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9:3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2z2 于 2016-11-3 09:32 编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

作者:叶方青


      


     社会主义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信仰体系,建设平等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第一要务,共同富裕作为平等的基础,在建设平等社会中具有不可退后的地位优先性,建设平等社会基础性的一步就是要建设共同富裕社会。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命,共同富裕存,则社会主义国家存,共同富裕亡,则社会主义国家亡,所以,共同富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坚持不坚持共同富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

  人都是离不开物资需求而超然生存的,游离于物质需求之外的人是不存在的,当无数人的物资需求权被国家性规则和少数人集团“合法”剥夺时,这个社会离解体也就不远了,少数人的“富”必然意味着多数人的“穷”,这就是贫富分化社会蕴藏巨大危机的基本道理。

  总结中国的历史,政权更迭之所以频频发生,深刻原因就在于没有走出贫富分化社会的周期性循环,贫富分化社会是激化矛盾的天然土壤,是政权更迭的内生基因。可见,保持社会稳定,抑制国家动荡的治本之策是远离贫富分化社会,能够远离贫富分化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因此,把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的稳定器是丝毫不夸张的。反共同富裕就是反社会稳定,就是反国家安全!

  实现社会和谐是所有政权的期望,但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不容易做到的,反动政权总是一方面期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却又顽固地固守贫富分化社会,这种幻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了反动政权的虚伪性、麻木性、落后性和品格的分裂性。

  在贫富分化社会作用下,由于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社会和谐,反动政权只能靠国家暴力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但这种暴力得来的稳定并不是社会和谐,也终究不可能长久。

  人类的发展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才能为社会和谐找出最终解决方案, 也才能让国家从此走出政权更迭的历史魔圈,社会主义是带给人民安宁生活,带给国家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开展国家治理,舍去社会主义的原则,想要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极端势力误导的效率优先社会不过是贫富分化社会的包装性名称,建设这种社会只能是亡国之道!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没有公有制这个根,社会主义的一切优势都无法释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归根结底就是要建立牢固的不容质疑的公有制,在公有制的问题上,任何挑战和破坏行为,都应当视为是阶级敌人的敌对行为,应予毫不留情地坚决镇压!

  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载体,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体制基础,没有大规模的公有制体量作支撑,共同富裕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撇开公有制谈共同富裕不是欺骗就是愚蠢!发展公有制必须坚持“做多,做大,做强,做优”的总要求,必须把“做多,做大,做强,做优”的总要求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变成上下各级的坚定行动,谁破坏公有制,就依法果断地处理谁!保护公有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法理责任,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务!

  公有制是一揽子方案,“土地集体化,企业全民化,经济计划化,管理民主化,收入平等化,医教免费化”是公有制的应有之意,只有全面按照公有制的一揽子方案谋篇布局,才能把共同富裕社会真正地建成。

  和共同富裕社会相比较,极端势力误导的效率优先社会其实是一个什么效率都没有的烂社会,这种社会模式以早已腐臭发霉的私有制为基础,以散乱堕落的自由主义为规则,它除了能制造掠夺、能生产剥削、能建设地狱、能释放无耻、能催化动荡外,什么正向意义都没有,鼓吹这种社会的人,品性一定是极端自私变态的,魄力一定是小家子气十足的。

  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化的革命党,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是毛泽东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一如既往地担当起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永恒使命,才能无愧于无数革命者的流血和牺牲, 才能永葆革命的本色, 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也才能将国家动荡、政权更迭彻底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共同富裕代表着文明,体现着进步,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是中国人民执着的追求,毛泽东思想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引领未来只能靠也必须靠毛泽东思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地凝聚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不忘初心,排除阻力,为早日建成共同富裕社会而奋勇拼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6-9 17:16 , Processed in 0.01650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