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第十节 赫鲁晓夫发动新的反华运动

2011-11-27 10:00| 发布者: iibfmiyt| 查看: 1073| 评论: 0|原作者: 水陆洲|来自: 自创

摘要: 第十节赫鲁晓夫发动新的反华运动 壹、本节概述 一、苏共中央三月七日的信暴露“坚决反击”的预谋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苏共中央三月七日来信问题,毛泽东说: 赫鲁晓夫这个人是非常粗暴、非常性急的,估计等不到我们的八评、九评、十评发表,他就会发表他们二月全会的决议,会发起一个反华运动。因为他看到罗马尼亚的停战要求被拒绝,我们的立场很坚定,毫不妥协,只有他认错才能停止公开论战。他能认错吗 ...

第十节  赫鲁晓夫发动新的反华运动 

 

壹、本节概述

一、苏共中央三月七日的信暴露“坚决反击”的预谋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苏共中央三月七日来信问题,毛泽东说:

赫鲁晓夫这个人是非常粗暴、非常性急的,估计等不到我们的八评、九评、十评发表,他就会发表他们二月全会的决议,会发起一个反华运动。因为他看到罗马尼亚的停战要求被拒绝,我们的立场很坚定,毫不妥协,只有他认错才能停止公开论战。他能认错吗?他不会认错的。这次公开论战,我们已下决心继续下去,而赫鲁晓夫、苏共中央,这个大概也下了。苏共中央这样急如星火,就是要开国际会议,对我采取集体措施。这似乎是下决心准备破裂。信中提出中苏两党会谈,开起草委员会、开国际会议、从5月到秋天(可能在十月革命节)办完这几件大事,显然是要走过场。我们上次在复信中提出了这个会,他不好不提,但并非要解决分歧。看来赫鲁晓夫如意算盘一是应付我,也敷衍反对分裂的兄弟党;二是为公开分裂做准备,把分裂责任推给我;三是转移国内对他的不满。苏共3月7日的信要答复,但是只是简单地答复就行了。主要讲,苏共中央二月全会的文件没公布,苏共给兄弟党的信也没有给我们看,我们不知道你们怎样的“坚决反击”,要采取什么“集体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两党怎么会谈呢?看来,中苏两党会谈定在今年10月也不行,要推迟到明年5月。来信不是说要在今年5月会谈吗,我们就推迟到明年5月。至于起草委员会,要到明年秋天才能开,后年再开全世界兄弟党会议。他越急,我们越要慢吞吞地踱方步。中国人是从来有耐心的。这个意思可以写到复信里边去。 

  两党往来的信件要考虑发表,但是要看看赫鲁晓夫对我们这次复信有什么反应,然后再考虑发表。我们目前还要继续评论苏共的《公开信》。现在已经发表七篇文章,再有三篇就十篇,也就差不多了。以后继续写文章,除了写过去已经定的题目以外,还要就一些根本理论问题,对苏共的错误提出批评。比方说,现代修正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问题、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问题,这两个是大题目,可以写文章。还有,在最近召开的国际主民组织的会议里,苏联跟我们的争论越来越频繁。在这些会议上他们占多数,但是亚非拉一些国家是赞成我们的,

所以争论很激烈。这表现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国际工联、国际青联、国际学联都是这样,世界和平大会也是这样。所以怎么样说清楚在国际民主组织里面的两条路线斗争,也可以写文章。 

二、用拖的办法推迟分裂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七日,中央常委开会,毛泽东说:

近一年我的主要精力花在同赫鲁晓夫斗争中,现在应该再转到国内问题上来,联系国内反修防修问题。哥穆尔卡3月中旬来信中劝我们停止公开论战。我们复信里面,要表示欣赏他说我们有权利答辩这一点。至于他呼吁我们停止论战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我们跟罗马尼亚党谈了些什么告诉他,用这个办法来答复他。就是说,我们跟罗马尼亚党是这样讲的,跟你哥穆尔卡也是这样讲的。今年4月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我们可致电祝贺。电报不能是完全礼节性的,应该讲点实质问题。赫鲁晓夫越要大反华,我们越要采取同他相反的姿态,他要坚决反击,我要坚决友好,他要分裂,我要团结。这样我们就处于主动地位,争取国际同情。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他可能发表,也可能不发表,我们要争取他发表,让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知道我们的态度。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六、七日,中央连续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说:

我所以提议要发一个给赫鲁晓夫祝寿的贺电,还考虑到这么一种可能,就是在赫鲁晓夫内外交困、大家对他很不满的情况下,他有可能被宫廷政变推翻。要考虑到这个可能。而推翻以后,上来的人可能比赫鲁晓夫好一些,但应从坏处着想,即也可能比赫鲁晓夫更坏,大国沙文主义更厉害一些。依我看,赫鲁晓夫还不是最坏的人,有比他更坏的,比他搞大国沙文主义更厉害的。赫鲁晓夫搞大国沙文主义毛手毛脚,引起强烈反抗。搞上一个人来,可能比他谨慎一点,但也可能搞的更凶一些,更厉害一些。要估计到两种可能性。从现在情况看,出来比他坏的这种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致电祝贺赫鲁晓夫70大寿,要考虑对赫鲁晓夫本人表现一点友好之意。还要拉赫鲁晓夫一把,尽量推迟中苏分裂,用拖的办法。赫鲁晓夫在3月7日的信里表示,要在秋天开国际会议。看起来也可能是一种讹诈,估计不至于马上公开破裂。我们力争推迟就是了。我们常委里没有直接跟赫鲁晓夫交锋的人还占多数。我是交过锋的,但是内部谈话,公开的没有跟他交过

锋。少奇同志是交过锋的,在莫斯科会议上交锋的,但是也没有公开地在报纸上跟他交锋。恩来嘛,我们的总理是交过锋的,赫鲁晓夫耿耿于怀,说我们总理给他上大课。总理在“22大”上致词时也不指名地批评了他。还有我们的小平同志,我们常委里面,主要是小平同志出面跟赫鲁晓夫吵。我们都是妖魔鬼怪。但是现在这个洪太尉赫鲁晓夫混不下去了,日子不好过了。我们还得感谢他把我们放出来,可以跟他进行公开论战,因此要给他发个贺电。我们讲过,赫鲁晓夫现在内外交困,有可能被人推翻。但推翻他之后,一个是可能出来一个比他好一点的,还有一个可能是出来一个比他更坏的。从现在情况看,出来比他坏的这种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现在我们还要拉赫鲁晓夫一把,尽量推迟中苏分裂用拖的办法。现在中苏会谈没有什么好谈的,是谈不拢的。与其谈得破裂,还不如推迟谈判。今年不谈,明年再谈,明年谈不拢再推迟,尽量推迟分裂。但是我们思想上也得准备,准备赫鲁晓夫贸然搞分裂,不分裂最好,看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推迟分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发表《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简称“八评”) 

  《八评》的第一段话,是毛泽东加写的,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本文想讨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很出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和平过渡’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出名,弄得大家都注意起来,是由于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提了出来,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用纲领的形式加以系统化,以其修正主义的观点,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四日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又重弹这个老调。” 

  文章起草班子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八评》最末一段增加以下的一些话:“我们愿意奉劝苏共领导同志,过去有多少机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都被丢进历史垃圾堆,你们何必一定要跟着他们的脚印走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冒牌的社会主义是死亡了,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却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它正在以更加宽阔的步伐向前迈进。” 

  文章从苏共二十大讲起,由此联系到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联系到列宁对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批判,联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共运内部主张“和平过渡”的一些代表人物,着重批驳赫鲁晓夫的“议会道路”和“和平过渡”的观点。文章重申了关于暴力革命的思想,阐述从苏共二十大以来中苏两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这篇文章第一次指名道姓地给赫鲁晓夫戴上了修正主义者的帽子,批驳的言词也愈加尖锐,用毛泽东的话说:“以比过去更加清楚的语言,回答修正主义者。”

据吴冷西回忆,在《八评》发表之前由毛泽东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大家估计,我们发表《八评》以后,苏共很可能要发表他们二月全会的决议。毛主席说,如果《八评》发表以后,苏共发表二月全会的决议,掀起一个反华运动,那我们要考虑把过去几个月以来没有发表的我们同苏共来往的双方信件公开发表,而且要求他们也这样做。”毛泽东还把赫鲁晓夫比作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中的洪太尉,说:赫鲁晓夫就是洪太尉。他发动公开论战,就是揭开石板,把下面镇着的“一百零八个妖魔”放出来,天下大乱了。一百零八将就是梁山泊的英雄好汉。我们就是赫鲁晓夫这个“洪太尉”放出来的“妖魔鬼怪”。

三、赫鲁晓夫发动新的反华运动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日,苏共中央公布二月中央全会的决议和苏斯洛夫的反华报告,《真理报》还配发了一篇反华社论。苏共中央二月全会的决议声称:“苏共中央认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共产主义运动和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的根本利益,要求从思想上揭露中共领导的反列宁主义的立场和坚决反击他们的分裂行动。” 

这是苏共采取的一个使论战升级的重要步骤。

中共中央按照预先商定的方针,决心一面继续写《九评》给予还击;一面采取拖的办法,尽量推迟中苏分裂的时间。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毛泽东等的名义给赫鲁晓夫七十寿辰发贺电。 

    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六日,赫鲁晓夫在匈牙利发表讲话中放肆攻击中国:中国认为斯大林好,攻击赫本人在苏共“22大”全盘表否定斯大林。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好,想复活斯大林,那么想复活斯大林的人就把斯大林搬走,和他一起生活吧。中国人没有裤子穿,他们说一个人有一条裤子就够了,就是说,他们觉得把自己羞耻的部分掩盖起来了就够了。也许在一些炎热的国家里,有一条裤子就够了,可是我们这些北方国家,需要更厚实的衣服。否则,我们身体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冻僵的。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二日,毛泽东关于修改给赫鲁晓夫的贺电稿的意见: 

  1、这个贺电应争取苏联发表使他能够发表写的内容要从这么一个设想出发。因此不能多谈分歧和争论的问题,什么公开论战不能停呀,要达成公平的协议才能停呀,等等,这些问题不要多谈。但可以说尽管我们还有分歧,我们还是要加强团结之类的话。 要点出这么一个意思:说尽管我们有分歧,但是一旦有事,我们两党会团结起来。这个“一旦有事”是指对赫鲁晓夫不利的事情,而不是讲别的。就是说,你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帮你的。要含有这么一个意思,但不要说得那么露,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我在北京说过,赫鲁晓夫在苏联领导集团里边,还不是最右。与其让比他更右的人上台,还不如现在我们同赫鲁晓夫建立某种形式的统一战线。我们同赫鲁晓夫打交道十年,对他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对付。他搞的那一套,我们的估计八九不离十。所以我们在贺电里面要暗含这么一个意思,一旦有事,我们还是能够团结起来对付的。 

  2、赫鲁晓夫是怕争论的,从世界工联北京会议起,他们就怕,现在是越来越怕。“22大”的时候,他到了顶峰,他发起对阿尔巴尼亚的公开论战,从此以后走下坡路,气势一年不如一年。 

  这次他们发表的二月全会的报告、决议,看起来形式上似乎气壮如牛,但内容很虚,没有什么新东西,真是色厉内荏。我们要准备发表,中央一级报纸全文发表,省级报纸则要压缩一下,摘其要点,约为十分之一,还要向国外广播。摘要要摘其精彩的。我们不怕他放毒。让大家看一看他究竟有什么货色,让国内群众干部都了解赫鲁晓夫究竟放了什么屁。 

  3、我们原来在北京定稿的那封复信,少奇同志建议要推迟发表。这个意见好。因为他们二月全会的文件公布了,情况变了,所以要改写后才能发。发出这封复信以后,我们就可以把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们那封来信起,一直到我们将要给他们的复信,这中间双方几次来往的信件,全部公开发表。 

  4、《九评》、《十评》要抓紧。之后还要组织一批文章。 

5、中苏贸易谈判,要减少进口苏联的东西,要坚持顺差,否则我们只还帐,用我们出口的物资来还帐。如果他们不要,那就把帐挂起来。但是,我想他们还是要我们东西的,这是还帐。不进口你的东西,那是因为我要的你不给,我不要的你给,我何必要进口呢。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八日,赫鲁晓夫在接待波兰代表团的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恶毒地攻击中国,他说:在中国是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的潮流占上风,中国党要分裂全世界白种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国人说,白种人永远不会理解黑种人和黄种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的利益是不同的。中国人要我们不要搞经济建设,不要改善人民生活。中国人说我们太胖,要防止资产阶级蜕化,要我们的工业转向生产腰带,以便把裤带勒得更紧一些,要我们向坟墓前进。中国人说我们是资产者,这就是指我们的肚皮。有一条蛀虫,爬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的那个地方去了,蛀虫乱爬乱转,于是蛀虫竟以为它是真正指导世界的发展了。中国现在什么也没得吃了,中国人把鸡蛋都吃光了,把鸡都杀光了,也没有鸡来下蛋了。中国经济一片混乱,国内发生了饥荒。中国调整经济是放弃工业化。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四日,贺电经毛泽东修改后定稿,毛泽东说:

贺电发出以后,在一个星期内,我们不发表反修文章,任何反修文章都不发表,以表示友好,也满足一下那些说我们老是好斗的人的愿望,中国不是那么好斗,也不是永远斗下去。我们还是讲团结的,就看对方怎么样了。这个贺电不仅对赫鲁晓夫有这么一个作用,而且对各兄弟党,不管是中间派,不管是右派,也

有这个作用就是告诉他们,我们还是坚持团结的。 

  这个贺电甚至连越南这样的左派,看了也会高兴的。因为分裂总不是好事,我们尽量推迟分裂也是这个原因。能够维持某种即使是表面的上的团结,也是有好处的,比起公开的、完全的分裂好。 

  要准备赫鲁晓夫召开兄弟党国际会议,我们一切要从坏的方面准备。最坏的准备是他们片面地召开国际会议。不管中苏两党会谈是否达成协议,不管筹备会议是否达成协议,他硬是秋天召开国际会议,对我们采取“集体措施”,开除我们,公开分裂。所谓公开分裂就是公开把我们开除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像过去情报局对南斯拉夫那样,像赫鲁晓夫对阿尔巴尼亚那样。我们要做这个准备。 

  如果赫鲁晓夫要召开国际会议,我们要考虑坚决不参加,但同时也要准备另一手,万一需要参加怎么办。我们说中苏两党会谈推迟到明年五月,还提出两三年以后再开国际会议。万一他不顾是否达成协议硬要开,我们要考虑参加会议同他们斗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准备一个纲领草案,提交国际会议讨论,同他针锋相对。让各国共产党看看,他的纲领是什么纲领,我们的纲领是什么纲领,要货比两家。这样,即使会议破裂,对我们也有利。因此我们要准备两手。 

  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六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联名发出贺电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有关苏共中央二月全会的三个文件。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赫鲁晓夫十二篇公开讲话中有关反华部分。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十日,关于对苏共中央三月七日来信的复信问题,毛泽东说:

赫鲁晓夫现在步调乱了,指挥棒不灵了,不仅意大利、波兰这些党不赞成开会,还有瑞典、挪威一些西欧、北欧的小党也不赞成开会。现在赞成开会的不到十家。看起来赫鲁晓夫这个国际会议开不成,他可能也看到开会对他不利。对这个国际会议我们要坚决反对开。不开好中苏两党会谈,达不成协议,就不能开十七国筹备会即起草委员会。没有开筹备会,就不能开国际会议。这个立场绝不

能动摇。因此这个复信里原来提出召开国际会议的时间需要两三年的准备,现在看来两三年不行,要四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 

  毛泽东在复信中加了一段话:“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中苏两党会谈和各兄弟党国际会议怎么能够开始呢?有什么话好说呢?还不是吵架一场,无结果而散吗?或者是从此各方分裂各走各的路吗?难道你们决心要今天分裂吗?” 

一九六四年五月三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说:

对赫鲁晓夫这样的人,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晓以利害。要着重讲明,在目前这种没有充分准备好、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召开国际会议不是导致团结,而是导致分裂。这个道理要反复地讲清楚。要指出:如果不是急于公开分裂,苏共领导就不应当急于要今年秋天召开国际会议。要劝他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还是迟开比早开好,甚至不开比开好。因为开起来就要分裂,不开还能维持某种形式的团结,不至于完全破裂,这比公开破裂好。 

毛泽东在复信中加了一段话:“如果你们违反兄弟党协商一致的原则,片面地决定召开全世界一切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那么,这样做是非法的,是完全错误的,会引起严重后果的。你们愿意走这样的绝路吗?我们现在把这种诚心诚意的、利害昭然的话讲在这里,勿谓言之不预也。” 

毛泽东在给康生、吴冷西并告中央常委各同志的批语中写道:“在这个开会时间问题上,苏共领导的章法乱了,因此指挥棒也不灵了,因为大多数党都怕开分裂主义的会。实际上苏共领导自己也怕开这种会,因为分裂对他们没有好处。这种会实际上是开不成的。” 后来这个会真的没有开成。

一九六四年五月七日,发出复苏共中央三月七日来信的信。 

五月七日的复信,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一是关于停止论战问题,复信表示:在对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四日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还没有答复完以前,不可能放弃公开答辩的权利。二是关于举行中苏两党会谈、兄弟党代表筹备会和兄弟党国际会议的问题,复信表示:从现在的情况看,中苏两党会谈推迟到明年上半年(如五月)较为适宜。至于筹备会议和国际会议,要看两党会谈的结果而定。三是关于反对单方面召开国际会议,复信表示:如果苏共中央急急忙忙地要开一个这样的会议,就必须承担分裂的责任。 

这封复信的要点,是在预见到有分裂危险的情况下,采取了拖的策略,力图避免苏共把分裂的责任嫁祸于人。其中,第二、第三点是关键。这两点都是毛泽东修改定稿时加上的。

一九六四年六月,越南劳动党在《学习》杂志上发表社论指出,现代修正主义在准备分裂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谁也无权把十三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任何一国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谁也无权在他认为对他有利的时候,就下令公开论战,而在形势对他不利的时候,就停止公开论战。必须在各兄弟党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召开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会议,任何人和任何政党都无权决定召开这样的会议。 

  一九六四年六月六日,新西兰共产党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表联合声明:国际会议应当综合研究双边会谈,解决有关各党的意见分歧,做出适当准备之后再召开,不允许强行召开或匆促召开国际会议。 

  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五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来信,要在最短期间内同兄弟党商定召开筹备会的具体日期;在短期内商定召开国际会议。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日,日本共产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用那种企图把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团结导向无可挽回的分裂的做法来举行国际会议。 

贰、本节简论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七日,毛泽东提出:近一年我的主要精力花在同赫鲁晓夫斗争中,现在应该再转到国内问题上来,联系国内反修防修问题。随之,一个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国展开。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六、七日,毛泽东说:考虑到这么一种可能,就是在赫鲁晓夫内外交困、大家对他很不满的情况下,他有可能被宫廷政变推翻。要考虑到这个可能。而推翻以后,上来的人可能比赫鲁晓夫好一些,但应从坏处着想,即也可能比赫鲁晓夫更坏,大国沙文主义更厉害一些。毛主席的这些预见,很快为事实所证明。

2011年5月1日修改

水陆洲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13980771
内容包括:《学习毛泽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概述简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料汇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3 11:40 , Processed in 0.01016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