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隐秘战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论“后冷战马克思主义左派” [复制链接]

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7:02:46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思考,是可以引起很好的兴趣的,它事关马列毛主义在人们中间的传播。

问题的核心也仍然在于文中所说的“奢侈品属性”。个人认为,一个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习得掌握的难度越高,也就会越容易导致以下两种情况发生:

1.这样的知识只能掌握在部分从事该方面研究的知识分子精英手中,成为教条主义。
2.由于普通人习得的困难,这样的知识将会划定圈子范围,成为宗派主义。除此之外,也很有可能成为小资产阶级范畴的亚文化。

从以上角度来看,革除“学院派”、“亲帝左派”、“修正主义者”与“教条主义者”对马列毛主义的垄断与扭曲。反而在于使马列毛主义和具体的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传播与习得的成本,打破知识分子对马列毛主义的垄断。一个立场站在广大劳动群众这一边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不应该是“奢侈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沙发
发表于 2023-6-29 23:27:38 |显示全部楼层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6-29 19:41
欢迎各位网友就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在资本主义正常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是否必然是“奢侈”的?怎样使 ...

这样的问题抛出是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我们可以分别来讨论这个议题下的各个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不必然是“奢侈”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本身,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唯物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应当是这三者综合之后的延伸。无论是从哲学的维度,还是从经济、史观和政治的维度,了解马克思主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若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那还需要更加深刻的知识条件。正是因为这样的知识门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奢侈性”——因为对于一般劳动群众而言,是没有条件和精力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大体上,作为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才能够对这样的学说体系了解并掌握,于是造成了知识分子对马列毛主义的垄断。

但是,在以上门槛的条件下,广大劳动群众并非就对马克思主义“绝缘”了。尽管马克思主义诸学说枝繁叶茂,在普通人看来也许会有些“眼花缭乱”,或者说与自己的距离过于“遥远”,然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本身。比较片面地说,是一种人本主义。从“人”本身的这个议题,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诸多规律,可以和人自身结合,并且是和具体的人结合。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抛出一个论点来:

马克思主义诸学说本身,无论是从哲学、经济、史观还是政治的范畴,仍然是为人自身服务的——进一步地说,是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进而为全人类服务的。只不过,在这里的人是抽象的人,而非具体的人。它们需要研究的是社会的诸多一般规律,因此必须要以抽象的形式排斥人之具体。
这样的排斥,并不能作道德或者价值上的指责,它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若不经过对具体的排斥,是得不到抽象的规律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造成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垄断,它在知识层面本身,就反映为诸多教条主义倾向乃至于宗派主义倾向;它在政治上的反映,就是朝着权威主义倾向运动,人被视为实现某种伟大理想的工具,而非人本身(过去的历史就不谈了,在新世纪以来,这种倾向也表现在一些左派分子在工人运动中所展现的那种“工人的领导者”、“社会活动家”自居的态度上,他们并不关注具体的人,而只是在享受马克思主义给予他们的“神性光辉”,而参与到这些运动的普通劳动者,只不过是他们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而已)。
然而,必须仍然要强调的是,尽管对具体的人的排斥,造成了很多悲剧性的后果,并且造成了现在左派的诸多分裂乃至于变质,但是这仍然是整个运动过程所必须的一环。没有这样抽象对具体的人排斥,马克思主义也就只能流于表面,无法归纳出更深刻的规律。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抽象之象牙塔中,它始终要回归于具体的人。否则,若一味地排斥具体的人,那么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只能是唯心主义宗教的唯物变体——因为宗教正是用抽象的神来排斥具体的人的,一切皆要以神的律令为是,人在其中仅仅只是实现神的符号,因此,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教条主义者在不断重复念经、炫耀自己的知识,打击群众的积极性,藐视群众的力量,在政治倾向上则向权威屈膝。仅仅停留在抽象环节而不向具体的人作回归,就是这样表现。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各路教条主义者、宗派主义者、亲“帝”左派、“学院派”,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面貌,如同唯心主义宗教最终被人类社会的发展抛弃一样,他们也最终会自绝于人民。
而这样的回归,就反映了整个认识-实践过程中的一次辩证运动的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反映的恰恰就是一个认识-实践之辩证运动本身。于是在经由前面抽象之历程的洗礼,我们可以回归到具体的人身上去。

马克思主义既然从人类本身出发,反映了整个社会运动的一般客观规律,那么其实对于每个具体的人而言,都是可以从自身有限的生产生活范畴中,看到这样或那样、浅显或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规律的。因此,它并非完全隔绝于具体的人,而是在具体的人所处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反映自身。这就一定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并非奢侈的,而是易得的,甚至说是可以“白白得到的”。但是,持有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左派知识分子,受到理论抽象性造成的惯性,往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侧重于宏大叙事(乃至于流派纷争),而轻视了普通人的具体生活,这就造成了两者的割裂。因此,在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并非“奢侈”且必须要和具体的人结合(它不能是“奢侈”的,否则它要死)的情况下,我们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二 与具体的人结合

我们可以从经验的角度分析,一个具体的个人对思潮的接纳与否,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1.有条件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思潮;
2.自身有动机了解、研究并接受这个思潮。
前者是客观条件,后者是主观条件。我们可以先从客观条件进行讨论。对客观条件进一步作分析,得到这个条件的诸构成要素:
1-1.统治阶级所垄断的意识形态再生产
在这里,是统治阶级通过教育、国家机器媒体宣传、社会文化营造等手段形成的主流思潮。
1-2.小资产阶级所垄断的社会亚文化思潮
在这里,是小资产阶级通过舆论空间控制的社会思潮。一方面,它会反映社会的基本面貌(如生活、娱乐、兴趣爱好、人文思想等话题);另一方面,它从属于资产阶级对意识形态范畴的统治,通过诸多思想形态,分割、愚弄、支配广大劳动群众与小资产阶级本身(例如“奋斗精神”、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乃至于各种性别对立思潮等)。小资产阶级有时候也会通过一些与主流思潮相抵触的思潮来为自身(有时候也包括更广大的劳动者)争取优势(例如躺平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但总体上服从于统治阶级。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左派的主要活跃领域正是在这里,它曾经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现在看来可能也是走到了这个过程的末期(我们之前所讨论过的佐伊话题,就是这样的反映)。
由于在这个地方,总体上仍然是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控制的,这就导致了持有马克思主义的左派,在这里进展仍然是不太顺利的。在这个范畴中,小资产阶级左派有如下的走向:
(1)向权威屈膝,要么倒向亲“帝”派,要么倒向自由派;
(2)自身陷入虚无主义,暂时或者“永久”退出马克思主义思潮范畴。
(3)将马克思主义思潮凝结成亚文化小圈子思潮形态,它的一方面表现是对理论知识尚未深入掌握者的各种“共趣”行为,另一方面的表现则是对理论知识较为深入掌握者的宗派主义化、精英主义化,结成各种小圈子小团体。以上两个方面无论是哪个,都并不能真正和广大劳动群众结合,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倒不如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符号的兴趣聚落,与一般的兴趣爱好聚落(例如游戏、体育运动乃至于饭圈)的行为无差。
1-3.劳动群众现实中的关系产生、交流和传播的思潮
在这里,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无法触及的地方,不过也是小资产阶级舆论可以影响到的地方。它依赖于具体的人与具体的人之间具体的交流形成。在目前,它还不能直接反映为社会思潮现象,但是对社会思潮现象的产生,是可以有间接却又关键的作用的。
例如“躺平”思潮,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如此,我觉得努力干活没有用,我跟别人说这样一件事,对方同样认同,那么也就开始一起摸鱼。又如自杀潮,我觉得生活实在痛苦艰难,因此我结束自己的生命,别人看到,若有相同的感受,那么也可以通过自尽了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了一些相互约定一起自杀的情况发生。
而考察左派思潮本身的传递,尽管在之前,左派思潮往往都是在小资产阶级亚文化圈子中进行的。但是真正有效率、乃至于可以产生质变的过程,恐怕还是在私底下的接触中进行的(这样的接触,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但是主要是具体而真实的,而非小资产阶级舆论空间那种抽象而虚幻的)。例如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同志,约定线下见个面,双方不仅在这个过程中交流的信息,造成了思潮的传递,同时其实也诞生了人与人之间具体的关系。

对以上对客观条件的分析进行归纳,能够很简单地得到以下结论:
(1)马克思主义思潮可以并且必须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播。这样的传播既是能够为广大劳动群众所得的,同时也是坚实的,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管制镇压是较少的。
(2)马克思主义思潮可以但是并不必须在小资产阶级舆论空间中传播,在这个范畴中,左派是弱势的,并且非常容易被统治阶级所镇压的。只有等到一定社会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潮才能在这个范畴中取得一定的传播(请宽恕我容我有些冒犯地说,这会导致一些人成为机会主义者或者祈请于漠然的“历史的必然”)。

在对客观条件作了分析之后,我们接着讨论主观条件。

一个具体的人,自身到底要如何才能有动机去接触并接纳某个思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自身对这方面有兴趣爱好;
(2)这个思潮与自己的生活与生产范畴的相关性。
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小资产阶级左派,当然是对历史、理想和改变现实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才有方面(1)接触并接纳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每个人都对此方面有所兴趣,因此,如果要在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那么必须要切合方面(2),这个方面对于所有劳动群众而言,应当具有最大程度的普适意义。
不过,很多马克思主义者一旦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潮,一张口就是诸多宏大叙事、远大理想、A主义B主义C主义,这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抽象理论的惯性,它并不会真正切合到具体的人身上。因此往往造成了群众对此方面并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正常发展”时期。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与认识,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左派要在面对具体的人的时候,将自己的视角转换过来——从实现远大的理想,转换到建立具体的人(对方)本身。这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我们就不要抱着一种“传教士”或者“革命家”的心态去和具体的人打交道,而是以“兄弟朋友”的心态去和广大群众中诸多具体的人去打交道。倾听他们的诉求,理解他们的难处,从而为他们建立认识世界的观点(而不是为了建立自己而炫耀自己的知识)。这其实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并且是相当直接且具体的服务。
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范畴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服务机会提供给马列毛主义者,例如工人讨论工资问题,就可以以劳动再生产兼以贫富差距的观点讨论;例如农民讨论种地收入,也可以通过工农剪刀差的观点讨论。在和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情况中,马克思主义可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创造力,毕竟既然作为一个对社会一般规律的描述系统,那么理论上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最终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
但是,在这种交流情况下,并不需要执着于“马克思主义”这个符号,而是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中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输出。因为很多人都会对吊书袋有抵触心理,所以需要读一读这方面交流中的“空气”。观点的传递,也可以是非系统化、零零散散的,并不需要按头让人学习全部理论。只要对方感受到了与自己具体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那么终会有一天,他能够产生真正的自觉,并且开始主动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只有拥有这种主动性的自觉,才能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

这样的历程,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左派而言,可能是非常“漫长”的(但是我相信,不会太漫长)并且是默默无闻的,并且需要对具体的人付出相当的耐心与宽容、理解。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将会成为左派本身自我革命的一个环节,因为终于通过对和具体的人打交道,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回归。

综合以上主客观条件,于是可以得到结论:

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都是必须且利于和具体的人结合的。如何与具体的人结合,其实也就在这样对条件的分析中阐明了。这样的结合,可能不会是轰轰烈烈的,但一定会是有着深刻影响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抽象取得了向具体的回归,持有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左派本身,也将走向一个自我革命。其实我们的《人工智能:金水灵事录》的相关文章,就是从认识论上说的这样一个事情。虽然这里有点打广告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外部性条件,也就是之前我们讨论过的小资产阶级命运的问题。小资产阶级的下沉,会有利于这样的进程。对于左派而言,其实也就是要融入到劳动群众乃至于工人阶级本身去了。这会是很痛苦的路,但也许是必须要走的路。

那么,这样的结论其实也就回答了远航一号同志在这段话中的第三、第四个问题。由劳动群众直接掌握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垄断将无意义,这个过程依赖于和具体的人结合。而马克思主义与广大劳动群众的普遍结合,可能就是依赖于这样化整为零、默默无闻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供参考、讨论和批判。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23-6-30 04:56:48 |显示全部楼层
报与桃花一处开 发表于 2023-6-30 00:42
社会劳动时间还是太长了。需要压缩到一定程度,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分子得垄断就将越来越没有意 ...

没错,要给劳动者以更多的闲暇时间。只有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人们才有条件关注到社会公共事务,并且可以从中接触和接纳马克思主义,从中最终瓦解知识分子对知识与思潮的垄断,乃至于瓦解对社会公共事务讨论和管理的垄断。

但是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会大发慈悲地主动降低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的降低,主要还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在这一篇讨论的语境下,降低社会劳动时间反而是要去实现的目的,而非当前情况下可用的手段。这一个逻辑关系,理应被明确。否则就有可能会陷入下列漠然的“历史的必然”的循环论证中:

第一步,造成革命运动,需要马克思主义和广大劳动群众结合;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和广大劳动群众结合,需要降低社会劳动时间;
第三步,降低社会劳动时间,需要革命运动完成。

最终的逻辑简并就是:
第一步,造成革命运动,需要马克思主义和广大劳动群众结合;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结合,需要造成革命运动。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问题就在于,在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决定性地降低社会劳动时间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样的视角下,最终也就只能寄希望与特定的机遇,或者祈请于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对于对当前现实的改造而言,很难说的上有什么作用。
那么通过这样的讨论,情况就已经很清楚,就是需要具体的人自身去在每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了。与具体的人打交道,去建立具体的人自身。这个事情,会和与抽象的思想打交道同等重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1 01:39 , Processed in 0.040140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