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学习园地 查看内容

斯大林哲学体系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2014-1-22 15:09| 发布者: 05txlr| 查看: 951| 评论: 0|原作者: 《斯大林哲学体系研究》

摘要: 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文只有2万字,却基本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这正是他用通俗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普及化上,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如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一样,作为一位领袖理论家,斯大林理论研究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常人所不及的。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给以特别的厚爱,他曾这样讲:“马克思主义不只是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是一个哲学体系。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就是从这个哲学体系中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斯大林一开始投身到无产阶级运动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以极大的关注。从l901年公开发表论著起,他的几篇早期著述,就明显地体现了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理论研究能力。而l906—1907年发表的《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书,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系统传播,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同反马克思主义派别和潮流直接进行论战,足见年轻的斯大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之后,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斯大林将学习、研究、传播、运用、发展马克思土义哲学视为己任。在他的洋洋400万字的著述中,几乎每一篇论文、每一部著作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观点。

  1938年他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亲自撰写了第四章第二节,篇名为《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来以单行本形式发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上广为流传。这本书被公认为是斯大林哲学著述的代表作。虽然,该书曾经被有些人不恰当地评价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峰。”但是,这本书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化、通俗化的独特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普及、群众化方面,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诋毁的重要地位。

    斯大林最早的哲学专著《无政府主义还足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附录”的先发稿,还是作为正文的后发稿,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阐述时,都注意了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斯大林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一个哲学体系”进行阐述的,而“这个哲学体系叫做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在这本早期的哲学著作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但该书第二部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已经涉及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32年后,他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就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斯大林特别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注意到理论与方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斯大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必然要遵循经典作家已经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构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的完整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并不意味着封闭。斯大林认识到:“不能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到每一个别国家在遥远的将来所发生的所有一切历史曲折。如果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每一个别国家在50~100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理论问题都给我们作出现成答案,使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后代可以安然地躺在暖炕上来咀嚼这些现成的答案,那就太可笑了。”他明确表示:“有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我是主张后一种马克思主义的。”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及时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并能学会根据这些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具体化,用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结论代替过时的结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更加确切和完善,这正是斯大林一生理论活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在。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界定,对列宁主义理论思想的确立,斯大林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斯大林关于政党、阶级、群众、个人关系的论述,斯大林对民族问题、农业问题的观点,斯大林的国家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只要不带任何偏见,都应该承认:斯大林哲学思想体系,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斯大林哲学体系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既包含经典作家的理论框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因此,这一理论体系独具特色。

    第一,斯大林哲学体系旗帜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斯大林从当时的环境和斗争形势出发,在自己的哲学思想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党性原则。

  哲学的党性首先在于哲学上两条路线的斗争。斯大林早期的哲学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尽管这不是一部很成熟的哲学专著,但是,通读全书,贯穿于其中的哲学上两条路线斗争的思想跃然纸上。斯大林在阐述“辩证法”时,是把“形而上学”作为对立面的,同样,他在阐述“唯物主义”理论时,又是把“唯心主义”作为靶子来批判的。列宁曾指出,“马克思的全部哲学理论,都是以说明这两条路线的根本对立为中心的”。斯大林忠实地贯彻了列宁的教导,在他的全部哲学论著中,处处可见哲学两条路线斗争的轨迹。直到撰写《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时,就把这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讲得更加通透明彻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斯大林正是把自己的哲学定位在这一基点上,简洁、通俗地为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希望无产阶级能够更多地、更快地掌握无产阶级哲学的实质,以便充分发挥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际作用。他自己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认识实践,分析实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方法和认识工具,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设想,斯大林如果不是自觉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作用,领导苏联革命和建设30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他的400万字的论著,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解决苏联实践问题的经验总结。

  斯大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时.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斯大林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党内斗争特别尖锐的时代,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社会民主党、各种机会主义(诸如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派别,公开同布尔什维克较量。斯大林的全部哲学著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武装全党,共同反对党内外敌人。他曾反复教导人们,假若无产阶级的党要想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党,能够正确地解决它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它就必须在其活动中天天都要以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作指导。在他的每一篇哲学论文和每一部哲学专著中,几乎都涉及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揭露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的伎俩,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无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联系。

  在斯大林的哲学活动和哲学著述中,主张哲学不能脱离政治的思想,是斯大林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斯大林亲自领导了一场批判德波林及其学派的哲学斗争,这场斗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哲学脱离政治的一场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的斗争。德波林作为当时苏联哲学界的领导人,提倡哲学研究要独立于无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哲学只是研究自身的理论问题。对此,斯大林做了《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该讲话主要是批判“平衡论”和“血统论”,但其中心思想却是批评“我们的理论思想赶不上实际工作成就”。该言沦立即引起哲学界的重视,随即开展了近两年的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斗争。这次哲学斗争有得有失,但哲学不脱离政治,哲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新导向确立起来了。斯大林在自己的著作中,身体力行,坚持了哲学与政治、哲学与实践的统一。

  第二,斯大林哲学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斯大林哲学理论著作的全部内容,明明白白地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接受理论指导的原则。

  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置身实践,一开始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普及活动中,就十分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1901年斯大林在格鲁吉亚《斗争报》第一期上发表的《编辑部的话》,就突出地强调了要从理论上讲清工人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斗争中的作用,对工人运动中遇到的一切实践现象都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解释。之后,他陆续发表了许多哲学论著和论文,不管是哲学原理的概述,还是专题理论问题的研讨,或是针对某事某人发表的议论,在这些著述中,都提出一切革命实践必经过理论说明的任务,同时,针对实践提出的问题,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作出回答。可以说,《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是斯大林哲学体系理论联系实践的集中体现。在这两部著作中,斯大林运用、捍卫并发展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则。斯大林讲过一句至理名言:“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恰当地表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他把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活的革命的精髓”、列宁主义方法的基础和实质这一高度来认识。无论在分析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时,还是在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批判中,都深刻地阐明了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的观点,论证了理论应为实践服务,并应接受实践检验的原理。与此同时,斯大林还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作出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的结论。回顾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矛盾的分析.对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证,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辩证法的阐述,对军事辩证法的运用,当斯大林对每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结论时.无不体现出他那种“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实践性,我们评价斯大林哲学思想时,自然要立足于斯大林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点上。

  第三,斯大林哲学体系有明显的理论化、系统化、简洁化特色,这与斯大林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普及工作,强调全党、全体干部都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有关。

  斯大林说:“理论如果足真正的理论,就能使实际工作者有能力确定方针,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这一切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而且不能不具有莫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他坚决反对工人和工人阶级出身的干部不需要学习马列主义的观点,同时,也反对精通马克思主义只是一小部分理论家能做到的事的看法。他革命的一生是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生,《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他在系统地概括和通俗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面所做出巨大努力的有力证据,这一点也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化,不是教条,他是在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规律更加具体、明确。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化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去任意创造不科学的概念、范畴、规律,只是刻意使它们通俗化,便于广人工农群众从理论高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样,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也并不是牵强附会,矫揉造作。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理论十分科学和丰富。列宁继承了马、恩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方面有自己的发展。这些都散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资本论》、《费尔巴哈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只有斯大林,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构成部分:辩证法、哲学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一个系统的解释。这个系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层次清楚,便于人们从完整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尽管有些人对斯大林的这个系统提出了不少意见.但实践证明,批判这个系统,另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模式,并非易事。

  斯大林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时,十分注意将枯燥、晦涩的理论语言通俗化。他在论述中抓的是理论要点、理论精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文只有2万字,却基本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这正是他用通俗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普及化上,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本文引自《斯大林哲学体系研究》一书,有个别标点和文字改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7-5 01:51 , Processed in 0.01994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