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佐伊23 —— 21世纪全球经济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3:3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5-16 13:42 编辑

【21世纪全球经济读书笔记】

原创 下班来玩啊 下班来玩啊 2023-05-16 09:21 发表于北京

我将以社科院历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为主要参考文献,梳理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变化的脉络,以便为大家更好地理清当前各种矛盾的来龙去脉做一些工作。此系列为笔记摘录,即摘录报告并按逻辑排序而成。

本篇是此系列的第一篇,重点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到911前的全球经济情况。我们的视角以美欧日为主,描述这段时期资本主义的特点。


一、整体概况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主义至少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其一、垄断进一步加剧,且具有更强的政治属性;其二、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一)垄断进一步加剧

报告称,“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形成的企业兼并或购并风潮规模之大、领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兼并,既反映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加强,又反映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强。

按报告所述,新时期的兼并有如下特点:其一、规模越来越大,且“银行金融企业的兼并和合并占有越来突出的地位。在1998年上半年11 例最大的合并案中仅银行金融企业就占5 项,而且交易额也最大。”报告指出的该特点是帝国主义的典型特点,即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结合为金融资本,且金融资本在国家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二、垄断资本与政权的关系更加紧密。“过去企业兼并基本上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西方国家的政府有时还以反垄断法、公平竞争法等名义对兼并进行干预。而如今西方国家的政府则大多积极参与或支持、鼓励企业兼并特别是大企业的合并和组建超大型企业集团,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报告还列举数国情况以为例证。比如报告提到日本,“为了加强国家竞争力, 日本政府向来支持组建商社、株式会社和大型金融— 工业集团,现在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防止银行破产, 日本正在积极鼓励和扶持银行业的并购和合并。”并且企业并购的政治性越来越强,“在发达国家,企业购并和合并越来越直接服务于政府的全球经济乃至政治战略目。”其三、跨国并购越来越多。“过去企业兼并往往局限于国内,而如今跨国购并已成为新热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高举新自由主义的大旗,趁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私有化之机大型收购之举,“特别是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企业财政困难,股指大滑坡的形势,收购、兼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现象则更是不胜枚举。”

在兼并加剧的大背景下,全球生产能力出现明显的相对过剩,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兼并,形成螺旋前进之势。


(二)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发达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在激化。国际劳工组织报告显示,“到1997 年,工业化国家失业人口已超过3400 万,其中欧盟国家就业问题更严重。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2 % , 比利时为14.5% ,德国、法国、意大利也在12% 左右,加拿大也达近10% 的高水平。在西方国家中,美国的失业率最低,但也达近5% ,欧盟国家平均达10% 以上。日本的所谓终生雇佣制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宣告失败,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中失业率进一步上升。1998年上半年已近4%。”


发展中国家的阶级矛盾持续发酵。“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 年年初发表的《1996-1997年世界就业问题》报告的资料,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已近10亿, 占世界可劳动人口总数的近30% 。”这些人多数在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处于两重剥削之中,既受本国资产阶级的剥削,还受帝国主义的剥削,他们的生活尤为悲惨。拉美、东南亚、东欧、非洲,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非洲最为悲惨,爆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持续至20世纪末的大饥荒,最多时一年内夺走了1600万非洲人的生命。还记得凯文卡特的作品吗?秃鹫站在行将俄毙的孩子旁边,等着她的死去。

资本主义间的竞争越来越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加大贸易扶持,力图扩展海外市场,“这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竞争。国内外市场疲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竞争加剧,不仅使世界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且使金融危机更难克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趁机强迫东南亚这些债务人实行紧缩政策,以保持财政平衡,这又“使得东南亚危机加重并蔓延”,进一步激化各方矛盾。



二、美欧日的经济情况

东南亚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呈现如下态势:(1)美国强劲增长,欧盟缓慢增长,日本有所回升。(2)东南亚逐步稳定,拉美普遍恶化。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美欧日经济中的矛盾。


(一)美国

美国强劲增长的同时,经济中下述矛盾日益凸显。


1、资产泡沫和虚拟经济

美国作为垂死的帝国主义的代表,经济的寄生性越来越强。美国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与实体资本不相干的虚拟资本,股票就是其代表。“美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有严重泡沫”。

1990-2000年间,美国道•琼斯股指从最低的2365点快速增长至11722的高点,年均增长率为约为17% 。同期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仅3% ,企业利润年均增长率为10% 。

“股票中涨势最盛的股票多为与IT 产业有关的科技股,这些公司市盈率有的高达7 0 倍甚至数百倍。有些公司甚至不曾盈利。这些公司的股票如此暴长,完全是建立在股民的心理预期之上的,并无实际经济的基础。”这无疑为后来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埋下种子。


2、脆弱的消费

消费是美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美国消费源于三点:一是美国雇佣劳动者工资相对较高,二是美国储蓄率低,美国得益于美元霸权,可以用极低的储蓄率支撑经济。因为资本项下顺差弥补了贸易项下逆差,即其他国家卖给美国产品后,得到的美元再以投资形式回流美国。三是高涨的资产价格带来的财富效应。“由于资产增值,特别是股票价格的不断增值,美国居民的财富净值由可支配收入的5 倍上升到目前的6 倍……美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则没有明显增加。资产的增值导致了居民消费的增加,财富效应成为美国个人消费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果美国股市发生逆转,美国居民消费必将相应减少。”

这两项都是不稳定的。第一,随着美国产业外迁,曾经的中产阶级(白人工人)快速没落;第二,极低的储蓄率透支了美国的未来,很多中下层人民以信用卡的形式提前消费,寅吃卯粮迟早会还。 第三,股市的泡沫已经越来越明显,一旦加息或者有其他原因,很可能就被刺破。“这说明,作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消费增长缺乏坚实基础。”


(二)日本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曾短暂复苏。2000年以来,日本连续五个季度增长相对较高。

按报告所述,“日本经济在1999年之所以能实现正增加,主要是靠政府公共工程开支的刺激而实现的。日本居民消费并未出现明显的增长势头……1999年11月日本政府又推出了新的经济刺激综合计划。根据该计划,日本政府将增加15万亿日元财政支出,其中6万亿日元将用于公共工程建设。”

也就是说,日本是靠典型的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刺激经济,延缓危机。这种方式必然带来高速的债务增长,事实上日本债务一直很高,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杠杆率从1997年的296%上升到2000年的307%。报告认为,“由于日本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过高的债务余额将使未来经济因债务负担过重而崩溃。”

另外,报告还指出了日本企业存在严重的设备过剩问题。“据称, 日本的设备过剩能力为4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 的8% 左右。”

(三)欧洲

社科院的报告连续两年讲到欧盟的福利问题,大意就是欧盟限于自身的福利制度,导致“劳动力市场比较僵化”,进而导致“欧洲企业的赢利状况远不如美国”。

社科院指出,这样的福利制度下,“一方面保护了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欧盟国家失业率的长期居高不下。”并且认为,“这种制度对欧盟国家公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欧盟国家财政背上沉重负担,影响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

社科院的报告说明了三个问题:1、欧洲无产阶级的力量未被完全摧毁,因此资产阶级还不能完全改变福利制度。2、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在新创作价值的分配中,无产阶级占据了一个比较大的份额,这就使得“欧洲企业的赢利状况远不如美国”。3、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大,即使失业的无产阶级仍能有较好的福利,这就是社科院所谓的“一方面保护了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欧盟国家失业率的长期居高不下。”

三、全球经济循环

(一)全球经济循环中的失衡

20世纪末的全球经济循环中,欧美是最大的消费端,东亚是制造业的中心,其他国家多为原材料供应国和低端制成品出口国。

在整个循环中,美国处于中心地位。“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因此,2000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经济决定的。”

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国出口创汇后,将美元以投资的方式回流美国,使得美国“能同时保持较高的投资和消费水平,而又未引起通货膨胀。”按社科院引用数据,“1999年外国投资者买进3320亿美元美国股票和债券,直接投资(包括并购)2760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拥有1.4 万亿美元美国股票(股市总值7% ),9 00 0亿美元美国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总额20% ),1.3 万亿美元联邦国债(35% ),1.2 万亿美元直接投资(5~8 % )。”

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美国必须作为主要的消费国,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拉动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经济运转;美国要消除贸易逆差带来的赤字,必须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这又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一个国家欠全世界的钱,而又不可能偿还,这是不可持续的。社科院报告指出,“终有一天,外国人将不愿再增持美元。在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下,资本大量流出将对美元产生巨大贬值压力,美国的通货膨胀将会迅速上升。如果美联储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和稳定美元而抽紧银根,美国经济就会陷入衰退。如果美联储不抽紧银根,美元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而且世界金融体系就会出现严重动荡,进而导致世界经济的震荡。”

社科院分析的美元崩溃的过程不一定准确,但社科院指出的事实却是准确的,一定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其他国家出于各种原因减持美国国债、减少以美元为货币的交易。一旦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美元崩溃就会不可逆转。

东南亚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失衡。“世界各国为了加速经济增长,都在试图努力通过增加出口来弥补内需的不足。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外汇储备更是不遗余力地努力增加出口。一国的顺差就是另一国的逆差。1999年日本、亚洲国家和地区、欧盟国家等主要贸易国都保持了程度不等的贸易顺差。与此相对应,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则在持续增加。”

(二)虚拟资本和脱实就虚

新自由主义以来,虚拟资本迅速发展,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与实体资本越来越脱离的虚拟资本。股市中进进出出的资金,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被用于生产;汇市也是如此,沙奈主编的《资本全球化》一书提到,20世纪末全球外汇交易中,与贸易相关的仅8%。

这一方面表明资本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越来越强。对虚拟资本而言,他们不仅不从事生产,他们连组织生产的职能也丧失了,他们只是在和生产越来越不相关的领域投机获利。然而,这才是资本的本性,最纯粹的资本,为了实现自我增殖的价值。

生产只是资本获利的附属物,如果能够不从事生产就获得剩余价值,资本是一定要如此的。在资本的幼年时代,他们还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还必须将增殖附着在生产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不从事生产就直接获利的一切条件都成熟了,资本一定要成为最纯粹的存在,抛弃组织生产的伪装,用价值直接获取更大的价值。

社科院说,“由于国际金融的自由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资本流动已不再从属于贸易流动。反之,贸易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资本流动的结果。”这种快速的流动,以及这种流动造成的动荡,成了新自由主义以来资本主义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

四、互联网泡沫破灭

21世纪初,美国来到了危机的边缘。

2000年,美国通胀上升,美联储继续执行1999年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息率来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看到这里,想来细心的读者会会心一笑,原来历史从来不曾离开,只是在螺旋中上升。

社科院分析,“一方面,提高利息率可以直接抑制总需求从而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提高利息率可抑制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上扬。而股票市场的降温,不但有利于金融的稳定,而且可以通过财富效应间接抑制消费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事实上,近两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6次提高联邦基金利息率。”

然而,“2000年4 月14日,由于CPI大大超出人们预料,三大指数狂跌不止,道—琼斯股指一度下跌722点,纳斯达克股指一度下跌411点,创下两股指下跌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被看作是新经济代表的电讯股的最高跌幅则为48% 。2000年10月12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和巴勒斯坦局势恶化,纳斯达克股指进一步下降到3074点的年内最低点。2000年10月18日道—琼斯股指一度跌破10000点大关。几乎可以肯定,美国股市已进入熊市。”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的国际经济形势,或者学习相关知识,欢迎您加入“佐伊的读书圈”】




【21世纪全球经济读书笔记】 (qq.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5-16 15:55:41 |只看该作者
这人是想钱想疯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板凳
发表于 2023-5-18 23:04:19 |只看该作者
西红柿收割机 发表于 2023-5-16 15:55
这人是想钱想疯了吧?

人家失业了,你们老是冷嘲热讽,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一个劲想让佐伊干体力劳动,咱做人文化低点没什么,知识少点没什么,别人困难帮不了忙也可以,但你们这样真的很下头,让我很想骂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地板
发表于 2023-5-18 23:08:07 |只看该作者
【21世纪国际经济笔记】(2)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到次贷危机之前
原创 下班来玩啊 下班来玩啊 2023-05-18 10:20 发表于北京
本部分我们主要回顾2001-2006年全球经济的情况。这一时期有如下特点:(1)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再次开启降息周期,进一步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金融机构发放大量次级贷款,为次贷危机埋下种子。(2)全球经济失衡进一步加剧,美国贸易逆差和资本项下顺差的格局不可持续。(3)全球房地产经历了一轮普遍的高涨,资产泡沫日益严重。(4)中国加入WTO,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本篇中,我们将以美国的经济为主线,回顾该期的经济情况,并梳理其中的矛盾发展。

一、互联网泡沫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应对
(一)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情况
美国上一次扩张,主要靠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消费方面。我们上一章已经讲过,美国消费主要靠两个方面,第一是寅吃卯粮的提前消费,大量信用卡借贷迟早要还,第二是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的财富效应。

投资方面。在上一个扩张周期,美国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投资,过度投资的主体是信息产业。社科院报告指出,“股票价格的狂升使企业(特别是IT 产业) 的筹资成本大大下降,从而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条件。”而在上一轮扩张周期中,“信息产业增加投资额占美国全部增加投资额的2/3。”这就使得全美范围内出现了过度投资,并形成越来越大的过剩产能。


美联储加息刺破互联网泡沫以来,消费和投资均迅速下滑。消费方面,财富效应逆转,加上911事件对经济的冲击,失业增加,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大幅下滑。投资方面,原本就有大量资本闲置,产能明显过剩,加息更是恶化了企业盈利,进一步缩减了投资需求。

事实上,不同国家股票市场下跌对经济的影响不同。美国股市规模极大,与GDP比值超过100%,公司对股市依赖程度极高,居民持股非常广泛。按IM F 的计算,假定每一美元财富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是4.5美分。从2002年3 月底到9 月初,在美国股市缩水达到GDP的23% 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量大约应为GDP的1%。

下图可见,美国GDP增幅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到911期间持续下跌,美国经济步入衰退。



(二)垄断资产阶级的应对之策
1、政策概述

面对危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采取了明显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而不利于人民的政策。

(1)宏观调控方面。(a)维持国家干预。始终保持政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一个相当大的比例(大致在30%左右),并大幅增加军费,以保障军工混合体的利润。(b)持续降息以刺激经济。(c)财政由平衡预算转向赤字预算。

(2)产业结构方面。(a)持续制造业外迁,并进一步打压工会。(b)加速产业升级,鼓励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补贴保护钢铁农业等传统行业。

(3)对待垄断资本的态度。(a)修改反托拉斯法,鼓励并购。(b)给富人减税,并将本由政府管理的社保福利基金,交由私人基金管理。

(4)能源安全方面。强调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追求多元化。

2、降息与房地产泡沫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不久,美联储就开始降息,在911前美联储已7 次降低联邦基金利息率,911后持续降息。2000年11月,联邦基金日利率大致在6.5%左右,2003年7月,已经降至1%左右。


降息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1996年底开始,美国实际房屋价格指数一路上扬,到2006年底达到高点。按社科院分析,“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息率(40年来最低)政策。在这种政策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住房抵押贷款。”

降息在引发房地产价格上扬的同时,刺激了消费和投资。

消费方面。美国消费需要明显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其原因很可能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正向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股票下跌的负向财富效应……房地产是美国居民所持有的最重要资产,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事实上,美国居民持有的股票总值为11万亿美元,房产总值则为14万亿美元。”

投资方面。降息起到了明显的刺激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反弹。

2002年一季度起,美国经济逐步恢复。但是这个恢复却有一个重要缺陷,即GDP增速恢复,但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退出劳动领域,支撑消费的并不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在2002年初,美国经济学家罗齐曾指出:当前,美国经济的恢复主要是消费增长所带动的。而消费增长又是由优惠的住房抵押贷款、零利息汽车贷款、商品销售打折而提前购买造成的。按罗齐的估计,消费增长中的90%是由于这种提前购买造成的,既然是提前购买,消费者自然在以后要相应减少购买。”



(三)经济复苏
在美国降息的大背景下,欧洲和日本也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大放水,加上美国经济复苏的拉动,主要经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4年全球实际GDP增速5.4%,为1980年以来的最高值。



发达国家方面。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由于强劲的经济复苏,美日欧均程度不同地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威胁。”

发展中国家方面。“东亚地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印度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放慢, 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国中仍然位居前列, 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 其连续稳定的高增长正在令世界所瞩目。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实现第六年的增长, 并且内需增加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南美洲的巴西已经摆脱阿根廷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上年度的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南非作为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创造了过去50 年来连续5年增长的新记录。”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有如下原因:其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恢复,拉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东亚地区“许多国家2004 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超过了20%”其二、由于各国经济复苏、房地产快速发展、中国加速城镇化等各种原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很多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快速增长。

二、全球经济的内在矛盾
新自由主义以来,全球化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除少数年份外,全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球GDP增速。


全球化在促进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全球贸易的失衡。美国至1971年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80年代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到小布什时期已经不可遏制。



一般国家不可能长期承担庞大的贸易逆差,但美国不同。美元是事实上的世界货币,美国是事实上的资本主义体系的霸主。大量外流的美元,以投资的形式回流美国,资本顺差弥补了贸易逆差。这就形成了整个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美国输出美元购买商品形成贸易逆差,制成品输出国出口创汇形成贸易顺差,并用赚来的美元投资美国资产(比如国债),美元回流,弥补美国的贸易逆差。同时,美国形成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



这样的经济大循环有其内在矛盾:其一、这样的大循环是不可持续的;其二、这样的大循环又是不可避免的。

(一)这样的循环为什么不可持续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美国通过印钞收割全世界。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表明美国依靠自身的科技、军事、经济和政治霸权,在不支付对等劳动的情况下,通过“印美元”换取其他国家的劳动产品。这种“收割”是建立在美国的霸权基础上的,它也势必会随着美国霸权的衰退而逐步崩塌。

要分析这样的循环为什么不可持续,应该从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全面分析,比如,我们至少应该分析美国的军事强权和盟友体系是怎么支撑美元霸权的。但本文侧重于从经济角度分析,因此不免挂一漏万。

然而,仅从经济上讲,这样的经济循环也是不可持续的。社科院指出,“从理论上说,在经常项目不平衡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外国资金不可能永不间断地流入经常项目逆差国,以至该国可以永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必将导致逆差国货币的贬值,而贬值则将最终导致经常项目逆差的消失。”

社科院在2005年的报告中讲到,“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产生了越来越大 的压力。美元不断贬值的风险正在迫使各国中央银行考虑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 过去3年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已将美元存款的比例从75%降至61.5%。2005年3月挪威央行抛售了高达17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泰国央行官员2005年年初时表示,,他们在考虑将其500亿美元储备的美元比例从80%降至50%。美元汇率的波动也在损害其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 石油输出国秘书长曾经‘辟谣’,宣布该组织没有打算减少美元作为石油定价、 结算货币的计划。”

美国在一端积聚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另一端积聚了巨额的不打算也不可能偿还的国债,这势必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抗,在交易中逐步去美元化,在储备中减持美国国债,都是这种反抗的具体体现。目前,美国的双赤字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这样的态势就如地上悬河一般,终有一天会引发决堤,在冲垮美元霸权的同时,也重创全球经济。

(二)这样的循环为什么不可避免
这样的循环不可避免,在本质上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美国方面来看

首先,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一方面打压工会,一方面实行产业转移削弱产业工人的力量,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其次,美国在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变。美国试图成为成为全球经济体的总部,集研发、金融、教育、专业服务为一体,以这些高附加值的行业为主体。从1975年开始,美国无产阶级中最有力量的部分——产业工人——所占比例断崖式下滑,从21.97%下降至8.61%。

这使得美国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外迁,经济中需要进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美国制造业在大量外迁后,在经济中所占比例持续下滑,高端产品的出口金额远远低于进口产品金额,而服务贸易的顺差又不足以弥补,因此美国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贸易逆差。

2、从全球范围看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全球生产过剩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本国无产阶级有效消费能力远低于本国的生产能力,大量产能在国内无法消耗,于是只能依托出口。

社科院报告指出,“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世界各国都在把美国作为出口的最终目的地。世界各国都希望实现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其他国家将竭力保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竞争力,阻止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尽管通过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实现本国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但在短期内这种格局恐怕难以改变。”

在出口创汇之后,各国获得的大量美元又需要一个投资去向,本国已经产能过剩,其他国家情况也都类似,于是购买美国资产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国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需求旺盛。外国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使美国毫无困难地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和美元的稳定。”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美国降低消费或者增加出口,这两者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生产过剩,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三、房地产泡沫
在本轮全球放水的大刺激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本轮房价上涨大致始于1997年,在2001年后快速增长。

房价上涨拉动了消费(财富效应)和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以美国为例,“1995 ~ 2003 年房屋实际价格已经上升了36% ,远高于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两次高涨阶段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3% 和17% )。到2003 年第三季度,居民持有的房屋不动产总价值达14.6万亿美元,占居民总资产的28%,相当于当年GDP 的130%……根据咨询公司Economy.com所做的估计,美国人2003 年通过房屋抵押借款筹得现金高达7750亿美元,资产增值抵押借款为美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贡献了约1.8个百分点。”

2004年前后,IMF就已经预警房地产泡沫,认为多个指标已经触线,并指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低利率促成的结果。

2004年社科院报告分析,“以往房地产市场周期发展的历史表明,房屋价格的下跌都是和利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很久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困境: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行为有可能会触发房地产市场的暴跌。”

2005年社科院再次指出,“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估算,过去五年间发达国家居民房产价值增值30万亿美元,总值为70万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年GDP的总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居民可以 更容易和更廉价地获得住房信贷;二是股票市场泡沫崩溃后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转入房地产市场。但随着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开始改变低利率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动力正在减弱。”

面对疯狂上涨的楼市,以及逐步高涨的物价,美国从2004年中开始加息。


由于美国房地产体量巨大,且“2001年以来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中有2/5是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IMF在2005年的报告指出:如果发达国家房地产泡沫崩溃,其影响将是证券市场泡沫崩溃影响的两倍,并会诱发一场全球性经济衰退。

一年多之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球,IMF的预测应验了。

想获得更多的财经知识吗?来吧!加入知识星球“佐伊的读书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9 03:08 , Processed in 0.04326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