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学校和一些个人经历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5:19:52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980135117 于 2024-2-19 15:20 编辑

我看到隐秘战线网友的帖子,感触确实有点多,也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这里也就给大家大概的提一下吧。



隐秘战线网友提到了19年香港暴乱,不知道当时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我的时间线早一点,我高三毕业的时候刚好是19年,所以说我恰好也是错过了这个时间点。不过顺便讲一下我这六年的中学生涯是咋样的,然后为什么我变成极端”左翼了。



我初中当时13-16年。我初中的时间安排可以说是半衡水的,寄宿制、六点半上课、九点半下课、一小时内洗漱熄灯、每周都要周考,除了没有把周末占了、假期最多补半个月的课,确实和现在衡水模式相差不多了。不过我当时是一个顶级做题家。简单地说就是从来没有努力学习过,然后总是考试能班里前三。然后晚上三个小时的晚自习有时候做完当天作业用不完,我就会猜周末的作业然后顺便写了。语文的话一般来说总是每周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读书笔记。然后有一次我就阴差阳错,不知道哪里拿了一本资本论过来看。当时好像几个月就直接从商品看到利润平均化了,然后这对我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第一卷的机器与大工业这一章。这一章的内容大家都可以自己去看,总而言之,它打破了我对技术进步的社会影响的刻板印象。我之前,当然也是由于学校的影响,认为,技术进步就是“低技能的人被淘汰,高技能的人才能生存”,但是第一卷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工业革命的整个技术进步,实际上就是用资本来代替劳动包含的技术;就是把各种所谓的复杂的技能拆解、分析,然后用机械机构来代替,或者变成简单的操作用非熟练工操作,“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男工”;而在这一章的最后,马克思又提这种技术是革命性的,原文如下:



大工业又通过它的灾难本身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并且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工艺学校和农业学校是这种变革过程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一个要素;职业学校是另一个要素,在这种学校里,工人的子女受到一些有关工艺和各种生产工具的实际操作的教育。如果说,工厂法作为从资本那里争取来的最初的微小让步,只是把初等教育同工厂劳动结合起来,那末毫无疑问,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的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同样毫无疑问,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人的经济关系,是同这种变革酵母及其目的——消灭旧分工——直接矛盾的。但是,一种历史生产形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瓦解和改造的唯一的历史道路。鞋匠,管你自己的事吧!”——手工业智慧的这一顶峰,在钟表匠瓦特发明蒸汽机,理发师阿克莱发明经线织机,宝石工人富尔顿发明轮船以来,已成为一种可怕的愚蠢了。



这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惊人的影响,简而言之,这一段落说白了就是论证如此的事情,即要技术进步、要生产力进步,必须发展大工业,而大工业的发展,靠的是替代技能、消灭分工,使人与人变得平等起来。这就是我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最原始的认知。只有让人平等起来,才能发展生产力,而一个强大生产力的制度,必然就像十九世纪的欧美列强那样横扫整个地球。简而言之,共产主义就是好,而且必然成功。也正是那时候开始,我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



然后我直接回头一看学校学习的东西。用现在的网络流行用语,叫做一眼丁真,鉴定为无用做题垃圾。我当时第一特别讨厌语文,第二特别讨厌数学。因为中学语文嘛,多半不是民国大师,就是怀念古代的贤良孝悌,充满着封建残余的气息;而数学则是我丝毫看不出这对现实有什么用处,感觉就是人为制造阶级差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稍微好一点,因为我觉得起码还和现实有点关系,但是我又觉得这仅仅是毕竟是关于生产的,不是关于社会结构的。然后到了初三的时候,我来了一次小爆发



初三毕业的时候,当时本来学校是给政策的,就是如果能考得好,直接直升(直升是五月份,比中考早一个月;比例大概会是一小半,可能全年级百分之3040),然后最后的一个月可以留在学校,然后天天放电影看。我当时就乐坏了,毕竟能和同学呆一起,还能愉快玩耍,这种机会说实话是不多的——你放假在家不好联系整天宅着玩游戏也无聊对不对。但是我成绩太好了,不仅仅直升了,还能去高中部实验班,政策就不一样了。这一个月的放松时间没了,还得搞一个“培优训练”,这一个月直接关起来上午学高一数学下午学高一物理。我直接绷不住了,回头就找自己家人说,我受不了这傻逼教育制度了,我还是听你们的话去国际学校好了。至于这个路线合不合适我——说实话,大家都是中资这教育制度出来的,顶级做题家那种傲气大家都明白——我直接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能力在这里怎么都可以闯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3#
发表于 2024-2-28 10:14:55 |只看该作者
sxm 发表于 2024-2-26 19:32
为何留学到最后能留在当地的并不多呢?

你问倒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4-2-26 19:32:55 |只看该作者
980135117 发表于 2024-2-19 15:23
回到头来,再讨论一下隐秘战线网友的各个议题。我上面是感性的分析,现在得加一点数据和理性了。国际学校的 ...

为何留学到最后能留在当地的并不多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4-2-19 23:14:07 |只看该作者
感谢发表感想,看来所谓“国际部”就是“国际学校”的前身。
下面是人民日报关于国际学校的介绍:

0世纪70年代,我国建立了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这些学校为在华生活的外籍学生提供母语教育,国际学校由此诞生。

    如今几十年过去,国际学校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班和民办学校并存的局面。招生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已经是本土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家长更是将国际学校视为孩子今后出国留学的跳板。据艾瑞网蓝皮书统计,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国共有国际学校1309所,平均每所在校生392人。

    国际学校里究竟学什么?能否成为出国留学的捷径?

    国际学校招生对象早已从当初的外籍子女变成了以国内学生为主

    北京的陈先生最近正张罗着让读小学的儿子提前出国,以尽早适应留学生活。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和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的妻子就筹划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早早地将孩子送入双语幼儿园。目前,尽管孩子小学尚未毕业,但他们发现孩子数学不够拔尖,担心往后跟不上,于是打算提前送孩子出国。

    女儿在国外教书的张先生劝陈先生不必如此着急,并告诉他,当初女儿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发现数学比国内简单不少,尤其是小学和中学阶段。得知此消息,陈先生欣慰了不少,转而计划让孩子转入国际学校就读。

    一般来说,中国学生接受校内教育的路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国内就近入学,高中阶段向县市聚集,高等教育阶段向市区、外市或外省扩散。在这种路径下,学生接受的是本土教育,学习的是教育部统一规划的课程。

    而随着出国留学的兴起,越来越多学生开始走出国门,纷纷加入留学的队伍。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已经从860人逐步扩大到66.2万人。在留学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低龄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太小,容易失去中国文化的根。他们希望孩子不必从小就远赴异国他乡,而是在国内就能享受先进的国际教育。国际学校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

    20世纪70年代,许多外国大使馆、领事馆及外国人入驻中国,其子女随居,需要在中国接受教育。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立了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在华生活的外籍学生提供母语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国际学校的招生对象早已从当初的外籍子女变成了以国内学生为主。不仅如此,国际学校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其中,民办学校是国际学校的主流。

    国际学校课程体系种类繁多

    国际学校与一般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内容,它们全部或部分采用国际课程体系。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其开办主体为合法外籍机构或合法居留的外国个人,采用国际课程体系,招生对象为外籍人员子女、港澳台人员子女,覆盖K-12阶段,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上海美国学校、广州加拿大人国际学校等。

    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班,由国内公立学校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采用“双轨制”,国际课程体系与国内课程体系并行,学生为中国籍,以高中阶段为主,纳入中考计划招生,如人大附中国际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华南师范大学AP国际班等。

    民办国际学校,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开办,采用国际课程体系,以中国籍学生为主,覆盖K-12阶段,如北京王府学校、北京爱迪国际学校、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等。

    由于国际学校面向全球输送人才,需要适应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可开设的课程种类非常多。目前,国内K-12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主要采用英式体系、美式体系、加拿大体系、澳洲体系等。

    据远播教育国际学校数据库,目前中国88%的国际学校开设了高中学段,因此高中课程成为国际学校的主流课程。其中,英国高中课程A-Level、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D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是中国国际高中三大主流课程。

    A-Level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学制两年,对英语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中国学生,尤其是“偏科”学生,可通过课程自由组合扬长避短;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课程IBDP学制同样为两年,但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比较适合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英语功底好的优秀中国学生;AP学制不限,对英语要求较高,比较适合基础扎实、学习好,并且有意向自我挑战的优秀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提前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

    国际学校费用高但生师比低

    尽管近些年(尤其是最近10年)我国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在整个全国K-12阶段教育体系中,目前仍属于凤毛麟角。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及核算,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国共有国际学校1309所,平均每所在校生392人,总计51.3万人。在全国K-12阶段总在校生人数中,这个数量占比0.23%。

    对于许多学生家长关心的费用问题,艾瑞咨询也作了统计。“平均每生每学年就读学费为10.8万元。”当然,这个费用仅是纯学费,不含住宿、餐食、制服、交通等其他学杂费。比起非国际学校,这个费用显然高出不少。

    虽然费用高,但国际学校具有生师比低的优势。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8月从远播教育国际学校数据库中抽取的统计结果,中国K-12国际学校的生师比集中在5:1、6:1,平均生师比仅为5.9:1。而2018年国内K-12阶段的非国际学校,平均生师比则为15.6:1,约为国际学校的2.6倍。这意味着,国际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的关注和教育资源。

    更直观的数据结果显示,54.3%的国际学校平均班级人数在20—30人,24.2%的国际学校平均班级人数在10—20人,20.4%的国际学校平均班级人数在30—40人,超过40人的班级极少。

    国际学校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传播外国教育,校方、家长和学生密集接触,难免会让置身其中的人直面中西文化的冲突。因此,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入读国际学校时,“入学后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否足够优质和适合”成为家长的主要顾虑。而这,考验着校方的管理水平。

    国际学校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内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新选择。据艾瑞咨询估算,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至少已达554亿元。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中产阶层壮大、出国留学需求增长、教育消费升级等驱动因素,艾瑞咨询估计未来国际学校入学人数有望进一步提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4-2-19 16:20: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不眠 于 2024-2-19 16:23 编辑
我初中当时13-16年。我初中的时间安排可以说是半衡水的,寄宿制、六点半上课、九点半下课、一小时内洗漱熄灯、每周都要周考,除了没有把周末占了、假期最多补半个月的课,确实和现在衡水模式相差不多了。

泪目,跟我一样,我初中也是没怎么学也能在学校前十的类型,后来上了高中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加上学校的脑瘫操作,受害者有罪论,污蔑我,搞得我厌学情绪指数飙升,然后就考了个破民营二本。

现在来看,那时候也是不成熟的,现在让家里负担了太多不该有的压力。

我不赞同你说的教育改革,教育改良是可以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施行的。中国的教育焦虑恰恰是现在的教育部门,学校很大程度上还是国有资产,能够进行平民教育带来的,如果是完全私有化,那么第一小资产阶级交了钱,有钱就是大爷,学校领导就不会那么耀武扬威,至少不会学生跳了楼还没事。第二,无产阶级,平民子弟也可以断了阶级跃迁的念头,连焦虑都谈不上,那是绝望。


中国的教育资本和其他资本的矛盾是有的,因为教育资本收钱不办事,他们收割了太多家庭的资本,结果没有带来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企业需要自费进行培养,深造。

其次中国教育投资实在太低,这也是半外围原因导致的,如果是核心国家,就算是私有化,高额的学费也能让学生过得非常滋润。

说白了,教育是上层建筑,其决定因素只能是经济和生产关系,马克思讲资本主义下制造业特征。

社会分工是各个社会都会有的,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分工增进为制造业分工,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只能在资本主义下进行,因而原本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为制造业分工的特征,而实际上这是分工本来就有的,而被资本主义利用。

因此现在的国有教育也在资本主义市场下生成资本主义特征,特征表现为,高学习压力,贫富分化的教育资源和较低成本的教育负担。

如果是完全市场化的教育,那么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因为连焦虑的资格都没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24-2-19 16:18:20 |只看该作者
隐秘战线 发表于 2024-2-19 15:41
我不赞成你在一开头就用“极端左翼”这种很明显是右派才会用的称呼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马列毛,那就说自己是 ...

看个人感觉吧,我倒是觉得“极端左派”这种右派称呼反而听起来很威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4-2-19 15:41: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隐秘战线 于 2024-2-19 15:42 编辑

我不赞成你在一开头就用“极端左翼”这种很明显是右派才会用的称呼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马列毛,那就说自己是“马列毛主义者”
如果是左派,那就是“左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24-2-19 15:40: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SO 于 2024-2-19 15:46 编辑

初中,高中被压迫搞互联网左翼宗派,这个时期一过立马背叛自己主义的人我也见多了。所以疫情时期一过,我个人就喜欢以这些人能否和工人结合来判断这些人实际是什么立场?而不是看这些人在互联网上说了什么为标准。

点评

SOSO  有些甚至还能边当宗派领袖的管理,边在高考里考个985,211,双一流,我也是服了。  发表于 2024-2-19 15:46:2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4-2-19 15:32: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SO 于 2024-2-19 16:00 编辑
980135117 发表于 2024-2-19 15:23
回到头来,再讨论一下隐秘战线网友的各个议题。我上面是感性的分析,现在得加一点数据和理性了。国际学校的 ...

不断谈不上,实际上这些所谓资本家家庭出身的"左翼“普遍拉跨,至少千禧年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背叛了剥削家庭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活动家,大部分要么是一些网络空谈家,要么就是和北马那些人一样只是带有些马克思主义色彩的自由派工联活动家。

点评

980135117  确实挺多这样的  发表于 2024-2-19 16:17:1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24-2-19 15:25: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980135117 于 2024-2-19 15:25 编辑

最后,我第一次在红中网写文的时候,远航一号给了我个头衔“红色人口观察员”,我也尽一尽我的职责,分析一下这个教育制度吧。我很反对这样一个说法,就是目前这个教育制度必然是“资本主义”导致的。资本主义也是多种多样的,二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执政的资本主义和十九世纪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是同一个吗?同样是资本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和美军占领的伊拉克的资本主义是同一个吗?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在说,哎呀,反正都是资本主义了,所以说我们就躺平吧,这是必然的结果。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不是说资本主义就可以在斗争上躺平了,不是说一定程度上的改良就做不到了。教育制度其实恰好就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


关于现在教育有很多种说法,比如说什么录取不公平理论,只要上海和北京的名额分一分就不用内卷了;比如说人太多理论,要是中国只有几千万人就不会这么累了。然后红中网可能也有一个错误的理论,就是这就是半外围资本主义的必然。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结论都是,教育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我觉得这就是错误的,当然可以解决,而且可以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解决。我的理论很简单,目前的教育的最大的问题(即衡水式教育),有且只有一个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市场化。


市场要有效,前提就是消费者必须是合格的。但是教育的“市场”上,家长恰好就是不合格的。这其实不是这个家长的问题,核心是学校的分流(不仅仅是中专和高中,更重要的是同一个学校内的快班慢班)。分流其实和计件工资很像:计件工资里面,产出最好的工人工资会远远超过其贡献;分流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是反的,对教育投资最少的那批人,会得到远远少于他们应有的教学资源。


(注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流,和我刚刚说的分流并不是一样的,如果职业教育也有很好的就业出口,那这就本质上是专业不一样,而不是得到的教学资源不一样。)


这样的结果就是制造家长的焦虑。家长一焦虑,那下一步就是给学校或者教培机构砸钱,少了一分就得交几万给学校。要是分差的多些,就得砸钱到补习机构去了。至于私立学校,衡水中学的学费都是可以查的,一年大概也得两万。然后你还得考虑到剧场效应。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小资产阶级才砸钱,但是只要开始了,所有人都不得不砸钱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核心其实还是因为学校或者说整个教育集团在制造焦虑。他们制造焦虑的目的也非常明显,就是希望你多交钱,“我们不培养你的孩子就培养你的竞争对手的孩子”。只要教育是私立部门,是盈利部门,最后都会产生如此的结果。教育集团就会像一个癌症一样,无限繁殖无限扩大,最后吸干整个经济体的所有资源。


解决方法其实就很明显,让教育变成不盈利的行业,变成一个纯粹的公益机构,或者也可以是政府行政机构,就行了。


一般的资本集团,会通过教育资本集团获得什么好处呢?什么都没有。教育培养的劳动者吗?那做题能力也能叫做劳动能力?教育真的提供了所谓的“信号作用”,就算没有培养也给劳动力分类了,让资本家能面对劳动力的“信息不对称”吗?也没有啊,说句难听的,除了对应届生,哪家公司会根据学历而不是工作经历来判断一个劳动者的素质?最后最麻烦的地方来了。由于教育部门拼命灌输“增加一分干掉千人”的意识,现在整个年轻人劳动者都成了做题家,换言之只愿意干公务员,起码也要坐办公室,而不是从事生产工作了(说到这个,我觉得社会主义面对这种人这种价值观,问题得更大,因为社会主义的办公室工作只会更少,恐怕不得不依赖“肃反和反怠工委员会”了),现在一般的资本集团连剩余价值来源都出问题了。当然客观来看,这种教育癌症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不过我们共产主义者不应该是加速主义者。



所以说,解决方案当然是存在的。在之前的房地产崩溃里面,在《后资本时代的前夜》里面,井冈山同志就提到了,“就整个资产阶级而言,执行清零政策的将近三年时间是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私营医疗资本集团、充实公有制医疗力量,建立起符合资本积累长远利益的医疗卫生体制,并为停止清零后的新冠流行做准备的最佳时机。”其实教育也是如此,把教育资本这个单独的,跟整个其余部分的资产阶级都有利益冲突的资本集团清理掉,其实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完全是可行的。虽然客观来说,最后的结果,恐怕难免“中国的资产阶级国家完全不具备得罪任何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资本集团的能力和胆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0 17:40 , Processed in 0.022598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