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数字卦是中国史前各地农业氏族共用的原文字

2024-6-22 03:00| 发布者: deng2020| 查看: 1016| 评论: 0|原作者: 邓宏海|来自: 原创

摘要: 在易卦经历的这万年历史中,有8000年是以数字组合文字的形式存在的。
《中国史前史第四卷·数字卦万年史》摘录(1) ... ...
本部分以上述八章对中国各地先秦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及其图案化的图画材料,按其出土的时空结构进行了梳理,所形成的数字卦进化谱系,以其组成符号演变的九个阶段系统而连贯地复原了数字卦作为原文字向成熟文字、乃至符号卦演变的全过程, 即由万年前后的伏羲时代到二千多年前的西汉这七、八千年间, 数字卦所经历的由初级简单到复杂再到高级简单的进化过程,如表10.1.1所示。本章就来从以下三方面对这过程作总结和讨论。
表10.1.1 数字卦进化过程分期
时期
(公元前千年)
分期证据出土遗址举例
所用数字或符号
×
1伏羲时代早期
(8.0-6.2)
贾湖、城背溪、跨湖桥、仙人洞、磁山、北福地、查海等骨、陶文
X
X
2伏羲时代中晚期 (6.5-5.2)
贾湖、城背溪、老官台、北辛、龙虬庄、河姆渡、左家山等骨、陶文
X
X
X
X
X
3神农时代
(5.5-4.0)
跨湖桥、彭头山、皂市和高庙下层、仙人洞、河姆渡、龙虬庄、大汶口、大溪、半坡等骨、石、陶文
X
X
X
X
X
X
X
4黃帝时代
(4.0-2.6)
东庄村、庙底沟、大河村、洪山庙、仰韶中晚期、崧泽、大汶口早中期、红山、大溪中晚期等陶文
X
X
X
X
X
5五帝至夏商
(2.6-1.5)
龙山、大汶口晚期、良渚、小河沿、半山马厂、齐家、寺洼、辛店、二里头等陶文
X
X
X
X
X
6商晚期
(1.5-1.1)
商代甲骨、金、陶文数字卦46例
X
X
X
X
X
7西周至东周

1.1-0.8)
西周甲骨、金、陶、玉文数字卦70例
X
X
X
X
X
8东周至战国末
(0.8-0.4)
东周甲骨、金、陶、简文数字卦53例
X
X
X
9战国末到汉初
(0.4-0.1)
天星观楚简、王家台秦简﹑阜阳汉简和马王堆帛书数字卦
X
X
汉初至今
(0.1之后)
今本《周易》
-
- -
一. 数字卦的九阶段进化过程
数字卦这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九阶段进化过程﹐综合各阶段划分所依据的数字卦出土材料可概述如下。
第一阶段–伏羲时代早期:由万年前后开始到距今9000年间的伏羲时代时代早期,先民在摸索辨向、定时技术的实践中,逐渐找到了以数字“一”﹑“二”的组合来标定四面八方、四时八节的办法,由此原始数字卦得以发明出来,并开始养成了用数字组合来表达八卦的习俗。随着按八卦范式作辨向定时之技术的传播、特别是农业革命展开所带动的原始四分历的推广,用数字“一”﹑“二”表达卦数语言的数字卦,作为其最简单的原始形态流传各地。
第二阶段–伏羲时代中晚期: 距今9000-8500年间,围绕定居聚落的原始农业、网罟渔猎和陶器制作发展到相当程度,五进制数字应运而生,从而数字“三”﹑“亖”﹑“×”加入组合,用这五个数字表达的数字卦便隨日趋多样化的木、石、骨、陶器的日常制作和使用而行用于各地。
第三阶段–神农时代:在原始稻作农业的发展对结合阴、阳历的需要日趋迫切的情况下,后来发起组成神农炎帝部落联盟的氏族,早在距今8000年前后,便发展出十进位制数字,到距今7.5-6千年间,为避免一﹑二﹑三﹑亖数字连排易于混淆, 而开始在数字组合中省去二﹑三﹑亖, 保留原有数字“一”, “×”, 增加数字“∧”、“十”﹑“八”﹑“∨”﹑“∣”,使数字卦的表达复杂化,适应了各地先民将原始农业发展成主要生活来源的需要,以致这些十进制系统高端数字组成的神农卦由南方流行到北方,而为各地先民作共同文字普遍行用;它们所承载的以传统阴阳观为核心、八卦为范式的民生实用科技则发展成为各地先民共同的民生实用技术体系和宇宙认知体系。
第四阶段-黃帝时代:距今6000-4600年前间,农业成为主要生活来源后,靠天吃饭的局面对改进天文历法的要求更加严格,以黄帝轩辕氏族为首的部落联盟,将其先祖摸索出来的按日出入方位定四时的方法,同以五大行星和偕四时恒星为重点的星象观测和北斗建时法结合起来,推行以五行循环之寰道观为基础的五行历,适应了各地农业发展对改进天文历法的需要。日出入方位定四时技术的推广,导致夏、冬至日出入方位数字卦“∣∨(↓)或∨”和“∧∣(↑)或∧”及含“∨”数字卦流行全国各地,养成了“数以九为纪”的习俗。
第五阶段-五帝时代至夏商二代的距今4600-3400年:自伏羲时代以来就逐渐展开的数字卦派生卦象文字和会意文字的趋势,在伴随数字卦的进化来弥补数字卦作文字行用之不足的过程中,经黄帝时代的强化到五帝时代,随各地社会在急剧变革而走向“协和万邦”、地方文化多元发展而趋于一统文明,而逐渐上升成为文化的主流,涌现出数字卦全面向成熟文字演变的新局面,直至出现了甲骨文取代数字卦而成为主流文字的新纪元。与此同时,数字卦继续在各地民间做文字使用。
第六阶段-商代中晚期的距今3400-3100年间,殷商主流文化中,数字卦的文字功用基本上被早期成熟文字——甲骨文体系所取代,其所余功用开始集中到占筮上来;筮法作为历算方法——大衍术的神化,衍出的每一爻总为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之一,于是甲骨卜辞中数字卦所用数字,出现了向这四个数字集中的趋势。但在民间,数字卦继续作文字使用,即使在卜辞中也依然有数字卦用作文字的残余,以致数字卦演变总体动态与这种趋势有相当区别, 当时全社会所用数字卦并没有象一些学者推测的那样完全集中到六﹑七、八﹑九这几个数字上来。
第七阶段-西周到春秋的距今3100-2500年期间,随数字卦功用日趋向占筮集中,其所用数字出现向一与六或八集中的趋势;但数字卦仍没有完全被甲骨文、金文、简文等成熟文字取代,其向成熟文字的演变还在继续。
第八阶段–春秋到战国中晚期的距今2500-2300年间,随数字卦功用向占筮集中的趋势从主流文化扩展到全国,其所用数字向一与六或八集中的趋势已成大局。但在边远地区,数字卦仍在继续作文字使用。
第九阶段–战国中晚期到西汉初的距今2300-2000年间,在数字卦的功用不仅完全彻底地集中到了占筮,而且超越了神化阶段,上升到哲学化的局面下,其组合中最終剩下的一和八,不仅回归于伏羲八卦中代表純阳的乾卦和純阴的坤卦的序号一和八,而且分別被彻底简化成哲学符号“—”和 “––”,从此数字卦本身被符号卦取代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但在少数边远地区,数字卦仍在继续作文字使用,甚至在继续演变成所在民族的成熟文字。
作为中国所独有人工记忆系统或体外符号系统的易卦,在上述距今万年来的九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28 08:18 , Processed in 0.030318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