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9801351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HAD网友转发的文章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4-3-9 06:02: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4-3-9 06:12 编辑

批温铁军批得好!

那家伙就是一个小农经济迷
而且当时苏联除了撤回专家(相当于免费技术援助部分暂停,还不是全部取消)

应该并没有什么“撤资”,该给贷款都给了,还允许中国延期偿还贸易欠款,不计利息

http://redchinacn.org/portal.php?mod=view&aid=5178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4-3-9 05:50:57 |只看该作者
HAD网友已经主动提出把那个帖子删了

是我说下面有不少讨论(有的内容还不错),就把帖子保留了。

还是就事论事讨论,每个人都有认识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24-3-9 04:54:48 |只看该作者
本来还打算写点的。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

只能说,建议HAD网友多一点自己的思考。别人没有帮你思考的义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24-3-9 04:52:11 |只看该作者
然后我这里要提一个问题。既然上面的关于苏东国家的文章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HAD网友最后的评论是:


不知道当年中国如果和苏联进行深度的政治经济联合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自己国家的工业完全服务于莫斯科的需要而生产,只给经互会提供人力资源




我这里真的要质疑了。HAD网友倒垃圾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十几次,几十次了。你就没有一点判断力吗?你看到这样文章,你的思维就算不和我上面想的一样,起码也得类似吧?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最后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

然后后面还要求ulan网友去发个文章反驳。问题来了,反驳了之后呢?我怀疑反驳之后你的想法是,嗯你说的有道理,嗯原文(上面这个右派)说的也有道理我,都参考一下,我都了解一下。做事情不是这样的。

有道理的意思是讲事实讲逻辑,而且特别要注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自然科学可以做实验,可以用实验得出一个因果关系的链条。社会科学不行。社会科学唯一一个得出因果关系的办法,是在找出相关性之后排除一切可能的解释。所以说你看到一个文章,特别是右派的文章,第一反应一定是,“是不是有其他的解释路径”?而且你经常会发现“其他的解释路径”比原文更有道理。

HAD网友似乎完全没有这个思维过程。囫囵吞枣的把所有文章全部看一遍,还要求别人也写一篇文章来反驳。首先,别人凭什么要帮你写?别人的时间不是时间?现在红中网的网友说白了都是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所以说愿意做些事。等到革命之后,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热情可能有,但是不多,那时候谁愿意给你写东西?更进一步说,这时候还会写东西的人,想法就肯定不是帮而是骗,还是回到之前的文章:

起初,波兰把慈父式的计划经济当成灵丹妙药,吹牛要在六年中增加国民收50%-60%,结果完全落空,只好开动御用宣传机器,强行官宣人们工资增长了27%,而工农大众却在物质短缺中挣扎。更让波兰人民感到窒息的,是倒退的政治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苏式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重压,最后就是1956年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波兹南事件”。


我想问一下,如果你是决策者——不要以为只有领导才是决策者,当实行了社会主义民主之后,任何一个有选票的人都是决策者——你真信了这样的理论,觉得是因为体制问题,而不是我的理论,“这仅仅是由于投资计划铺得太大”,会是什么后果?如果很多有选举权的人都这么信,直接“改变体制”,后果会是什么?到了真改变体制后,还能把体制再改回来吗?苏东国家在90年代把换皮共产党——很多前共产党改名所谓的社会民主党之类的——选回来,他们回归社会主义了吗?

苏联问题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关键的问题是当下的问题。现在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在说,“中国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消费太少,投资太多,过于依赖外国市场”。但是实际上呢?资本的积累速度,导致资本的存量以每年百分之10的速度增加,就算算上自动化技术进步,工作岗位也是以百分之5的速度增加。如果资本积累速度降低,工作岗位会怎么样?就算再不生不育,劳动力每年顶天了缩减百分之2,请问无产阶级需要怎么样躺平才能抵消如此导致的工作岗位缩减?那些资本积累被彻底遏制的国家,阿拉伯、拉美,以及所有的核心国家,他们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吗?但是这种“中国经济失衡”的理论,还真有不少人——相当多数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小资产阶级——相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1 11:54 , Processed in 0.01779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