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93|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嘉图真的是理工科出身的吗?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02:25: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嘉图在之前的帖子里面,提到了共产主义必须建立在以下的生产关系之上:

http://redchinac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79&extra=page%3D1&page=1
1.蔬菜工厂,蔬菜种植楼,全自动化,生长周期极大缩小,你可以去查,以后,可以在社区周围建设这种。(国企)
2.人工制造淀粉工厂。(国企)
3.核聚变装置(国企在做)
4.人工智能。
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600km/h(国企)
6.载人登月,月球采矿(国企)


我评价是李嘉图非常对不起他的理工科出身,因为从经济计算的角度来看,这些技术都是劣质的,低效的,甚至是降低生产力而不是发展生产力。真正的技术他根本看不到。我下面进行一一评论

1.蔬菜工厂,蔬菜种植楼,全自动化,生长周期极大缩小,你可以去查,以后,可以在社区周围建设这种。(国企)

蔬菜工厂的本质是通过在一块土地上集中大量的资本,从而极大的提高土地生产率。但是问题是,种植楼的成本极大。假设通过种植楼、二氧化碳气肥等等将作物的产量提高了十倍,那么,也必须是土地生产率本来就已经很高的作物才能使用这个技术。举个例子,水果蔬菜是亩产万斤的,变成亩产十万斤,那巨额的资本投入就能回本。但是粮食亩产千斤就差不多了,所以说就不能回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蔬菜工厂,但是粮食却从来不种在青春版蔬菜工厂——大棚的原因。

但是问题来了,当前中国农业的主要瓶颈,是没有土地种植蔬菜水果了吗?当然不是!蔬菜水果本来就是亩产万斤型的,占用的土地本来就不多。让一个本来就很土地集约的部门更加土地集约,这不是鸡肋吗?中国真正的问题,是缺乏土地生产率很低的粮食,特别是蛋白质的来源大豆。而这恰好是蔬菜工厂根本不能解决的。

要让蔬菜工厂应用化,唯一的途径是让资本成本极大的降低。也就是说,建造大棚、建造蔬菜大楼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但是这就是建筑业的技术而不是蔬菜工厂的技术了,涉及的将是土木工程和自动化而不是农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7 02:27: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980135117 于 2023-12-17 02:55 编辑

2.人工制造淀粉工厂。(国企)


我不打算评论,我只是引用王孟源的说法:
这项技术是否有用,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如果人类对每克十万美元的淀粉有足够需求的话,可以算是极为重要的技术突破。既然淀粉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养分之一,要引发这样的需求,也很简单,中科院只要先把地球上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微生物全部消灭就行了;我们对中科院的后续配套突破(无药可救的植物病毒?)翘首以待。

这种异常容易,而欧美先进国家在发明现代化工之后百多年却都始终没有认真尝试的技术方向,其实极度难找。毕竟稍稍投入,就可以在全国大肆宣扬,提升中科院的政治地位和公款收入,这样的投资报酬率就算不是史无前例,至少也是独步天下。这个层次的智慧,我自己绝对望尘莫及;而中国科研学术管理之鹤立鸡群,也又多了一个例证。

好吧,我想你不像是学理工的,所以中科院这个假突破有多少漏洞,你大概无法自行体会。这些假未来科技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偏偏普罗大众太笨,明明什么都不懂也敢胡乱站队,污染公共论坛(博客的读者当然不在其内,否则早就被踢出门外);说实话原本就吃力不讨好,遇到中国网络上那些拿科幻小说当成教科书的无知愚蠢群众,更加是自找苦吃,难怪现在就剩我一个人坚持。其实我很累了,所以早先只说了几句反讽。

这里我为你解释清楚一次:植物光合作用本身的转换效率的确是很低的(略高于1%),所以过去十几年大家开始关心碳排放之后,就有很多欧美的实验室搞出直接用阳光来把CO2转换成甲烷;中科院这次宣称称比光合作用效率高几倍,对稍有这方面知识的人都知道是不足为奇,因为早就有号称效率高出20倍的过程,而且用的是免费又清洁的阳光(批注:光伏)。中科院可用的是传统能源,所以应该把发电时的碳排放加入考虑,这么一来,它反而是做得越多,CO2排放越多。当然中科院的最终成果是淀粉,而不是甲烷,但是有机分子之间的转换是老技术了,这部分完全不是重点。

即使我们假设下下下下下下一代的技术可以改成用阳光,而且达到20%的转换效率,农业是不是即将被取代了呢?你记得我讨论NIF做公关,宣称激光聚变的产耗比超过1,但那是对分子分母都动了手脚,实际上还差8个数量级吗?这里是完全一样的道理。这些学术骗子第一步,就是先忽略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谈能量、不谈熵;别忘了,植物是直接吸收一般大气,其中只有0.04%是CO2,所以它效率低,其实包含了将CO2浓缩所必须克服的熵差异;而这些骗资金的论文都假装把大气中的CO2浓缩2500倍是无需代价的。事实上光是CO2浓缩集中这一步,人工技术就比光合作用贵了百倍左右。

作物(例如玉米或苹果)的光合作用不只是自带CO2浓缩机,它也自动提纯生产出的淀粉,再自动包装成颗粒,而且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净污染可以做到接近零(因为碳固定),所需的资金投入很低(考虑农地对比高科技工厂的单位价格,差异至少是6个数量级),成果更自动是食品级的纯度,还外加一些调味的分子,增加产品的价值,至于规模化生产,几千万吨都不成问题。生化实验室刚好相反,所需的资金极高,浓缩、处理、包装全都要另外建生产线,而且化学污染的危险很大(你愿意几公斤、几公斤地吃实验室从无机分子合成出来的有机物吗?)。当然只要愿意扔钱,这些问题都可能解决,但是每一步都把费用以倍数提高;我的估计是即使批量生产,也会比玉米淀粉贵至少8个数量级,所以每克大约十万美元。中科院如果不同意,我非常欢迎他们把价格估算写在论文里,让大家进一步讨论;但是实际上他们对这些关键议题都是故意回避的,指望他们谈经济性,和接到诈骗电话时问骗徒的身份证号一样,是不可能得到诚实的回答的。


https://wmyblog.site/html/155306037.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23-12-17 02:34: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980135117 于 2023-12-17 02:36 编辑

3.核聚变装置(国企在做)


这里的问题是一样的,在成本计算上毫无道德。一个商品的生产成本,不仅仅包括物料的价格,例如火电厂的煤炭或者核裂变的铀,更重要的是资本的成本。核裂变本身难以替代火电厂,正是因为核裂变的资本成本要比煤炭和天然气电厂高出至少三倍。而核聚变就算成了,不管是托卡马克还是激光点火,甚至是氢弹地下爆炸,资本成本相比于核裂变都只会更高而不是更低。

此外,就算按照核聚变的“只有物料成本才是成本”的逻辑,那风力和太阳能显然成本就是零了。

风力和太阳能有一个问题是间歇性,所以说需要储能设施。但是实际上风力和太阳能只要和化工相结合,就基本不需要储能了。因为电解水的成本有百分之80都是电力,设备折旧的占比很少。所以说配置电解水装置,在风力和光伏发电较少的时候停机就没什么折旧损失,而在发电较多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几乎免费的能源来生产氢气。而只要氢气够多,煤炭为载体的化工——注意是化工而不是燃料——就会比石油化工节省和绿色的多。

这一步的可再生能源和化工的结合,目前只有中石油在新疆有一个绿氢项目。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够便宜。但是随着技术进一步迭代,可再生能源成本在2030年左右再下降一半是几乎必然的的。这种能直接把石油打进历史垃圾堆的技术,才是真正的能源革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23-12-17 02:45:08 |只看该作者
6.载人登月,月球采矿(国企)


这又是不懂地球目前的资源储量的胡诌。目前地球上开采的铁矿例如说,品位基本上都是百分之50以上。你只要知道三氧化二铁的分子式然后懂初中水平的分子量的计算,你就能知道这种品位的铁矿基本上就是三氧化二铁的纯净物。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铁矿能直接扔进高炉的原因。那么,既然连这种品位的铁矿都如此之多,那品位更低的呢?

说白了就是,月球有什么资源是地球没有的?有什么资源是比地球更优质的?可能唯一的就是能源也就是阳光辐射。氦三是比氘核聚变的要求还要高一个数量级的难度的核聚变,要实现就不是永远50年而是永远500年的问题了。

硬要说月球有什么用处,那就是如果例如说地球的人口突破了一千亿,那显然地球上没有足够的耕地,那就必须跑到太空去建立居住站了。这时候缺乏大气的月球就很适合作为一个材料的开采地。但是我需要补充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技术也不是月球开采,而是自动化模块。这个逻辑跟第一条,也就是蔬菜工厂不能种粮食是一致的。

蔬菜工厂种粮食成本极高,但是到了太空,这就是唯一一种农业的办法了。考虑到恩格尔系数,这意思就是绝大部分的太空居民要么饿死,要么只能吃蚯蚓干。所以说建立自动化模块就是必要的技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23-12-17 02:47:08 |只看该作者
4.人工智能。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600km/h(国企)

李嘉图的六个技术图景,只有第四第五个是相对比较可行的。第四个确实是目前技术进步的核心。至于第五个,铁路上升到600公里每小时是很重要,但是怎么依靠高温超导?我非常好奇这里面的技术和成本计算的方式。不过不管怎么说,第四第五个至少理论上还有实现的可能性。





点评

施密特振荡电路  个人认为人工智能没这么大的本事,只能算个厉害的应用辅助。至于第五个,还是一样:没有能源、材料、电子硬件和基础理论的突破,都是空喊口号  发表于 2023-12-17 09:43:18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3-12-17 02:51: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2-17 03:23 编辑

如果我要做一个总结的话,我实在是想不通李嘉图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为什么看待技术居然远不如我一个外人。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就是我思考问题是站在国家战略和整个经济体的角度,所以我一眼就看出不同技术的可能的使用价值。但是李嘉图反而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我建议李嘉图去读一读王孟源对科技的看法。下面是两个我认为很重要的文章:

https://www.guancha.cn/wangmengyuan/2021_01_18_578244.shtml
王孟源:中国要崛起,基础科研需要“讲实话”


https://wmyblog.site/html/180084901.html
【经济】【学术管理】金融史观(三)政策建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23-12-17 02:57:54 |只看该作者
说到王孟源我又想吐槽了。这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中国很多工业党、兔友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和资本家都会经常看他的博客。李嘉图居然不知道他的观点?难道我比李嘉图还爱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12-17 09:01:29 |只看该作者
一想到中资大豆卖国就很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9#
发表于 2023-12-17 09:31:44 |只看该作者
李嘉图不明白现在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桎梏,如果还要继续下去,就算核聚变能在现在出来也是进一步冲击生产关系,促使改革、革命的到来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23-12-17 09:58:58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是说了蔬菜大楼?我说粮食了嘛?我说水稻,小麦了嘛?你别污蔑我好不好。再说了,蔬菜大陆更大的技术特点是生长周期缩短,这对育种,新品种培育都是有极大生产力的提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23:11 , Processed in 0.032182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