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动荡风雨中求稳 —— 中共生死存亡之际

2022-5-1 18:00| 发布者: 托派分子| 查看: 6095| 评论: 0|原作者: 黄梓豪|来自: 国际社会主义前进

摘要: 2022年对于中共来说,其完全看不到一个乐观且正向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在社会上的矛盾与压力,还是在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局面对中共而言,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刻。至于这样严峻的时局会垄罩在中共头顶多久,虽然难以预测,但显然在短期内难以看到转机。

2022年对于中共来说,其完全看不到一个乐观且正向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在社会上的矛盾与压力,还是在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局面对中共而言,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刻。至于这样严峻的时局会垄罩在中共头顶多久,虽然难以预测,但显然在短期内难以看到转机。

两会作为中共每年之初重要的政治「表演大会」,同时也是定性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大会,如果要为今年的两会下一个总结,那一言以蔽之就是「稳」字当道。

今年中共两会在3月4日及5日如期招开。以中共独裁政权每年一度的胜利大会来看,这次的两会显得特别黯淡且低调保守,可以说当前中共统治阶级的顶上乌云密布而不得不低调。从本次两会所制定的GDP增长目标就可看出中共深陷暴风雨之中,极力的想要稳定这艘动荡不止的大船。这次的GDP增长目标仅有5.5%,创了3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纪录,以中国的经济体规模来说,如果经济要确保有所增长,最起码需要有6%的GDP增长;而5.5%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中共放弃了追求高经济增长的惯例,而将焦点放在求稳求生。

为何长期以来追求高经济增长的中共独裁,今年目标却订定的如此保守?毕竟中国GDP增长在2021年整年也仍有高达8.1%。要理解这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综观2021年中国社会及政治所经历的一切,就能了然于心。

2022年对于中共来说,其完全看不到一个乐观且正向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在社会上的矛盾与压力,还是在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局面对中共而言,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刻。至于这样严峻的时局会垄罩在中共头顶多久,虽然难以预测,但显然在短期内难以看到转机。

两会作为中共每年之初重要的政治「表演大会」,同时也是定性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的大会,如果要为今年的两会下一个总结,那一言以蔽之就是「稳」字当道。

今年中共两会在3月4日及5日如期招开。以中共独裁政权每年一度的胜利大会来看,这次的两会显得特别黯淡且低调保守,可以说当前中共统治阶级的顶上乌云密布而不得不低调。从本次两会所制定的GDP增长目标就可看出中共深陷暴风雨之中,极力的想要稳定这艘动荡不止的大船。这次的GDP增长目标仅有5.5%,创了32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纪录,以中国的经济体规模来说,如果经济要确保有所增长,最起码需要有6%的GDP增长;而5.5%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中共放弃了追求高经济增长的惯例,而将焦点放在求稳求生。

为何长期以来追求高经济增长的中共独裁,今年目标却订定的如此保守?毕竟中国GDP增长在2021年整年也仍有高达8.1%。要理解这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综观2021年中国社会及政治所经历的一切,就能了然于心。

2021中国政经发展总体检

简单来说,中共在2021年所面对之压力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及中美冲突升温的双重压力下,习近平除了要应对各项逢百周年的政治胜利大戏,在内政部分又得亟欲的加紧各项社会改良政策的步伐,导致内外政治及经济上,面临各项动荡,其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如同我们过去的分析,中共政权现在面临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全面转型的关口,从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社会公共服务转型、中共政党内部权力结构转型,再加上习近平如何在多重的社会及经济的转型当中,确保自身个人独裁的稳定。多方面的转型势必带来各种转型过程的阵痛期以及各项转型期间所相互影响的延伸问题,形成当前中共最重要的工作焦点与核心。

而同样的,当前全球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各种黑天鹅,也会让中共完全没有喘息的空间,可以说在短期内,中共政权是难以期待一个重见天日的时刻。

对照去年与今年两会上,中共提出的GDP增长目标就可以看出,中共政权施政路线产出了一个很大的压力,使其必须改变追求高增长的惯例。去年两会的GDP增长目标为6%,尽管最终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高达了8.1%,但主要的动力是来自于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下,各国暂时性的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今年两会所提出的目标为5.5%,尽管比起国际金融评估机构来的高,但可以从此目标当中看出,中共政权并未因为2021年的经济增长当中获得信心,反而是更加小心且保守。

从中共在2021年的各种剧烈市场改革再对照中国去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就不难理解中共转向保守的原因。习近平在2021年时推动了许多大力改革市场的政策,从共同富裕、补教产业双减,到房地产的三道红线来看,习近平试图想要大动作的进行经济再分配,提高民生消费以及减少金融投机,想要将市场上的资金赶往实体投资。

然而,这些大动作的「改革」手段却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尤其从2021年中国社会各种突发事件当中,更可以看出中共在具体的施政方面仍有许多的弱点。其中最明显的案例就是能耗双控,中共政权原先为了发展绿能,祭出限制高耗能产业生产的相关政策,但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中共又不得不在其后追上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生产的经济需求,结果使得各地方政府无法如期达成中央的能耗双控政令,最终只能以一个愚蠢至极的拉闸限电的粗劣手法 (或着如习近平所批评的,反对一刀切的手法) ,来强制达到能源消耗的原定计划,导致中国去年传出了许多地区的停电灾难。

中共政权也不仅是陷入在政府的施政无能及失调的灾难之中,尽管中国是在全球疫情灾难当中,最先解封和试图恢复经济运作的国家,但显然中国并未完全摆脱疫情的冲击。一直到现在,整个中国仍三不五时的陷入封区封城甚至封县的反覆影响之中。

能源供给现今已成了中国政权发展的急迫需求,尤其是在经历了残酷的一刀切经验后,能源问题已成了习近平心头上最大的一把利刺

两会

如同上述,从今年两会所做出的几项政经政策来看,中共的经济发展确实在具体数字上产生了变化,即从「追求高度增长」转向「求稳」为主:

l中央对地方移转支付增加约 1.5 兆元,较去年大增了 18%。
l减税降费规模达 2.5 兆,创历史最高。且特别动用到留底退税,预计今年将大规模退还 1.5 兆给企业端,以缓解目前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l根据财政部所提交的报告,2022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21.14 兆,年增 3.8%,支出为 26.7 兆人民币,年增 8.4%。

l专项债维持去年的 3.65 兆元规模,目前已提前下达了新增近 1.5 兆元额度,且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安排较前年大增到了 6400 亿元,包括继续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新型基础建设。

以上信息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经济发展主干。在2020年初全球疫情刚开始爆发之时,中共的经济发展路线以强调双循环为主,但在本届两会上,可以看出中共的经济发展路线是把着力点和重心放在了内需上面。从去年习近平推动的一连串政策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此着力点转变的迹象。去年习近平所推动的共同富裕、双减、房地产及金融业控管等政策,也在本届两会上正式成为整个中共官方的前进方向,即「内需及民生」将是中共迈入十四五规划第二年的最重要之焦点。这也就说明,去年习近平推动的许多独裁式改良政策至今仍未见效,其仍需将更多时间、精力与资源投放在「稳定民生」上,而不是继续追捧经济上的快速增长。

以我们的观点而言,倘若习近平真有心要改善内需及民生,那么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就必须将过往所谓的「大水漫溉」──透过过度的金融放贷刺激房地产或是基础建设的方式──更有效的转移在各项公共服务的开支,藉此扶持中小企业生存,抑或将金融投资与政府财政刺激,运用在实体生产及高科技发展之上。换句话说,本届两会所提出的「求稳」方针,实质上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即使这些政策真的能够落实,但因为政策的着力点并未真的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和劳工,所以内需与民生恐怕仍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中共在总体的财政赤字方面,从3.2%进一步下调至2.8%。我们再次可以从经济方面看出中共将「稳定」视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与此同时,在强化「内循环」上,也可以从今年的1号文件[1]当中窥见端倪。如同习近平所说的「中国饭碗装中国粮」,这句话不仅仅作为一个修辞,而是指涉中国经济除了将更加依赖于国内产业之外,还揭露了目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压力和危机。

就以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要角「大豆」而言,尽管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种植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内消费八成以上仰赖进口,而美国正是主要源头之一。再拿玉米来说,中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却仍不足以满足需求。过去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供应国,后来则由乌克兰取而代之,占中国玉米进口逾八成,而今年乌俄战争开始后,这种冲突也将对中国粮食产生影响。

中国人要为吃饭勒紧裤带,还不只是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问题而已,象是蔬菜价格最近数月也是大幅上涨。2021年11月新鲜蔬菜的价格比起现在大涨30.6%,而鸡蛋和淡水鱼的价格涨幅也分别达到20.1%和18%。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团队,用不同方法计算出大陆食物自给率变化后,发现20年间的食物自给率已从约100%下降至目前的76%左右,年均下降1个多百分点。另外根据第一财经报导,杜鹰也在1月8日召开的「清华三农论坛2022」上表示,中国的谷物可以做到基本自给,缺的主要是蛋白类食物,这类食物的对外依存度仍在不断扩大。杜鹰团队更推算,到2035年大陆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整体食物自给率可能从目前76%左右进一步下降到约65%。

熟悉中国农业的日本爱知大学名誉教授高桥五郎亦表示「中国由于农地分散及污染,生産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民向城市流动,粮食産量今后也难以增长」。这再三证明了中国要实现粮食自给率的压力与挑战是何等巨大。

粮食危机早在2020年就已搬上中共的政治台面,而2022年两会期间,再次成为中共及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很显然的,正因为乌俄战争将此问题的议程提前。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在乌俄战争爆发当天,旋即宣布全面对俄罗斯进口的小麦实施解禁。

乌俄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其一年大约要消耗掉 7 到8 亿吨的原油。虽然中国本身具有油田能够产油,但其产能却只能提供约 2 亿吨的产量,剩下的 5 亿吨必须从国外进口。这也就说明,中国原油消费量虽大,但却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在进口数据上,中国原油进口国的前三名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伊拉克,2020 年进口占比分别为 15.6%、15.4%、11%。目前来说,中国的石油进口商因为黑海运费高涨和担忧西方国家制裁可能造成付款上的问题,暂停了对俄石油进口,表明中国的原油贸易确实受到了乌俄战争所造成的供给端冲击。

此外,高油价将持续扮演今年上半年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隐忧。先从能源消耗占比来观察,石油有着近两成的比例,而中国却拥有高达 32% 的工业比重(其中 84% 为制造业),以及占全球近 30% 的制造业增加值。石油等原物料作为制造业生产、运送货物的基础消耗品,油价和原物料价格上涨对于中国的工业企业利润有着高度的负相关性,当油价处于高档时,中国的工业企业利润通常表现不佳。这就说明,尽管中国仍主要以烧煤做为主要的发电来源,使得能源供应不至于因为油价上涨而停断,但战争确实会继续冲击、考验着中国的能源政策,让中国必须更大程度地仰赖烧煤发电。

对中共而言,战争所带来的真正影响并非在经济层面,更大的压力是乌俄战争下引导出的中美新冷战问题。自从在北京冬奥中,习近平和普丁的热情公开交好以后,俄罗斯就马上入侵乌克兰,这就让中共的外交政策陷入了难以解决的两难困境。许多媒体分析认为中共有办法在乌俄冲突之间得利,但就如同上述所说,中共在许多经济需要上,却是得和乌克兰及俄罗斯保持友好的关系。不只如此,乌克兰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计划上通往欧洲的必经之地;与之相对的,俄罗斯作为中国重要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对俄也有着重要且不可摆脱的经济依赖。以上足以说明,中国在这场战争的角色与所处位置是相对尴尬的。

另一方面,有别于美国惯用的「合理化抗中」的政治修辞,在过往与美国的冲突中,中共往往是以「不侵害」他国、支持各国独立性的战略方式,藉此去建立国际的抗美路线。然而,这次的乌俄战争却让中共面临到两难的问题,若中共继续和俄罗斯保持「不批评、不制裁」的友好关系,也会在未来给予欧美阵营更多对施压中国的借口和施力点。

这也是为何乌俄战争开打以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中共对外的修辞从模糊不清但支持俄罗斯,转变到中立,然后变成了在3月9日时宣布给予乌克兰500万人民币的人道援助。毫无疑问的是,此举自然是一项非常虚伪的举动,但背后却反映着乌俄战争对于中共外交策略带来的两难,及中共在当中想要求取一个外交出路的压力。

战争开打后,由于乌俄双方皆是中国重要的进口国,导致中共政权当前的政治立场进退两难 (图:Getty Images)

疫情

在中共面临着巨大的外交难题之时,中国内部的社会问题也仍看不到一个稳定的迹象。中共在两会结束以后,随即再次面临巨大的疫情冲击,而这一波的疫情甚至比当初的武汉封城来得更加严峻。截至最新的数据,中国已经累积了20万的确诊数(当然中共的官方数据是充满质疑性),其中上海的封锁更是再次上演着武汉日记中的种种人道灾情,也使得中共执着的「清零」政策备受质疑。这背后反映着中共残酷的独裁政体,也反映了中国当前在各面向的公共服务仍非常的不足。

当前中国疫情最严峻的上海,更是爆发出许多愤怒,直指中共官僚的无能。从上海疫情封城以后,上海市政府到中共官方对于上海居民所提供的物资可谓相当匮乏,多数上海民众甚至没有办法采买任何物资,而仅能依靠「封锁线」之外的民众提供食物,甚至得回到「以物以物」来换取自身所缺之粮食。在这期间,不只传出无数起「翻垃圾、吃垃圾」的惨案,更有上海公民上街吶喊、嘶吼着对中共的不满。

4月初一名中国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有图贴文,控诉中共将隔离对象关入未兴建好且环境极差的「方舱集中营」中。隔离对象不只得睡在纸箱内,且隔离所还满地垃圾,配给粮食也充满肮脏的灰烬。然而,这篇贴文一出,却遭到中共政权的「全网删帖」,至今已无法在中国找到该贴文[2]4月22日,名为「永远的草莓园」的中国网民在微信公众号上传记录疫情封城的影片「四月之声」。此影片一推出后,瞬间受到广大回响及转发;然而,此影片却也随之遭到中共当局的封禁,引发中国群众剧烈反弹。

不只是在上海,中国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也得被迫顺应「强硬封校」的铁腕政策。从一则由南京的大学生所制作且受到广大中国学生呼应的影片[3]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洞悉中共针对大专封校的离谱现象。在诸多封校的大学中,校方强硬要求学生不得离开宿舍,甚至必须每日上报体温异常,藉此达到对疫情的「管控」。不少校内食堂趁机拉高食物价格,逼迫学生用更多的钱购买食物,而校方对这类食堂垄断校内粮食的介入却少之又少,更象是放任其在疫情期间大赚学生的血汗钱。令人感到吊诡的是,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大学生被迫得忍受飢饿待在宿舍中,而周遭非校园区域的居民却可正常活动,如此形式主义且双重标准的防疫规范,自然让中国青年对中共的防疫政策感到失望透顶。

以上总总,反映了中共官僚的执政无能致使疫情更加走向失控,习近平在这两年的疫情发展中,一方面尝试以「爱党爱国」作为提升民族主义的工具,另一方面却又遭遇疫情对经济的打击,以及因防疫不力而带来的群众愤怒。在西方国家面临到比起中国更加严重的疫情打击时,中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唤回了一些政治声望──这短暂的「胜利」也回过头来,变成了习近平升级民族主义的重要依据──但很显然的,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封城动荡和极端的独裁施政手段后,习近平长期鼓吹的民族主义已实实在在地被打回原形。在中国社会的基层人民与青年眼里,这反映了中共政权正不断地流失威信,且其积累的愤怒正在不断加剧;尽管中共试图扑灭这股反抗独裁的愤怒,但在中共威信破产、过度吹捧民族主义[4]的前提下,这股愤怒势必会在未来戳破中共大内宣的谎言,进而转变为中国社会基层反抗独裁、追求民主权利的种子。

无能的疫情管控日渐壮大人民的怒火,为日后的中共政权埋下内忧之种 (图:路透社)

彻底扫除中共独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还未过半、在3月初中共刚结束两会并且高呼要追求稳定之时,中共不论在内政还是外交就马上面临到前所未见的挑战与压力。经济学家在中国当前严峻的疫情打击下,也纷纷的对中国今年的GDP增长表示悲观。

而今年的二十大同时也是习近平正式打破中共最高领导的连任惯例,在如此严峻的困境当中,习近平下一个任期势必会从中共统治阶级内到整个中国社会──甚至是在整个世界被放大检视。这毫无疑问的会让中共未来面对到更大的统治压力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难题。

对于习近平而言,中国未来到底能多快恢复稳定,不仅决定了中美冲突下,下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第一帝国的宝座换谁来坐,还会对中国社会内不断升温且难以抑制的社会愤怒造成不同影响,即中共能否将愤怒控制在网络上,而不会转变成为具体的上街抗争。反过来说,对于整个世界的基层人民而言(首先从中国社会内部的基层及工人阶级,到中港台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基层与工人阶级),当中国社会基层的愤怒从网络转向现实斗争之时,先进工人与左翼势力是否有足够的组织力量能争取国际性的团结,将会攸关到我们能否把这个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为庞大的独裁政权给彻底清除。

为此一任务及目标,工人阶级及社会的基层必须要团结起来,并且首先得在中港台两国三地之间促成一个打破民族隔阂的运动,以推翻中共独裁及追求民主权利的斗争作为共识,并且进一步的挑战资本主义制度。到了这个阶段,建设左翼的替代方案就会是最重要的斗争工作,其也将是打倒中共独裁、建立社会基层民主权益之新社会的坚实力量。


[1] 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每天由中央颁布的第一份文件,主要针对中国农业政策的指令,也被外界视为中共在农业政策上的主要施政方向参考。

[2] 目前这则贴文仍可在「百灵果News」FB专业上找到。

[3] 见《高校防疫,让大学生牴触的究竟是什么?》

[4] 在中国,许多发帖认为上海疫情是「欧美境外势力介入」的结果。但凡此文一出,随即就会陷入激烈论战。可参考以下贴文:https://reurl.cc/b2zO1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7-4 03:46 , Processed in 0.0170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