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易经与人工智能

2024-6-8 01:03| 发布者: deng2020| 查看: 3354| 评论: 0|原作者: 邓宏海|来自: 原创

摘要: 恩格斯说:“我们人类具有的超过其他物种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能力懂得和正确应用客观世界的规律。”
《中国史前史第三卷》摘录(3)
易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发展最高成就——人工智能的结合, 是易经复兴的重要途径, 其潜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值得做日趋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易经是最早系统论
易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系统论。这是1954-1955年间成立的“一般系统研究学会”的第一任主席West Churchman 教授在人类系统思想史研究中指出的。这个学会由包括冯·贝塔朗菲这位一般系统论首创者在内的当时世界最前沿的一些系统科学家组成。他们认为,作为模拟不同种类的元素之间变化着的关系之动态过程的一种方式,易经可以看成是系统方式,而同根源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西方还原论系列法是不同的。他们公认只有易经才是人类系统思想的历史根源,并论证了历代西方学者由还原论科学通过莱布尼茨、达尔文等大师的开拓性研究逐渐转向系统科学的历史必然性(D.Hammond 2003)。
作为中国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奠基人,钱学森对冯·贝塔朗菲首创一般系统论以来西方系统科学发展的成果作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他(2007)认为:“系统科学根本的概念是系统,系统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是系统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是尚待建立的一门学问,那就是系统学。系统学是什么?没有很多素材,而是要概括地综合冯·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H·哈肯的协同学和I·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等等,也就是把各门科学当中一切有关系统的理论综合起来,称为一门基础理论——系统学”。之后,他把研究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微分动力体系、奇异吸引子、混沌、电子计算机模拟自组织,曼德布罗非整几何等,都纳入系统科学的素材。后来他(2007)又指出:“当务之急是把贝塔朗菲、普利高津、哈肯、艾肯,费根巴姆、廖山涛、以及其他我还没有提到的人的工作收集起来,组织起来,构成系统学。”他(2007)还提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并说:“所以我在这儿讲一句冒失的话,我觉得系统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一次科学革命,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1990年4月16 他(2007)在一封信中写道:“系统科学真是社会主义治国之本!系统科学是大有作为的,科学技术要进步,要靠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社会科学当然也需要系统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国家的社会科学一个大问题,恐怕就是没有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简单化了。”
钱老(2007)还指出:“对21世纪,有各种各样的讲法,譬如说生物科学的世纪、脑科学的世纪等。但不管怎样,概括起来说,人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到微观层次,揭示物质的本质;另一方面又要上升到系统的层次,研究事物的整体功能。所以不管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系统的研究 。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在整个21世纪应用的价值及其意义可能会越来越大,而其本身,也将不断发展,如现在的系统科学已经上升到研究复杂系统,甚至是复杂巨系统了。像人的大脑、因特网等,就是复杂巨系统。这在国外也是一个热门,叫复杂性研究。” 由此看来,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在21世纪向人工智能的进展,通过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系统论,可溯源到其最根本原哲学——易经。
既然易经作为智慧之源,其内容无所不包,那么,易经就必然“包”到人工智能;易经的“智”就必然通达人工智能的“智”。自然科学家对哲学可采取其乐意的任何态度,但他们仍然在某种哲学的统治之下,因他的思想不可能脱离思想史和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恩格斯针对当时百家争鸣的西方学界指出:“自然科学家以为可以通过否认或滥用哲学来摆脱哲学,但是,他们不可能不加思索而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思想。他们所用的思想范畴不是来自那些已过时的哲学遗产所支配的老生常谈的意识,就是来自某种学派带有哲学强制性的说教,或是来自对各种哲学著作的不严谨、不系统的阅读。”
人工智能研究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它作为迄今综合性最强的学科领域,最需要结合东西方哲学精华的高水平哲学来统帅。因此,把易经哲学同现代哲学的精华相结合,用以指导人工智能研究,不仅是二者存在内在血缘关系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现代科技向易学为总根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易经与人工智能在逻辑上和历史上存在的这种血缘关系,首先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对哲学的需求比其他学科更高。
为何AI科学对哲学的需求比较高?人工智能与哲学的关系比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要更加密切,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哲学特别是认识论的介入.这首先和AI科学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相关的。迄今西方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哲学研究所能满足的需要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Boden 1990. McCarthy 2006,Carter 2007 )。
1.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哲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其研究对象作总体思考,界定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澄清其基本概念。
2.哲学对每项人工智能研究作战略思考, 在其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之间寻找汇通点。
3.哲学帮助对人工智能研究结果进行论证和辩护。
4.哲学可论证人工智能发展的极限:能否建立一个能够展现真正人类智能的纯机械模型?图灵(1950)提出:“机器能否思维?”对人工智能的可能和极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后认为:人工智能至多只是部分地超越人类智能,在整体上是不能最终代替和战胜人类智能的(Turing 1950)。
5.哲学对人工智能研究的结果及其过程进行反思。
6.哲学研究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的关系:怎样的人类心智模型才能够为这种模型的建立提供最佳的参照?
7.哲学发掘人工智能的哲学意蕴。
8.科学哲学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直接利用科学哲学的模型和理论加以具体化为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科学哲学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方法论。科学哲学能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方法论意义及其问世对社会和人类进化的影响作出评价。
哲学对人工智能研上述这八个方面的作用,在根本上都源自易经对整个人类哲学展的原哲学作用。首先,何为智能?何为人工智能?这是指导人工智能研究的哲学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何为智能
AI研究,既是在人造机器上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那就须对“何为智能”这个问题做出解答。迄今西方学者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解答,如Ben Medlock(2007)说:“智能不是下棋或理解语言的能力。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智能是一种处理环境数据,然后在环境中采取行动的能力。”Jeff Hawkins and Sandra Blakeslee(2004)的《论智能》对“大脑和智能的关系是什么”的回答是:“生成语法理论将内在语言能力看做是大脑主要功能之一,而普遍语法是对语言能力建模,这个语言能力包括了语言获得、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类似地,视觉科学家把大脑看做是各种二维、三维空间各种形状的认知;计算机科学家、特别是人工智能学家则把大脑的功能看做是对知识的储备和理解。”他们认为,这些和脑科学有关但是对什么是大脑功能完全无知的学科都在按照自己的定义和术语描述大脑。我们应该怎么去定义智能呢?也许演化的历史能告诉我们更多。“智能,是帮助人类生存下去的一种能力:是让我们可以在溪流中叉到游动的鱼儿的能力,是让我们可以只靠一幅模糊的图像就判断出是朋友还是猛兽……我们应该去研究那些「如何保持平衡」之类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弹道求解问题,那不是大自然的进化目标,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大脑的机制。”
现有些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实现“智能”的实质就是去尽量模拟自然智能体的生物学硬件。他们努力钻研人脑的结构,并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这就是联结主义者所做的)。现有的类脑研究计划有复杂版本和简单版本,复杂版本就是蓝脑计划一样,把大脑运作的信息流程尽量逼真的模拟出来,比较简单的就是简化的神经元网络。业已开展的机器意识的研究,主要围绕量子涌现机制、全局工作空间、信息整合理论、意识高阶理论以及意识能力检测这五个方面展开的。其研究的策略,主要分为算法构造策略(Algorithm)与仿脑构造策略(Brain-Inspiration)两种途径。从具体的实现方法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采用类神经网络的方法;二是采用量子计算方法;三是采用规则计算方法。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器意识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相对于人类意识表现方面,目前机器意识能力的表现还是非常有限的。目前机器意识系统主要具备的能力都是功能意识方面的,偶尔涉及自我意识和统一性意识, 很难说是否真正实现了。可见,意识计算模型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关于内省反思能力、可报告性能力、镜像认知能力、情感感受能力以及主观性现象等,这些方面更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这些对智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心智是较高级阶段的意识,是基于理性认识的意识;而意识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或模拟:起源与在群体中的自我认识。人类心智的产生以语言为标志。人类语言有可分离性、可组织性、理智性和可继承性。人类特有的语言以文字符号为载体。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的区别;如何让机器从语法和语意上理解自然语言?在语意分析上机器的形式化还难以奏效。现代语言分析从语法、语义和语用来分析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其结果表明:使用表意的符号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智能动物的最本质区别?人类用容纳矛盾和突变的语言来认知自身和世界,较之高度一致的形式语言有强大得多的认知能力,而成为人类意识起源的标志。
这些研究也发现:人类思维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后起思维对前行思维的反思。人类智能世界与数学和逻辑描述的无矛盾的、可演绎和分析的世界的范围大得多、充满矛盾且还可归纳、类比、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联想和直觉等等。现代科学把心智定义为人脑的软件系统。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困境是语言障碍。如何让计算机使用容纳矛盾的自然语言或理解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面临的最根本的理论问题。这些研究的结果仍旧无法回答:智能是进化的结果吗?
甲骨文“智”*
金文“智”(集成2362亚)
金文“智”字B05391
金文“智”字B05392
金文“智”字B05393
图6.7.1 甲骨文、金文“智”字(*刘钊等 2009)
我们来看易经是如何回答“何为智能”这问题的(图6.7.1)。甲骨文“智”字由表示日影测量表杆的“干”形符、表示说话的“白”形甲骨文和表示冬至的数字卦“↑”组成。其原意是指:通过测影而准确掌握阳历周年冬至节气并能以此号令氏族不误农时者为智。这个甲骨文“智”字总括了史前中华先民心目中的智者能力:善于观测的感性认识能力、精于测量的数学能力、非凡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高超的将具体数据抽象成规律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出众的说服氏族成员的自然语言能力、卓越的动员组织和管理族众的社会实践能力等。这意味著:原始人类认识史中原生的智能概念是指:人类掌握和应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周易》作者也正是这样来定义和使用这个“智”的概念的。周文王《逸周书·大武》指出“智厉以道”。周公旦《逸周书·官人》定义:“事变而能治,效穷而能达,措身立方而能遂,曰有知者也。”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人类具有的超过其他物种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能力懂得和正确应用客观世界的规律。”同上述那些定义相比,显然易经的定义已经受了数千年时间的检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按照易经的智能定义,智能必定是人类认识和实践进化的产物。这还是恩格斯所说的:人的意识“不是从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人实践的产物,自然与意识通过人的实践达成辩证的统一。” 毛泽东也说过:“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 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些结论以为人类认识进化史所证实(详见本书系第一卷)。
三. 何为人工智能 (略)
四.易经是人工智能的原哲学(略)
(本文摘录自《中国史前史第三卷˖远古中国的四大发明》)
附:中国史前史第三卷在德国更新再版
中国史前史第三卷
远古中国的四大发明:易学起源前后及其近二千年境况变迁史
978-620-2-41414-2
本卷是世上首部以证据链实录的上自10万年前开始的记数工具和算术、磨钻为先导的新石器技术, 窑火制陶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起源和连续进化,下至秦代前这四大类技术达到其顶级系统——筹算、玉器、瓷器和有机农业而持续发展十多万年的信史。基于中国史前数据库, 在与其同期国外遗存的比较中追溯它们协同进化的全过程, 以其留下的实物证据链和相关文字证据及古籍记载整合成的如山铁证证实:这四大类科技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國最早﹑最普及、最持久且其演变最呈连续进化系列,并从中沿人类实践与认识进化内在顺序升华出中国原科学——阴阳八卦为范式、书契为语文的易学,以天文历法为龙头由多个农业起源中心扩散到东方三大流域, 应用并发展于民生实用科技各领域,成为先民共同的宇宙认知体系,指导中华文明进程总体于适应宇宙规律中持续领先世界发展,并在实践与认识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理论思维,直到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哲学化达人类直观理性思维的顶峰; 这四大类科技为主体的中国科技便随之在在其指导下持续发展到人类手工能力之顶峰。其后在强调“易本卜筮之书”的新儒学统治下,主流学界背离了易学指导而招致十七世纪后的衰落。易学兴衰的过程回答了李约瑟难题。
Authors
邓宏海
Book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on
2024-03-30
Publishing house
Number of pages
412
Price (EUR )
€66.8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6 17:12 , Processed in 0.032648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