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生成基础、理论内涵与实践成就研究述论

2023-7-18 04:4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073| 评论: 0|原作者: 杨琰|来自: 昆仑策研究院

摘要: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经济变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指导分不开,其价值完全能够同毛泽东的政治、军事、哲学等思想相媲美。
就其重要意义而言。一方面,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力增强了新中国综合国力,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大国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一则,国防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够有效抗击西方敌对势力的侵略野心,稳固国防安全,为赢得和平发展环境奠定重要基础;二则,支撑起国民经济自主稳定的发展,保障我国在面对国际冲突和威胁中不受挟制;三则,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副食品产量的增加,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四则,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和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力量。

另一方面,独立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增长效应,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一则,比较完整的配套工业制造体系,为改革开放后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从而使我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和制造业国家,提供了基本生产能力;二则,农业机械化建设、完整化工产业链支持,为改革开放后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及农业增产、增效贡献巨大;三则,比较完整的工业基础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铁路、公路、轮船、港口、码头、民航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工业设施同步发展起来,为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吸纳大量就业人员,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升经济效益,配备了基础条件;四则,在具备各类产业生产能力基础上,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从计划向市场主导机制的转换,逐步改变了原本短缺经济状态,为改善民生,包括吃穿用住行各方面的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由温饱走向小康。

第三,毛泽东在实践中,始终牢牢把握住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国强民富这一主题。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水平及精神面貌逐步得到极大改善

一方面,毛泽东强调,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用组织人民群众的方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此,他注重改革生产关系,让人民群众获得当家作主的政治社会地位——在农村鼓励和扶助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后发展合作事业——在城市确立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地位,从而在保障人民权利的同时,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因此,革命年代,毛泽东成功领导了革命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把几亿人民组织起来,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另一方面,毛泽东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尽管为了新中国工业建设,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生活水平增幅不大,但本着经济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社会民生得到了根本改善,建立起涵盖粮食、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多领域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空前高涨。主要表现在:从1949—1976年,全国总人口从5亿多增至9亿多,粮食人均占有量从418斤增加到615斤,增产的粮食使9亿多人的人均占有粮比5亿多人时增加了近200斤;从1952—197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62元增加到125元,城市居民从148元增加到340元;从1949—1976年,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小学在校生从2439万人发展到1.5亿人,中学在校生从103.9万人发展到5836.5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1.7万人发展到67.4万人;从1949—1976年,全国医院从2600家发展到6.3万家,农村普遍建立县、区、生产大队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国人口死亡率从20‰下降到7.25‰,居民平均寿命从35岁提高至53岁。对此,诚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言,“它向每一个人提供了粮食、衣服和住房,使他们保持健康,并使绝大多数人获得了教育,千百万人并没有挨饿,道路旁边和街路上没有一群群昏昏欲睡、目不识丁的乞丐,千百万人并没有遭受疾病的折磨。以此而论,中国的成就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发达国家”。

总而言之,毛泽东经济思想指导下的各方面实践成就是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没有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经济方针、政策,就没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没有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就不会有新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成;没有坚实的工业经济基础,就无法保障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无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设施,也就根本无法大幅提升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充分证明:第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绝非在贫穷条件下,依靠个人崇拜,打造人民群众意识形态纯洁性的精神世界的乌托邦;第二,毛泽东时代远非用今天生产和生活标准去衡量的经济贫困、停滞的年代;第三,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以空前高涨的热情,拥护并响应毛泽东关于经济革命与建设的理念和方针,创造出的革命胜利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奇迹。

四、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断推进


刘少奇将毛泽东思想科学概括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也成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鲜明品格。基于此,完整且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经济思想,需要系统把握该理论体系的生成源流—理论构想—政策实施—实践成就的逻辑架构,深化、细化每一环节之间及其内在的学理阐释,在整体性和专题性方面做进一步深化研究。

第一,打通毛泽东经济思想体系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发展历程。只有从整体上掌握毛泽东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经济观点与实践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才能更好理解毛泽东经济思想作为科学理论体系,引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重大价值所在。应当看到,目前学界既有成果大多将该思想体系中的理论构想、政策推行与实践成就分而论之,或做单纯文本式理论研究,或将实践层面置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有所述及,对理论本身是如何落实于建设实践的运作机制、成效及其重要影响的专题研究较为薄弱。这就很难真正呈现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魅力,对此,应通过拓展研究视角,搭建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数据链深入推进这一论题研究。

第二,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共党史学科研究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层次。一方面,夯实研究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共党史重要文献的解读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诠释历史史实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融合的研究能力。就毛泽东经济思想生成基础而言,一是对于毛泽东经济思想中诸多理论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做进一步深入的学理分析;二是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意涵及其对毛泽东经济思想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三是充分掌握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加以实证分析。三者融通,才能更好明晰毛泽东经济思想源头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特征。就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而言,其中重要的理论构想与政策推行,诸如“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工业体系建设”等,需要在利用党史官方文献,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文史、档案资料,考察和分析具体历史样本,从而为定性研究奠定更为扎实、生动的实证案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7-2 22:48 , Processed in 0.01197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