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普京撞到了墙,还是普京撞倒了墙?

2022-4-12 04: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4189| 评论: 1|原作者: “地球村过客”|来自: 昆仑策网

摘要: 俄国也许会缺麦克当劳,但不会缺面包;也许会缺劳斯莱斯,但不会缺汽油。而一个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体是不可能崩溃的。美国继1980年代丧失商品霸权后,又在2020年代自废美元霸权,其全球经济影响力已然衰退。离开了经济后盾,武运也难长久。

地球村过客:普京撞到了墙,还是普京撞倒了墙?

地球村过客 昆仑策研究院 2022-04-10 17:20
(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关注)
地球村过客:普京撞到了墙,还是普京撞倒了墙?
【本文配音电脑自动合成,难免差错,辅助


一、谁在为普京喊“一二一”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宁死不屈的捣蛋鬼,他们在课间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趴在教室外走道的栏杆上,看看有没有本班女生从操场上走过。如果正好看到那种脾气好的女孩子,他们就会瞅准她的步伐,齐声大喊:
“一、二、一,一、二、一……”

这是一个心理陷阱。因为按照学校体育的规则,学生们应该服从“一、二、一”;但在这个场景里,那个女孩子却发现自己是在按着一伙“黑帮”的口令行事,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摆脱他们的节奏。而当她改变步伐的时候,捣蛋男生们则相应调整自己的口令,使她看上去还是按照口令走正步。

于是在所有人看来,那个可怜的女孩子活像一个挣不脱操纵线的牵线玩偶,于是爆发出一阵大笑。女生虽然臊得耳红面赤,却毫无办法,只好撒腿就跑,一溜烟逃到教学大楼入口,才算逃过那令人尴尬的魔咒。

这种心理陷阱竟然也成为成人世界的最爱,甚至令世界政治精英乐此不疲。最近一个月来,地球上最强大的政治领袖之一,普京,就遇到了这种事情。当他挥师进军乌克兰,俄军战车才冲入乌克兰国界,就发现自己犹如身处一个操场上,周围被无数教学楼包围,楼道栏杆上趴着无数看客,有很多人在齐声呐喊:
——“速战速决!”
——“打闪电战!”
——“四天决胜!”
——“斩首战术!”
——“总攻开始!”
——“一小时攻占基辅!”
……

普京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手机和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剧场。他本可以自信而安静地指挥这场战争,但突然有无数观棋者在他耳边雷鸣般喋喋不休地品头论足、出谋划策。他无疑已经在舆论战中处于下风:他不仅得承受和平反战的压力(停战),而且还面临扩大战争的压力(速决)。他失去了战争的评判权:他的想法不再重要,这场战争已经被塞进看客们“速胜”的评判标准里。于是,他在战争的第一个24小时被封了神,第二个24小时却降为超人,到第三个24小时,很不幸,他的世界形象直接掉了两格,跨过“巨人”“伟人”层次,“泯然众人矣”。到今天,专家们谈到普京的战争时,多半会遗憾地摇摇头:
——“唉,瞧他把事情弄成这样,换成我也不致如此啊。”

在俄乌战争持续了半个月的时候,国内有学者给普京这样一个差评:
“他最初心目中所设想的是一场速战速决的‘特别军事行动’(据说速胜宣传稿都准备好了,甚至还被误发出来了),而不是一场生命和政治赌注巨大的旷日持久之战。他以为这次对乌克兰的闪电战,会跟此前的历次行动一样,摧枯拉朽,热刀切黄油,塑造和巩固他的战斗领袖的光辉形象。有人分析,这种误判跟他的信息通道狭窄有关,俄罗斯的高官们似乎都不太敢向他讲真话了,都在比着讲好听的话,或者顺着他的意思说,从而对他形成了误导。”

写得非常形象生动。普京“心目中”啦、“设想”啦、“他以为”啦 …… 俨然作者不仅全天候掌控普京的内心活动,而且随时俯察着俄国政府大官小吏们的一举一动。这在超自然领域属于“读心术”的法门,在文学领域属于“上帝视角”的叙事,让人油然想起乌克兰女巫界关于用咒语打击普京的宏伟计划。这种评价风格至今仍然流行于中外舆论界。如果我们分析俄乌战争“速战速决”论,将会发现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观点认为“普京速决计划失败”,即普京原本就有一个对乌速决战的计划,但没有料到会遇到乌军的强烈抵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京错过速决机会”,普京本来有赢得对乌速决战的机会,但被他没有能够抓住。

这两种观点表面看来相似,但背后的逻辑却完全相反。第一种观点的前提是乌军很强大,无论快攻还是慢熬都奈何不了它;而后一种则认为乌军很弱小,战略存在致命破绽,一顿快攻即可打垮它。

奇怪的是,同时持有这两种观点的论者竟然不在少数。这令人不禁会怀疑很多评论家的观点并不是自己基于事实和逻辑推论出来的,而是被别人灌输到脑袋里的:他们只是因为别人对普京喊了“一、二、一”,也就跟着喊起了“一、二、一”,并没有分析这个口令的是非曲直。

所以,“一、二、一”不仅是普京的困境,也是我们旁观者的困境。俄乌战争是智能手机时代的第一场国际战争。单纯的虚拟产品与复杂的现实问题在液晶屏幕上纠缠在一起,撕裂了我们的常识感,造成了“一、二、一”困境。我们的思维被手机游戏、视频节目所格式化,趋向于无条件地接受液晶屏幕的催眠,在不知不觉中迎合了别人设置的步调。

谁最先为普京喊出了“一、二、一”?首先可以排除的正好是俄国方面,因为俄罗斯官方从来没有宣扬过“速胜”。然后,可以排除我们国内的评论界。这样,我们就面对一个有趣的真相:“普京速战速决”的预言源头 —— 很抱歉 —— 居然是美国。正是“美国军事专家”在战争打响的时候,抢先抛出了俄军“96小时拿下基辅”的预言,由是引领了全球舆论的方向。我觉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认真的:早在俄军发射导弹轰击乌克兰之前,美国情报部门就向拜登给出了这一预测,因此拜登就提出了泽连斯基离开基辅甚至乌克兰的建议。

普京不是那种会轻易迎合看客的人。这跟泽连斯基形成鲜明对比。泽连斯基演戏成癖,热衷于迎合观众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利落地配合“一、二、一”,而且能够走出各种花式步伐,让观众们兴奋不已。他不惮于运用戏剧化的手法引发舆论高潮,在各种媒体上表演“英雄”形象,以此换取旁观者们狼嗥般的叫好喝彩。

而普京非但不乖乖地顺从“一、二、一”,反而一个纵跃,站到操场边的检阅台上,拎起一把宝剑,在手上掂掂,嫌它轻了,于是换了把大砍刀,虎虎生风地舞将起来,似乎要舞上几天几夜。这可就超出了键盘侠们“一、二、一”的适用范围。今天,战争进行了一个月却仍然没有结束迹象,我们事先的很多宏伟构想显然脱了轨,在现实的墙上撞得七歪八扭。于是,评论界安静下来了,傻傻地看着普京。他重新又主宰了舞台。他是务实的政治家,而战争是最严酷最危险的政治,需要最冷静最严密的现实主义思维。俄罗斯方面对此心知肚明,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出:美国和欧盟官员试图通过挖苦俄军进度不理想,以刺激俄罗斯放手摧毁乌克兰的主要城市。


可见,这场“一、二、一”游戏原本是预测,最终变成了旨在搅乱普京阵脚的心理游戏。很多本无恶意的旁观者被集体催眠,变成了美西方的压力介质。普京由于没有达到美国预期的目标,而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这一标签正在而且将继续引导着很多人对俄乌战争的观感。然而,俄乌战争不是一场由网络投票决定的游戏,普京也没有义务去完成美国定下的目标。所以,很难说普京输了,或者看客赢了。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发现自己并不潇洒的旁观者,而是这场俄乌战争的受害者。总有一天,那些对普京表示鄙视的人们将会发现,他们得艰难地理解并痛苦地适应俄乌战争所塑造的世界新格局。

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曾试图为普京喊“一、二、一”的人最终却得按照普京的“一、二、一”行走。
 

二、被现实层层捆缚的“速胜”幻想


这是一个人类思维方式被电影特技、电子游戏所塑造的时代。很多人沉迷于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把屏幕上的事情当作现实,用电影的戏剧化逻辑去理解现实问题。所以不必奇怪,很多人会用戏剧化的思维来分析俄乌战争,立足于理想化的基于唯武器论的纯粹军事观点,要求战争主导方实现零伤亡的“速决”。他们相信,由于有无限量地适用于一切场合的先进武器,己方零伤亡的“速决”是不必争论的结果。

不错,“速胜”是军事战略家们的共同理想,早在二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就说了:“兵贵胜而不贵久”。但理想与现实不是一回事。理想一旦照进现实,往往发现现实是错误的;在理想中轻松容易的事情,付诸实践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而且政治和军事也不是一回事:军事重在“破坏”和“毁灭”,需要短而强的能量输出;而政治重在“建设”和“稳定”,需要长而柔的能量输出。

普京是政治家,这是他与广大看客的最大不同。因此,他不可能成为可以追求无限目标的超人。他得在理想目标与现实局限之间寻找平衡,有时不得不牺牲理想主义的最大化成果和最优化路线。按照一些亲美人士的想法,他不该发起对乌战争,因为和平手段才是最优选择。但事实上,普京的和平手段已经失效,北约正在跟乌克兰眉来眼去,美国正着手在哈尔科夫建设“萨德”系统,而无论俄国做了什么,西方的回应都是“制裁”,连普京希望可以保持和改善国际贸易的“北溪”项目也在一波三折之后,被美国扼杀了。当和平手段已经无法逆转西方持续收紧的绞索,普京如果不想屈膝投降,除了战争还能有什么选择?

“本来就该屈膝投降,因为美国是对的!”亲美人士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争论的价值。汪兆铭先生当年就是坚持这样的和平理想,而果断投奔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个情感取向(“民族大义”)的问题,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也有人指出,普京低估了乌军的抵抗意志和战斗能力,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对乌克兰的闪击战。此说误置了因果关系。要知道,普京对乌开战的原因不是由于对手的弱小,而是出于时势的紧迫:俄国已经在乌克兰问题上陷入绝境,如果不能制止乌克兰与北约关系的靠近,不能击灭乌克兰“收复失地”的计划,就得面临长期的地缘政治灾难。这是米尔斯海默、基辛格等战略思想家完全认同的现实。普京必须予以解决,而不能以乌克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而趋避之。

如果普京选择战争是基于时势的合乎理性的决定,那么,使得普京陷入争论的关键问题就是:普京是否有过“速胜”计划而没有能够实现?或者普京是否有过“速胜”的机会而没有抓住?


在今天的网络上,仍然有人在讲“普京的速胜计划失败”。然而,现在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普京计划了一场以小时计或者以一星期计的对乌战争。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固然或多或少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也必须明白现实的边界和理想的限度,设定有限的政治目标;他还要懂得如何确保军事服务于政治目标,避免暴力的滥用。普京在出手解决乌克兰问题时,首先必须考虑基于现有的条件设定多大限度的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划定军事行动的形式和范围,并且确保军事行动紧紧围绕政治目的来开展。

如果普京有一个速胜计划,那么这会在俄罗斯政府的言论中反映出来,或者在军方的行动中显示出来。但俄政府从来没有讲过任何“速胜”的观点。即使是俄军开战后“势如破竹”的第一天,在全球国际问题和军事评论员们兴奋地分析俄罗斯该如何用闪电战打得乌克兰血流成河、处处废墟的时候,普京也没有讲过快速结束战争,他只是提出了结束战争的三项条件。

他的意思是清楚的:不达成这三项条件,战争就不会结束。显然,时间并非不重要,但绝非最重要。“速”不是核心,“胜”才是要害。

在俄乌战争的特定情境中,俄国的“胜”就是实现普京的三项条件,而不是美国方面“替”普京设定的那些无限目标。很多“速胜”论观点没有能够理解这一点,它们模糊地把“胜”界定为占领整个乌克兰,或者全歼乌军,或者肉体消灭泽连斯基。这些设想或许都有合理性,但我们只能用普京自己的有限目标(而非美国或其他人的无限目标)去评价其成败。

有必要再次强调,普京的乌克兰战争是一场目标有限的战争。他不具备占领整个乌克兰的资源和条件。他只需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即乌克兰中立、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位。但他不可能把战场局限在顿巴斯,否则当面的乌军将得到整个乌克兰(背后是西方)源源不断的人员和物资补给,使得战争无法控制。所以,俄国公开表明是这样一条战争思路:系统性地削弱乌克兰的战争能力,使之在一定时期内无力东顾,保证俄军专心在乌东作战。这是短期目标。在乌东战事结束后,还必须建立一种长期机制,确保被打残的乌军不会再次威胁俄罗斯地缘安全,这就是普京关于乌克兰“非军事化”“中立化”的构想。

普京要通过战争使乌克兰整体性屈服,最好就是乌克兰的合法政府命令全国武装力量停止抵抗,在俄罗斯条款的基础上签订的和平协定。这也就意味着俄军既不需要占领整个乌克兰,也不需要全歼乌军,更不需要斩首泽连斯基,只需要运用一定程度的战争后果,使得乌克兰当局丧失战斗意志即可。

所以,我们看到俄军投入战斗后,其行动模式并不符合“速决战”的要求:它严格按照传统陆战的规范,首先进行火力准备,用远程火力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数轮打击,然后再投入装甲集团和空降部队进行突击。俄军甚至没有打击基辅的乌克兰中央政府大楼。著名的安东诺夫突袭战,也只是发生在距离基辅远达六十多公里的地方。在随后的一个月中,俄军步步为营、层层突防、稳扎稳打,这可不是“速战速决”的架式。

必须注意到,俄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这一作战特点,并不是在遭遇所谓“乌军顽强抵抗”后的被迫采取的B计划。因此可以断定,俄军没有进行一场闪电战的计划。这符合普京的乌克兰战略。从去年底以来,他正是采取“保留乌主权,以武促和谈”的方式处理乌克兰问题,战争是和平手段用尽后自然而然的选项;而战争本身也体现逐步升级的思路,只要某一级军事压力产生效果,战争就可能中止。

我们现在可以指责普京误判了泽连斯基的戏剧化性格,以为后者会被战争的严酷性所折服,因此没有采用雷霆手段、一招致命、快速取胜。但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思维。事实上,普京并没有过“速胜”的机会。

必须看到,“速决”理想需要无数弹药来支撑。按照“速胜”论者的设想,先进而无限量的弹药是保证迅速达成战略目标的前提。美国的“沙漠风暴”或许体现了这种理想:用炸弹把敌对国家炸平了事,从物理层面消灭反对者和反对票。但那需要很多先进弹药。美国为了炸平伊拉克和阿富汗,花费了不低于三万亿美元的军费,外表看似潇洒而实际上内心痛苦,不仅因为这些钱是以荒废国内建设为代价的,而且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普京显然没有多得可以随意使用的弹药和兵力。他必须精打细算地用好仓库里的精确制导武器。事实上,即使是美军,在“沙漠风暴”等行动中,手中的精确制导武器也只够挥霍半个月,然后就得过一阵紧日子,直到兵工厂完成新的订单。

况且,“斩首”无助于实现政治目标。普京并不需要从肉体上消灭泽连斯基,相反,他需要乌克兰中央政府存续下去并对战争作出理性反应。以肉体消灭为特征的“斩首行动”可能是败笔,它会导致敌方军政机构分崩离析,无人能够控制国家,既不能命令军队放下武器,也不能与俄国签订具有合法性的和平协议,反而会引发长期的抵抗运动。阿富汗是先例。当年苏军对阿明政权实行了极其有效的斩首,结果却是促成阿富汗抵抗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加强。普京知道这个教训。

最要紧的是,快速“夺城”“破军”不具备技术现实性。作为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的见证者,普京非常清楚城市战争和军事占领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14年以来,乌克兰当局在乌东地区苦心经营,已经将顿巴斯变成一个巨型军营,十余万军队正在集结进攻亲俄地区,在预判俄军将要越境攻击后,提前化整为零,踞守城市。所以当俄军装甲部队向西突击时,竟然找不到野外决战的对象。试问对于这样的敌军,如果排除尚处于幻想阶段的“机器人化”战争,如何能够“速战速决”?有人举出俄格战争的例子,但它不同于眼下的俄乌战争:当年格军集中出击南奥塞梯,为俄军大规模围歼创造了条件。

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他得打这场战争,而且不可能寄希望于闪电一击。面对舆论界“普京速胜失败”的说法,佩斯科夫指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一场“有着严肃目标的严肃行动”,没有人认为仅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他在稍早些时候曾解释说,“在开始乌克兰非军事化行动两周多以来,俄罗斯军队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进入人口稠密的主要城市”。这足以说明制约俄军行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对平民伤亡的担心。我们不该指责普京心慈手软,历史将证明战争中坚持人道主义立场是完全正确的。
 
三、普京面前的墙

俄国对乌战争是一场有备之战。普京应该考虑过开战后的各种可能,但他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后才开战。所以,他现在面临三大困难:

首先,泽连斯基竟然不是一个具有现实感的政客。他显然不在乎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反而陶醉于扮演“民族英雄”乃至“地球英雄”的角色,因此他甚至把自己当作了西方乃至世界的核心,竟然命令联合国安理会阻止俄罗斯,否则就解散。

第二,普京对于西方制裁的歇斯底里程度估计不够充分。这很难归咎于他没有实现“速战速决”,因为北约在战前已经考虑了成立乌克兰流亡政府的可能性,试图由这个流亡政府操纵一场持久的游击战,这就意味着西方原本的计划就是对俄制裁长期化。

第三,普京在西方舆论战中处于下风。尽管近三十年世界历史充满了北约和美国入侵主权国家的记录,尽管俄国能够拿出乌克兰生化武器和人道主义灾难的有力证据,西方国家的舆论霸权却可以宣称“眼见为不实”,继续指责俄国“侵略”。在最近的布恰事件中,西方政界和媒体在不听俄方解释的情况下,就裁定乌克兰的故事为实。西方学术界也一个调门地唱衰普京。弗兰西斯·福山预言:俄军将突然崩溃,普京将随之垮台。

乍看起来,普京的处境非常不利。尼尔·弗格森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认为普京将失败,头一个理由是俄罗斯永远不可能在几周内拿下基辅,赶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个观点很重要,它是西方舆论衡量普京成败的重要指标。&l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激活 2022-4-13 08:55
这个文章的直接点名托主义,就差把他名字写上去了,把他的心理想法完全表达出来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7-4 05:37 , Processed in 0.01630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