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人民万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今昔:一个重庆人如是说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8:18:44 |显示全部楼层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这极大解决了当前居民最关心的住房问题,使最基本的住房得到保障。

评:这不是伪共中央提出要发展廉租房吗,怎么是薄熙来的首创呢?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这极大提高了“两翼”农户的收入水平,使其与“一圈”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评:伪共中央提出开发中西部(重庆是重镇),收入增加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农村和城镇收入差很小苏州就是,但是其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这体现了“森林重庆”的宗旨。

4.、在重庆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这为“平安重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评: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其他城镇未必没有。
5.、提前实现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这改变了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模式,让所有百姓老有所养。

评: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其他城镇未必没有。苏州要办得好得多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他们的生活、教育条件的改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怀,让留守儿童茁壮成长为外出务工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

评:你自己说了这体现了伪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怀,还能说什么呢。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有利于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问题。

评:全国很多城镇都在试图这样做,也不是重庆薄熙来首创。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这可以极大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评:同上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这些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创业带动更多人的就业。
评:显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已,伪共统治下的其他地方同样这样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这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评:自己有在说伪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表现。
上面的做法统统是伪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做一些改良措施来缓和矛盾维护官僚资本主义而做的,另外资本主义在中国本身的产业转移给重庆带来了资本主义投资,虽然总体上加重了剥削但是客观上提高了重庆的收入,这不是薄熙来的功劳,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自身需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7-23 10:01: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2-7-23 10:02 编辑

楼上的意思是我们30年来因为科技的历史性进步和更多的劳动付出而带来的比30年前较好的物质生活就应该感谢改革开放和伪共统治?或者我们现在能上网而30年前不能就应该感谢改革开放和伪共统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7-23 10:09:27 |显示全部楼层
不和你说了, 你不在其中,没有比较和体会, 一味较真,不排除你也可能是hu,wen 探子.

-----------------
鄙人即反对胡温也反对官僚主义者薄熙来
只要是官僚主义当局,不管他是那派的,我都反对,但是不管那派,只要他们的主张和行动中有有利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我都支持,但是我不支持他们中的任何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2-7-23 15:24:0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2-7-23 15:27 编辑

楼上,你应该支持的是这些政策而不是薄熙来
我本人在苏州,苏州比重庆在这些方面做得都要好。我在苏州从来没有听说过苏州有重庆那种混乱,什么黑社会啊什么的。法制环境我一直认为长三角地区要比中西部要好,但是这些不是我们支持当局的理由。因为这些法制环境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12-7-23 19:14:13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认识到你不能重庆本位,这是一,二这种改良是群众斗争压力的产物,博在官僚主义可以接受的框架内(他的官僚主义派系可接受)进行的一些调整,他可以这样调整也可以那样调整,唯一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官僚主义集团的利益,所以当真正要改变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结构的毛派去集会时就遭到无情的打击镇压,这就是其官僚主义本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0 18:42 , Processed in 0.020998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