Summum bonum]就是貨幣,就是現金,而其他壹切商品,正因為它們是使用價值,就在現金旁邊表現為無用之物,表現為廢物、玩具,或者就像我們的馬丁·路德博士所說的,是供奢侈和大吃大喝的東西[10]。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541頁。

  在危機時期,商品和它的價值形態(貨幣)之間的對立發展成絕對矛盾

  在危機時期,商品和它的價值形態(貨幣)之間的對立發展成絕對矛盾。因此,貨幣的表現形式在這裏也是無關緊要的。不管是用金支付,還是用銀行券這樣的信用貨幣支付,貨幣荒都是壹樣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2頁。

  這種危機的運動中心是貨幣資本

  本文所談的貨幣危機是任何普遍的生產危機和商業危機的壹個特殊階段,應同那種也稱為貨幣危機的特殊危機區分開來。後壹種貨幣危機可以單獨產生,只是對工業和商業發生反作用。這種危機的運動中心是貨幣資本,因此它的直接範圍是銀行、交易所和金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3版上加的註(1867年9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2頁。

  如果說英國所經歷的壹次嚴重的工商業危機並沒有在倫敦引起金融上的徹底破產,那末這種例外現象只能用法國貨幣大量流入來解釋如果說英國所經歷的壹次嚴重的工商業危機並沒有在倫敦引起金融上的徹底破產,那末這種例外現象只能用法國貨幣大量流入來解釋。現在連英國那些墨守成規的人也看到並且承認這壹點。

  馬克思:《致尼·弗·丹尼爾遜》(1881年2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1年6月第1版,第150頁。

  貨幣資本過剩是能夠發生的

  由此可見,貨幣資本過剩是能夠發生的,並且這不僅是指貨幣資本的供給大於需求;這種過剩始終只是相對的過剩,例如在危機結束後開始壹個新周期的“憂郁時期”內發生的過剩,就是這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7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14頁。

  在貨幣市場上作為危機表現出來的,實際上不過是表現生產過程和再生產過程本身的失常

  危機壹旦在英國爆發,就可以看到沒有賣出去的棉紡織品堆積在印度(就是商品資本沒有轉化為貨幣資本,從這方面說,也就是生產過剩);另壹方面,在英國,不僅堆積著沒有賣出去的印度產品的存貨,而且大部分已經賣出、已經消費的存貨還絲毫沒有得到貸款。因此,在貨幣市場上作為危機表現出來的,實際上不過是表現生產過程和再生產過程本身的失常。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5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52頁。

  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

  在再生產過程的全部聯系都是以信用為基礎的生產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現金支付才有效,危機顯然就會發生,對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會出現。所以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於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票多數是代表現實買賣的,而這種現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壹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55頁。

  在信用收縮或完全停止的緊迫時期,貨幣會突然作為唯壹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價值存在,絕對地同商品相對立

  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同商品相對立,或者說,交換價值必須在貨幣上取得獨立形式,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而這所以可能,只是因為某種特定的商品成了這樣的材料,所有其他商品都用它的價值來衡量,它也因此成了壹般的商品,成了壹種同壹切其他商品相對立的真正意義上的商品。這壹點必然會在兩方面顯示出來;而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更是這樣,在那裏,貨幣在很大程度上壹方面為信用經營所代替,另壹方面為信用貨幣所代替。[第壹,]在信用收縮或完全停止的緊迫時期,貨幣會突然作為唯壹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價值存在,絕對地同商品相對立。因此,商品會全面跌價,並且難於甚至不可能轉化為貨幣,就是說,難於甚至不可能轉化為它們自己的純粹幻想的形式。但是,第二,信用貨幣本身只有在它的名義價值額上絕對代表現實貨幣時,才是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58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4:17 , Processed in 0.02198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